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户要具备什么条件?
所谓“五保”即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保教)。五保户常见于农村地区,针对的供养对象以农村中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为主。但以上三类人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被认定为“五保户”,即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法定赡养扶养人或者虽然有赡养(扶养)人,但赡养(扶养)人不具备赡养扶养能力。
以上三种情况只有同时符合,就可以申请“五保户”。那么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扶养人”是如何进行界定的呢?我们基于5月8日民政部最新下发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来分别说一下:
第一: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无劳动能力”的范畴:
1.60周岁的老年人或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2.一二三等级的智力或精神残疾人;一二级肢体残疾人;一级视力残疾人;
3.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规定的其他情况。
只满足“无劳动能力”还不行,还需要满足“无生活来源”:
第二:“无生活来源”的认定:
一,各类收入(不包含养老金、高龄津贴、医疗保险、抚恤金等福利性收入)必须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二,同时,财产应当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最低标准。
满足一和二后即可被认定为“无生活来源”。
符合“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后,还必须没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对“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认定范围如下:
1.特困人员或60周岁以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2.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或重度残疾人或三级以上智力(精神)残疾,且收入低于当地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财产符合当地低收入家庭标准的;3.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正在服刑的人员,且其财产符合当地低收入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4.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规定的其他情况。
以上就是对“五保户”申请条件的界定,必须是同时满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抚养人或赡养抚养人不具备赡养抚养能力”的农村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
那么如何进行申请和审核确认呢?能享受何种待遇?先由本人书面向当地街道办事处申请(或由他人代为申请),申请资料包括身份证明,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的书面声明;
之后街道办事处进行实地审核,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信息核对等都是必要程序,并给出初步意见;
最终由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期内无异议的,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通过。
至于“五保户”每个月有多少救济金则各地标准不一,我们日照市2020年的标准是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月714元,除此之外还有“粮油米面”供给、服饰被褥供给、疾病医疗支出救济等,对于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保证其不辍学。
现阶段民政部门可谓真正做到了“应救尽救,应养尽养”,五保户的日常生活是能得到充分保障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五保户要具备什么条件?
今天,民政部发布修订后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扩大了救助范围,实行应救尽救,保障困难群众的吃穿不愁,居有室,病有所医,死后国家安葬。我们俗称的五保户。
第四条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一)无劳动能力;
(二)无生活来源;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
第五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劳动能力:
(一)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视力残疾人;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生活来源。
前款所称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各类收入。中央确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和优待抚恤金、高龄津贴不计入在内。
如何申请:由本人或者村委会代为申请,乡镇民政部门受理,到农户家实地走访调查,查看家庭人员基本信息、家庭收入情况和家庭财产情况是否属实。在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民主评议。参加人员必须有村干部、民政干部、包村干部三方到场实地表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防止错保和漏保。如果不符合标准,要当场或者3日内说明。民政干部回去后还要进行大数据比对,符合标准的在1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并进行7天的张榜公布。县市民政局还要进行审核,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即可纳入特困人员管理。
特困人员可以集中到镇、县福利院生活,也可以居家生活、也可以村镇买服务,请护理人员来照料孤儿、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或者重度残疾人。
各个地方的经济不同,各地的救助金也不一样。湖北居家五保人员每人每月是800元,春节有800元的慰问金。有时节假日还有衣服、被子、烤火炉、煤炭、米面油等慰问物质。
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1100元,高的达到1500元救助金。孤儿或者特困人员的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还有每人每年1000~3000元的生活补贴。即使满了18周岁,仍然还在读高中高职或者大学的学生,国家都还有每人每年3000~5000元的各项救助补贴。“教育可以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绝不会让他们辍学”。
特困人员及其家属的城乡居民医保由政府代缴。看病费用由政府全额承担。
没有安全住房的特困人员,可以到福利院或者护理中心,或者由政府出资修房,每人不低于25平方米,一个人的不能低于40平方米。
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温暖。希望国富民强,民生保障越来越完善。
五保户要具备什么条件?
问题:五保户要具备什么条件?
