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如果夺回了燕云十六州,还会那么快被灭亡吗?
肯定不会,宋军战斗力没有现在网上传的那么弱,只是被金国克制而已,金国初期女真人的战力,在当初世界无敌,对金作战,两宋战绩还算是最好的。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金国的战斗力,金国在建国前处在半野蛮状态,生活条件很差,但民风彪悍,勇武布不惧死,在长期的围猎生活中,练就强健灵活的身体和默契战术配合,对战场形式有着敏锐的判断力,战术配合不是来自训练,而是在围猎活动中慢慢形成感觉。
另外金人的军队制度也是提升战力的关键之一。他们是上官阵亡,下属全部被杀。而金人初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差别,伍长、什长、百夫长大多和士兵同生死,打仗冲在前面。这样整个军队在厮杀过程中,脑子里根本没有退缩逃跑的概念,只有胜利和死亡。
金人爱惜战马,在行军中不允许骑战马,金兵的马有着严格的分工,精锐部队一人三匹马,战马只有打仗时才可以骑,行军时有专门骑乘的马,驮运东西有专门的驮马。
强悍的个人战力、默契的战术配合,加上骑兵对步兵的绝对优势,使得金兵战斗力十分强大,但是他们也有自身的不足。
战法单一,野战虽然强悍,但是对城防战缺乏经验,野蛮部落里出来的人,只适合上马拼杀,面对坚城办法不多。太原保卫战中,城中仅有王禀率领的胜捷军三千人。却让完颜宗翰这样的勇将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不得不留下银术可牵制,带兵直奔京城。
皇帝害怕了,和金兵讲和,割让三镇,金兵退兵。割让的三镇包括还没有失守的太原城,但是太原守军不肯交出城池,完颜宗翰打不下来,只好领兵回到北方,留下银术可围困太原。银术可用围点打援的办法,消灭了几路救援太远的援兵,但太原城仍未失守,直到宋金第二次开战,完颜宗翰再次南下,太原城已经被困将近一年,城内物资缺乏,最终失守。
李纲的东京保卫战也证明,金兵面对坚城没什么好的办法,汴梁的失守,也是因为崇信道教的皇帝误信道士郭京,大开城门作法退兵,结果把金兵直接放进城。要不然金兵根本在短时间内攻不下汴梁城。如果汴梁不丢,坚持一段时间,勤王之师赶来,加上金兵南下,但是河北、山西还有不少反金的军民扰乱金兵的后方,金国也不敢把条件提得太高。结局可能三镇不保,仍要割让,但是绝对不会亡国。最大的可能是宋金以黄河为界,隔河而治。二帝被掳,并不是绝对实力差的那么多,而是一场错误的决策导致的意外。
如果宋朝拥有燕云十六州,万里长城和连绵的高山就会成为天然屏障,宋军利用长城防御,金兵野战强悍的特点难以发挥,很难突破长城,进入中原,北宋更不会灭亡,甚至金国面对长城防御,根本就不会产生进犯中原的想法。
这还只是其一,前面说过,金人的强悍很大程度是被残酷的生活环境逼出来的,当他们拿下大辽以后,幅员万里,疆域辽阔,在白山黑水中走出的强悍民族开始享受战果,站在了统治的最高层,过起来贵族般的生活,还能保持围猎生活锻炼出的强悍战斗力吗?答案是不能,金兵的战斗力很快出现明显的下降,过上富裕生活的金人产生了严重的反战情绪。而是把精力放到了内部争权斗争。
当年面对北宋百万军队,金兵势如破竹,但是面对山河破碎,内部混乱,群寇并起的南宋,金兵战斗力明显有所下降。到了金朝末期,宋蒙联合灭金的战役中。金兵面对宋军已经完全处于弱势。
不用说拿回燕云十六州,拥有了长城天堑,就算不拿回燕云,如历史上只拿回燕京六州,不贪心不足蛇吞象,算计金国的平、营、滦三州,耍赖不交出合约中需要迁走的户口。挑起宋金战端。把宋金开战拖后哪怕十几年,北宋绝不会输的那么惨。因为脱离白山黑水后的女真人,彪悍民风明显下降,而且金国没用多长时间就陷入了内部权力纷争,北宋绝不会亡国。
不用说是金国,就算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面对南宋的城防战,也是苦战数十年才拿下。
北宋如果夺回了燕云十六州,还会那么快被灭亡吗?
