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不是故意让关羽去华容道杀曹操?刘备替关羽求情还需下跪吗?

趣谈答案:刘备的下跪并不是为诸葛亮下跪,而是为军令状下跪。

华容道的埋伏

因为这个题目提问了两个方面,所以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讲,最简单的就是华容道的埋伏。

关于这一点三国演义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凡是有一点点三国常识的人都能够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但真正历史并不是这个样子。

在华容道埋伏的时候,诸葛亮选中了关羽,关羽前脚刚走,刘备后脚就问到关羽之前和曹操有过某种联系,这个时候让关羽去,万一坏了事情怎么办?

然后诸葛亮说道,你们以为我真的想让关羽杀掉曹操吗?这个时候让关羽放曹操一马,其实对咱们是有好处的,如果把曹操杀掉,最大的受益人是东吴,而不是咱们蜀汉。

请注意,这仅仅是演绎,在真实的三国历史当中,曹操就是凭借自身能力逃掉的。

为什么曹操能够凭借自身能力逃掉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华容道根本不适合设置伏兵。

这一点讲起来就非常麻烦了,简单讲的话华容道压根就不能够设置伏兵,即便设置伏兵,曹操想要逃跑也是非常容易的。

刘备为何下跪?

关于刘备下跪这件事情,也是在三国演义当中提到的,三国正史当中压根没有。

但我们还是需要讲一下,刘备下跪并不是跪的诸葛亮,而是诸葛亮手中的军令状。

在三国时期,尤其是三国前后那一个阶段,军令状几乎能够随时随地要任何一个将军的命,他比皇帝的话还要好管用。

军令状是什么呢?指的是一个大将军在出军之前自愿设立的军令状,换句话来说,这是这位将军自己给自己的鞭策,如果成功升官加爵,如果不能成功就必死无疑。

而这个时候只有诸葛亮一直拿着军令状说事儿的话,刘备即便有10个胆子也没有办法营救关羽,所以这个时候刘备必须跪下。

但是同样的道理,刘备和诸葛亮终究是上下级的关系,刘备这个时候也不是跪诸葛亮,只是跪军令状。

诸葛亮压根就没想着关羽能够杀掉曹操,而刘备这个时候又给自己台阶,下跪军令状求情,这件事情也就这样糊弄糊弄过去了。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诸葛亮是不是故意让关羽去华容道杀曹操?刘备替关羽求情还需下跪吗?

应该是故意让关羽守华容道,诸葛亮知道关羽与曹操有旧情,过五关斩六将,上马金下马银,金钱美女收买关羽而不动心。曹操也慧眼识英雄,看关公义簿云天,产生好感,诛杀曹将也不计较,是曹操爱将如宝的惯例。火烧赤壁,曹操兵败走华容,正是给关羽感恩于曹操机会,把这个人情让关羽来做,也知道关羽要放曹操走。诸葛还是想放曹操,杀了曹操,北方会诸候割据,魏会起倾国之兵伐蜀,蜀汉弱小,江东孙吳讨还荆州腹背受敌?蜀汉危在旦夕?放曹能緩解蜀魏敌对关系。还可以休理下关羽傲满不服的脾气,一举两得。

诸葛亮是不是故意让关羽去华容道杀曹操?刘备替关羽求情还需下跪吗?

正史上并没有关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说法,而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故意让关羽去的,目的就是还曹操的人情。而刘备也知道这一点,他后来为关羽求情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怎么可能下跪。

赤壁大战前夕,孙刘两家抓紧时间部署,打算趁曹操败逃时大捞一把。刘备这边自然是由诸葛亮来安排。诸葛亮命赵云去乌林埋伏,张飞去葫芦谷埋伏,糜竺、糜芳、刘封统帅水军,在江边追缴曹操败军,刘琦去武昌岸口守候曹操败军,自己和刘备则屯兵樊口。

一番安排下来,唯独漏了关羽。关羽自然不服气,诸葛亮的理由自然是担心关羽念及曹操旧情,会放走曹操。最后关羽军令状,诸葛亮才让他去守华容道。此时刘备已经知道不妙,他也是熟知关羽义 气深重,虽然嘴上说不会放曹操,还立下军令状,但是未必真的能狠心杀了曹操或是把他抓回来。

诸葛亮安慰刘备,说夜观星象曹操命不该绝,所以故意让关羽去华容道放走曹操,好让关羽卖个人情给曹操。这么一来关羽还清了欠曹操的人情,以后再遇到曹操就不会误事。

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而刘备这个时候就已经明白诸葛亮让关羽写军令状只是装个样子,心里有底。后来关羽真的放了曹操回来,诸葛亮说要军法从事时,他为关羽求情,只是为了让事情看起来更加合理,配合诸葛亮演戏而已。而刘备身为主公,诸葛亮又并非要为难关羽,自然刘备一求情就同意了,不可能让刘备闹到下跪这一步。

诸葛亮是不是故意让关羽去华容道杀曹操?刘备替关羽求情还需下跪吗?

