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与赵构谁是杀害岳飞的主谋,是否是金人授意?

如果没有金人提出的“必杀飞,始可和”,赵构未必肯下达赐死岳飞的命令吧?

无需金人授意,赵构和秦桧为了保证和谈顺利进行,除掉岳飞上赶着就办了。宋高宗和谈的愿望强烈,金人也看到灭掉南宋没有可能,再打下去两败俱伤,也愿意在占尽便宜的情况下和谈。双方都有和谈的迫切需求,都盼着和谈能够顺利进行。这是当时真实的和谈环境。

能否成功,要看双方诚意,金国对这次占尽便宜的合议比南宋更在乎,他们表面强硬,实际上更怕和谈破裂,他们已经领教了岳飞、刘錡、吴氏兄弟的厉害,再打下去没有任何胜算,唯一能够让他们有底气的就是宋钦宗赵恒还在他们手里,如果抵挡不住岳飞等人的进攻,他们就只能把宋钦宗扶上皇位,占据东京汴梁,让赵构彻底麻爪。宋钦宗可是正牌皇帝,如果在汴梁称帝,金人背后掌握,宋高宗和岳飞没有任何理由攻打宋钦宗,到时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真正叫左右为难。绍兴合议

不过金人也是有顾忌的,以前立过伪楚张邦昌失败了,后来立个刘豫伪齐政权也以失败告终。再立个宋钦宗会是什么结局他们也没底,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金人不会立宋钦宗赵恒为帝。可宋高宗吓死了,这要是真把宋钦宗立为皇帝,自己就彻底玩完了。所以在局势占优的情况下赶紧命令岳飞撤军。夹起尾巴来,低三下四与金人求和,岳飞是反对派,对求和大放厥词,而且岳飞手握大宋最强悍的一支军队,在南宋影响很大,他的反对会给金人南宋内部并不统一,合议很可能变成一纸空文的担忧,会对和谈造成巨大阻力。和谈需要更加迫切的宋高宗本来就对岳飞非常不放心,岳飞对宋高宗可以说是意见重重,罢工都不是一次两次了,更何况岳飞积极主张立太子,在宋高宗看来,岳飞就是危险分子,他随时都可能效法苗刘兵变,把自己赶下台,急着立太子就是准备把我赶下去好有人接班,他还可以以拥立之功控制太子,大宋的命运将掌握在岳飞手里。这两种担心在宋高宗心里纠结,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金人不逼迫,宋高宗就会主动去办这件事。

必除岳飞,才可以和谈的说法出现在明朝,当时并没有类似记载,其实有这种说法也完全能够理解,金人肯定恨死岳飞了,心里肯定有这样的愿望,但作为谈判条件提出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小的,毕竟金人也想和谈成功,这样的无理要求,就算宋高宗多愿意也不敢答应。因为这事处死岳飞,无法向天下交代。再说杀岳飞的时候,合议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如果作为条件,不可能在条件未达到就达成合意。宋高宗也不傻,如果合议不做实,他也会留着岳飞万一和谈失败还能启用。合议的政策由高宗拍板,但具体实施的是秦桧,反对合议的人不止岳飞一个,对秦桧来说,都是工作上的拦路虎,扫除拦路虎的工作肯额定也要做,但大部分人的结果是被罢免,离开权力机关,唯独岳飞被搞死了,一个是因为岳飞的阻力和影响太大,再一个是高宗的需要。秦桧才会如此卖力的陷害岳飞。虽然秦桧说除掉岳飞乃上意也,但秦桧其实不完全是为宋高宗除掉岳飞,同时也是为自己扫除工作障碍。说宋高宗想杀岳飞,秦桧只是个执行者,这个有替秦桧开脱之嫌,两人在岳飞之死上,都有这个意愿,只是宋高宗的意愿更强烈些罢了,这从后来岳飞的判决书上也可以看出,秦桧只判了岳飞杖毙、张宪和岳云判流放。呈报宋高宗后,高宗御笔追加岳云和张宪死刑。可见赵构对除掉岳飞集团的威胁有多么的迫切。

秦桧与赵构谁是杀害岳飞的主谋,是否是金人授意?

从大的方面来说,杀死岳飞是因为宋高宗赵构投降战略的必须,因为要向金人乞和,只能罢大将兵权,但岳飞纠缠北伐不放,成了求和路上的“绊脚石”,于是,岳飞成了国策的敌人,赵构必欲杀之而后快,岳飞因此成了乞和的牺牲品。

至于此事的幕后主谋,则是赵构无疑。赵构的决策,先是秦桧作为宰相带领政府高官们同议的,当然,这种商议首先是皇帝赵构出题目,秦桧领命,然后依照皇帝的意思,顺着皇帝的思路去办理,这是宰相的职责。所以,岳飞后来的罪名为“莫须有”。

“莫须有”是什么罪行呢?就是安个罪名,因为爱国不可能成罪,北伐不可能成罪,但赵构要实现停战求和,就要踢掉岳飞这块拦路的“绊脚石”,秦桧既没找到罪证,那就安一个,“莫须有”,就是“必须有”的意思,即:岳飞的罪行必须有,至于什么,我不说,但肯定有。用这种方法,实现了皇帝赵构的意图,所谓宰相的作用,体现于此。

实事求是地说,南宋那些皇帝,赵构是最有能力的一个,别看他被金兵打得抱头鼠窜,但他从手无一兵一卒开始,最后求得了半壁江山,当了40多年皇帝,没有能力,是无论如何办不到的。正因为这个皇帝有点能力,所以他看事情往往很阴、很深、很远,为什么要收兵权?他就是担心张俊、韩世忠、岳飞他们造反,因为这些将领手下的兵,并不是当年北宋的正规军,都是在抗金过程中招募的盗寇和囚徒,这样的军队一旦壮大,那还不“黄袍加身”?所以,他宁愿投降金人,做一个侄皇帝,也不愿意为武将所裹挟,重蹈当年周世宗柴荣被武将夺去天下的覆辙,杀岳飞,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杀岳飞是不是金人授意,《宋史·岳飞传》中有一段记载: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洪皓在金国中,蜡书驰奏,以为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所以,不管杀岳飞是不是金人授意,岳飞死后,金人举杯庆贺,则是事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