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大亨杜月笙,巅峰时家产有多少?
巅峰时候的家产根本不为人知,只是知道他巅峰时候的花销,从花销上应该可以看出他的财富。
杜月笙,黑帮的传奇人物,可以称呼为那个年代的上海的大佬。原本没有文化的他,从一个农村的“小瘪三”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堪称是一本教科书式的典范,其实他很多经验我们都可以学习的,因为成功的路是可以模仿的。
九台车,一台车的车牌就价值几十两黄金▲杜月笙与黄金荣,同是上海滩大佬
1912年的上海,一共就1400辆汽车,拥有汽车的都是非富即贵的大人物,不是洋人,就是在租借里呼风唤雨的大佬。
那个年代,普通的人家坐个黄包车就不错了,像情深深雨蒙蒙里,有自行车骑都是比较厉害的家庭了,而这个时候杜月笙就有9辆车,其中7777的车牌,是别人送的,他的车的车牌都是别人送的。同样3333车牌,是上海滩的大律师鄂森用黄金换的,共花了二三十两黄金呢,16两为一斤~
杜月笙因为喜欢结交朋友,帮朋友办事情都是分文不收,所以车牌都是别人送的,一分钱没花。而且车有的时候都是别人送的,比如1935年别人就送了一台卡迪拉克,他要了一张11711的牌照,不过至今都不知道这个牌照的寓意为何…
喜欢结交朋友杜月笙那个时候在上海喜欢交朋友是出了名的。他其实不像电视中演的那样杀伐果断浑身杀气,他反而像个书生,温文尔雅。少年的时候都上不起学,于是有钱了以后就雇佣老师给他读书,多是一些名人传记和三国演义之类的典籍,他学习里面名人的为人处世,然后自己模仿并发扬。他将得来的很多财富都分给跟随他的手下,其中还有包括他自己的7辆车,也是手下常年开。
钱财如流水杜月笙所住的地方称为“杜公馆”,而那个年代杜公馆的花销简直让人咋舌。据记载,杜公馆每年花销在200万大洋左右,而那个时候平常的人家每年只需要100大洋就可以生活的很好了,这就相当于是普通老百姓2万倍。
如果换算成现在的话,一个家庭一年消费5万的话,那么他一年就要花销1亿元,这个数字是不是很恐怖。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大概有多富有了。
晚年钱财很多朋友可能会说,他到了晚年肯定老幸福了。其实并不是,在抗战的时候,杜月笙捐款很多给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而且他曾经还被人在上海敲诈关押起来过,那都是后期抗日成功不需要他的时候了,被人一脚踢开,抛弃。
晚年的杜月笙病死的,他临终的时候只留下了11万美元,分给了5个姨太和孩子女儿。至于剩下的钱,他早年都借出去了,借条让他付之一炬并警告孩子们不可以去讨要钱财。而这几年欠债的人,光王新衡就有五百根金条之多,而且这是比较少的了。一根金条在解放时为312.5克,现在的话一根价值接近十万元,五百根就是五千万啊亲们。
所以,做人当学杜月笙,人品,才是王道!
喜欢请关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给您
旧上海大亨杜月笙,巅峰时家产有多少?
杜月笙(1888~1951),出生于上海川沙高桥南杜家宅(今上海浦东新区)。杜月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老大,被誉为中国黑帮第一帮主,上海教父等称号。他是当时称霸上海滩的一代枭雄,无论在政界,军届,商界等都能呼风唤雨。是上海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和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那么杜月笙在旧上海巅峰时刻家产到底有多少?
