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蒙古人和当时的宋人对比相差这么大?
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时也简单。蒙古是军队战斗力厉害,南宋是政治宣传和笔头子厉害,蒙古对付的是已经退化了的女真勇士,南宋对付的是还保有一定战斗力的金兵。
大金建国初期,女真勇士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当时形容女真勇士的勇猛是 俗勇悍、喜战斗, 耐饥渴苦寒, 骑马悬崖上下如飞, 济江河不用舟楫, 伏马而渡。
北宋官员去金营探看虚实,回来后向皇帝报告说金人;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人起外号“六如给事”。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些话看似夸张,但在金国建国前后,女真勇士的战斗力确实不同凡响。当年耶律延禧号称拥兵百万,讨伐女真动用70万,但被三万女真勇士给当了回去。在攻击辽国时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连陷辽国三京。把不可一世的契丹勇士们打的落花流水。耶律延禧成了逃亡皇帝。
在说蒙古,金国初期,蒙古还比较分散,并没有实现部落统一,的确没有对抗金国的实力,但他们懂得韬光养晦,在金人的压迫下艰难生存,但骨子里草原民族的野性不但没有消失,在金人的压迫下反倒汇集成满腔的悲愤,激励着他们战斗激情。等金国女真狩猎民族耐苦辛,喜战斗的个性消失殆尽,而蒙古各部相继统一,力量增大之后,对付金国那些汉化严重的杂牌金兵时,当然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女真勇士虽然战斗力惊人,但是他们有一个致命性的问题,那就是绝对数量小,金国灭辽和北宋后军队数量虽然多,但军队中带有狩猎民族优秀品质的女真勇士少得可怜。女真建国时,纯粹的女真勇士真的就是不满万,大部分军队是渤海人和建州女真组成,能征惯战的纯粹女真人鼎盛时期也不过三万。但有这些勇士冲锋陷阵,带动全军士气,足可以横扫大辽和中原。
金国政权稳定后,老一批战争中磨练的大将相继老去,死的死伤的伤,女真勇士们也是功劳卓著都升官发财了,占领辽国和北宋的土地需要大量人去管理,真正从黑山白水老家带出来的女真勇士在部队里几乎找不到了,岳飞面对的,基本都是郭药师遗留下的老兵和郦琼带过去的降兵,另外就是契丹人和渤海人。战斗力早已大不如前。但仍有一些真正的女真勇士在部队中,还具有女真人作战的优良传统,是南宋临时组建的杂牌军难以抹去的梦魇。
中国传统的做法是夸大军队数量和战争结果,唐代和明代都有人说过,战争中军队数量都是虚的,战争杀伤的数量往往“倍之”南宋对金作战,真正对金兵主力造成致命杀伤的几乎没有,最多是击溃战,而没有歼灭战。被吹上天的黄天荡只是差一点困死金兵,但最后人家还是在汉奸带路党的帮助下几乎是全身而退。虽然逃的很狼狈,但主力几乎没有太大损失。这场战役的意义非凡,鼓舞了南宋军民的士气,也让金国人知道,南宋不是好惹的。但谈不上什么歼灭。
吴氏兄弟守蜀,阻挡了金兵的进攻步伐,也给金兵带来了一定的打击,但本身就是防守战,主动权在对方,不可能造成绝对数量上的杀伤。包括刘錡的顺昌大捷,也是击溃战,而非歼灭战,破了金兀术不可一世的铁浮屠,战略意义重大,但要知道,金兀术本来就是用的闪击战,是小股精锐迅速推进,就算你把他们歼灭了,也不会对金国的总体战斗力造成致命打击。
岳飞孤军深入,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基本上是追着金国快速突进的精锐撤退打,并未与真正的金国主力遭遇,到后期基本陷入了金兵主力的合围范围,岳柯是岳飞的孙子,给他爷爷贴金,说得好像拿下黄龙府指日可待,可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绍兴十年秋七月…金人谋知飞孤军无援,于是并兵以御飞,飞不能支。…壬午,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自郾城班师。飞旣得京西诸郡,会诏书不许深入,其下请还,飞亦以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后,乃宣言进兵深入,逮敌已远,始传令回军。军士应时皆南乡,旗靡辙乱,飞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岂非天乎!’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
(岳飞)“奉诏班师,遂自郾城还,军皆溃,金人追之不及。颖昌、蔡、郑诸州皆复为金有。” 「飞方至陈州,而俊已定宿亳,遂还寿春,引兵南渡而归。金人探知,於是并力出兵以御飞。飞兵不能支,几败,告急於{锜},出兵牵制抵太平。金人乃退,飞军得还《宋史高宗本纪》
事实是岳飞差点全军覆没,是大败而回。要不是刘錡出手相救,岳飞很可能就回不来了。这是在有组织的撤退情况下。不用怀疑上边的记载,这都是宋朝人编的历史,我没有引用《金史》其实金国多位大将的升迁都与击败岳飞有关,如果战争部分有待商榷,那这些记载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宗弼复取河南,宗秀与海陵俱赴军前任使,宋将岳飞军于亳宿之间,宗秀率歩骑三千扼其冲要,遂与诸军迎击,败之。师还,为太原尹,改博索路统军使,不受。
阿里布以敌在近,独不赴,而宋将岳飞、刘光世等果乘间袭取许、颍、陈三州,旁郡皆响应,其兵攻归德者,阿里布连击败之,复取亳、宿等州。河南平,阿里布功最。
下边这一段最有意思,说的正是顺昌之战,金兀术被刘錡打败,《金史》并不承认大败,而是说时暑,宗弼还军于汴,这里明显美化了金兀术,说他因为天热退兵,但从侧面可以看出金兀术虽然败北,但主力并没有受到重大打击,而且可以看出金兀术去顺昌本来就不是全部主力,当时是分兵进攻,而且另两路都取得了胜利。只有金兀术无功而返,而击退金兀术的是刘琦而不是岳飞。金兀术退回汴梁,与主力会合,合并对付岳飞,这时候岳飞不用说进攻,逃跑都已经有点晚了,要不是刘錡围魏救赵,牵制金兵,岳飞很难全身而退,岳柯的笔比他爷爷的战斗力可强了很多倍。
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王伯龙取陈州;李成取洛阳;自率众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宗弼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时天眷三年也。
为什么蒙古人和当时的宋人对比相差这么大?
宋朝的繁荣比汉唐有过之而无不及,武器装备也不比汉唐时的弱,按理说战争比的是综合国力,那么为什么大宋的军队战斗力一直很弱呢?
这事我们必须提起一个人-石敬瑭。他建立的国家后晋不值一提,历史之所以重视他是因为他干了一件事,他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
幽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之大,以至于失去了幽云十六州,数个朝代都面临着来自北方的威胁,并且没有了草场,就没有良种马的来源。
没有马匹,就没有骑兵。古代骑兵和步兵的差距极其之大,比如刘邦和项羽的彭城之战,项羽3万骑兵就可以大败刘邦的55万诸侯联军。
宋朝缺少骑兵,北边又没有长城之类的防御工程。面对有大量骑兵的辽、金、蒙古,不敌也是意料之中。
冷兵器时代的骑兵比之步兵,就如近代的坦克比之骑兵。差距之大,令人绝望。
加上蒙古帝国正处在巅峰时期,蒙古人又天生擅长骑射。南宋虽拼死抵抗,然而还是免不了亡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