古代的地理概念和现在有很大不同。
古代中原地区,也就是河北、河南那一圈,叫中国、华夏。谁在这里建立政权谁才是正统,谁才能成称帝,谁才是天子。所以,2000年来,这里是打仗最激烈、最频繁的地区。而燕云十六州几乎占了当时"中国"北方的一半。
五代时期石敬瑭为救急,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后来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完成了统一......但自始至终都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所以北宋作为大一统王朝,有水分。
北宋占据的是南中国,契丹占据北中国。当时中国、中原地区的南边叫南国。中国、中原地区的北边叫北国。宋辽的总体局面是北宋统治南中国+南国,契丹统治北中国+北国。
地理问题捋清楚,燕云十六州的意义就很明显了。北宋失去的不仅仅是十几个城市,而是北方半个中国。失去北方半个国家,原本处于国家中央位置的都城、重要城市,直接变成前线。南北是统一的,长安、洛阳、开封在国家的中央。北国的敌人打过来,燕云十六州这些北方的城市能抵挡很长时间。失去燕云十六州以后,北方的敌人再打过来,是从燕云十六州,北中国出发,直接就打到中央了。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战略缓冲。
千百年来很多人把北宋的问题都归咎在燕云十六州上,说失去了战略缓冲,导致北宋的局面很恶劣,甚至要把账算到石敬瑭身上。这些说法太过表面,甚至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甩锅。
道理很简单,固然是石敬瑭把燕云给了契丹,宋可以抢回来呀。事实上北宋从建立到灭亡,一直希望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可就是收不回来。北宋为什么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才是真正的问题。
原因也很简单:不修德,德薄恩寡,缺德。
战国时期,魏武侯得意洋洋对吴起说,看咱们的军队多强大,看咱们这山川地形多险峻,咱们天下无敌。吴起则说,想天下无敌,在于民心,得主上修德,不在于军队、地理。吴起的话再通俗一点讲: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中国人2000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是北宋之前1000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
两宋最大的问题就是德薄。
太祖赵匡胤人品口碑不错,比较宽仁,德比较厚。可惜死得不明不白,继任的赵光义很缺德。逼死赵匡胤的儿子和自己的兄弟,毒死了南方两位已经投降的国主李煜和孟昶。而且有谋杀亲哥的嫌疑。强暴小周后的时候,旁边还得有人把现场画下来。私德不详细追究,只谈公德,两宋是人民起义最多的朝代,从太宗起就有李顺王小波起义,北宋完成天下统一十几年以后,老百姓开始造反,一直到南宋灭亡,没断过。
老百姓为什么起义?朝廷的盘剥太重。两宋对文人士大夫好,对老百姓和武将很残酷。中国人是最好治理的,中国的老百姓要是造反,一定是统治者太过分了。到了人吃人的时候,老百姓才能反抗。
讲修德,有人觉得是空话。下面看看空话是怎么转变成现实的。
两宋其实是政治笑话、愚蠢丑闻迭出的时期。这里讲一个:香花楼子。
北宋统治阶层一直惦记收复燕云十六州。第一,不世奇功,做成了名垂青史。第二,不收复北方半个中国,皇帝的名号总是有点水。第三,能夺战略缓冲区。于是这些人就研究收复燕云的事,有位大臣做了分析:燕云的百姓都是汉人,咱们也是汉人。汉人肯定要帮汉人。契丹人是少数。咱们过去,还打什么呀,肯定是北方的汉人用鲜花搭起彩楼来迎接。皇帝一听,舒服,龙颜大悦。然后北宋君臣又分析了一下契丹太后的绯闻,认定了,大辽国要完了。于是组织北伐。
打过去以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燕云的老百姓根本不帮北宋,而是帮着契丹。按常理讲,契丹人少,燕云地区也是汉人占主体。北宋军队已过去,燕云的汉人群起呼应,确实能很轻松的把契丹人赶跑。但是,燕云的汉人选择了帮契丹。为什么?很简单:
契丹这边的赋税比北宋低。燕云的汉人的生活水平比北宋统治下的汉人好。
契丹人统治,一年交1两银子税,听说北宋那边一年要交3两,那老百姓还不帮契丹人?