这个世人是无法估计的,具体有多少不是数字能表达的,但是据说当时杜月笙的财产相当于上海滩三个银行的资产。
杜月笙加入青帮的时候是在1902年,早年通过关系进入了上海青帮大佬黄金荣公馆,负责管理经营黄金荣在法租界的赌场生意。由于其脑袋灵活,机智聪明,很快就得到黄金荣的赏识,开始在上海滩暂露头角,慢慢的有了一定的名气。后来成了(上海滩青帮三大佬)之一。
1925年,杜月笙联合各方力量和军阀势力在租界成立了(三鑫公司)。名下的生意包括:烟馆,商场,码头,工厂等,生意做的越来越多大,几乎垄断了整个上海滩。
1929年,杜月笙又成功进入金融界,创办了(中汇银行),从此成了上海滩经济巨头名副其实的实业家。被称作“上海皇帝”。这个期间也成了杜月笙最辉煌的时期。
据说那个时候,杜月笙的汽车就多达几十辆,光豪华轿车就有九辆,司机和助手就18个,贴身保镖不下二十人。杜月笙最喜欢的座驾是1930年的雪佛兰,车牌号为四个7777。相当霸气。为什么是四个7而不是8和6,据说当时民间有种七上八下说法,七代表着吉祥,所以杜月笙选择了这么好的号码。听说这还是别人送的,可见杜月笙当时的势力和影响力之大。
杜月笙的资产有多少?就杜公馆一年的开支据说大概就要200万大洋。当时在上海一个普通人一年的费用最多也就100块大洋,而仅仅一个杜家公馆的开支就相当于普通市民的2万倍,更何况杜月笙在当时已有四座豪宅,这只是其中的一栋。大家可想而知这是什么概念。
当时的杜公馆,光建造就花了三十多万美元,据说是请来了一位法国设计师,及花园与住宅与一体的中西合璧式样式设计的。当时在上海属于最豪华的私人公寓。堪称(梦中巴黎)。
别的不说,就仅仅以上几点,就足以证明杜月笙巅峰时期资金之巨大,财产之丰厚,是上海滩无人能及的。
旧上海大亨杜月笙,巅峰时家产有多少?
杜月笙一辈子最得意的时期,应该是从1927年到1937年。当时他最得意的徒弟陆京士担任警备司令部的军法处处长,另一个徒弟王兆槐是警备司令部的侦查大队长,杨虎自从第二次担任淞沪警备司令之后,对他更是言听计从。法租界巡捕房的中国督察长金九林、公共租界的季云卿、英租界的捕房督察长陆连奎等,也都是他的亲信。
除此之外,他和蒋介石的关系也很密切,和孔祥熙、宋子文等也有来往,孙科这些人则要在上海开银行、做买卖,也都和杜月笙的关系非常好。当时国民党中和杜月笙关系最好的是戴笠、杨虎和陈群,他们都是结拜的弟兄。在上海本地的国民党官员之中,和他最要好的是吴开先,吴原本是杜月笙的徒弟,后来杜月笙退还了门生帖(和黄金荣退还蒋介石的门生帖一样),两人便成为朋友。各省军阀也和杜月笙交朋友,最主要的目的自然为了合伙做鸦片生意。
杜月笙还和法租界公董局、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外国人来往得很密切,大多靠张翼枢(此人一直担任公董局的华董)从中拉拢。杜月笙和小八股党中的顾嘉棠、金廷荪等人交好,这些人不是他的徒弟,可以说是下手,大凡鸦片、赌博、绑票、打架、暗杀的事情,都交给他们去做,芮庆荣、高鑫宝等人则是他的打手,高鑫宝的儿子认了杜月笙为干爹。除此之外,杜月笙还有一大票的徒弟,他的势力可谓如日中天,他能捞钱自然跟这些关系是分不开的。
杜月笙的第一个经济来源是包庇贩卖鸦片。杜自己并不亲手做鸦片生意,但是当时在上海,无论你是要运送还是销售,都需要得到杜月笙的保护,要向他缴纳保护费,不但可以保护货物,还能保护鸦片贩子。
当时著名的烟土行三鑫公司就是杜月笙和黄金荣、张啸林开办的,包销包运国外和西南、西北、东北各地军阀贩运到上海来的鸦片,如热河的汤玉麟,每年都能运来上海几百万元的烟土,获利很大,与三鑫公司的利润有时是三七开,有时四六开,三鑫公司分到了很多钱,一年下来的收入有几千万之多,当然钱挣得多,分出去的也多,杜月笙作为最大的三大股,分到的钱和黄金荣、张啸林是一样多的。
第二个经济来源则是开设赌场。1927年北伐时期,在澳门起家的著名赌场老板梁培,在法租界公馆马路组成了“利生”“富生”连个赌场,但到了1930年,本帮的赌棍不忿广帮赌棍霸占赌场,因此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便联合买办要求取缔,法国驻沪领事便撤销了利生和富生的营业执照,到了1931年,三大亨联合本帮流氓组织了更大的赌场(即福煦路181号)),由钱春宝(“通”字辈)和江小棣(杜月笙徒弟)出面主持,内部则由顾嘉棠、高鑫宝、万墨林等人,共计一千三百多人,赌具一应俱全,主要是轮盘和大小,赌面非常大,从几百到几万不止。
除了赌台之外,彩票、跑马、跑狗、回力球、角子老虎之类,杜月笙也在其中分成或者拿车马费。
第三个经济来源则是主办以及兼差商号。比如中汇银行、通商银行,再兼任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常务董事,浦东、国信、亚东等银行的董事长,还有一些其他银行的兼职。
他是全国轮船业公会理事长兼上海市轮船业公会理事长、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招商局董事、民生公司董事。
他是《申报》的董事长、《新闻报》的董事、《中央日报》的常务董事。
他是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中国红十字总会副总会长、上海商会常务监事、浦东同乡会常务理事、华商电气公司董事长、中纺公司董事长、证券交易所理事长、世界书局董事长、大东书局主席董事等等,每月能拿一大笔车马费(一个董事长一个月最少一千元的津贴或者车马费),加上干股的分红,一个月最少等拿到一二十万元。
第四个则是暗地里的包揽诉讼、绑票勒索之类的“传统黑帮”手段,收入也应相当可观。不过别看杜月笙收入如此之高,其实他的开销更高。抗日战争爆发之际,他清点财产,还欠债570万元。他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呢?
