最深海底还有泥巴吗,泥巴被压成了什么?

在我们想象中深海底应该是有巨大的压力的,所以海底应该是被压的结结实实的,没有泥巴,然而事实却是相反的。

其实深海底不仅有泥巴,而且跟普通地面上的泥巴一样,甚至还要更加松软一些,并没有被压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一般来说,在海里每下降10米,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强。

而地球上最深的海底有一万多米深,就算是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放进去也会被淹没。这里的压强能有一千多个压强那么大,按理来说,应该是无论什么东西到这里就应该会被压得粉身碎骨才对,更别说是软趴趴的泥巴了。

然而事实上这里的泥巴甚至还要比地面上的泥巴还要松软。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真空包装袋,在打开包装袋前可以看到里面没有一丝的空气,而且可以看到整个包装袋被压得十分紧致。但是一旦我们打开了包装袋,里面进入了空气,整个包装袋就会膨胀变大。

这里的包装袋就相当于深海里的泥巴,空气相当于海水,因为深海里的泥巴里面充满了海水,就好比真空包装袋已经被打开了,里面充满了空气,所以无论压强有多大,对于他来说都是无效的,因为里外压强保持一致,相当于没有压强,所以它还是会保持好蓬松的状态。

当然了并不是说海底里面都是这种很松很软的泥巴,经过无数年的演化,有的泥巴会变成类似岩石般的存在,这些可不是被海水的压强给压成这样的,就好比在陆地上还有石头呢,这些都是经过无数年复杂的反应才变成的岩石。

而且我们在看一些海底探索节目时,会发现一些鱼类在海底又游动时,经常会带起一些“烟尘”,而这些“烟尘”就是海底的泥巴。

所以说海底的泥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被超大的压强压得结实无比,甚至像石头一样。

最深海底还有泥巴吗,泥巴被压成了什么?

深海地的泥巴还是泥巴,和陆地上的泥巴没什么两样。

海水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一个大气压。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纳亚海沟,深度达11034米,底部压力高达1103个大气压。如此“巨压”,按理说应该会把沉入底部的一切东西压扁。也确实是这样,对于那些内部是空心的物体来说,其承受的压力就是这么大,比如一个灯泡,在这个海底直接就会被压碎!但是,如果是一个空瓶子,那么就不会被压碎!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空瓶子是敞口的,海水可以进入内部,这样瓶子内外压力平衡,瓶壁两侧承受的压力大小一样,所以压不碎瓶子。有人说,瓶壁可以承受如此巨压吗?答案当然是可以,瓶子壁由二氧化硅组成,想要把二氧化硅分子压的相互再靠近一点,1103个大气压还不够看!要知道,分子之间的斥力是随着巨力缩小而急剧增大的,除非像地球内核处的压力,才有可能使得瓶壁明显收缩,发生形变而碎裂!

对于海底的泥巴也是一样,海底的泥巴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只不过泥巴是颗粒物,很细小。这点压力根本无法使得泥巴产生明显的形变,所以海底泥巴和陆地泥巴一样,没啥变化。

当然了,如果是压力巨大无比,就和地心哪里的压力似的,那么这些泥巴岁不至于压的发生核聚变,但体积会明显缩小,密度有所增大。如果形状不规则,受力不均匀,可能会碎裂或者再次结晶为其它形状。就像给于碳巨大压力,其可以结晶为金刚石一样。

最深海底还有泥巴吗,泥巴被压成了什么?

海底有软泥专业一点的名词叫做深海沉积,它们都是非常疏松的微小颗粒,随着长期的地质作用逐渐的转化为半固结或固结的沉积岩,也就是变成了石头。

最深海底压强有多大?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就是马里亚纳海沟了,深度达11034米(斐查兹海渊),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都能淹没。根据常识一般水深下降十米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强,那么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压强可以达到大约1100个大气压强(110Mpa),这个位置相当于在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需要承受1.1吨的重量,但是为什么海底还有稀松的软泥哪?继续来看!

海泥成分与结构

一般沉积在海底的物质来自于很多方面,包括陆源物质也就是从海岸线上带来的剥蚀产物,再通过洋流等带到深海;生物物质包括海洋生物残骸、火山灰、火山泥与火山岩的碎屑等;化学物质主要是经过了复杂的理化作用生成的碳酸盐等。不同海域不同深度的环境不同,也导致了海泥的疏松程度、颗粒大小的不同。这种沉积物虽然在海底受着非常大的压力,但是由于其疏松的结构加上微小的颗粒,海水是压不实它们的。

大家看过一些纪录片都可能知道,有的疏松海泥中甚至藏着一些鱼类伺机而动等待过路的猎物。

深海探索已经在超过8000米的深海发现新的鱼类,它们之所以能承受高压主要也是因为身体“疏松”的缘故,身体里也充满液体使内外压力尽量趋于一致,身体躯干就可以少承受一些压力。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

最深海底还有泥巴吗,泥巴被压成了什么?

