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角度来看陕西商洛杀人男子是否要让他子女赔偿被害人?
根据商洛市公安局商州分局11月8日的警情通报,7日下午4时许,夜村镇夜村社区因邻里纠纷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件,56岁的犯罪嫌疑人王某良行凶致7人死亡、2人受伤。
接警后,警方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将伤者送医救治的同时,全力展开侦查抓捕工作;经侦查,犯罪嫌疑人王某良作案后已跳河自尽,尸体已被打捞,并确认了身份。
又是一场因为邻里矛盾而引发的惨剧,其中具体的矛盾细节我们就不展开说了。
而根据记者的走访,犯罪嫌疑人王某良有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妻子,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已出嫁成家、另一个还在上学。
那么王某良作案后致死致伤9人,其子女或者妻子是否应代其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呢?赔偿的项目又包括哪些呢?
首先,王某良跳河自杀,不会再被追究刑事责任从警情通报来看,王某良致死7人、致死2人,首先应涉嫌构成故意杀人罪,而根据《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王某良作案后没有自杀,或者被公安机关擒获,那么接下来迎接他的将是公安机关的侦查、检察机关的公诉、法院的判决三道程序。而从他的作案手法和致死人数上来看,被判处死刑的概率是极大的。
不过,作案后的王某良选择了自杀,也就因此不会再被追究刑事责任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也就是说,即便公安机关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该案就是王某良所为,在法院未作出判决之前,也不能称之为“罪犯”,一般只能称之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
当下王某良已经自杀,所以接下来公诉、判决阶段也就谈不上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条的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像王某良这种情况,接下来只能把案件撤销,最终终止侦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刑事责任了。
第二,对死者及伤者的赔偿问题:法律层面上,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是相互独立的,王某良因自杀而免于刑事责任,并不意味着其民事责任也随之消失:
《刑事诉讼法》第101条中规定: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尤其是上文中的第二段,规定得很明确,即被害人死亡的,其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王某良案中,致两人受伤,根据《民法典》第1179条的规定,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误工费,以及所有治疗和康复期间的合理支出;如果造成伤者残疾的,评残后还应当赔偿残疾赔偿金及辅助器具费。
另外,致使7人死亡,除了上文列举的可能存在的赔偿项目外,还要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精神损害抚慰赔偿金等。
按照7死2伤的结果,倘若王某良没有选择作案后跳河,那么等待他的除了追究刑事责任之外,还面临巨额的民事赔偿,这个赔偿总额应该在几百万左右。
当然,真让他赔偿几百万,可能也没这个能力,毕竟是以打零工为生的农民,就像劳荣枝案中,根据劳荣枝个人财产的数额,赔偿只有3万多是一个意思。判赔再多,拿不出来,也没有意义。
但在王某良财产范围之内,基本上能让他赔个“底掉”,几乎需要付出他全部的个人财产。
劳荣枝案庭审现场
当然,除了以上赔偿项目之外,对于此类刑事案件,还有一项“赔偿”,那就是谅解费。
关于谅解费,施加伤害的一方和受害一方可以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性地达成或者不达成,关于谅解费的标准,法律上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即可,几万、十几万、上百万都被允许。
按照法律规定,能争取到受害者出具的“谅解书”,量刑的时候可以(不是必须)从宽。但是具体到商洛这个案件,王某良即便拿到谅解,意义也不大,如此残忍的手段、较重的情节、致死致伤9人的后果,就算拿到谅解书,大概率也不能改变死刑的判决结果。
以上就是假设王某良没有选择跳河的前提下,他所应承担的赔偿项目及赔偿责任。
而如今王某良已经自己结束生命,他的妻子或者两个女儿,还需要赔偿受害者吗?
第三,一般情况下,家属无需代为赔偿,特殊情况除外:抛开本案不说,毫无疑问,王某良跳河后,他的妻子、两个女儿都是第一顺位上的法定继承人,对其遗产都有继承权,一般各继承1/3,或者其妻子因患有小儿麻痹,可以继承适当多一些的份额。
王某良跳河后,多多少少是会留下一些遗产的,那么这些遗产是归其妻子和两个女儿继承,还是用于对受害者的赔偿呢?