且不说他买了几套房,看看他的日常花销吧:
首先是司机。杜月笙自己有一个司机,这个司机有两个助手,四个太太每人两个司机,子女四个司机,加上两个杂务司机,共有司机16人。司机每月50元。
厨房苏州厨子两人、扬州厨子两人,本帮厨子三人、北京厨子两人,打下手的三人,共有厨子12人。
保卫有夜班卫队四人(80元/每月)、门警六人(60元)、后弄巡路卫队两人,一共12人,另有贴身保镖数人,保镖最高工资150元到80元不等。
打杂的有大茶房四人(100元)、专装鸦片的一人、装鸦片的有烧鸦片的助手两人、杂务工两人、管冷气的两人、烧水汀的两人、杂务茶房八人,花匠三人、女佣二十余人(20元),每个太太有擦地板窗户的男佣人两名共八名,勤务人员合计52人。
秘书三人(300元)、名誉秘书五人(不上班干拿钱的,都是名人,如章士钊、杨度等人,每月500元)。
高桥杜祠、莫干山月宝别墅、杭州杜庄、苏州别墅等处的管理人员,工资也不低——仅仅公馆的这些开支,一年就不低于两百万元。
每天来杜月笙家中的客人据统计不下一两百人,加上这些人的侍卫和司机,加起来不下三四百人。招待这些人花费会低吗?
除此之外,他每年还在会春节发放压岁钱,一般是红包近三千个(每个包两元),200个金四开、40个金洋钿,这些压岁钱每年大概在几万元。还得向各省军阀送礼、养一些富贵闲人以及烧冷灶开办中学等等,每年的支出也不在小。
因此杜月笙在抗战前准备离开上海时,结算银行账目的时候,发现还负债570万元,而股票、证券以及房产等估值不到两百万,这些债务一直等到他抗战胜利之后才还清,而且不是挣钱还清的,而是因为币值改变才还清的。
旧上海大亨杜月笙,巅峰时家产有多少?
一个上海滩,一个杜月笙,一个让无数人仰望的传奇。
命运,让人捉摸不透,让人爱,也让人恨。杜月笙看似是一个受到了命运眷顾的人,实则却不然,他的命运远比无数人的命运要凄苦得多。
他14岁便被自己的舅舅赶出家门,然后流落到上海,可是一个只有14岁的少年为什么会被舅舅赶出家门,为什么流落成一个乞儿?
他3岁丧母,妹妹也被送了人,4岁亡父,8岁继母不知所踪,从此寄于舅家篱下,他的命运好吗?不好,很不好!
可是,他仍然成为了在上海滩跺跺脚便能让上海滩地震的厉害角色,谁见了也得恭恭敬敬地唤一声“杜先生”。
当年在上海滩绑架黄金荣的卢筱嘉,他爹是皖系军阀卢永祥,曾经在上海呼风唤雨,命运不可谓不好,可是到了最后谁又再听得见斯人的声音,谁又知他去了何处?
所以说,一个人的命运很重要,但是,一个人的努力奋斗更重要!
