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如果中了进士,但是名次不理想,可不可以在下次再考?
这个可能性基本没有,进士出身已经是最高级别了,会试通过后参加殿试,然后有皇帝钦点,这个是很高的荣誉了,等于现在大学本重点本科毕业。进士一般为三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这个可是由朝廷钦点的最高荣誉,谁还这么不识趣回去重考,再说古代科举三年才考一次,而且殿试都是从当年会试中选出参加殿试,如果殿试结果不满意,你就只能等三年参加会试,然后再参加殿试。现在考试制度中没有殿试了,会试上榜等于大学本科毕业了。殿试基本等于通过了博士学位认真。谁还会回去在参加高考,然后再从新攻读博士?
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说的就是考进士有多么的难。五十岁能考取进士算是年轻的了,有的人一辈子只能做童生。考进士有多难?我简单介绍一下需要过几关。
第一关县学或府学,这个是最容易的,就是县里或府里的统一考试,考完了你就是学生了,具备了参加院试的资格,在院试没有通过前,你的身份就是童生,有很多人考了一辈子,连院试都过不了,胡子一大把还做童生。院试通过就是秀才,就有了最近本的功名。可以参加地方选拔考试,乡试,乡试是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选拔考试,通过乡试就算具备了参加国家考试的资格,古代称谓举人。县试、府试、乡试都属于地方考试,只是成为进士的第一步,但能走到这一步的人就不多了,通过乡试的,基本就具备了选官的资格。《范进中举》大家都很熟悉吧,中了举人就高兴的疯掉了,地位也蹭蹭飙升。被认为是文曲星下凡,其时他考过的也只不过是乡试而已,离进士还远着呢!可见考取进士的难度有多大。
举人必须参加全国考试会试,会试通过了才具有了参加最高规格考试殿试的资格,即便通过了全国统一考试,你也只能算贡士,不过此时距离进士就很近了。殿试通过后,就可以赐进士出身了。到了这步还回去等三年再考,简直是脑袋进水了。再说名额有限,你已经有了进士出身,人家让不让你考还是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