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太阳还能持续50亿年,但距杀死我们只有10亿年,是真的吗?

对于虽说太阳还能持续50亿年,但距杀死我们只有10亿年,是真的吗之话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这种现象是一种生物物种生态发展的必然现象,当然是真的。不过,时间还不会有那么长,并非是用杀死我们一词这么恐怖,而是生物物种自身退化到达生存极限时所导致的一种自然灭绝现象。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

地球上生物物种形成的存在,都是阶段性生存形态的体现,所谓阶段性包括了生物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生物物种形成的阶段性、生物物种繁衍进化过程的阶段性、生物个体成长变化的阶段性。地球上任何生物物种的生态,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会随着时间之箭的推移,都会在逐代基因增殖的繁殖变化中,发生变种再变种的生态变化现象。因而,地球上每个物种的形成与存在,都是阶段性生存形态的体现,而每一个生物物种都是时代生存的过客,是一种生存有限性的生态表现。所有物种都会有阶段性诞生形成→发展状大→走向退化→自然灭绝的表现,地球上是没有任何一个物种是永久存在的情况,对自然环境之生存适应性越强的物种,其可持续生存的时间就会越长;对自然环境之生存适应性越弱的物种,其可持续生存的时间就会越短。

因此,从生物自然生态来说,物种生存的适应性决定着物种存在的时间。生物物种都是一种持续增殖进化的生态现象,都尊循着逐代增殖变大、变壮和变强的进化原则,一方面,会使自身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大,到物种体积变大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变得越来越笨,会导致物种的生存功能逐渐走向退化现象。二方面,特殊环境的变化,会产生生物对特殊环境而生存的适应性和依赖性(如熊猫),会降低物种对自然环境生存的适应性,也会导致物种生存功能走向“死胡同”的退化现象。当物种自身退化现象到达生存极限时,将会引发物种自然灭绝现象的情况发生。这是物种生态自然灭绝的一个方面表现。

此外,依据相关科学家研究的数据表明,地球上物种存在的极限时间为1.3亿年,也就是说,地球物种存在的最长时间是1.3亿年,而目前所掌握最长生存时间的物种是恐龙,恐龙在地球上的生存时间是1.2亿年。物种自然灭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上述自然生态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的多种因素:如小行星撞击地球;特大地震;特大火山喷发;特大海啸;特大洪水;恶性病毒传播;缺水缺粮和人类内部核武器战争的爆发等等,都会引发物种自然灭绝的现象发生。

不知这样的回答读者看后是否能明晰?!如觉得我说的对或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点击关注我。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或发表意见和转发。宇明于东莞市。

虽说太阳还能持续50亿年,但距杀死我们只有10亿年,是真的吗?

虽说太阳还能持续50亿年,但距杀死我们只有10亿?是真的吗?

这是科学预测,是不是真的要等到那个时候才能知道。

太阳还有约50亿年的寿命,是依据宇宙观测和科学测算,像我们太阳这样质量的黄矮星主序星寿命约100亿年,现在年龄已经约46亿岁了,因此大概就还有五六十亿年,就将寿终正寝。太阳死亡前,会有一个红巨星过程,这个时间没有多久,外围物质会飘散到太空,只剩下中心一个致密的核心,那就是太阳的尸骸,叫“白矮星”。

白矮星只有约地球大小,质量却有大半个太阳这么大,上面的物质密度达到1~10吨/cm^3。

这种说法准不准呢?我想是有一定谱的。因为科学家观测了以百万计的恒星,它们有刚诞生的、青少年的、中年的、老年的、已经成为红巨星的、已经成为尸骸的。这样就像一个人观测了很多人生命的各个阶段,就能够大致知道什么样的人能活多久一样,并不一定要盯着一个人从生到老死来判断。

各种恒星大致寿命。

通过观测研究,现在已经确定,恒星的寿命是由质量大小决定的,质量越大寿命越短,质量越小寿命越长。科学家还通过数理建模,形成了一套推断恒星寿命的方法,具体细节就不展开说了,按照恒星与太阳质量比例大小,不同恒星寿命大致为:0.1为1000亿年;0.5为500亿年;1为100亿年;2为60亿年;5为30亿年;10为10亿年;20为5亿年;60为700万年;100为400万年;120为270万年。