对于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我们自然是充满了好奇,总想要窥探一番,特别是对于他的钱。
那么,杜月笙从身无分文到“富可敌国”,他究竟有多少家产呢?
杜月笙有多少家产,恐怕即便是他自己也不清楚,因为没人作过统计,也没办法统计,毕竟太多糊涂帐了。
不过,杜月笙在临终前对门生陆京士所说的一番话,倒是可以用作猜测他的财力,他曾经对着陆京士自嘲地说道:“我一生一世,过手洋钿何止亿万,一旦我两只脚一伸,我只要你们在这件事上,完成我的心愿,让我多用两钿,其余各事,一概从简。顶要紧的是要记得我们正在落难,凡事切忌招摇,免得给别人批评。所以不论开吊、出殡,绝对不许再摆什么场面,你们要是不听我这个话,那就是不爱我,反倒是在害我了。”
何止亿万,虽然他对于自己经手过的钱只用了这简简单单四个字,可是却充满了分量。
1932年淞沪抗战时,蔡廷锴的19路军缺军费,杜月笙为了给他筹款,让他在上海成立了一个办事处,一直到19路军被调至福建,这个办事处为他筹集到了多少钱呢?现款900多万,另有无数实物!这900多万虽然不是杜月笙一人所出,但是以他当时在上海的地位和财力,恐怕至少也占了半数,毕竟成立办事处是他的提议。
经过淞沪抗战的摧残,给上海造成了高达14亿元的损失,华界被毁工厂963家,殉难、失踪、失业的工人达10286人,直接和间接损失的金钱据估计达69814000余元!为了帮助上海尽快从低潮中走出来,杜月笙组织“上海市地方维持会”,对工人展开救济,帮助工厂恢复生产,给失业工人介绍工作。
手里没钱,拿什么救济?
杜月笙的财力,由此也可见一斑。
1937年,当时日军还没有侵沪,但是已在为侵沪作筹划,杜月笙成为了他们积极争取、策反和收买的一个人物,为此,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访问欧洲结束返回日本途径上海时,特意到上海拜访了杜月笙,说日本政府愿意投资3000万日元与他合办“中日建设银公司”。
杜月笙一听,便知道永野修身的用意,一是想借机收买他,让他给日本人当走狗;二则是用所谓的“中日建设银公司”去打压宋子文的“中国建设银公司”,于是便果断拒绝了,“我是中国百姓,要我跟外国政府合办公司,未免太不合体制。”
当时法币和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是很相近的,可是3000万的诱惑在眼前,杜月笙眼睛都没眨一下便拒绝了,为什么?一个是因为他有底线,有民族气节;一个则是因为3000万虽然很多,可是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
1943年,重庆物资紧缺,纱布价格不断上涨,为了缓解这一局面,杜月笙通过徐采丞从上海购买棉纱,可是在运输途中却被军匪劫持,杜的一个手下也被军匪扣押,杜月笙为了救出手下不得不给钱赎人,杜月笙花了多少钱?第一次给了480万的赎票钱,第二次给了220万的酒水钱,只为了赎一个人,花了700万!
杜月笙仍然还是没有眨一下眼,没有任何的犹豫。
1946年,江苏出现了无数的难民,国民政府说要赈济灾民,可是这事却愁煞了江苏省政府主席王懋功,怎么办?请杜先生!让杜月笙出面主持募捐款项用于江苏赈灾。
王懋功让江苏省党部委员主任汪宝瑄去游说杜月笙,杜问汪:“宝瑄兄你看大概要募多少钱?”
汪宝瑄试探着说:“我来之前开过会,这一次因为灾区广,灾情重,数字要大些。上海方面,不知道可否募到10亿?”
杜月笙听了,似乎觉得10亿太少,于是又问:“够不够呀?”
汪宝瑄立即说:“当然顶好是20亿了!”
杜月笙一口答应:“好,我们就照20亿做!”
没有实力,杜月笙敢夸这海口?更何况,他最后确实募到了10亿,只凭一个“上海小姐”选美他便筹到了4000万!
所以说,杜月笙究竟有多少家产是常人无法想发的,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家产,更何况外人?
总之,杜月笙是真的很有钱很有钱。
不过,为了支持抗战,他也是花钱如流水,可谓是倾尽了家资,但是他眉头没皱一下。
只是,他的遗产却只有区区的10万美元,钱去哪了?杜月笙真的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
旧上海大亨杜月笙,巅峰时家产有多少?