北宋为什么没能收复燕云?归根结底是失去民心,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本国的老百姓不断造反,在背后捣乱。燕云的汉人和契丹人一条心。
朱元璋北伐成功收复燕云,道理就在这。北方、燕云地区都是汉人,蒙古人是极少数。北方的汉人选择和朱元璋一伙,大家一起哄就把蒙古人赶跑了,统一北方很轻松。北宋没群众基础,香花楼子也成了1000年的笑话。
朱元璋住在南京,派徐达领着军队,过去就把北方统一了。老朱很轻松办到的事,老赵为啥死活办不成?还是人不行。
最后的宋徽宗依旧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搞园林,花石纲,他对文人很好,高工资,赏赐很厚,但钱可都是在老百姓身上搜刮出来的。导致北宋的老百姓也不帮他们。金兀术被困黄天荡,马上就要灭了,这时候当地百姓出来告诉他,大王啊,那边以前是河道,现在淤泥堵住了,你派人把他挖开,就能出去了。金兀术和韩世忠打水战,打不过,当地老百姓又出来:大王,你火攻啊。岳飞北伐,金兀术想撤退,当地的书生又出来:大王啊,岳飞他自身难保,活不了几天,你不用跑。金兀术追击赵构,全都是在宋朝的地盘里,只有几千骑兵,畅通无阻,赵构是四下逃窜,没招了,跑海上躲着。老百姓不帮赵构,也不阻拦金兀术。仔细读一下北宋灭亡的那段历史就能发现,金兵在北宋境内的群众基础比北宋统治者要好不少。
北宋在灭亡之际还干了一件人类历史上最缺德的事。靖康之变,金兵在宋朝掳掠了很多女人。这些女人可不是金兵闯进城四处抢的,而是大宋朝廷顶账送过去的。金兵要宋赔钱,当时宋拿不出来那么多,不知道谁出的损主意,可以拿女人顶账。还明码标价,皇后多少钱,公主多少钱,大臣家的闺女多少钱,普通老百姓家的女儿多少钱......是北宋朝廷在开封搜集了一堆女人,给金兵送了过去。女人是北宋官兵在汴梁城里搜罗出来,送到金营的。啥叫搜罗?不就是抢嘛。
赵光义一脉是缺德到家了。好在靖康之变,金兵把他家一网打尽,只漏了一个赵构。赵构又没有生育能力,最终又把皇位还给了赵匡胤的后代。不过赵光义的后人也不是灭绝了,而是被金兵带到了北方,依旧开枝散叶......
有人经常说:我就是没钱,要是有钱,我如何如何厉害,能办成什么什么事......这话明显是不对的。只要再想一步:你为什么没钱?就能明白,第一,你不会有钱,第二,即便有钱了,你也办不成事。燕云对于北宋是一样道理。总有人认为没有收复燕云地区,导致北宋失去战略缓冲区,进而导致北宋战略上的劣势,乃至于最终灭亡。但也得再往前想一步:北宋为什么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明白了为什么不能收复,也就能明白,第一,确实不会收复,第二,即便收复了,也白扯。
关于燕云十六州还有常见的说法是,由于失去这些地方,北宋没有地方养马,导致北宋骑兵不行。明显也是甩锅。朱元璋的部队起家于江南,更不产马。人家为啥能打赢?没马不是问题。是要得民心,老百姓自然就把马给你送过来了。朱元璋的部队10万骑兵......但到了明朝末年,明军的骑兵只能按千计算了,根本原因也是一样:统治者失德,老百姓吃不上饭,大量饿死,没人去养马。
北宋的局面是:想北伐,北方的汉人抵制他。金兵打过来,自己家的老百姓不帮他,甚至去帮金兵。失去了根基。
现在也有不少人喊,宋朝多辉煌,经济第一发达,GDP多高,商业多繁荣,对文化人多好......
没有用!
这都是虚假繁荣,镜花水月。泡沫,轻轻一碰就碎。真正的强大是:老百姓的幸福感。宋朝不能把福祉惠及老百姓,所有的成就一钱不值。
两宋的失德还有一个特征:背盟。不断的背盟,不讲信用。最后导致他没朋友。北方汉人恨他,契丹人恨他,女真人恨他,蒙古人恨他。北宋和金国有盟约,不接收对方的叛徒。但张觉是汉人,在北国,心里向往大宋,跑过去了。宋开始接纳了,这对金是背盟。金国一抗议,宋朝又把张觉的脑袋送过去了......这人品谁敢跟他混?导致北方的汉军又跑到了金兵一伙。
金国是女真人,少数民族,总计也就是几万人。但后来打到汴梁,十几万的部队。里面主力是北方汉军,其次是契丹人,女真人只占很少一部分。大家都讨厌他。到了南宋,蒙古军队更是几十万,蒙古人才多少?几万人而已。打南宋的,主力依然是汉军,以及其他民族:女真、契丹、色目人。蒙古人还是少数,还是大家围殴宋。
北宋的统治者不光失德,他还失智。
北宋按理讲不会灭亡,金兵根本打不进去汴梁。是他们自己找了个道士请六甲神兵,帮他们打金兵。为了请神兵,北宋的统治者又给道士安排了一堆处女,做法。这能有好吗?神兵肯定请不下来,道士说你们这些凡人太闹,神仙不愿意下来,把兵都撤了,城门打开,我的神兵就下来了。然后他还组织了一批地痞流氓从城门杀出去。北宋的文官武将还很听话,打开城门,官兵撤走,然后金兵就杀进来了。
杀进来以后,金兵只占领个城角,没往里打。金兵说咱们可以谈判,条件是你们的皇帝亲自来,徽钦二帝就颠颠的去了,这不有病嘛?到了金营,人家让他爷俩写降表,徽钦二帝也写了。大家再举行个小仪式,降表献上,北宋正式灭亡。
