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为何没能入选唐宋八大家?
最简单地说,就是文学地位和影响,李白杜浦的诗写的确实不错,但只限于是个框架之下的内容创作,能够引起人们的喜爱和共鸣,但就整个文学造诣和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来说还远远不够,唐代只有韩愈和柳宗元入选,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说韩愈,他可以算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是古文运动倡导者,开创一代文风,在韩愈以前,大多推崇格律严谨的骈体文,因为这类文体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有格律对仗的限制,往往会影响内容的表达。韩愈则倡导回复秦汉时的散文,韩愈的散文内容充实,逻辑性强,说理透彻,整体气势很足。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 其最大成就是引领潮流,影响一个时代,这个和简单的文辞优美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当然汉语的语言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文辞除了新颖大气,也不失优美。
柳宗元也是一个全面人才,除了诗词歌赋等骈体文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其文的成就和影响远大于诗词。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特别是他的游记,刻画山水情景交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自身的感情融投于山水之间,达到情景交融的超然境界,他的特点就是多才多艺,在诗词歌赋、散文游记、寓言传记等多个领域都很突出,对当时的文学风气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北宋那几个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北宋的文学风气本身就优于唐代,几个代表人物更是有不俗的表现,除了文风文体外,还有较强的思想性,对后世的影响颇大。李白杜浦的诗词优美,遣词用字独特新颖,作品脍炙人口,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成就基本就是诗词,整体的文学成就还不足以引领时代,对后世的文风形成影响,所以很难进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李白杜甫为何没能入选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名称,最早称为"八先生"是明朝初年的朱右定的,他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
朱右字伯贤,浙江临海人,他还编了一部《唐宋文衡》也选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明朝人贝琼给这本书写了一篇序,说明为什么叫"文衡"认为这八大家的散文,好比是一杆秤,可以用來称量一切文章的轻重,也就是认为八大家的散文是散文的标准,这部书是的影响不大。到了唐顺之选定《文编》,他在唐宋部分专选八大家,茅坤最推崇唐顺之,根据《文编》编成《唐宋八大家文抄》,唐宋八大家的名称就这样确定并流传下來。
而李白杜甫是唐代诗人,他两人并没有写过散文,所以並没有列到散文八大家之内。
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李白杜甫为何没能入选唐宋八大家?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李白创作的诗歌今存九百多首,他的诗充分表现了其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精神。李白多次以大鹏自比,他的诗歌题材多种多样,被誉为“诗仙”。杜甫是唐由盛转衰时期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保留至今的诗作有一千四百余首,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们在诗歌上的杰出成就,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可是他们居然双双未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中,而且从来没有人出来为他们抱不平,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唐宋八大家”根本不是从诗歌创作成就的角度评选的,而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位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最初将这八位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朝初年朱右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位唐宋作家的散文作品,明朝中期的古文家茅坤又对前两人编辑的书籍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中唐时期的韩愈。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向先秦与两汉时期的古文学习,借此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他的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浪潮,压倒了当时盛行的骈文,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
他们提出文章要以思想内容为第一,这是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他们还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重视写真情实感,强调语言不要陈旧,也不要空泛的独创精神。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 到了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为主将的散文家极力推崇“韩柳”,掀起了新一轮的古文运动。他们一方面反对晚唐以来的不良文风,一方面提倡继承韩愈的道统和文统,强调“文道统一”,“道”先于“文”的观点,写出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使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
人们把唐代和宋代的两次古文运动称之为“唐宋古文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韩愈、柳宗元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古文运动”对宋、明、清三代以及现代的散文发展与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李白杜甫为何没能入选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缘起唐至宋期间的文化复兴运动。
1.自魏晋以来,至南北朝,到唐初,三百多年间,是中国文化另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儒释道齐头并进、文学、绘画、科技也都有很多开创性的发展。在此期间,诗歌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最有名的陶渊明便在期间,同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三曹便是主要代表。但在散文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便是骈文。
2.骈文,又称骈俪文。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很多时候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更多的是一种炫技。
3.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势衰落,藩镇割据,宦官弄权,由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是在“复古”的口号下,主要对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一场文学革命,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似。 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唐朝时候,由韩愈发起,柳宗元支持,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重视写真情实感,强调要有“务去陈言”和“词必己出”的独创精神。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
4.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文风也较奢靡,宋初馆阁文臣们片面追求李商隐、温庭钧等人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思想内容是贫乏空虚,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情实感。
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些文人,极力推崇韩、柳,掀起一次新的古文运动。一面反对晚唐以来的不良文风;一面提倡继承韩愈的道统和文统,强调文道统一,道先于文的观点。期间,写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共同扫清了绮靡晦涩的文风,使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
5.人们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共称为“唐宋八大家”,把唐代和宋代的两次古文运动称之为“唐宋古文运动”。这八大家都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文章也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品。
6.所以,这是一场文化运动的主要战将和代表人物,是有共同文化追求的八个人,和作品有关,但更和文化思想有关(作品鲜见的曾巩也在其列,他的作品多是古文运动的理论)。而李白、杜甫主要是诗歌等为主,也没有参与这场文化复兴运动,所以不会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李白杜甫为何没能入选唐宋八大家?
李白杜甫散文写得好不好我们不知道,但是就算散文写得好,也只是成为唐宋八大家的条件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所以是唐宋八大家,一方面是文采过人,一方面是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两方面缺一不可。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从文学层面讲,这场古文运动相当于中国的“文艺复兴”唐代古文运动从唐中期开始,骈文盛行,辞藻华丽而不实用,针对这种情况,韩愈最先提出“古文”这一概念。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而“古文”,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韩愈和柳宗元就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
韩愈说,
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愈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而柳宗元则主张
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宋代古文运动到了晚唐,古文运动趋于衰落,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的骈文又成为文坛主流。到宋代中期,以欧阳修为主的文人大家,又掀起了一场诗文革新运动。
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为诗文革新奠定了基础,确立了方向。同时他还注意挖掘和培养古文高手。曾巩、王安石、苏轼兄弟都是他的门生。他们极力推崇韩、柳,一面反对晚唐以来的不良文风;一面强调文道统一,道先于文的观点,写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使文章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所以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
唐宋八大家概念产生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章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李白杜甫为何没能入选唐宋八大家?
因为唐宋八大家的全称叫:唐宋散文八大家,不是唐宋诗歌八大家。
你把散文和诗歌先搞清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