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安禄山?
他是来自东北大胖子,重达330斤,深受皇帝贵妃恩宠,却是大唐掘墓人,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来自营州,也就是当今辽宁朝阳的安禄山。为什么说他是大唐的掘墓人呢?他是怎样得到皇帝贵妃恩宠的呢?他是如何从一个“偷羊奴”成为一个封疆大吏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安禄山。
安禄山生父不详,只知道出自西域的康姓胡人(也有说粟特人),养父粟特人,母亲突厥女巫,从小和母亲在突厥族里生活,少年时安禄山在胡人契丹人杂居处农贸交易市场卖东西,他在这样环境下学会了六种番语;安禄山这种语言天赋不仅跟生活环境有关,还是粟特人天生具备的能力。我们简要了解一下粟特人最早开始生活在中亚地区,从汉朝到唐朝时一直在丝绸之路上扮演贸易中间人的角色,这就造就了这个民族有两大特点,一个是行商民族,一个是这个民族掌握多种语言。
正是由于粟特人和突厥人会多种语言,唐廷认为他们有外交天赋,于是唐初就把他们迁移到东北地区,跟不断给唐朝找麻烦的契丹、室韦、奚等少数民族打交道,让他们做民族交流的催化剂。契丹生活区域包括现在东北和蒙古高原地区,安禄山正是在东北地区出生的,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东北人。
安禄山到底有多胖呢?提起胖子,我国历史肥胖帝王很多,例如大清皇帝皇太极,从现在博物馆中收藏衣物来看,他绝对是一个“超重量级”的人物,皇太极身高马大更多的是强壮,而不是虚胖;东晋权臣恒温儿子桓玄肥胖的不能骑马,纂位登基后,坐上龙椅上竟然把地板压塌了,忽必烈太过肥胖,马承重不了,竟然拿大象当坐骑;前面几个帝王都描述了肥胖,但是没有给出数字,安禄山体重最重达330斤,这个数字不知道史学家是怎样推算出来了,相当于古代三个成年人体重。
关于安禄山的肥胖,史料是这样描述的,安禄山晚年身体肥壮,腹垂过膝,体重330斤,走路都很费劲,穿衣服是必须让李猪儿用头把他肚子顶起来才行,就是这样的体型,却很善胡旋舞,挑起舞来,疾如风,非常轻灵,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喜爱。
安禄山是如何走上仕途的?安禄山曾因为偷羊被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抓住,正要棒杀他时,安禄山大毛遂自荐,要抓胡人和契丹人将功赎罪,就这样安禄山带着好兄弟史思明在张守珪手下效力,他能征善战,很有计谋,屡立战功,加上自己花言巧语,溜须拍马屁,竟然成了张守珪的养子,安禄山在军中位置一路高升,任平卢兵马使,从此进入仕途。
进入仕途后,安禄山广结人脉,经常用厚礼贿赂朝廷官员,这些官员都在皇帝面前为他美言几句,适逢宰相李林甫专权,李林甫嫉妒心超强,怕边将能人立功升职再入朝当宰相,就对唐玄宗说,可以用胡人做元帅;于是对皇上说,胡人孩子从小骑马射箭,天生会打仗,还会多国语言,如果用胡人当将军那是战无不胜了,于是安禄山就被唐玄宗提拔上来。
唐玄宗提拔安禄山是史无前例的,这在唐初就没有的事,戌边的募兵就有名无实,边境的节度使出现一人儿兼铜数镇,几十年不换人,边兵从此壮大起来,这也为安禄山后来起兵埋下了伏笔。
安禄山是如何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恩宠的?安禄山受到唐玄宗恩宠,是有情可原的,毕竟手握20万精兵,是三个藩镇节度使,唐玄宗需要拉拢他。看似呆头呆脑的安禄山是如何得杨贵妃信任的呢?一切都因歌舞而起,我们都知道唐玄宗是梨园戏的开山鼻祖,杨玉环之所以得宠于唐玄宗,主要原因双方有共同歌舞方面爱好,唐玄宗刚当上皇帝后曾一度沉溺于音乐歌舞中,后来在大臣们进谏下,收敛了很多。
当晚年,遇到杨贵妃这个音乐知音后,唐玄宗艺术热情又被激发出来,他俩合作了一部“”歌舞剧“霓裳羽衣舞”,该曲是河西节度使所献“婆罗门曲”,该曲来源于中亚地区, 杨贵妃是霓裳羽衣歌曲主角,在这部舞剧中,当时唐代最盛行胡旋舞是不可缺少的。
而恰好安禄山善跳胡旋舞,行动迟缓的胖子,跳起舞来,健步如飞,形态可掬,惹得玄宗和贵妃的喜欢,他们一起编导霓裳羽衣舞时,自然少不了向安禄山学习胡旋舞,在学舞蹈的过程中有身体接触再正常不过了,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感情。