当然,这只是是一个大致数据,天文学里,涉及到巨大天体和巨大距离的天体,数据都是大致的,无法精确到很小范围,而且各个天体毕竟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因此也会有一些出入。比如太阳说100亿年寿命,并不是说刚刚好100亿年,多一天少一天也不行,而且正负误差至少有5~10亿年。

恒星对行星的影响。

行星只是整个宇宙中的小不点,是恒星系统的附属物。一般在恒星新城四期,会有一个巨大的恒星吸积盘,恒星会把这个巨大盘面中的物质基本吸积干净,只剩下一点点边角余料残渣余孽,在吸积盘中相互碰撞吸附就形成了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等。在太阳系,太阳质量就占据了99.86%,所有的边角余料残渣余孽才占有0.14%,地球等八大行星以及除太阳外所有天体,就在这0.14%里面,依靠着太阳存在着。

太阳存在,这些星球就围绕着太阳旋转,如果太阳不存在了,这些星球有的在红巨星阶段被气化吞噬了,有的无依无靠飘向了深空,成为流浪行星,在黑暗冰冷的太空自生自灭,当然也会有些依然围绕着太阳尸骸白矮星公转,不过得到的光照和热量已经几乎没有了。

太阳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生命的杀手。

太阳系里,目前还只有地球侥幸的孕育了生命,而生命对太阳的依赖就更强了。地球可以等到太阳毁灭那一天同归于尽,但生命存在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适宜的温度和水、大气等。而太阳虽然要到100亿岁时才会老去,但就像人一样,过了年富力强的阶段,就无力抚养小的们了。

其主要变化就是会越来越亮,导致地球越来越热。科学测算再过10亿年,太阳的亮度会上升10%,而温度与亮度是成正比的,因此太阳的表面温度和辐射到地球的温度也就越来越高。有人估计,10亿年后的地球气温可能要到达100℃,那个时候生物还能够活命吗?

有人可能会幻想,那个时候人类科学已经很发达了,完全可以在地下去生活。但问题是,在这种高温下,大海也会沸腾,所有的水分将蒸发到太空,地球会成为一个干枯的星球,且由于水蒸气导致的温室效应,地表温室效应会越来越厉害,成为金星的样子,温度达到470℃,还有什么能够活命呢?

人类很早就不会依赖地球。

既然人类科学已经很发达了,可以移民其他星球了,为什么就一定要在地球这样一颗枯死的树上吊死呢?寻找一个更适宜的星球去生活不更好吗?

事实上,根据宇宙文明等级理论,一些科学家们认为,人类达到二级文明就必须完全依赖太阳能量,必须建造巨大的戴森球结构来汲取太阳能源,而要建设一个1天文单位左右的大壳体来包裹太阳,需要拆解太阳系全部行星,包括地球都已经不存在了,人们的生活范围已经完全到达太空城市,或者移民太阳系外。这个太空城就依附在戴森球上。

而人类二级文明时间并不远,有科学家估计人类到达一级文明大概还需要200年左右,到达二级文明还需要5000年左右。因此人类是完全没有必要担忧10亿年后的事情的,那就是一个噱头。

现在的关键是人类还能够存续多久。

研究认为,地球温度根本不需要上升到海洋蒸发殆尽的程度,人类早就灭亡了。现在温室效应正在加剧,一些科学家数理建模预测,全球平均气温只要上升6℃,生物将无可避免的大灭绝。这种灭绝绝不是一些人简单的认为人不可以承受增加6℃的气温,而是每上升1℃带来的综合效应,这些效应包括冰川融化、雨林消失、森林大火频发、珊瑚礁死亡、海洋环流变化、气候突变等等。

