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宁愿经济自残也要给乌克兰危机拱火,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别人是拿青春赌明天,德国是在拿经济赌明天,更有“赌国运”的味道。
自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对俄已经实施了六轮制裁,除了未涉及天然气,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甚至有俄民众调侃,“连俄罗斯的猫猫狗狗也被制裁了”!
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制裁立场很坚定,尤其是在对俄煤炭、石油禁令上,态度从“摇摆不定”转为“强力支持”。
先不谈制裁对德国经济的影响,单说德国对俄能源的坚定制裁态度上,似乎很不符合德国的利益:
要知道,整个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度是很高的,拿德国来说,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度是61.9%,冲突前对俄原油的依赖度是35%.
石油是工业之血液,德国工业发达,对原油的消耗量自然不用多说,而德对俄实施原油禁令,无疑失去了最近的原油供应,不得不舍近求远,另寻供应渠道。由此引发的问题不仅是供应量能否保证的问题,还有价格、成本的问题。
虽然欧盟目前尚未对俄天然气进行制裁,但不排除俄主动对其“断供”的风险,倘若德国因此失去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那问题就大了:
前两天,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局长就曾担心,“即便今年冬季不遭遇寒冷天气,德国如果失去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储量也只能维持一两个月”。
若预言成真,且不说德国民众会因此过一个“寒冬”,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企业,也会因天然气供应短缺而引发减产甚至因此而关闭。
制裁必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说完了制裁对德国能源的影响,再来看对经济的影响:
英国的一份报告称,由于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供应减少,整个欧洲都面临着经济衰退的风险,预计今冬,欧洲出现经济衰退的概率是40%。
具体到德国,早在今年5月份,德国就已经意识到对俄制裁可能引发的后果,比如5月份德国就下调了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信誓旦旦的3.6%调低到2.2%。
不仅是宏观经济层面问题显现,受制裁的影响,能源等各类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这增大了德国企业的成产成本,同时又推动了物价上涨,通胀问题是目前德国民众普遍面临的问题。
通胀有多严重?4月份,德国通胀率达7.4%,不仅超出了2%-3%的合理区间,而且创下了近40年以来最高历史记录,民众因此需要负担更重的生活成本。
疫情本来就导致供应链紧张,再加上制裁带来的负面效应,德国企业也不好过,尤其是中小企业,订单大跌,很多企业因无法如期交货而不得不取消订单。
一项数据就能很直观地看出目前德国企业面临的困境:5月份,德国贸易逆差10亿欧元,这是自1991年以来,德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
此外,在制裁前,俄罗斯是德国重要出口目的地,排在第14位,但是现在已经降到了第25位。换句话说,德国赚不到俄罗斯的钱了。
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包括德国在内的整个欧盟,对俄制裁的负面效应实在是太大了,不仅表现在经济层面上,物价上涨、通胀等都是正在面临的现实问题,甚至不排除冬季来临后,民众“过寒冬”的可能性。
既然制裁对德国的负面影响如此之大,那为什么德国还要在对俄制裁上与欧盟保持步调一致呢?为什么要“坚定支持”并付诸行动呢?难道不惧怕经济衰退带来的恶果吗?
当然不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愿意发展好经济,经济衰退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德国之所以用经济“自残”的代价来坚定执行制裁,“拱火”的背后实际上有赌的成分,同时其作为欧盟成员和美国盟友,也有“身不由己”的味道。
首先,德国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把俄罗斯视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即便经济面临下行或衰退的风险,也不惜以“短痛”代取“长痛”,向谋求后期的长久发展,只能把暂时的利益搁置在一边;
另一方面,德国与欧盟成员“抱团”,在决策上也不能完全自主,这一点从前期他对俄煤炭、原油禁令保持“摇摆不定”的态度就能可见一斑,但后期还是无奈与欧盟保持了一致步调。
综上,德国等欧盟国家对俄制裁,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有预期判断的,但依然我行我素坚定执行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抱有“长痛不如短痛”的心态,想以短期利益换取长久的“舒适环境”。
但到底谁是不稳定因素?恐怕欧盟自始至终都没有看清楚这个问题,亦或是在刻意逃避。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德国宁愿经济自残也要给乌克兰危机拱火,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唇亡齿寒!不仅仅是德国一家,全部的欧盟成员国,都在“经济自残”着也要支持乌克兰,所以你问他们为啥要这么干呢?