关于这一问题,《民法典》第1161条中有明文规定,即:
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也就是说,王某良的个人遗产,应该优先用于对受害者的赔偿,如果有剩余,那么剩余的部分才能由其继承人继承,即妻子、大女儿、小女儿继承;
再就是,即便妻女选择继承王某良的遗产,那么也并不意味着对赔偿负有“无限赔偿责任”,而是在继承遗产价值范围内赔偿。比如三人继承了60万的王某良遗产,但是赔偿总金额达到了600万,那么三人只需赔偿60万即可,无需拿出三人的个人财产继续补齐540万,除非是出于个人自愿。
再就是如果三人都放弃继承,那么三人都没有代为赔偿的责任,即不会伤及到个人财产。
这一规定,通俗来讲就是“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原则,其妻子和女儿是无需拿出个人财产来进行赔偿的,除非人家自愿赔偿。
当然,鉴于较王某良的遗产比起来,赔偿总金额可能会非常大,妻女最好选择“放弃继承”,如此也会避免后续很多麻烦。
综上,王某良致死致伤9人后,虽然自杀能免于刑事责任的追究,但民事赔偿责任还是存在的,而赔偿来源正是他的遗产,倘若遗产价值不足以赔偿,作为继承人的妻女也没有“自掏腰包”赔偿的法律规定。
与赔偿比起来,透过该案,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邻里关系”这一行凶的导火索,类似因邻里关系而起的行凶案件此前也发生过,如何加大调解力度、如何进行疏导,考验着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智慧。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从法律角度来看陕西商洛杀人男子是否要让他子女赔偿被害人?
从法律上来说,子女没有赔偿的义务。
刑事案件,家属会愿意赔偿,主要是为了获得被害人的谅解。因为获得谅解,法院在量刑的时候会从轻处罚。所以并不是他们有义务这么做,而是为了家人才这么做。这里不能混同。对于成年人来说,原则上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担责,与家人无关。我们常说的“父债子还”,这都是道德观念上的说法,并无相应的法律依据。
根据公安机关的警情通报,男子在杀人后跳河自杀。所以犯罪嫌疑人基本就是奔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去做这个事情。现在人已自杀,刑事上的追责就不存在了。但赔偿的话,还是得看犯罪嫌疑人是否有遗产。
如果犯罪嫌疑人有留有遗产,那其遗产是要用于清偿其债务,用于履行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其子女继承了遗产,就要在继承遗产的价值内来承担赔偿责任。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遗产,那人也已死亡,那这个赔偿就无从谈起了。家属是否愿意赔偿,则完全看家属的个人意愿。
从法律角度来看陕西商洛杀人男子是否要让他子女赔偿被害人?
陕西商洛杀人凶手王某良因邻里纠纷故意杀人致7死2伤,据商洛市公安局商州分局发布的警情通报显示:犯罪嫌疑人王某作案后跳河自杀,其尸体已打捞并经确认。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不追究刑事责任。那么王某良的子女是否需要对被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呢?
这要取决于王某良的子女是否继承王某良的遗产,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因此如果王某良的子女继承了王某良的遗产,则需要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对被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王某良的子女想在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以外对被害人赔偿的,法律不作限制。如果王某良的子女放弃继承遗产,则不需要对被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因此“父债子还”的说法在法律上是不成立的,作为成年人应该对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
从法律角度来看陕西商洛杀人男子是否要让他子女赔偿被害人?
个人认为,无论如何,只要杀了人,给对方家庭造成损失,即使当事人死了,如果其家庭有经济赔偿能力是绝对应该赔偿的。在本次案件中,即使受害方有天大过错,也应予以赔偿。关键是当事人已死,其家庭本就无经济赔偿能力,未来生活因家中主要成员缺失会更加困难。即使有遗产那也是家庭所有人的共同财产,法院也没那条条款来主张赔偿。况且杀害七人伤两人,牵扯多个家庭,根据当事人家庭现状想赔也赔不起。未来还不知要受这受害的多个家人多少欺负,可能当事人剩下这伤残母女二人在这个村子也难以生存。建议政府部门能协调予以关照帮扶,尽可能搬离现居住地,母女二人没错,也是受害方,在本地如若再生存又恐与受害这些家庭再次发生矛盾引发更大血案!希望社会各届伸出援助之手,正确对待此类案件的后续!
从法律角度来看陕西商洛杀人男子是否要让他子女赔偿被害人?
我的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没有牵连罪,所以罪犯子女及家人没有任何赔偿责任。
从法律角度来看陕西商洛杀人男子是否要让他子女赔偿被害人?
父母子女都是独立的个体,子女没有代替父母赔偿的义务。如果子女继承有遗产,应该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赔偿,如果没有遗产,子女自愿赔偿的,法律不做干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