农村的五保户可以说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一群人,他们由于自身已经没有能力再创造基本的生活保障条件,最基本的生活都存在问题,所以才得以享受五保,五保指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另有孤儿五保户则保教。那么在农村,如果要申请五保户,需要达到什么条件呢?
在我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二章中关于供养对象进行了明确阐述,第六条规定到: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的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的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待遇。这就是享受农村五保应该具备的条件。
农村五保户在供养形式上,分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集中供养是指根据五保户个人意愿集中到敬老院或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进行供养,而在家的则叫分散供养。
农村五保户并不是已经享受就永远享受,每年乡镇政府都会组织核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户将报县级人民政府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题主提到的和别人非法同居三年,并不是认定是否享受五保的必要条件,需要看你本身是否有劳动能力,是否有法定赡养人及法定赡养人是否具备赡养能力来评议的。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作者、三农问答达人,我将以专业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专讲三农问题,为大家解疑答惑,欢迎大家的关注!
五保户要具备什么条件?
五保户的认定标准:农业户口中的四无人员。无稳定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或扶养义务人,无儿无女,无劳能力。包括有儿有女,儿女无赡养能力。包括未成年的孤儿。认定程序:户主书面申请,村委会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等书面证明材料,乡镇政府审核,县民政部门审批,并公示公告。五保人员的生活补助由政府财政供养,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分散供养为主,集中供养主要表现为在乡镇敬老院供养。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有劳动能力的超60岁的无儿无女的老人对照政策是不能认定为五保户,这部分人想不通。村委会需做好解释工作。关注我的头条号,帮您解读更多最新三农政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保户要具备什么条件?
我是基层工作者,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一、申请人及法定义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1.拥有应急之用的全部现金、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以及个人名下的工商注册出资额等货币财产总额,人均超过户籍所在地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
2.有大型、小型汽车等机动车辆(残疾人功能性补偿代步机动车辆除外),普通两轮摩托车超过2辆(含),船舶(造价低于3万元的连家船或小型渔船除外)、价值3万元(含)以上大型农机具的;
3.拥有2套及以上的产权房(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政府规定标准的除外);
4.拥有非居住类房屋的;
5.雇佣他人从事经营活动的;
6.申请前一年内,购买、新建住房(政府组织实施的危房改造、倒房重建、易地搬迁或者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政府规定标准的除外)或非居住用房的;
7.通过离婚、赠与、转让等方式放弃自己应得财产或份额,或者放弃法定应得赡养、抚养、扶养费和其他合法资产及收入;
8.实际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
9.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特困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终止救助供养:
1.死亡、被宣告失踪或者死亡;
2.经过康复治疗恢复劳动能力或者年满16周岁且具有劳动能力;
3.依法被判处刑罚,且在监狱服刑;
4.收入不再符合本规程第六条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5.法定义务人具有了履行义务能力或者新增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法定义务人;
6.特困人员连续一年无法取得联系的,应停止救助供养待遇。再次取得联系的,应重新申请认定。停止期间的救助供养金不予补发。
综上所述,非法同居的,一般很难界定情况,所以不会影响五保待遇。
五保户要具备什么条件?
一,五保户要具备什么条件?
农村五保户的申请条件,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可以提出申请五保待遇。
1,申请人必须是农业户口,且居住和生活在农村;
2,申请人必须年满六十周岁;
3,申请人终身未嫁娶,;
4,未收养子女;
5,鳏寡孤独,孓身一人;
6,无收入来源;
7,无生活自理能力;
8.无法定的监护人。
二,申请程序
1.申请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2.填写五保户申请表;
3.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会议审议,代表在表决结果上签名认可;
4.村民委员会代申请人向上一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向上一级民政部门提交申请资料;
5.上一级民政部门派员深入申请人家庭进行核实和审查;
6.民政部门认定申请人符合申请条件后,通知村委会在本村范围之内进行一周公示,如无异议,即可发给申请人《五保户供养证》,并定期通过相关银行向五保户账户打款。
三,申报材料
1.申请审批表
2.身份证复印件
3.户口本复印件
4.一寸免冠照片
5.农商行一本通复印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