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国学的意义究竟何在?
只要是群居动物,都有一套特有的组织架构,蜜蜂王国里有蜂王、工蜂、雄蜂等组成,各负其责,蜂群才能稳定发展。蚂蚁王国则更复杂,除了蚁后、工蚁、雄蚁外,还有专门负责保护蚁群的兵蚁,不同工种族之间相互协作,群体才得以生存。人类也是群居动物,但是属于一种利益相关性的被动集群。蜜蜂和蚂蚁可以靠信息素组成稳定群体,但是人类不同,想要达到最好的协作,必须要有一种完善的思想体系来相互制约,否则很难形成稳定的互助群体。
古人经过千万年的探索和尝试,逐步形成一种能够让大多数人愿意遵守,又能利益最大化的相互关系。
人类的群居不是出于本能的主观行为,而是基于个人生存利益的妥协,所以非常不稳定。一旦条件出现变化,部分人对群体依赖性降低,这种协作关系就会面临威胁。最终导致大多数人的利益受损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状态发生,一系列维持规则有效运行的方法逐步出炉。为了能够把这些规则融入骨髓,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人开始思考怎么做才好。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中提到,不管是道家、墨家、儒家、法家,他们的中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开药方,为已经混乱的社会基本架构开药方。他们的思路和方法不同,但是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道德体系,使所有的人都能遵守并实现利益最大化。进一步扩大,释迦牟尼、默罕默德、摩西、耶稣基督,他们在创建宗教的时候,同样也是在为维持社会结构稳定而思考。
这些东西才是文化和传统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也就是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但是产生的机制和最终目的基本上是一致的。
我们现在还需不需要继承传统文化?我暂不做回答,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本上就是外儒内法,整体社会体系靠的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以及道家、法家、宗教思想为辅。
以经过多次改良过的儒家思想来维持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辅以宗教思想中因果报应等约束。这些东西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法律则是底线,用来阻截那些突破基本道德体系的个体,同时对可能突破底线的个别群体产生威慑。
这一套体系是经过两千多年提炼改良,并慢慢渗入中国人骨髓,事实证明,他是非常有效的,在华夏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几十年前的一段特殊时期,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而可悲的是并没有一种更加先进的社会道德体系来替代。万幸的是这段时间不是很长,还不足以把传统文化彻底消灭。
近些年来,国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国学也在兴起,传统文化被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很先进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在世界各国领先,只是在近现代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而被超越。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不是摒弃,而是复兴。我们的领导人一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建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维持基本的道德观观念,增加民族凝聚力。这才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基础。科技的发展,经济军事的强大,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稳定自强的基础之上。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就是文化的复兴。世界上出现过很多文明,但是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能够传承两千多年没有消失断代的,只有华夏文明。中国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众多中华优秀文化思想的集合与提炼,他不但在华夏传承千年,还对周围产生巨大影响,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环太平洋文化圈,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现代,传统文化不但不能被弱化,反而应该大力提倡,稳定和谐的社会才是发展的基础,到任何时代,民族凝聚力都是最重要的,而要实现这些,就有必要注重传统文化,加强国学教育,尊重传统文明是永远不能忽视的强国之本。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
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国学的意义究竟何在?
谢邀应答!
所谓“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其本质在物质文明(形而下的物质实在、实践体现)水平的发展。(即使科技思想的发生,也还是属于文化的范畴)正常情况下,与物质文明水平不断发展如影随形、形影不离、立竿见影的,一定还有精神文明(形而上的精神虚在、文化彰显)发展水平的问题。
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我们说,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的国学的彰显与弘扬乃至潜移默化,对于每个中国人的人格培育、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影响有目可鉴!
站在作为西方哲学导致“第一果”的“第一因”之传统本体论核心“中”的立场,我们必然会得出“凡事无对错,过不及为祸”的文化结论。那么社会上的那些“错”都到哪里去了?结论发现,已经改邪归正的“错”或入“另册”备查,或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闪现。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乃至被简称的“国学”,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就是说“道”说“中”!
试想,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正常人,对“中”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凡事适度、适当、适中)真的就那么难理解,那么难做到吗?
当然,原则上讲,“中”作为十字空间坐标的原点、源点、0点、中点这样一种数学抽象,它是可趋而不可即的极限点概念。就此,老百姓时常挂在口头上的那些俗语,一如“差不离儿”、“正好”、“刚刚好”、“八九不离十”云云,不正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口头禅吗?
一个全新的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正在迎面走来,让我们一起高举精神、物质“两个文明一个也不能少”的伟大旗帜一一走出过去、走向未来!