有人说杜月笙巅峰时期拥有3000万银元资产,折合现今60亿,这未免太过小瞧了杜月笙,远远不止,我们先看看几个相对可靠的信息来源——
看电影怎么说,嘉禾影业1993年出品传记片《上海皇帝》
这部电影耗费巨资,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影片虽讳隐青帮三大亨姓名,但基本可以做到尊重史实,小事不拘、大事不虚。
关于杜月笙巅峰时期的财富,影片有着重描写,既有字幕,又有旁白解说——
“……二十年代,黄全荣、陆月生、袁啸军三人专利经营鸦片,一年赚钱纪录,曾高达五千七百七十万大洋,约等于现在一百八十亿港币,亦即等于去年汇丰、怡和、长实、太古、新鸿基纯利之总和。”
这段话首先是人名错误,这三人分别是黄金荣、金廷荪、还有杜月笙。
再有就是年代错误,三人确实有一年营利高达5710万大洋,但却是在1935年,即三鑫公司成立10年之后的事,并非二十年代。
这段字幕只有小编描粗体的地方是正确的,数字属实,换算上没硬伤,也就是说,这三人1935年的年收入之和,相当于1992年的180亿港币!
三鑫公司三位股东各占三分之一股,这180亿除以3=60亿。
先前民间流传杜月笙身价60亿,只是人家一年的收入而已,这还是1992年的货币单位计量。
看史料怎么说,《上海通志》相关记载
1915年,十六铺小弟杜月笙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个绰号“水果月生”的年轻人进入了青帮权力核心——黄金荣公馆(龙门路145弄钧培里1号)。
他在这里当了10年学徒,学会了打理生意,观人眉宇,猜人心思。
1925年4月,37岁的杜月笙自立门户,成立三鑫公司,彻底垄断了法租界的鸦片生意,不仅如此,他还涉足赌场、青楼、军火、剧场、洋行,在短短十年间积累了巨大财富,到了1935年基本富可敌国。
据《上海通志》记载,1935到1937年,三鑫公司每年总收入大概是5000万银元。
这是什么概念?前北洋政府一年的总财政收入才两点几亿个大洋。
这一年杜月笙还干了一件大事,他有感1932年日军轰炸上海,国民空军力量薄弱,1935年他从美国柯蒂斯公司采购了120架军用飞机捐给国民政府,此前蒋介石手里仅有30架军机。
听杜月笙儿子怎么说?
据杜月笙最小的儿子杜维善回忆:1949年5月1日,杜月笙举家迁往香港,杜家最后一笔经济来源是变卖东湖路杜公馆得来的30万美金,而杜月笙去世后仅给家人留下11万美元。
1934年,三鑫股东之一金廷荪在承包航空奖券获得暴利之后,出于感激之情,花费30余万美金打造了这幢园林式府邸,如此说来,15年后的1949年以30万美金出手算是贱卖。2017年,杜公馆以6亿价格拍卖成交。
想当年杜公馆辉煌一时,风光无限,1935年杜月笙生日在家开办流水席不说,只要过路百姓进去给他磕个头、拜个寿,不管认识不认识,当场就赏3块大洋!那三天杜家门前黑鸦鸦一片人头攒动,人们排起长长的队伍,见首不见尾。
那时杜月笙名下的小汽车就有9部,司机助手18个。虽然到了三十年代中期,上海小汽车总量已经过万,车牌号亦升至5位数,但杜月笙车牌号是四位数——“7777”。
顺带说下,“4444”被盛宣怀四子盛恩颐(盛老四)购得,大家也知道了,这人是民国有名的败家子儿。杜月笙之所以选择这个车牌号是因为意头好,取“七上八下”,他认为“捌”不吉利,因为“捌”在沪语里发音“别”,挥手作别了呢。杜月笙这部7777是一辆雪弗莱轿车。当时上海仅有1400辆小汽车。到了1935年,杜月笙已经不需要自己买车了,当时有人送了他一辆凯迪拉克,他将原有的别克车给二太太陈帼英开,这辆别克是上海滩第一部别克。
再有,杜公馆每年家庭开支庞大——几个姨太太、子女,再加上司机、保镖、仆人、保姆、厨师、数十位门客,一年下来家庭支出高达200万银圆!
200万银圆是个什么概念?
