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趁鄱阳湖洞庭湖干旱挖深一点?

更好的防洪防旱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问出了许多人想说的话。其实,这是一项利民的重大工程,真要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会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还要考虑到挖掘出来的河床泥土该怎么处置……

今年的夏天是几十年一遇的大旱灾,内陆所有的自然湖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涸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洞庭湖和鄱阳湖。

那么为什么是这两个湖泊影响比较大呢?因为它的湖泊水深度不够高呀。两个湖泊的水深度都没超过10米,日积月累的每年到了汛期和旱期水平面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长期以往的水深度就会越来越低,汛期的时候会有大量周边的泥流和杂物汇聚到湖泊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冲刷到湖里的泥土就会填高了水平面。

这一现象就造成了一个连锁反应,汛期的时候湖泊储水量越多它就会漫及到周边灌溉的耕地。会让周边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而加大了的面积。

我每年出远门都会坐车从洞庭湖经过,汛期的时候整个湖泊是有点望不到头的,周边灌溉的庄稼多少都会被殃及。

然而,到了夏天或是秋冬时,雨水少了湖泊四周都是干涸的河床,地表上是杂草丛生。捕捞和湖上作业采砂的船只几乎都停摆在湖中央了。

湖里的生存的鱼虾也会遭到毁灭性伤害,持续的高温干旱气候会导致,湖中的鱼类出现大面积死亡。因为高温会致湖水温度升高,没有及时雨的出现也没有别的水源流进湖中,湖中的水就像是一潭死水了。

受影响最大的是靠捕捞卖鱼为生计的渔民了,这样的天气会让湖中的一些淡水鱼死亡,死鱼死虾漂浮在水中随处可见。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老家我爸也搞了一块鱼塘养鱼。我记得头两年的时候,每年春天我爸至少会买五千左右的鱼苗放到鱼塘里。

对鱼塘养育的小鱼苗倾注了万分的心思,隔三差五就会去割草喂鱼。整块鱼塘的鱼都是吃草或者是菜园子的清菜叶子长大的,每年到了春节前才会放塘抓鱼卖。

但是,连续连续两年卖鱼挣得钱没多少。除了成本和人工钱利润很少。因为每年到了夏季雨水多的时候,鱼塘的鱼有3分之一是被跟随着漫出去的水流走了。

因为鱼塘的深度只有两三米,雨季的时候四方的水都流进鱼塘,水位低储水量自然就越少,所有那些鱼会跟着流水漫出去了。

第二年把鱼都捕捞了之后,我爸就切断了流入鱼塘的水源。经过一个冬天的晾晒,鱼塘就成了一块干旱的水田了。

于是,我爸请来了挖掘机特意挖深了鱼塘,在原来的基础上深挖了三米,同时加固了鱼塘四周的高度,投入了三万块钱巩固鱼塘的防汛措施。

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才开始着手引入水源再买鱼苗放到鱼塘,最近几年鱼塘的收益时可观的。虽然鱼塘面积不大,但是投入的本钱挣回来后就是利润了。

为什么不趁鄱阳湖洞庭湖干旱挖深一点?

题主的问题,我已经用我爸养鱼塘为例子说明了情况。而且,最重要的有几点情况:

一、自然湖泊面积宽广,这是一项大工程实施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耗费的财力物力人力都是一笔超大预算,国家财政部门不可能把钱花在没有利国利民的工程上。

二、这么一项庞大的工程由谁来负责?民间组织还是政府有关部门?

民间组织显然是不可实现的,最大的因素是钱怎么解决资金的来源呢?最重要的一点是安全隐患,没有取得相关部门许可的民间工程开采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如果工程开采了出现了安全事故这个责任谁也负呢?政府部门肯定也会牵连其中,监管不到位是首要责任。

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可能会实现。但是这个期限是没有期限的,即使要开展这个工程政府也要做深入地考察,层层关卡把关和实地考察。

会着重考虑为什么要深挖,深挖后是带来利来效果还是什么?深挖工程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这些都是要专业人士分析专业的的数据摆在眼前的。

没有做考察没有专业人士的分析数据,没有规避利害关系,这样的一项大工程是不可能会实施的。

三、鱼塘和自然湖泊的深挖工程是天差地别的。两者的面积是有着巨大的差别。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室不可能实施,时间、基金、人力和物力缺一不可。

为什么不趁鄱阳湖洞庭湖干旱挖深一点?

