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房抵贷买房”,央行这则消息说明什么?

23日,央行上海总部召开上海房地产信贷工作座谈会强调,严禁以房产作为风险抵押,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等形式变相突破信贷政策要求,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其实不只是上海,深圳在早前就下达了相关监管措施。

4月20日,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发布《关于房抵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的紧急自查通知》,此举意味着银行对于购房首付的来源将严加监管,严格限制“房抵贷款”资金再次流入楼市。

深圳之所以这么做,其目的就是为了减持“房住不炒”,限制房价。据悉,深圳3月份以来,新房供应量、一二手房网签量均上涨,南山和宝安地区二手房交易价格上涨。

两天之后,4月23日,央行上海总部举行召开上海房地产信贷工作座谈会,同样指出,“严禁以房产作为风险抵押,通过个人消费贷、经营贷等形式突破信贷政策要求,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影响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

疫情下的经济和央行“放水”的目的

众所周知,受疫情影响,我国第一季度经济遭受冲击,GDP增速-6.8%,疫情之后复产复工工作急需低成本资金,同时刺激消费也是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此大背景之下,央行采取“降准”、“降息”等一系列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有更多的低成本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和消费市场,从而拉动生产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地银行低成本资金的发放后,一部分流入实体和消费,另一部分被“炒房者”拿来购房,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房价的上涨,这显然违背了央行“放水”的初衷。

因此,无论是上海还是深圳,此次央行严查“房抵贷买房”显然是限制低成本资金流入楼市,是减持“房住不炒”精神的直接体现,目的在于稳定楼市、刺激实体发展。

上海和深圳央行的做法会加速房价下跌吗?

我认为,上海和深圳央行的做法显然不是为了让房价下跌,其目的是限制房价上涨。

“房住不炒”的政策也不是为了让房价下跌,维持房价平稳是主要目的。

结语

上海和深圳央行的做法显然对近期有购房需求的人非常有利,对抑制房价上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严禁“房抵贷买房”,央行这则消息说明什么?

最近,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上海房地产信贷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严禁以房地产作为抵押,通过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等形式,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

很多人对这个政策不太了解,做了一些错误的解读,今天我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1、关于贷款的性质和用途

借款人在向银行申请借款的时候,需要指明资金的用途,比如房贷就是用于买房的,消费贷就是用于消费的,经营的就是用于生产经营的,按要求贷前银行要审核,贷后银行要监督,不能把用于消费和经营的钱投资到房地产,否则房产调控政策就失效了,这就是人行,提出的问题根本。

2、借款用途变更后的危害

由于北上广深等地的房价比较高,投资房产会有较高的收益率,所以有人就会想办法钻空子,利用自己申请到的消费贷和经营贷变更用途,投资到房地产上,这样就会让住房贷款总量增加,破坏了国家关于住房贷款总量不增的基本政策。

我国在控制房价的时候,要求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首付,这部分需要使用自有资金,如果有人把经营贷和消费贷当做首付,就等于放大了贷款比例;如果有人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然后用于炒房,这样也会增加计划外的增量资金。

由于资金量的增加,必然会抬高房价,造成我国住房价格难以控制,今年一季度,我国部分地方房产售价上涨,就和消费贷,经营贷转入房地产有一定关系。

3、我国目前对个人房贷的整体要求

为了贯彻住房不炒的原则,我国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整体要求是:总量不增,利率稳定。

所谓总量不增,就是为了防止资金过多流入房地产,从而推高住房价格,从上海人行发布的消息看,有些银行违规帮用户变更贷款用途,对此人民银行进行了相应的处罚,我认为这是监管的正确态度,对,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是有好处的。

所谓利率稳定,就是指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保持稳定,现在我国基础利率已经变更为lpr利率,人民银行要求在8月底之前要完成利率的转换工作,如果利率跟随lpr变化,那么就可以实现利率市场化 资金在楼市和其他市场的收益率,可以通过市场调节,这样也可以防止资金在楼市和其他市场之间寻找利润空间,从而起到稳定房价的作用。

总之,人民银行提出的严禁房抵贷买房,是指的禁止用房地产抵押申请的消费贷和经营贷流入楼市,并不是说不允许住房抵押贷款,对个人按揭也没有影响,对稳定房价是有好处的。

严禁“房抵贷买房”,央行这则消息说明什么?

大家好,我是勇谈。23日,央行上海总部召开上海房地产信贷工作座谈会强调严禁“房抵贷买房”,其实意思也很简单就是不允许“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继续哄抬房价”。可以说自从深圳北曝出“经营贷资金流入楼市”后(随后未被确认),不过确实也给大家提了一个醒“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口子真的很多”。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房价不正常上涨的时期其实都伴随着大量违规资金的流入,这也是提出“房住不炒”的初衷
  • 仅仅依靠居民居住需求来助长房价,房价上涨很难超过GDP增速,但凡超过基本意味着“有大量的投资、投机资本进入”

图上所示是2000-2018年国内商品房销售价格走势图,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时间段其实是2000-2006年我国商品房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房价同比增长只有6%以下(个别年份在3%以下),但是国内GDP增速是多少呢?