一些适应不了这种变化的生物相继灭绝,从而引发了生态链的断裂,粮食减产,疫病流行,陆地逐步被海洋淹没,形成了人类大迁徙等等。环境和气候持续恶化,会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形成恶性循环。科学家测算,全球平均气温升高3℃是一个阈值,一旦到了这个阈值,恶化就不可避免,全球气候将失去控制,人类很快就会面临大灭绝。

因此,全球最有名气的科学家已经连续两次联名向全人类发出警告信,要求人类尽快改变行为习惯,修复环境和生态,让温室效应得到控制。联合国发起的《巴黎协定》就是为了在本世纪末,将温度上升控制在2℃以内,近180个国家签署了这个文件,但执行似乎并不理想,各国都在讨价还价,为自己能少承担点担子,多排放破坏点而争得头破血流。恶化在继续,我们从近几年各地频发的森林大火就能看出个端倪。

人类能够度过本世纪这个坎吗?

因此人类完全不需要担心10亿年的问题,而是现在,马上。如果本世纪能够达到《巴黎协定》的控制目标值,如果人类能够安然度过200年,达到一级文明的人类,就可以控制抵御来自地球的一切灾难;这时,人类向二级文明过渡的条件就好多了。而过了5000年,人类能够达到二级文明,就完全不惧来自太阳系的任何灾难,太阳也得乖乖的听话。

不过,现在的世界似乎并不乐观,局势风起云涌天昏地暗,科学家们的泣血呼吁早就被政客们的叫嚣淹没了,人类的未来还有多久?所以,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才有可能够控制排放,逆转恶化趋势,挽救自己及其子孙后代,从而挽救全人类。

让10亿年见鬼去吧,人类最关键的就是安然度过本世纪末和近期的200年。就是这样,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

虽说太阳还能持续50亿年,但距杀死我们只有10亿年,是真的吗?

根据科学推算,理论上是有这样的可能性的。

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天体,是一颗黄矮星,也是太阳系内部唯一的一颗恒星,是地球上能够产生生命的重要基础。太阳是一颗质量巨大的恒星,占据着整个太阳系内部99.86%的重量。太阳系内部的八大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运转的,可以说太阳本身就是太阳系的心脏。

根据相关的推测,太阳目前的年龄大约是46亿岁,而其整个寿命周期大约在100亿年,也就是说大约在54亿年以后,太阳就会彻底的陨灭,相应的我们的地球也会伴随着太阳的陨灭而付之一炬。

实际上最初的太阳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太阳在其100亿年的周期内也是分布着各种不同的阶段的。

太阳的诞生阶段:

大约在46亿年前,在一个坍缩的氢分子云内,我们今天的太阳应运而生。太阳的“幼年时期”是比较漫长的一个过程,大约要经历一千多万年的时间,分子云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断地集中,最终在一定的临界值产生了热核反应,太阳也就正式诞生了。

太阳的诞生阶段:

大约在46亿年前,在一个坍缩的氢分子云内,我们今天的太阳应运而生。太阳的“幼年时期”是比较漫长的一个过程,大约要经历一千多万年的时间,分子云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断地集中,最终在一定的临界值产生了热核反应,太阳也就正式诞生了。

太阳的稳定发展阶段:

稳定的热核反应保障了太阳的整体相对稳定,这个时间周期也是非常之长的,大约有80多亿年,也就是说太阳在其100亿年的周期内,有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相对稳定的。我们目前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内。

太阳进入红巨星阶段: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内部的氢元素被不断消耗殆尽,所产生的能量其实在不断减少,最后也就会导致太阳不断地膨胀,据悉最终会膨胀200多倍,届时的太阳可能会彻底的把地球吞没。

太阳的终点是白矮星:

这时的太阳内部温度非常高,太阳的质量和体积都会变小很多倍,太阳也不再具备滋养行星生命的能力。

虽然说太阳的寿命周期看似很长,可在未来的一定时间点,太阳必然会导致地球不再适宜生存,而这个时间节点其实也并不固定,逻辑上可能还有40亿年,但由于太阳未来的温度计辐射能力都是会持续发生变化的,或许10亿年后的太阳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已经足以破坏地球,这可能就是一些人认为10年后太阳就会杀死地球的原因吧。

10亿年太久,人类可能早已不再,亦或者已经移民外星。

人类的诞生其实只有200多万年的历史,人类的文明其实只有数千年的历史,人类能否在10一年后一直存在也是一个未知的事情。或许在地球没有毁灭之前,人类可能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历史之中了。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伴随着人类未来科技的不断发展,那个时期的人类可能早已经找到了更好的居住星球。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虽说太阳还能持续50亿年,但距杀死我们只有10亿年,是真的吗?

