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海行动》最后要着重拍一下去世队员的出生地?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电影,真人真事的战争有人牺牲,肯定会在最后播一下他们的故事啊,生活过的地方啊,这样才能更凸显人物在面对危难时的义无反顾的精神。

红海行动取自也门事件,2015年也门危机中的一次重大的海外救援行动。它同2011年我国从战火中的利比亚实施大救援十分相似。利比亚救援撤回了数万名中国人!在也门面临战乱之时,我国同样果断决策,以人民至上的原则,冒着巨大风险,调动中国海军从也门救援出数百名中国公民,还帮助了二百余名外国公民撤离。这是一次恢弘壮阔的国家行动,也是一次彰显国家力量的行动。它充分体现了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彰显了国家的改革发展进步带给中国人扬眉吐气的自豪与自信。这样的记录,不仅必要而且珍贵。

网友评论好莱坞的叙事,好莱坞水准。整部电影特别有紧凑,最后把几个牺牲的战友出生地说一下,更是让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为什么《红海行动》最后要着重拍一下去世队员的出生地?

为什么会拍具体的信息?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他们的名字不是真实的,他们只是很多很多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的中国军人代表。

有些事件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让我们知道到底是谁又到底有多少个中国军人为了国家跟人民的安全和利益而付出生命,他们两个只是一个代表,代表着为了我们的平静生活和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而付出了生命的中国军人,致敬中国军人!

为什么《红海行动》最后要着重拍一下去世队员的出生地?

感谢邀请。在统计为保卫国家而捐躯的烈士方面,我们的工作曾经做的很不够。比如:在抗战中的滇缅战场,我中国远征军将士,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牺牲了十几万人,他们中的有很多人都没有留存下个人信息。相较而言,日军方面,不仅阵亡的士兵的基本信息登记在册,就连阵亡的战马也登记得清清楚楚。日军在缅甸战场的坟墓,被当地人妥善维护。缅甸的下一代,有可能由此,产生对历史的歪曲认识:日本人当年是缅甸的解放者,并不是侵略者。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坟墓,则荒草丛生,显得破败而落寞。又比如:抗日战争中,中共军队和国民党军,有多少人被日军抓走当了战俘,到现在连个比较可信的数字都没有统计出来,更别说其他了。中国四川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曾说过,如果这样的事情做不好(统计为国捐躯的烈士人数及基本情况),以后还有谁会为这个国家卖命呢。

现在,我们国家对战争及灾难中为国捐躯或死难的中国公民的抚恤及缅怀,已经空前重视了。比如,今年清明节期间,国家为抗击疫情而牺牲的医务工作者及罹难同胞举行了全国性的哀悼。很多国人,发文表示:此生不悔入华夏。中国人是,任何强大的对手都打不垮的。

为什么《红海行动》最后要着重拍一下去世队员的出生地?

电影我去看过了,我前排的一个妈妈带着孩子也在看。结尾的这个时候放映厅已经开灯了,大家都准备离场了。我看到那个妈妈对孩子说给他们敬个礼,他们是祖国的英雄。孩子很听话的说好。我很感动,甚至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孩子有觉悟。但更欣慰的是,中国的下一代不会忘记这些英雄!

为什么《红海行动》最后要着重拍一下去世队员的出生地?

这世界总有我们不知道的一些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无论是公开的,或者是不公开的,或者是永远都公开不了的,我们可以安全的在网络上互喷口水,只是因为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替我们流血牺牲,英雄不死,他们只是换了另一种方式守护这个国家,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为什么《红海行动》最后要着重拍一下去世队员的出生地?

《红海行动》电影中展现了我们国家海军的蛟龙号突击队的形象。我想导演重拍下去世队员的出生地有两个理由:

1.他想让英雄们"落叶归根"虽然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有条件还是要让牺牲的英雄们回到祖国,回到熟悉的家乡。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海外侨胞们的安全,所以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是需要我们去瞻仰

2.用确切的名字和出生地来证明英雄们的真实性。他们上战场是英雄,下了战场也是普通人,有兄弟姐妹和父母,但是为了更多的家庭的幸福,舍小家顾大家。

英雄逝世,生前我们无法得知,死后应该让广大人民知道他们,认识了解他们,纪念怀念他们

所以导演这样的安排的用意就是说:

英雄们!回家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