首先说明,下文中一切推断都是出于演义,在正史上并没有华容道义释曹操一说。

接下来我们再来一个个的回答。

第一:诸葛亮是不是故意让关羽去华容道杀曹操?答案是肯定的。

或许说还不够准确,应该是诸葛亮故意让关羽去华容道放曹操。

因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并不代表曹操势力被彻底拔除了,他在北方还有雄浑的根基。曹刘打赤壁之战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自保。

赤壁打赢了,曹操被打跑了,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经此一役,三足鼎立之势已现雏形,虽然相互均衡着,但最弱的无疑还是刘备集团。

如果放曹操走,他新败之下绝不会再起刀兵,刘备集团正好能趁机发展。如果杀了曹操就不一样了,势必遭到曹操子嗣、部下的疯狂报复,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诸葛亮在调兵遣将的时候,就打定了主意要放走曹操。这事又不能明说,只能找一个最容易放走曹操的人,这个人就是关羽。原因有二:

1 关羽重义 2 曹操对关羽有恩

所以关羽就是诸葛亮故意派过去释放曹操的。

第二:刘备替关羽求情还需要下跪吗?以前不需要,现在需要,因为要堵东吴之口。

赤壁之战并不是刘备一家打的,孙吴才是主力军。两家将士浴血拼杀换来的胜利,结果把始作俑者曹操轻而易举的放走了,在台面上说不过去。

所以诸葛亮在设埋伏的时候,没有明说,更没有暗示,打出的口号仍是:“擒杀曹操。”

关羽放走了曹操,虽然正合诸葛亮之意,但诸葛亮还得装作生气,责怪他违了军令状,要斩首示众。说白了,就是在作秀,作秀给东吴看。

刘备的下跪求情,同样是作秀给东吴看。好让东吴知道,我们不是不想杀曹操,只是二弟云长在关键时刻意气用事了。我们不是不想杀放走曹操的关羽,只是我们兄弟情深,愿意同生共死。军师也是万般无奈,才赦免了关羽。

如此东吴也就无话可说。

其实双方都是心知肚明,只是有些事看破不说破,有个交代走个过场就行了。谁也不想真的杀了曹操,否则周瑜也不会将曹操放进诸葛亮设的埋伏圈内。

诸葛亮是不是故意让关羽去华容道杀曹操?刘备替关羽求情还需下跪吗?

首先,诸葛亮肯定是故意让关羽去守华容道的,但本意不是让他去杀曹操,而是让他去放曹操,因为曹操不能死。这是为什么?

公元208年,曹操挥军百万南下,意欲扫平当前最后两个军阀——刘备、孙权。孙刘审时度势,决定联盟,共退曹军。在庞统巧献连环计之下,将曹操战船连为一片,接着黄盖假降乘机燃起烈火,烧毁了曹操所有战船。曹操落荒而逃又被诸葛亮巧封华容道,却被关羽念及旧情而释放,曹操虽未死,但此战挫其锐气,毁其精锐。

可以说赤壁之战让曹操元气大伤,使得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战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这时候的刘备集团还处在刚起步阶段,还在到处流浪呢,所以刘备不管是地盘、兵力和财力等相对了东吴来说,都是全方位的被碾压。如果此时就对曹操下死手,那北魏就会大乱,而刘备没这么大的胃口去接盘,有能力去吞并占领曹操地盘的只有东吴。如果东吴接管了曹魏地盘,那么天下的老大就是孙权了,到那时候反过来攻打刘备,那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轻而易举。所以,曹操不能死。诸葛亮看的透彻,一方面鼓动东吴主力与曹操大战于赤壁,而自己呢,则安排刘备的手下半路去截杀曹操残余部队,去捡漏。这其中又故意安排曾受过曹操重恩的关羽去守华容道,最后关羽义放曹操!这就有点类似于“养寇自重”的味道,平衡未打破还能自保,一旦打破,处于劣势的一方就必死无疑了。

其次,既然诸葛亮知道关羽会放曹操,为何还要关羽立军令状呢?这有何目的?