科学家们根据太阳质量和燃烧速度等数值计算得知,我们的太阳确实还可以燃烧50亿年,而太阳寿命大约100亿年左右,目前的太阳正值中年,也可以说是最好的太阳,最稳定的太阳。

而太阳在50亿年之后将会成为白矮星,这就等于太阳的“死亡”。这里的“死亡”并不是完全消失,而是指失去了太阳应有的价值,白矮星虽然仍能发出微弱的光,但与如今的太阳相比太微弱了!

太阳成为白矮星的过程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要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当太阳的燃料逐渐耗尽时,会先向红巨星过渡,红巨星其实就是太阳因燃料耗尽的过程中急剧膨胀形成的,在大约35亿年之后,太阳就将彻底沦为红巨星。

那是不是意味着地球仍拥有35亿年的美好时光呢?在这35亿年时间里地球上的环境仍是宜居的?并不是这样。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10亿年,太阳光的亮度就增加10%,不要小看这10%,太阳光亮度增加10%就意味着地球已经不在太阳系的宜居带了,地球上的平均温度将会显著提高,海洋会加速蒸发,地球上将不再有任何生命存在。届时宜居带将外移到更远的火星甚至木星附近!

所以,很可能留给地球的美好时光只有10亿年了,远不是50亿年!不过对于人类来说,10亿年时间已经足够长久了,如果人类文明能延续到10亿年之久,人类肯定早就具有逃离太阳系甚至银河系的科技水平了!

虽说太阳还能持续50亿年,但距杀死我们只有10亿年,是真的吗?

其实我们现在都很清楚,太阳是如何诞生的,它既有开始,肯定有结束。其寿命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如此的漫长,就算质量最大的那些蓝巨星,它们的寿命也足足有几百万到几千万年之间。太阳也跟我们人类一样,在其生命周期内自身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人是越老越没有活力,而恒星正好相反,越老脾气越暴躁。下面就说下这个10亿年是真的吗?

确实,在太阳生命末期变成一颗红巨星之前,或者大到足以吞噬我们的星球之前,就会导致地球上的生命无法居住。地球何时会变得不适合居住的确切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用来预测恒星生命周期内变化的模型,但总的来说科学家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聚变速率会增加,太阳会变得更亮、更热,在地球上的海洋沸腾之前,大约有10亿年的时间。

太阳从主序星到红巨星的过程

太阳目前被归类为“主序”星阶段,主序星就是恒星内部燃烧氢的阶段,这也意味着一个恒星处在生命中最稳定的阶段。恒星能够稳定的进行核聚变而不会失控的原因是,在主序星阶段,恒星的重力和辐射压力相互平衡,核聚变慢了压力占上风,会给恒星提供压力,使其核聚变加速,核聚变又会抑制恒星的重力塌缩。对于太阳大小的恒星来说,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略超过80亿年。我们的太阳系现在只有45亿年多一点的历史,所以太阳的稳定寿命才刚刚过半。

太阳在80亿年快乐地将氢燃烧成氦,如果这个过程结束以后,太阳就会脱里主序星阶段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太阳核心的氢耗尽后,只剩下了氦,但太阳的温度和密度不足以燃烧氦,在恒星的内部,重力和辐射压力之间的稳定性就会被打破,当恒星核心聚变减弱时,重力就会主导恒星使得核心塌缩,最终,引力会将恒星核心压缩到一定程度,就会点燃氦聚变生成碳、氧等元素,而一旦恒星核心发生氦聚变,其释放的能量会将核心外层吹离,导致其膨胀为一颗红巨星。