安禄山为了能升官发财,他居然认比自己小将近20岁的杨贵妃为养母,杨贵妃正愁膝下无子,没有反对,唐玄宗也想笼络这个手握重兵的外臣,于是就同意了。这使安禄山与皇帝贵妃关系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安禄山既是唐玄宗宠臣,又是杨贵妃干儿子。
在搞定了皇帝和贵妃之后,整个朝廷安禄山只怕李林甫一个人,而李林甫死后,整个朝廷就没有能节制住安禄山了;安禄山看似表面呆萌实诚,其实他是非常善于伪装自己,看似胸大无脑,但早已把韬光养晦的把戏玩得炉火纯真,他担任平卢、范阳、河东三兵镇节度使,手握十万雄兵,一边与奚、契丹打仗,一边扩充兵力,练就范阳精兵。
为什么说安禄山是大唐掘墓人呢?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不仅使唐朝失去了与中东波斯对抗能力,彻底退出西亚争夺圈,而在国内再也没有真正控制地方,藩镇割据加剧,直至最后朱温篡唐建后梁,大唐灭亡;安史之乱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安禄山。所以说,安禄山是大唐的掘墓人一点也不夸张。
安禄山为何不和唐朝一起享受荣华富贵, 非要起兵造反呢?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藩将节度使设置导致兵制破坏的原因,也有阶级矛盾和民族等因素的诱因,更有唐玄宗沉溺享乐,边疆政策失误等多种原因。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虚弱的唐朝和外戚权臣专权给了安禄山“清君侧”的借口,顺势起兵反唐。
从更深层原因来说,唐朝经济繁荣引诱边疆民族发动战乱来掠夺资源,这是历史上的惯例,强汉之于匈奴,两宋之于契丹,金国和蒙古亦是如此,看遍了长安繁华的粟特人安禄山更是滋长了觊觎皇权的野心;安禄山赶上了胡人将领做节度使的政策,依靠胡人身份迅速凝聚成一个以胡人为核心的战斗队伍,拥有割据地方的实力;安禄山还赶上了胡乱弄权,弄得军心民心怨愤的宰相杨国忠和杨氏家族,具备了清君侧的口实。
更重要的是,安禄山极具伪装能力,表面上看是目不识丁,大老粗一个,其实能善战,有计谋,善交际,成功骗取了唐玄宗、李林甫、杨贵妃的信任,从此狐假虎威,一路青云直上,最后拥兵自重,起兵反唐;马嵬坡之变后,杨国忠被杀,杨贵妃殉命,两年后安禄山被杀。
安禄山凭330斤的体重坐垮了母后的小命,坐衰了大唐百年繁华;而唐玄宗为自己歌舞而葬送了盛唐繁华,后唐李存勖同样因为伶人葬送一朝,历史总是如此相似,唐玄宗为大唐培养了一个掘墓人。
如何评价安禄山?
一提起安禄山,大家都会有一个肥嘟嘟油腻腻粗鲁莽夫的形象体现出来,其实这个安禄山他的出身也很贫苦。早年父亲就去世了,他妈妈也是以给人算卦为生,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安禄山很艰辛。我介绍这些并不是说安禄山多么好,我只是首先说一下他的出身,当然侧面也说明了安禄山是一个从平民阶级摸爬滚打出来的人。
一般在逆境生长出来的孩子,在复杂的环境当中生存会有一些流里流气的习气,而且这种习气会伴随终生,后面安禄山的一些表现也可以体现出来这一点。安禄山这样的成长经历,让他也非常勤奋好学,不要以为他的外在表现就认为他是个纯粹的莽夫,史料上记载安禄山熟练掌握六国语言,咱们现在掌握一门英语都感到很头疼,你可以想象安禄山是怎样一个人?
后来安禄山从军,也是靠自己的勇猛一步步打拼上来的。安禄山是个非常能察言观色和投其所好的人,比如张守珪和杨贵妃都有把他收为养子的经历,他在现实生活面前甘于放下面子取悦他人。当时唐朝的一些官吏,甚至是唐玄宗都被安禄山唬得一愣一愣!所以用大智若愚这个好点儿的词形容安禄山也能说得过去,不要以为安禄山这种装疯卖傻萌呆像就是真没心眼,最后安禄山能动摇大唐根基,建国称帝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这时候你面对大燕皇帝安禄山还能说他滑稽。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历史如何评价安禄山?
我的评价只有一句话一一一千古恶魔
安碌山由一个偷羊贼而"大燕国皇帝,"角色的逆袭令人惊叹!