上面分析过曹操不能死,所以让关羽去守华容道,因为诸葛亮知道关将军义薄云天,定会禁不住曹操的软泡硬磨放走曹操。但为什么诸葛亮又要关羽立下军令状呢?目的有二:1、首先是为了掩人耳目。立军令状是做给东吴看的,东吴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刘备却在后面放走曹操,这就不厚道了,甚至有点无耻,这会激起东吴的愤怒,那就不会有后面的联吴抗魏的战略了。所以必须用立军令状来表明刘备必杀曹操的决心,来掩盖自己的私心。2、就是打压关、张等的傲气,树立自己的威望。我们知道,诸葛亮来刘备集团不久,恩威都不够,不能服众,特别是关羽和张飞。诸葛亮算到关羽会念及旧情放了曹操,所以特意激怒关羽签下军令状,然后和刘备两人一唱一和的唱起双簧放关羽,来达到树立诸葛亮威望的目的。同时关羽也就有了一个把柄在诸葛亮手中,就算日后想撂挑子不听诸葛亮的,也不得不忍着。这样,诸葛亮按住了龙头,就降住了整个刘备集团的将士。

最后,既然诸葛亮和刘备是假斩关羽,为何刘备还要跪下求情?

这就要从上面分析的诸葛亮让关羽立军令状的目的说起了。刘备跪下求情也有两个目的:1、也是做给东吴看的。既然立军令状的目的是做给东吴看的,那戏份得做足啊,不然东吴又不是傻子,如果轻轻松松就放了关羽,东吴谁都能看出来刘备在防水。2、也是为了帮助诸葛亮在军中树立威望。刘备和众将士开始求情时,诸葛亮表现的是必杀关羽的,态度是那样的决绝,不留情面,军令如山,“吓的”刘备众将士立马跪下,声泪俱下。主公都跪下了,诸葛亮也不得不给面子啊。但其他人谁又有关二爷的面子能让主公下跪求情的?这也让其他人看到了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所以,通过这件事,让诸葛亮在军中立马就树立起了威望。不得不佩服诸葛亮和刘备的演技啊,奥斯卡欠他们一个小金人啊!

结论:所以诸葛亮安排关羽守华容道和刘备下跪求情都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的,这就是诸葛亮的连环计,高明无比!

好了,我是“历史隐藏的真相”,关注我,带你一起透过历史表象,剖析隐藏的历史真相!

诸葛亮是不是故意让关羽去华容道杀曹操?刘备替关羽求情还需下跪吗?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首先,诸葛亮心中一定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其次,是关羽主动请愿去截杀曹操并且还立下了军令状;最后刘备求情的时候没有下跪。既然说到了这里,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析。

一、诸葛亮是否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

我的回答是,诸葛亮心中很清楚关羽会放了曹操一事。

因此当时在安排截杀曹操的兵马的时候,诸葛亮让赵云去乌林小路;张飞去葫芦口;糜竺、糜芳、刘封去截杀败军。但是唯独没有给关羽安排任务。我们都知道刘备前期缺兵少将,关羽、张飞、赵云那都是重要的将领,为什么没有安排关羽呢?

其实当时关羽也跟我们一样好奇为什么诸葛亮不派自己去,当时诸葛亮是如此回答关羽的:

“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

诸葛亮认为在之前曹操对关羽非常好,这一次曹操兵败必然会走华容道,如果命令关羽去阻拦曹操,那么关羽一定会放了曹操的,因此不敢让关羽去。在这里诸葛亮还说了比较重的话,那就是“必然放他过去”,可见在诸葛亮的心中他认为关羽一定会心软放过曹操的。

而且不光诸葛亮,熟知关于性格的大哥刘备也知道关羽一定会放了曹操,刘备说:

“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

刘备看来,自己这个二弟非常讲义气,如果知道了曹操败走华容道,依照自己二弟的性格一定不会赶尽杀绝而是会放了曹操一马。因此此时刘备心中也明白,关羽一定会放了曹操。

听到了刘备这个话。诸葛亮的这一次回答让我们知道了其实关羽放了曹操一事都是诸葛亮的安排:

“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

在诸葛亮看来,曹操此人命不该绝。既然这样,不如让关羽去驻守华容道,让关羽去放了曹操一马,一方面合了天象曹操命不该绝;一方面又可以彻底斩断曹操和关羽之间的羁绊。

因此综上而说,诸葛亮事前就知道了关羽会放了曹操,但是诸葛亮还是让关羽去做了这件事,因此说诸葛亮是故意的也是不错。

二、关羽的心境变化

其实从华容道放过曹操一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关羽的心境变化。那就是陷入了“忠”与“义”的两难境地之中的关羽该如何抉择。