当时上海滩一个保姆月收入是3块银元,一个纺织女工10块银元,广州市市长每月俸禄560银元,北大校长蔡元培月薪600银元,鲁迅算是文人里收入比较高的了,由于稿酬丰厚,月收入约1000银元左右。
这里所说的银元包括——袁大头、孙大头、墨西哥鹰洋、日本龙洋等等,这四种银元流通最广,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具有等值的购买力。
据《银元时代生活史》记载,当时上海一块银元能够买到一担好米。一担等于100斤,按现今米价4.82元/公斤计量,民国时期的一块银元购买力约等于现如今250元~300元人民币左右。
如此说来,杜月笙每年家庭开支相当于现如今5亿~6亿人民币之间。
这比较吻合开支占年收入十分之一商人惯常的做法。
而杜月笙从1925年成立三鑫公司到1949年离开内地,期间足足走了24年旺运。这24年的收入总和,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全文完)
旧上海大亨杜月笙,巅峰时家产有多少?
民国时期,各方军阀为争夺地盘混战不休,繁盛的上海滩内部亦是帮派林立,此等乱世对其他普通人的生活而言是艰难的,民众整日生活在惶惶不安之中,但是杜月笙却是顺势而起,从一个穷小子逐渐成长为亦正亦邪的“上海传奇皇帝”。
杜月笙出身贫苦家庭,早早的便在一家水果店学习手艺以维持生活,他为人精明能干,加之善于交际,终于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青帮人物陈世昌,并拜其为“老头子”,自此杜月笙的人生逐渐开始发迹。
笙平时做事机敏,他很快取得黄金荣的信任,在黄金荣和林桂生的大力栽培下,杜月笙开始崭露头角。
杜月笙后来跟黄金荣和张啸林结拜为兄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25年他们三人成立了“三鑫公司”,勾结军阀,以贩卖鸦片为主要生意,当时杜月笙掌管的鸦片生意几乎垄断了上海的整个法租界,这无疑为他短时间内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和人脉,在上世纪上海滩的各大势力中,杜月笙一直都是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杜月笙当时虽然势力极大,但是他还不是上海滩的第一大亨,他一直屈居于黄金荣之下,直到国民革命时期,他遇到了蒋介石。因为杜月笙是一个十分有远见的人,所以他十分热衷于结交蒋介石,以其军队势力作为后盾。
杜月笙为了讨好蒋介石,他设计杀死了上海的进步工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蒋介石对他此举大加赞赏,并且大力支持杜月笙,自此杜月笙的地位和声望逐渐超过了黄金荣,最终杜月笙取代黄金荣成为了上海滩第一大亨,财产数量也一度达到了巅峰。
但是,民国时期对于巅峰时期的杜月笙到底有多少财产,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恐怕当时就算他自己都不是十分清楚,在此只能通过他的日常开销来做简单推断。
我们的日常生活开销大多是在衣、食、住、行,首先杜月笙的“行”就体现在车辆方面,在1902年的上海内部还没有一辆车辆,即使发展到1912年,当时的整个上海滩也仅仅只有不到1000辆汽车,但是后来杜月笙的名下却拥有9辆汽车,而且车牌还十分特殊,皆为数字7,寓意为“七上八下”。
另外,杜月笙公馆的日常开销可谓是天文数字,近期若是看过电影《西红柿首富》的读者,必然对里面沈腾所扮演的王多鱼欲在一个月内,花光十亿的任务印象深刻,但是这对民国时期的杜月笙公馆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据统计杜月笙的公馆一年要花销200万大洋,当时大洋在民国时期的购买力可是十分强的,鲁迅先生在北京买了一套四合院也才花费了80大洋,杜月笙公馆所消耗的200万大洋完全可以养活20000个上海普通市民。
杜月笙虽然属于黑帮势力,但是他一生仗义疏财,每当有好友上门借钱时,他大多不问缘由便欣然相借,这也导致后来他迁至香港时,光是欠条就有一箱。
在抗日时期,杜月笙还捐献了巨资为抗战出力,杜月笙曾向美国公司订购了120架军用飞机,并将所购飞机全数捐赠给了国民政府,当时的国军加上杜月笙所捐赠的也仅有150架飞机,以此足见杜月笙财力之巨。只是解放战争之后,杜月笙匆忙迁到香港,所带资产并不多,他也再也不能像在上海一样叱咤风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