其实原因好简单,那就是想要安安稳稳地赚钱,就要有一个稳定的赚钱环境啊!现在这些欧洲国家就是突然发现,这个稳定的赚钱环境有被破坏掉的风险,所以为了能够长长远远地好好赚钱,只能是选择损失眼前利益了。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就是权衡利弊后,认为现在帮助乌克兰是损失最小的一个选择,所以就按照这个损失最小的选择做起来了呗。
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在现有的国际秩序下,他们一直处于赚钱中。比如,就是7月4日的新闻说,德国30年来,第一次出现贸易赤字,原因是俄乌战争和疫情造成的高通胀。看到没有,当现有国际秩序出现动荡的时候,德国就赚不到钱了,甚至有亏钱的风险了。
因此,只要德国还想赚钱,还想继续享受贸易顺差带来的快乐。那么德国只能是无条件地想办法去维持现有国际秩序的稳定呀!只有国际秩序稳定下来,只有当这个国际秩序还是处于德国的舒适区内,德国才能向以前那样四平八稳地赚钱呀!
所以,你问德国为什么要“经济自残”也要支持乌克兰,是不是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因为支持乌克兰,就是在维持现有国际秩序的平稳!就是在维持德国在未来仍旧可以舒舒服服地赚钱呀!所以,现在牺牲些眼前利益,也要支持乌克兰是不是就非常有道理呢?
德国宁愿经济自残也要给乌克兰危机拱火,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朔尔茨改变了默克尔主政时期的政策方向,从与俄保持交流合作关系到敌对俄罗斯,加强对俄制裁,以及不断增强援助乌克兰,为俄乌之战拱火,这是为什么?是朔尔茨很蠢吗?是他自觉中美国所设的圈套吗?
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朔尔茨有那么傻吗?在欧洲国家中,德国是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如果失去了俄罗斯对德国的能源供应,德国不但民众日常生活的质量将严重下降,而且,德国企业也将受到很大影响。默克尔主政时期,她与普京携手搞“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工程,默克尔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解决德国的天然气紧缺问题吗?朔尔茨上台后,“北溪2号”黄了,加上战争和制裁的影响,德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紧张状况,德国因能源紧缺问题而举步维艰,那么,朔尔茨为何要这么干呢?
难道朔尔茨为了与俄罗斯对着干,为了支援乌克兰宁愿以牺牲本国民众利益和德国企业的发展为代价,坚持愚蠢的策略吗?
其实,朔尔茨之所以这么做,有朔尔茨坚持自己的政策立场的原因,试图做强做大德国,也有美欧局势的变化以及维护德国安全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朔尔茨坚持西方的“政治正确”,坚持与美国站在一起,维护西方的价值观吗?
是,又不是。说朔尔茨是为了坚持西方的“政治正确”,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变相地延续冷战思维,把意识形态当成打击敌对国家的工具,肆意渲染所谓的“民主自由”,试图以各种方式输出“民主”制度,不惜搞“颜色革命”和颠覆他国政权等,而德国如果在关键时刻,比如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与美国站在一起,坚持所谓的“政治正确”,就将被西方阵营非议,甚至谴责、疏远,那么,朔尔茨想推行他的新策略就将遭到美国等西方阵营的阻拦、干扰,德国政府就将遇到不少困难。所以,朔尔茨对美国还需要表现得很顺从,表现出与美有基本一致的立场。
但是,朔尔茨不仅仅是为了坚持“政治正确”才反俄援乌的。朔尔茨与美国在基本态度上表示融合是为了使德国减少发展的阻力,使美英等国对于德国的警惕观念,最后忘记二战时德国的侵略历史。朔尔茨心里明白,不表现出与美英站在一致立场,他就没有办法推行他的“强国”政策。说到底,朔尔茨是为了做大德国才低头表示顺服的。
第二,朔尔茨真的不在乎俄罗斯停止向德国供应能源产品吗?