关羽当时投降曹操,打出来的旗号是“降汉不降曹”,因此关羽忠于的是汉室,是自己的大哥。曹操站在汉室的对立面,因此曹操的身份是“汉贼”。因此杀曹操,是“忠于汉室”;不杀曹操,是“不忠于汉室”。

另一方面,曹操对关羽非常好,就像我们所经常听到的那样“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可以说曹操尊重关羽,爱护关羽,关羽帮助曹操,更多是为了报效曹操的“义气”,俗话说得好,士为知己者死。如果关羽杀了曹操,那是不讲义气;如果关羽不杀曹操,那就是讲义气了。

因此关羽在杀曹操这件事情上,陷入了“忠”与“义”的交锋。

在面对着诸葛亮说自己必然会放曹操一马的事情,关羽如此说:

“军师好心多!当日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过他了。今日撞见,岂肯放过!”

在关羽看来,自己当年帮助曹操斩杀了颜良文丑,也算是报答了曹操的恩情了,因此今日并不会手软。在此时关羽看来,自己在“义气”上已经不欠曹操了,因此自己需要为“忠于汉室”而服务。因此关羽决定去斩杀“国贼”曹操,并且还敢立下军令状。由此可见关羽此时心中“忠”是高于“义”的。

但是关羽似乎忘了一件事,自己斩杀颜良文丑报的是下邳之战曹操不杀自己的恩情;但是此后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关羽又等于欠了曹操恩情。

三、华容道的博弈

此后华容道一段描写得更加精彩!

先是曹操手下的程昱发言,可以说程昱作为曹操手下的顶级谋士,对于人心的把控十分到位,程昱说:

“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

程昱在其中把握到了关羽的几个点,那就是关羽不恃强凌弱,关羽恩怨分明,关羽讲信用,最关键的最后一点,关羽还没还清楚丞相您的恩情。

下面曹操拿出昔日的恩情来向关羽求饶,果不其然,关羽说之前我已经杀掉了颜良文丑来报答你了。这时候曹操抛出了杀手锏,也就是关羽没还清的恩情:

“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过五关、斩六将的事我们都知道了。那么下面曹操说的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是什么事呢?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郑国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拿弓,我是必死无疑的了。”问他的驾车人:“追我的人是谁?”驾车的说:“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说:“我能活了!”驾车的说:“庾公之斯是卫国善于射箭的人;您(反而)说“我能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子濯孺子说:“庾公之斯是跟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跟我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正派人,他看中的朋友一定也是正派的。“庾公之斯追到跟前,说:“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无法拿弓。”庾公之斯说:“我向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传授的技术反过来伤害您。虽然这么说,可是今天这事,是国君交付的事,我不敢不办。”说完便抽出箭来,在车轮上敲,敲掉箭头,射了四箭之后返身回去了。

这个故事很长,我们概括一下重点:第一点是庾公之斯讲义气,念及旧情不杀子濯孺子;第二点是庾公之斯不恃强凌弱,不在子濯孺子生病的时候杀他。

因此曹操用这个故事是在激关羽。我曹操现在是丧家之犬,你杀了我,你就是恃强凌弱;我曹操曾经对你有恩,你杀了我,你就是忘恩负义。

关羽很重视这一点的,因此只得放了曹操。但是其实当时关羽还是有所动摇的,因为毕竟曹操是国贼,而且这是杀掉曹操的最好机会。最后张辽一出现,关羽彻底心软。

“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为什么是张辽呢?因为张辽跟关羽是老乡;在曹操军中张辽最关心关羽;张辽曾经帮助过关羽;张辽曾经和关羽都以降将的身份为曹操效力。

关羽知道,如果自己硬是要杀曹操,那么必然张辽会为之拼死一战。那么自己这位友人就要殒命了。无奈之下,关羽只得放张辽一马,也就是放了曹操一马。

四、刘备的求情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写小说必然要具备一个能力,那就是详略得当。我们可以看到罗贯中在写华容道义释曹操一事的时候不惜大把大把花费笔墨,但是在写关羽回军营的时候却用几句话草草盖过,为什么呢?

因为前面有伏笔了。那就是刘备、诸葛亮都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因此干脆做个顺水人情,彻底斩断关羽与曹操之间的来往而已。因此刘备求情就说了一句话,也没什么跪拜的动作,刘备说:

“昔吾三人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

因此一句将功赎罪就简单盖过去了。不得不说,就义释曹操这个小片段,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中许多门道。义释曹操一事,其实诸葛亮、刘备都知道,真正被蒙在鼓里的就是关羽。通过这一段描写将诸葛亮的老谋深算,刘备的大气豪放,关羽的忠义两全,曹操的善变多智,程昱的深谙人心等都描写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大家之作。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