之后,宋军和金兵联合,押运金银、妇女回北方。徽钦二帝,皇后、公主、皇子也在其中,老老实实就跟人家走了,一路没逃跑没反抗。到了北国还生了一堆孩子......全无心肝。
两宋另一个毛病是对武将的抑制,平时管的非常严非常死,稍微有个风吹草动,直接杀了。赵构为什么不敢北伐?他们家咋对老百姓的,咋对武将的,反过来老百姓、武将会怎么对他,他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
北宋这样的朝代,自己家的老百姓恨他,境外的同胞害怕他,军队武将和他不一心,外国没朋友,全是敌人。打起仗来,找外道守城,重兵压境的时候,打开城门,人家叫他去谈判,他就去了......这人品和智商,别说燕云十六州,给他一百个州,也守不住。
回到开始吴起说的,根本的因素还是:人。人行,武器不行、物资不行、地理不行,最终也都能变成行。人不行,原本的优势也会变成劣势。更何况北宋这种,人本来不行,又加上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先天的劣势。没能收复燕云,已经证明北宋"人"不行了。当金兵再从燕云打过来的时候,肯定是挡不住的。你打别人一下,没打动,他打你,你肯定扛不住。
我历来讨厌非黑即白的思维,喜欢的就说成完美无瑕,讨厌的就说成一无是处。对于宋朝,我也并不是说他一切都不好。而是说:对老百姓,对军队,对邻居,这三块根基,最重要的地方,两宋做的都太差了。其他方面有优点,但那就不重要了。尤其是对老百姓,两宋被某些人赞扬的辉煌成就,根本没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对于统治者而言,没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成就,都是扯犊子。经济再发达,GDP再高,钱全在皇帝、贵族、当官的手里,老百姓苦不堪言,根本没有用。
最直接的后果是你跟人家打架,老百姓不帮你,甚至去帮别人。混到这一步,燕云十六州,黄河、长江,重甲步兵、床子弩......全白扯,一碰就塌。
北宋如果夺回了燕云十六州,还会那么快被灭亡吗?
这不刚收复了两年就亡国了吗?肚子小 吃多了撑死啦 赵二坐驴车跑了几百里颠簸的消化不良了
北宋如果夺回了燕云十六州,还会那么快被灭亡吗?
如果北宋收复了失地,当然不会被金国所灭。
只可惜江山社稷没有如果,北宋从赵光义继位起,重文轻武一直延续至被灭亡。皇帝昏庸,文官奸臣比例大,武将无用武之地。没有收复失地的意志,只喊口号,那是无法办到的。
北宋如果夺回了燕云十六州,还会那么快被灭亡吗?
宋朝丢失了大部分北方地盘,才跑到南方继续他们的统治,南北宋之分只是历史上一种史学家的分界论点方法,王朝可以说还是一个王朝,所谓的灭亡也只是说只剩下了半壁江山。
从这个问题来说,只能说如果北宋王朝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连续都是像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那样能干的人继承皇帝君位的话,宋朝不但不会被金国灭亡,还能灭掉金国。如果是后续那些无能的君王,即使当时收回燕云十六州,后期也一样会再丢掉,走向败亡。
北宋如果夺回了燕云十六州,还会那么快被灭亡吗?
金朝有燕云十六州,还不是被蒙古所灭!
无论何时,地缘优劣都只是基础,而非决定性因素,最重要的还是人。
北宋被辽朝压制、被金朝灭国,原因有很多,但归因于后周没有留下燕云十六州绝对是找错了方向。
为了灭辽,北宋曾与金朝签订了海上之盟:
“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幽州),辽亡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宋将原来给辽的岁币转纳于金。”
也就是说,金宋联手灭辽后,北宋理论上已经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可是,被金人击败的辽朝残兵败将依然可以把宋军打得落花流水,奈何!
金朝之所以能够在灭辽之后迅速灭北宋,就是看透了北宋银样镴枪头的本质。
燕云十六州很重要,这一点,宋辽金三方都懂,但拥有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能力守住。
宋辽争夺燕云十六州,但最终被金朝占据,然而拥有了燕云十六州的金朝,后来依然无力阻挡蒙古铁骑的南下!
所以,北宋会不会被金朝攻灭,燕云十六州并非最重要的。事实上,即使在靖康之变后宋朝依然有机会反击,是康王赵构放弃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