安碌山是个突厥人,应该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是精通"六国"语言(应该是少数民族语言)缘于他的底层经历一一和来长安经商的胡人打交道的需要而练就的。
他出生于703年、卒于757年。营州(辽宁朝阳)人。安碌山的父亲早逝,全凭母亲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𠍾而活了下来,可以想象,地位很低,用汉族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拖油瓶"。
不同的城市,同样的人,同样在为着得利和生活奔波,同样被恩怨情仇所苦一一一古龙
几个胡人年轻人向往千里之外的长安,岂能与马牛羊、人手口,打一辈子交道,
长安城头头白乌 夜飞延秋门上呼,安碌山为生活所迫去偷羊却被一把抓住,如此毛贼,给我乱棍打死!情急之下急呼:"大丈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番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见他长的白白胖胖,语气豪放,于是姑且放生,令他与史思明专门抓俘虏。
安碌山是个巧言令色,会来事、巧做人的天才,张节度使就将他收为义子。从此,他与日后同时发难的史思明共同成了张节度使的偏将。唐时边界不靖,战争频仍,安碌山这样的江湖豪徒自有用武之地,很快成了与义父幽州所辖的,东北方相邻的营州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可是一方大员,军、政、财,通吃。
天宝六年(747)安碌山奉调进京为大夫,成了京官,而我们许多诗人却还只能醉卧长安街头而已。
安碌山以一副呆鹅形象出入宫门,却十分懂得做人之道,每年向朝庭献上装有牲畜、奇禽、珍玩的车辆不绝于道。而此时安碌山早己不是当年的"吴下阿暪",他是军事重镇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了。
一个人的内心如果充满了自卑,往往就会变成一个最骄傲的人一一一古龙这个肥胖的胡人,其实内心十分自卑,面对富丽奢华的大明皇宫、颐指气使的楊国忠、李林甫,他甘愿以低三下四的"干儿子"身份参见母后一一楊贵妃。
当他看着老迈的唐明皇、手握三镇重兵大权的他瞬间对大唐变脸!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担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官职的安碌山以讨伐楊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乱!
如虎似狼的十五万叛军铁骑一路浩荡向南杀去,不到两个月就攻陷洛阳,这个肥胖胡儿竟然面南称王一一大燕皇帝,国号:燕。
第二年六月十三日凌晨,唐玄宗大队人马从含元殿大门涌出,直向西边逃到马嵬坡,军队哗变,楊国忠被乱军杀死,楊贵妃自缢。然后兵分两路,唐玄宗逃到一线城市成都的青羊宫。太子李亨于天宝十五年(756)即位灵武,是为唐肃宗。
安史之乱不仅是一场权利的争夺之战,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更是一场人情冷暖之战,也是对千百年宣扬的"人性美"是一次凶恶的冲击。
封建王朝权利之争的典型一一一两度子杀父!1.安碌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
2.史思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
犯上作乱的根源在于:开元盛世的繁华己久,唐玄宗无一例外地享乐腐化、信任宦官高力士,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淫逸生活。朝政由宰相楊国忠把持。
另外,唐明皇对史思明的归降不讲信用,出尔反尔,致使叛乱规模扩大。
令后人痛心的是一大批杰出的唐朝诗人由此改变人生,王昌龄、颜真卿由此丧生,王维劫后逃生,看破红尘,李太白流放亱郎,杜甫颠沛流离于川中。
所以,安碌山为千古恶魔!
如何评价安禄山?
枭雄人物,大唐盛世的掘墓人。
安禄山是一个混血胡人,母亲是突厥人,父亲是粟特人。由于后来他母亲又带着他嫁给突厥人安延偃,从此便改为安姓。(营州柳城杂种胡人)
早年发迹
安禄山很聪明,会六种“番语”,由此当上了“互市牙郞”,负责各个民族间的交易监管工作。后来安禄山投身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帐下,并靠着作战勇敢和善于钻营得到了赏识,成为了张守珪的义子。此后一路升迁做到了营州都督一职。天宝元年又被任命为平卢兵马使,就是由于这个机会安禄山得以得以进京,有了接触到朝廷权贵的机会。
还是靠着善于钻营的手段,安禄山获得的唐玄宗的好感和信任,并且拜了宠妃杨玉环为义母。后来每次入朝,安禄山都是先拜杨贵妃,后拜唐玄宗。唐玄宗很奇怪,就问安禄山为何如此。安禄山回答道:“胡人先母而后父。”由于这清新的阿谀方式,使得安禄山在众多溜须小人中脱颖而出,最终又了兼任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至此安禄山掌控三镇雄兵,实力大增。
起兵叛乱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在幽州范阳驻扎的十五万边军在安禄山的带领下发动叛乱,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讨伐奸臣杨国忠。叛军势如破竹很快攻陷了东都洛阳,第二年(公元756)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改年号为圣武。同年六月安禄山大军攻破哥舒翰把手的潼关,唐玄宗问讯出逃,随后叛军占领长安。此时距离安禄山起兵不过半年时间。
相较于唐朝正规军前期拙劣的表现,以张巡等地方官员的苦战为唐朝守住了半壁江山。公元763年,最终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平定了叛乱,而唐朝也为此元气大伤,再不见盛世气象。而安禄山早在公元757年便因为叛军内部的权力争斗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所杀。
如何评价安禄山?