图上所示是1990-2020年(现阶段)国内GDP增速走势图,可以看到在2000-2007年之间也是进入21世纪后国内GDP增速表现最好的阶段。这个时候的GDP增速基本维持在10%左右,甚至最高达到15%附近,但是这个时间段的房价涨幅是多少呢?6%以下!!这个数据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没有大量违规资金或者炒作投机资本进入楼市的情况下,房价上涨是很难超过GDP 增速的”,我们也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判断“房价上涨超过GDP增速就说明有大量投资、投机资本进入”。

  • 经历过2018-2019年融资端调控的考验后,越来越多的房企或者资本把精力放在了“一二线(尤其是一线)城市”,这也是为何一线城市的房价波动这么引起央行注意的原因

包括房企在内很多资本已经意识到房地产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至于“白银期”能够保持多久?谁心里都没谱,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线城市的黄金期远未结束”。对于一线城市来说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地产都拥有大量“可投资”的可能性。如上图所示,在过去20多年的房地产发展过程中都有过很多“相似”的情节,但是类似于2017-2018年这样情况的还是比较少的,2018年的住宅销售套数比2017年少了6万多套(大概率2019年也是要少的)。相比于2008/2014来说,此次调控更加稳,但是无疑持续时间更持久。说句实话目前房地产行业面对的现实情况是“钝刀子割肉”,虽不致命但很难受。

虽然说经历了2年多的融资端调控(禁止违规资金流入楼市),但市场上房产投资风依然存在,尤其在一二线城市
  • 房产投资风依然存在的原因除去房产收益稳定且保值外,主要跟国内可投资渠道过少有关,更何况此次疫情不少城市出台的“企业经营贷”利率过低

股市不景气,期货市场风险太高也就是意味着国内不少有闲钱的机构或个人总要有个投资渠道。虽然说“房住不炒”已经提出了3年多,但是并没有解决好“投资渠道”的问题。2019年国内GDP总量已经高达99万多亿,国内有钱人、有钱的企业是一般老百姓无法想象的。一线城市作为全国各种优质资源、富人的集聚地,自然房产就成为首要考虑对象。更何况包括深圳在内为了应对此次疫情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出台了优惠版的企业经营贷,仔细核算后发现企业经营贷利率优惠后竟然比房贷利率还要低(有人计算过只有3%点多)。这也是为何有人疑虑“企业经营贷资金流入楼市”的原因。

  • 过去很多老板都是用“房子抵押做生意”,2020年出现了“房子抵押投资房子”的事情

身边就有过这么几位老板,做传统的零售批发生意。在过去几年公司的流动和周转资金都靠自己的房产抵押贷款来进行的,但是说句实话一年到头挣的钱没有买房卖房来的多,关键是省心(这点有过做实体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尤其是遇到今年这样的疫情后,传统行业受到冲击起码半年内缓不过劲。哪怕银行给予再大的贷款利率优惠最终还是要还的,但是用银行的钱再去投资房产坐收渔翁之利是不是更划算呢?

消费类贷款和经营性贷款流入楼市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监管上”,央行此次表态就是要加强监管
  • 包括美国和日本因为房产爆发经济危机的关键还是“监管缺失”,不要期待银行自查

金融类产品其实最难的就是监管,监管如果出现丁点漏洞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大家需要明白的一个事实“银行已经成为不得不为房地产“输血”者”!撇开个人70%的房贷不谈,仅仅2018年房企总资产超过85万亿,负债率超过79.1%就够银行“头疼”的了,毕竟这些资金中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银行。所以,期待银行自查基本不现实。毕竟银行如今也是要盈利的,自然哪个行业给予的贷款利息高就会给谁。依靠“存贷差”获利这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 先是深圳,后是上海,足以说明央行对于一线城市房地产调控的重视

房产投资风说到底本身就是从一线城市蔓延到全国的,所以一线城市的很多做法都会自然被下面的小弟们“效仿”。从各行各业开始逐步恢复正常后,已经有包括广州、青岛、济南、驻马店等一二三线城市出现了“一日游或三日游”的情况,足以说明国家对于房住不炒的调控是认真的。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了个别城市“钻空子”导致房价上涨的情况发生,那么无疑很容易导致前期几年的调控付之东流。

综上,严禁“房抵贷买房”其实就是对于前段时间的“补漏”。“房住不炒”这个口子真的不能开,毕竟如今国内合适的投资渠道太少,房产还是投资品的属性没有改变。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喜欢房产问题的朋友可以订购勇谈的专栏,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严禁“房抵贷买房”,央行这则消息说明什么?

严禁房抵贷买房,央行的这则消息说明什么?