对于题主询问为什么不趁着鄱阳湖与洞庭湖干旱的时候,挖深一点呢?

对于题主询问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容易回答,那就是钱的问题。

由于鄱阳湖与洞庭湖的面积非常大,如果真正地想实施这个方案,那么需要多少钱,由于本人不是搞工程的,所以说不出来,但是肯定是几十亿,或者是几百亿人民币的规模。

那么我们中国有没有深挖清淤的工程呢?

本人可以毫不含糊地回答,位于河南省的宿鸭湖水库,曾经进行过清淤扩容工程。

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工程,设计开挖淤泥及土方9102万立方米,其中清除淤泥3775万立方米,扩挖土方5327万立方米。

通过本次清淤工程,主要解决水库建成60年来的淤积问题,该水利工程总投资31.6亿元,将清除库区淤泥和土方9100多万立方米,可以说就是非常烧钱的大工程。

从河南省宿鸭湖水库的清淤工程,我们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鄱阳湖、洞庭湖同样可以进行清淤工程。

如果施行清淤扩容工程实施后,不仅可以增加鄱阳湖、洞庭湖的防洪功能,还可以提升水资源供给水平。

可以说题主的建议真的是一个好主意,趁着干旱,把湖挖深一点,不但保证了农业灌溉,鱼虾蟹的养殖,而且改变了鄱阳湖、洞庭湖的水上运输问题。

当然,主意是一个好主意,但是由于鄱阳湖、洞庭湖非常大,需要的资金也非常庞大,不但是一个长时间的工程,而且还是一个烧钱的工程。

除非国家出钱,地方政府出力,否则只能够是异想天开。

为什么不趁鄱阳湖洞庭湖干旱挖深一点?

其实特别简单,不管是鄱阳湖,洞庭湖,巢湖,太湖,还有洪泽湖和高邮湖,它们都在上海和浙江的上游。沿海地区走内陆城市的货物多,而内陆城市到沿海城市的货物少,可以加以利用。就是把鄱阳湖,洞庭湖,巢湖,太湖里的泥沙打捞出来用极低的运输价格通过水运运到芜湖,经过太湖,运到嘉兴,把泥沙填到杭州湾,进行填海作业。洪泽湖和高邮湖的泥沙可以直接运到上海崇明岛进行填海作业。填海填出的陆地,上海和浙江可以进行商业规划和土地买卖,用卖地的收益来支付清湖和泥沙的运输成本。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清淤大型胡泊清淤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上海和浙江沿海城市用地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和清理胡泊和船舶运输泥沙的工程机械升级问题。最主要还有可能通过持续清淤扩大湖面增加蓄水能力,能一局解决长江流域干旱和洪涝问题。当然了,此项工作的持续性也比较长,有可能是十年,二十年,或者是三十年。

为什么不趁鄱阳湖洞庭湖干旱挖深一点?