为了表现出参与美欧制裁俄罗斯的积极性,朔尔茨政府表现出即便俄罗斯给德国“断气”也要坚持对俄制裁,坚持对乌军援的样子。似乎德国政府为了与俄罗斯对抗到底,根本就不惧俄罗斯停止向德国“供气”。
其实,德国政府高官是在编造谎言欺骗德国民众,以减少国内对朔尔茨政府的反对声音。
据《参考消息》报道,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部长哈贝克在4月份曾向媒体表示,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份额仅占12%,德国已经做好了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准备。
可是,事实是,根据德国经济部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份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所占的份额为27.8%,德国仍在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只是变幻着方式而已。
媒体评论称,德国政府变换着方式从俄买进石油和天然气,朔尔茨心里明白,普京心里有数,拜登也略知一二,就是泽连斯基和德国民众搞不清楚。
哈贝尔这位德国的经济部长在说谎,但他说谎是为了德国的经济命脉和民众生活,也是为了替朔尔茨遮掩,因而,他编谎言底气很足。
可是,在公共场合,面对媒体,德国高官们仍表现出对俄实施石油禁运的积极态度。哈贝尔向德国民众所提供的不实数据,是支持这种“坚决”态度的幌子。
不过,从长期规划看,朔尔茨政府正在筹划着彻底放弃德俄之间能源合作的计划。而此前,宣布搁置俄欧合作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就是计划的第一步,德国想做大做强,前提条件之一是摆脱德国对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的依赖性。
但是,现阶段,德国在能源供应方面严重依赖俄罗斯,而为了迎合美英等国的对俄打压政策,德国参与对俄实施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多轮制裁。
如果朔尔茨做得过头了,俄罗斯是不会不反击的,俄罗斯已经采取了减少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数量的措施,其结果是导致德国因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飞涨而深陷通胀危机的泥潭。近期,俄罗斯为报复欧洲在支持乌克兰方面的举动,以输气工程设备故障需要维修为由,将对欧天然气供应减少60%的流量,使德国等欧盟国家不得不重新启用旧的发电设备,甚至要求缩短洗澡时间来节约能源。
第三,朔尔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显然,朔尔茨没有那么傻,如果对德国很不利,朔尔茨是不会坚持与俄硬怼,不会加强支援乌克兰,不会对俄不断进行制裁的,德国当局此举,表面上看是为了迎合美西方反俄的政治大背景,是为了讨好美国,是为了对乌克兰表现很有道义的支持,而事实上,朔尔茨打的是自己的算盘,朔尔茨不笨,他不会期望通过增加对军乌克兰的支援能使乌军打败俄军,他心里明白,泽连斯基不可能赢。
而朔尔茨坚持对乌军援,坚持对俄制裁,是当前的局势下为了德国的安全考虑,进一步说,是为了利用这一次战争,做大做强德国,特别是趁机增加军备投入。
从德国的角度看,受俄乌战争的刺激,朔尔茨产生了警惕和担忧,俄罗斯能进军乌克兰,也就有可能出兵德国国境,而美国之前已经从阿富汗撤军,这一次又一再表态美军不会出现在乌克兰与俄军民对面对抗,这就是说,美国连自己的安全能否保证都难说了,更不用说会保护德国的安全,德国只能自保。
欧美记住了德国有侵略历史,而且作为二德国在军备的发展受到历史限制,欧美国家是不会轻易看着德国在军事方面做强的,而这一次俄乌之战爆发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各国忙着对付俄罗斯,支援乌克兰,不太在意德国,朔尔茨趁机宣布增加军备投入。而大家似乎忘记了把德国增加国防预算与纳粹德国复活的事联系起来。自二战结束后,尤其是默克尔主政时期,德国政府对于德国军力发展一直保持谨慎态度,特朗普为了向欧洲多收“保护费”,曾经劝默克尔将德国国防预算提高至2%,但默克尔没有接受,在扩军方面,她十分谨慎。
德国的经济总量排欧洲第一,财政上有条件提高国防开支,默克尔不敢,但朔尔茨敢,而且有了机会,而且现在的局势也需要他这么干,因而,朔尔茨开始行动。
俄乌战争爆发,德国是第一个公开宣布增加军费和扩军的欧洲大国,估计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会跟着干,欧洲大陆的军备竞赛开启了。
对此,美国可能不太高兴,但德国打的旗帜是抗击俄罗斯,美国为了拉拢欧洲一起打击俄罗斯,也只能默不作声了。
德国增加军备投入,日本也在效仿,二战两个疯狂国家,现在都想扩军,这必须引起各国的警惕!
德国宁愿经济自残也要给乌克兰危机拱火,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德国是乌克兰危机的罪魁祸首,作为欧洲国家的带头大哥,在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不是坚决反对,而是为了一己之利,修建北溪二号,导致了危机不停。现在德国是拨乱反正,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德国宁愿经济自残也要给乌克兰危机拱火,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欧洲不少国家的政客都是掌握在老美手心里的,一是美在欧洲有大量驻军,对欧洲各国政权有强大的压制作用,二是欧洲大多数政客都在美中情局控制之下,包括他们选举,所以政治正确只能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德国宁愿经济自残也要给乌克兰危机拱火,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首先是民意的道德力量,要帮助被蹂躏的乌克兰,其次是欧洲各国的民意产生了共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