4月23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上海房地产信贷工作座谈会。

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始终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按照“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调控原则,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积极开展工作,指导上海各商业银行有效抑制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

接下来要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严禁以房产作为风险抵押,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等形式变相突破信贷政策要求,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无独有偶,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货币信贷处发布通知,要求辖内各家银行紧急自查关于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

近日以来,多地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逆势行情,尤其是深圳,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房地产如日中天的时代。据报道,深圳某楼盘推售的最后54套公寓,单套总价2900万元起,共计54套,开盘半天,全部售罄,吸金约23亿元,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在房地产火爆背后,原来是在钻国家政策的漏洞。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家推出了财政贴息政策和金融货币政策共同实施。

之前在疫情防控国新办记者招待会上,我们了解到,央行推出的再贷款货币政策和财政贴息政策,共同保证小微企业获者低息贷款。

于是很多的小微企业主,就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通过自己名下的全款住房做抵押,以经营为由,到银行申请贷款,在银行优惠利率之后,再加上财政贴息,贷款利率往往低于2%以下,是非常低的。

拿到这笔钱之后,有的流入了股市,有的又回流到了房市,有的买了理财产品,甚至有的买了银行存款,用来赚取利差。

央行正是在发现了这样的猫腻之后,央行各地分行才纷纷召开了房地产信贷工作会,对这种行为进行了揭露和禁止。从而维护国家抗疫政策的有效实,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严禁“房抵贷买房”,央行这则消息说明什么?

严禁房抵贷买房,这则消息说明了以下几点:

1、继续从金融角度重申“房住不炒”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房抵贷本身投机性质已经是非常明显了,利用房产进行抵押贷款用于买房,这种杠杆率基本上100%甚至更高,这种投机行为与房地产调控政策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央行这则消息首先是要明确“房住不炒”的调控政策不容挑战。

2、是在控制可能金融风险,这种投机行为最大的风险点,是在没有购房资金的前提下通过抵押房产融资凑够了首付款,对于投资人而言如果后面市场出现波动,很有可能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面临断供。而对于银行而言,无疑手里拿着房产这种抵押物,也同样面临很大的风险,一旦市场出现波动那么可能剩下来的只是大量的不良资产,因此从中央的角度肯定是要刹住这股歪风的。

3、国家金融政策的指向性很强,是为了服务于实体以及中小微企业,这些优惠政策不是为了让个别人钻空子用的,很明显这些个别的人打着企业贷款的名义将房产抵押,然后再来炒房,这样简直是在钻空子,肯定是要遏制住的。

总之,这次的信号已经非常直白了,第一,房住不炒不容动摇;第二,金融风险需要控制;第三,政策服务于实体,不允许钻空子。请关注@陈先生的复利人生,我们一起透现象、看本质,望见新世界!

严禁“房抵贷买房”,央行这则消息说明什么?

央行被炒房的对手盘裹挟了,说明央行外受制于美联储(外汇储备),内受制于家奴(炒房客),现在家奴就是赌定了,15年央行不敢让房价崩盘,2020了,央行敢吗?

从本质上来说,深圳事件,各方都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从深圳的事情看各方逻辑:

央行:疫情,小微企业没什么底子,老本啃光了就该倒闭了,倒闭了大家失业了怎么办,这么多信用卡,房贷,企业贷怎么办?坏账了?金融风险啦?这不行,得给他们点便宜钱,吸个氧缓一缓。那就压压贷款利率吧,给商业银行小微的指标多加点,逼你们去办。

真正的小微企业:我想贷款我想活,但是资质差,该抵押的早抵押了,缺少增信手段(银行:别拿厂房设备合同来忽悠我,贷款出了问题,不良资产我卖谁去?本金全打水漂?)

拿房产来抵押的所谓小微企业:实体不赚钱,央行却放水,我赚到的钱就会贬值,必须去贷款,贷得越多越好,贷到就是赚到,房滚房走起,房价涨了,我的信用会更好了,贷款额度会更高,这样我的资产不仅保值,还增值了。

商业银行:虽然央妈给了我这么多低成本的资金,但是我也不想冒着为了才3-4%的收益,却承担着亏掉100%本金的风险,我缺心眼?贷给国企不香吗,央妈老想拿我的钱,补贴小微,收不回来央妈还得怪我,但是妈妈的小微企业的贷款任务又不能少,款不能随便贷,业绩还得完成呀。怎么办?贷给有房产抵押的小微吧,既能完成任务,还没太大风险,管理起来超级轻松,坐等补贴,利息,名利双收的好事情。贷款出问题了?市中心的地段这么好,买房的人这么多,我能赔?7折抵押我9折卖,剩下一折当促销,嘻嘻,稳赚不赔!

正是大家各怀鬼胎,深圳才出现了商业银行给假小微贷款助其炒房的奇葩现象。

反过来看,央行上海总部的发文,确实严禁房产抵押的发文,可是你们发现没有,这仅仅是房产抵押的问题吗?小微企业还是贷不到款,商业银行任务怎么完成?只能说本人不看好,要么会出现另外一种骗贷形式,要么央行自己打脸说明给小微贷款来拯救小微企业这条路子走不通。但是在房地产信仰不打破的情况下,既无法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房租,场地,原材料,人工成本),又无法提升小微企业的盈利水平的情况下,还无法给他们低息贷款,该如何拯救他们呢!总不能让小微企业自己造房子自己抵押,然后再造房子的自己循环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