天下第一叛臣、杂种胡、野胡、猪龙、灵活的死胖子、光明神乃至于亚历山大,关于安禄山的说法层出不穷,在这家伙身上其实颇多谜团,不知道有没有哪天能够探查清楚。
关于他的评价,其实没什么争议,给当时人民和华夏文化造成深重灾难的野心家,将永远被刻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而已。不过这是盖棺定论的话,在当时的人、唐朝那个时代不同的人看来,安禄山的形象就要复杂得多。
一、天下第一叛臣
作为唐朝史官,当然会这样认为,作为今天的人,在某个朝代极为繁盛时期造反,还造成那么深远影响的,恐怕也就属这个安禄山了。安禄山一反,不但把唐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地步,更让华夏文明大受打击,从此华夏文明只是在东亚、东南亚部分地区影响深远,难以再深入中亚、西亚,乃至于更远的地方。
二、杂种胡、野胡
这种称为其实只是表明安禄山的血统颇为模糊,搞不太清楚他血缘的来历,最初倒是没有贬低的意思。现在普遍认为安禄山的父亲是粟特人,他的母亲是突厥女巫师阿史德氏。阿史德氏其实和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关系非常密切,要说安禄山是存粹的平民出身,好像是不太对的。史书记载他会六蕃语(甚至九蕃语),至少可以想见,安禄山的少年经历,其实极为丰富。
三、猪龙
传说安禄山熟睡时,化作龙头猪身,有宫女把这个告诉了唐玄宗,大家都劝玄宗除掉他,结果玄宗说:“彼猪龙也,无能为。”其实这多半是后世编造的,安禄山的造反,有个龙一样的开头,却是猪一样的结束,再联系到他肥胖的身材,因此才有猪龙这一说。但是,古人的迷信倒是一点不少。安禄山自认为自己的名字与“鹿”同音,因此造反时故意避开巨鹿(拒鹿嘛),唐玄宗也把有些地方改名束鹿(捆住鹿呗)之类的。
四、灵活的死胖子
这大概是现代的称呼了。据说安禄山的体重,经常能压塌一匹大马,平时走路得有人帮他捧着肚子,连穿个衣服,都得有李猪儿帮他把肚皮顶起来。偏偏这个家伙在玄宗面前跳胡旋舞,能够轻盈若飞,旋转如风,真是不可小看的胖子,胖子中的舞蹈家。
五、亚历山大及光明神之类的
有人认为,禄山是亚历山大之类的,也有有人认为禄山是突厥语战斗的意思,还有说禄山是光明的意思。据说安禄山镇守三镇时,时时请来突厥巫师为他宣扬神迹,考虑到后来光明信仰在草原的兴起,真不知道这个安禄山搞得是什么宗教崇拜。反正,在安禄山死后几十年,河北(黄河以北)一带的百姓,依旧有祭祀安禄山的。
以上是关于安禄山的一些疑团和趣谈了,总体来说,安禄山在当时的情形是:
1、唐玄宗想制住他,但他的势力已经很大,完全失控。
2、安禄山的确有一批的追随者,这些家伙大多是在唐朝朝廷里失去前途的人。
3、安禄山依靠宣扬神迹以及武力威胁等手段,控制了强大的军队,也裹挟了不少百姓。
4、安禄山朝廷里的对手,似乎对安禄山实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5、安禄山的造反,其自身并没有获得太多太久的好处,他和唐朝实际是两败俱伤。
关于安禄山的评价:造反前,在唐朝官场的混迹本事,那是上上。造反后的军事指挥,只能算中中。造反的实际效果及其取得的成就,只能是下下。对华夏文化的贡献,更是大大的负数,最后,他当然应该被刻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如何评价安禄山?
谢谢邀请。安禄山是“安史之乱”始作俑者,也就是一反贼,贼臣乱子。使得唐朝的百年经济由盛转衰,安禄山称帝虽然不到一年就被其子杀害,但战争却一直持续了八年,广大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