答:深海的泥叫做深海沉积,主要是生物残骸和非生物沉积物组成,泥土大多松软细腻。

地球上洋海的最深处,是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有11034米深,水压高达1060多个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受1.2吨的重量。

可能有人会想,海底有如此大的压强,那么海底的泥会不会被压得很紧?

这个理解是不对的,深海水压的确很高,但是海底泥土却是松软的;组成泥土的物质成分非常复杂,有生物死亡后残骸的分解物,还有火山灰、矿物沉积、宇宙尘埃等等。

这些物质的分子层面,并没有钢铁的原子结构那样致密,于是深海的水分子可以轻松浸入泥土中,使得泥土内外压强始终保持一致;所以海底泥土并不会被水压压紧,深海动物也可以轻松钻入泥土当中,来躲避天敌的捕食。

海洋面积占了地球面积的71%,每年有数千吨宇宙尘埃落入地球,这些尘埃有的源自于恒星的辐射粒子,有的来自于超新星爆炸后的残余物,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比如铀、钍、金、银、铅等等。

这些物质绝大部分会流入海洋之中,由于比重较大,这些物质会逐渐沉积于海底,保存在深海软泥中;经过数亿年的积累,深海软泥成了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不过开采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每年都有大量的物质沉积在海底,那些在底部的泥土,会越压越紧密,上百万年后就会形成沉积岩;如果其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残骸,经过上亿年的演化,还有可能形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最深海底还有泥巴吗,泥巴被压成了什么?

海底自然是有淤泥的,但淤泥由于结构疏松,内部充满了水,海洋水压再大也无法将淤泥压扁,但经过长时间的理化作用,海底淤泥可形成岩石。

淤泥指的是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是由上层水体中的细微成分如粉尘颗粒、有机物残渣等悬浮物沉淀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海洋中由于海水很深,而地球生命种类很多,从浅海到深海不同的海水深度处都有不同的生物,它们死后的残渣一部分被鱼类等生物消耗,未被消耗的部分就沉入海底。同时河水中也会携带大量的有机或者无机悬浮物,还有风出来的细微粉尘物质、火山灰等,进入海洋后也会有部分沉降到海底,和有机物残渣逐渐堆积在引起形成淤泥。

通过淤泥形成的过程也可以知道,淤泥内部是多孔隙、较为疏松的,呈明显的棉絮状,颗粒间有丝状物相连成网络状,因此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同时由于这样的结构特点,内部也会充满水,水压水不会出现什么结果,所以淤泥受压的部分其实是组成淤泥的细微颗粒,在深海强大的压力下,淤泥的细微组成成分的结构会稍微变化,但毕竟它们太细了,两侧海水形成的压力差很小,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淤泥中由于富含有机物,可以成为某些海底食腐动物的食物来源。

淤泥不断地堆积,底部的越来越“瓷实”,经过复杂的理化反应,最后可形成岩石,但由于本身就是在高压环境中形成的岩石,且贴和海水流动,难以再被海水压力压缩。

最深海底还有泥巴吗,泥巴被压成了什么?

最深海底还有泥巴吗,泥巴被压成了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能迷惑人的问题,毕竟泥巴那么松软,而在最深的海底有高达1000多个大气压,甚至我们铺路用的压路机都远远达不到这个压力,那么能否想象一下,在马里亚纳的海沟底部是不是比柏油路还要平实?会有可能是这样吗?

最深的海沟底部照片,但事实上即使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仍然还存在的软泥巴,唯一的区别是这些海底沉积物的矿物粒径、含水量、孔隙系统等与陆地沉积物还是能区分出来的,但用软泥巴这个名词大意上并没有多少区别,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该是泥巴它还是泥巴!

这是因为在一个开放式的物体内外压力是平衡的,只要水压没有超过这种物质抗压强度,那么这种物质即可在水底基本保持形状不变(当然您可以可计算下一个杯子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形变程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是一个开口杯子是不会被压裂的!

而海底的泥巴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其颗粒抗压强度是极高的,并且海水可以渗入其周围,因此这些颗粒所受到的压力是平衡的,只要这个水压没有超过这些颗粒的极限抗压,这些泥巴将会在海底继续存在,当然海底压力不够,但地球内部压力足够,在极限高压下,物质会变成另一种心形态,别的物质变化形容起来不太明显,但碳在地球内部形成钻石这个过程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

这是压力改变物质形态的典型代表,当然地球上的压力还不足以使物质聚合形成另一种物质,因为这不但需要足够的压力,还需要有够高的温度,比如恒星内核即可达到,比如太阳,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将氢元素生产成氦元素,再从氦元素生产成碳氧元素,不过以太阳的能力,到碳氧就无法继续下去了,未来它将形成一颗碳氧白矮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