去过海边的人,应该都曾经在海边的沙滩上挖过沙坑,但是每次只要一个浪打过来,沙坑一下子就会被海水填满,反复几次,即便是很深的坑,也会被填平。

想着将洞庭湖与鄱阳湖挖深一点,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还将湖底与湖岸硬质化。

洞庭湖与鄱阳湖,长江流域五大淡水湖,这两个湖泊是国内最大的淡水湖成员,但是洞庭湖与鄱阳湖的季节变化非常巨大,有时候湖面相当辽阔,有时候消失得看不出来是个湖。

洞庭湖与鄱阳湖,都属于古代南方云梦泽的一部分,曾经的云梦泽消退之后,产生了诸多的中小型湖泊,而古时候的鄱阳湖与洞庭湖,比现在还要巨大。

虽然说洞庭湖跟鄱阳湖也属于构造湖,但是地壳变动对于这两个湖的产生也没多大影响。

这两个湖主要还是因为当地的地势比较低,而刚好又地处长江干流旁边,长期聚集水流最终形成了湖泊,但是洞庭湖跟鄱阳湖的湖水,都没有多深,蓄水量也没那么庞大。

也正因如此,每次长江流域进入雨季,洞庭湖与鄱阳湖接受的洪水多了,但是湖盆又无法承载那么多的水,只能溢出来,然后湖面的面积就会突然变大许多。

反之亦然,只要旱情发生,原本就不是很多的湖水就会快速蒸发。

上千年来,因为洞庭湖与鄱阳湖沿岸地区不断围垦之类,导致这两个湖的面积锐减,而且湖盆的深度也越来越浅,蓄水调节的能力,自然也不断下降,但这种情况一时半会很难改变。

今年夏天天气实在非常热,而且长久没有下雨,导致洞庭湖与鄱阳湖之中的水量大幅减少,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曾经的烟波浩渺基本上完全消失,大面积的龟裂土地露出。

有人就想得美,想着干什么不趁此机会,用挖土机将湖底挖深点。

这种想法实在是好笑,因为这个工程量实在是惊人,甚至可以说是离谱,洞庭湖与鄱阳湖平时的面积都在两三千平方公里的样子,想要挖湖底蓄水,根本是在开玩笑。

工程量巨大不说,而且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你挖,不管洞庭湖还是鄱阳湖都是与长江连接,又承载着湘江、赣江等大量支流的河水,随时都可能水位恢复。

旱情好转之后,迎来降水的话,两个湖的水位肯定又会快速恢复,挖掘机想跑都来不及。

就算是真的在一两个月内挖了很大的坑,但只要水位恢复,洪峰带来的泥沙就会直接将土坑给填埋起来,完全是在白忙活,所以这种事,根本就是吃力不讨好也没用。

多年来,咱们为了调蓄长江流域的洪峰之类,也想着将洞庭湖还有鄱阳湖尽可能恢复,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退耕还湖,而不是人为去挖湖底,那实在是让人无语的举动。

破坏得容易,修复起来很困难,尽管不懈努力,但是洞庭湖与鄱阳湖还是在不断萎缩。

想要让洞庭湖与鄱阳湖,有效调蓄长江之水,就是要保护生态,能够恢复整个流域之内的植被覆盖等等,这样才能根治,否则即便是挖了湖底的土,到头来也是瞎折腾。

为什么不趁鄱阳湖洞庭湖干旱挖深一点?

挖机一立方米土装车取费1.5-2元,运输一立方米土运费根据里程收费,一平方公里一米深挖出来一百万立方米,实际运输量是一百三四十万立方米,随便挖挖就是几十平方公里 ,几个亿十几亿的土方你放哪里?几十亿上百亿的钱你出吗?

为什么不趁鄱阳湖洞庭湖干旱挖深一点?

其实鄱阳湖也好,洞庭湖也好,如果有干涸的时候,在干旱的时候,储水量不够的时候,的确可以开工,把湖挖得深一点,从而让这些水的蓄积量再增加一些。

对于网民说这些土挖出来以后往什么地方放?这个很好办,因为河流当中的淤泥是很好的。这些有肥力的土壤可以都放到周边的水田里面去肥田。

如果把相关的一些河道都挖得比较深的话,一个大好处是水的存量会大大增加,可以减轻未来可能的旱灾带来的影响。

而且在一些特殊的时期,还可以通过挖深河道而储存更多的水量,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当然这些都要纳入农田水利的规划,有规划全盘考虑地去实施,才能把好事情办好。

作者为高级#策划##经济师#国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洞庭湖##鄱阳湖##怎么生活才能开心快乐##在头条看世界##我要上头条##写作##杭州头条##分享你的今日感悟##我在头条搞创作##每天都值得被记录##8月财经新势力##夏日大作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