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国学的意义究竟何在?
禽兽还有团队精神,文化是精神世界,人若没有精神不如禽兽,行尸走肉的人有什么发展呢?还有什么迅猛发展呢?发展是靠精神支撑的。
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国学的意义究竟何在?
发展快,是好事!但又不见得是好事!
人是很特殊的生物,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文化,会追求一些“虚”的东西:金钱、权利、荣誉、地位……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人类很容易迷失自我!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的的发展是没有终极目标的,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没有人知道人类会发展到哪一步,没有人知道人类会走向何方……因此,人类要法天、法地、法自然! 几千年来,古人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表现在(但不局限于)传统文化、国学。
古人,在科技、生产力方面是落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思想上,他们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他们所处的时代“干扰因素”少,思考问题反而更直指本源。他们披荆斩棘,观天察地,记史实舒感悟,给后世留下了灿烂的精神瑰宝。吾辈之幸也,焉能束之高阁?
或曰:怀“璧”不用,罪也!!!
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国学的意义究竟何在?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科技、、传统文化、国学等概念 。这些概念都是因人产生的,都是离不开人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的 。
一.人的基本属性
自从人诞生于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时候,人的本质属性最重要的就应该是人的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了。
人的社会属性是离不开人的群居生存和生活的社会关系来谈其本质的 ,因为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制造生产工具和从事生产劳动,所以一般来说,人是在生存生活中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阶级以后,在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故从现代社会意义上来说,人的基本属性也就演变成为了社会阶级性 。
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关系
人的本质属性既然是社会性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为了生存和生活,就无时无刻不处在各种关系之中。
人类自诞生以来,人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做的一切,无外乎要处理好四个关系:自然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 。
1.科技
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1】科学
从现代词典中可以查到,科学的概念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换句话说,科学就是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为了生存、繁衍、生活而拥有更多的衣、食、住、行的便利,从而对自然资源和自然与自然关系中,一切可以改善人类生活的基本认识与利用的实践活动;科学的本质概括起来说,就是人类发现的一切可以继承与传承、创新的客观存在的各种理论 ,用培根的话说,“科学的真正合法目标是赋的予人类生活以新的发明和财富”。
【2】技术
从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关系的角度上来讲,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 。
从客观规律理论的角度出发,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及方法原理;是指人类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
从传承与创新实践的角度出发,技术还应具备明确的使用范围和被其它人认知的形式和载体 。
总之,科技是人类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自然的关系中,科学是解决理论问题的概念,技术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概念;
~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生态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起来可以继承与传承的理论,把客观存在的事实与现象之间联系起来;
~而技术的功能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实践活动中去;
~科学主要是人在对自然未知的领域中开展工作,其成效是难以预料的;技术则是人类在相对成熟的认知领域中工作 ,是可以做到比较准确的预测 。
2.传统文化
我个人认为 ,人类社会是由血缘、氏族、宗族、亲情等最基本要素所构成 。
【1.】传统
所谓的传统,则是在人类生命的自然繁衍过程中,从人类社会历史进化沿传下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传统对人类的社会行为有着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传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继承性的一种表现;自从人类诞生有阶级的社会后,传统则明显的具有了阶级性和民族性 。
【2】文化
从人类社会纵向历史的方向来看,文化是人类为了繁衍、生存、生活而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在有国家的概念后,文化就有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文化同时又具有了语言、文字、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概括起来说,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内的历史、风土人情、生活和生存方式、习俗、文艺、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总之,传统文化就是人类社会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世界上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集合 。
3.国学
在查阅了无数国学概念的资料之后,可以确认的一点,那就是:“国学”就是国立学校 。
~国学是特指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它民族 ,而经过历代所创造、创新、继承、传播的民族文化和劳动生产实践经验教训的文明记载 。
~国学也是中国民族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其显著特点是:儒、道、释三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的国学。
综上简述,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入到今天信息化的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息思维或大数据思维的哲学思想,正在悄然替代过去推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所创建的形式逻辑哲学思想的主导地位。世界上各民族、各阶级所创建的传统文化,也必然在信息形成的生产资料的影响和推动下,继承和创新出新的文化形式 。
做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独具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国学~儒、道、释,也必然会融入到信息时代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也必然会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做出应有尽有的巨大贡献 .!
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国学的意义究竟何在?
传统文化、国学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是一个人修德养性的精华,他教人如何处世做人,如何生存生活,去辨别真、善、美,假、丑、恶。如果失去传统文化、国学知识,尽管科技迅猛展,离开人的良知会使科技会走上歧路,或者停止不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