核心的压缩过程使恒星的外部区域向外扩展,而核心发生的核聚变会比之前释放的能量要多得多,恒星体积的膨胀,也导致它的表面冷却下来,其颜色会从白色变成红色。由于这颗恒星比以前更亮、更红、体积更大,我们把这种恒星称为“红巨星”。

人们普遍认为,地球作为一颗行星,在太阳膨胀为一颗红巨星后将不复存在。太阳膨胀的表面可能会到达火星目前的轨道,虽然地球的轨道也可能会向外扩张,因为在红巨星阶段太阳会损失一部分质量,但这不足以使地球免于被太阳吞噬的可能,届时我们的星球将迅速的解体。

太阳在主序星阶段,我们地球就会遇到大麻烦

然而,在太阳变成红巨星、在地球被吞噬之前,地球上的生命就会遇到大麻烦。甚至在太阳完成燃烧氢之前,太阳也会变得让地球无法生存。太阳每在主序上燃烧氢10亿年,亮度就会增加10%。亮度的增加意味着地球所接收的热量就会增加。随着地球升温,我们星球表面的水将开始蒸发。

太阳光度在目前水平上增加10%听起来并不算多,但我们恒星亮度的这一微小变化将对我们的星球造成灾难性的影响。这种变化足以改变太阳周围的宜居带的位置。“宜居带”的定义是:恒星到液态水在行星表面稳定存在的距离范围。如果太阳的亮度增加10%,地球将不再太阳系宜居带的区域内。这标志着地球海洋蒸发的开始。到哪个时候火星的位置将处于可居住带,而地球上的海水直接就可以涮菜了。

这里有个问题是,并不是说太阳光直接就能让海水沸腾,更确切地说,随着海洋的快速蒸发,越来越多的水将存在于大气中,而不是在地球表面。水蒸气是很好的温室气体,这将起到地球上失控的温室效应,造成恶心循环,大气会吸收更多的热量,并导致越来越多的海洋蒸发,直到地面基本干燥,虽然大气中充满水蒸气,但温度极高。而且大气中最高部分的水将受到来自太阳风粒子的轰击,这会使分子分裂,让水以氢和氧的形式逸出地球引力场,最终使地球上的水彻底流失掉。

总结:10亿年是目前做好的猜测

一些人认为,地球变得不适宜居住的时间段比10亿年还要短,因为地球与岩石、海洋和板块构造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使海水更快地变干。另一些人则认为,由于不同生命形式的不同需求,以及板块构造对重要化学物质的周期性释放,生命可以存活略长于10亿年的时间。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很难建模,但作为一个粗略的估计,10亿年似乎是我们对地球上的生命还能活多久的一个合理而可靠的猜测。

虽说太阳还能持续50亿年,但距杀死我们只有10亿年,是真的吗?

这个题问很恐怖。太阳再过50亿年就将变成一颗红巨星,吞噬地球。然而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等不到那时候了,再过10亿年,地球环境就将被太阳毁灭。

毁灭地球的原凶真的是太阳吗?我感觉好象不是。真正毁灭地表环境的是地球自身造成的。

关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核聚变效应。另一种是电磁波效应。

磁波派给出的解释是,太阳并没有那么热,它之所以让地球变暖,是太阳发出的微波促使地球大气层极速颤动,使空气分子产生磨擦才加热地表,这就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微波炉。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微波派,因为地球磁场早晚会消失。磁场是保护地球,不受太阳电磁风侵害的最佳武器。如果太阳到达地球的仅仅是辐射热,就不可能产生南北极极光,地球也就没必要用磁场来保护了。

正因为太阳传给我们的是强电磁波,一旦10亿年后,地球磁场消失,变成了一颗石芯星球,来自太阳的电磁风将直接加热地球大气层,地表就会被瞬间加热到300多度高温,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也就不存在了。

上述观点,纯属个人推测。有赞同或不同看法的朋友欢迎留言加入讨论,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