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木匠皇帝朱由校堪称是整个明朝木匠当中最巅峰的皇帝,而且他做的木匠活非常不错。但这些统统不是重点,因为他培养出来了一个小人物。朱由校所有的缺陷都不如这个小人物的缺陷,他就是著名的九千岁,又称为魏忠贤。
事件回顾明朝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话,详细记载了朱由校究竟是怎样做木匠活的。那段话是怎样说的?
性至巧,多艺能,尤喜营造乍一看都不是贬义词,甚至一定程度上表扬了木匠皇帝朱由校在木匠活上的钻研。
好像想想也没有什么问题,这只是人家的兴趣爱好,我们管得着吗?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喜欢做木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不对?
不对,因为他是皇帝。
明朝历史记载,朱由校当上皇帝之后,啥事也不干了,一天天的乐此不疲,拿着把锯随便地锯木头,锯完木头之后就开始盖房子。请注意人家盖的房子,与咱们所想象的房子是不一样的,人家盖的是一种类似于积木类型的房子。
简单来讲,木匠皇帝朱由校可以用木头搭建绝大多数物件儿,比如弄一个模型的房子,去整一个可折叠座椅,这些玩意儿人家从来不在话下。
但是要指望着他治理国家、治理朝政,那是天大的困难。
明朝历史记载,朱由校所制造出来的最为精巧的一个物件儿是大木桶,而且这个大木桶可以人工地控制它向外呲水。
没错,这就是事实好了,接下来我们需要讲一个具有重量级的人物,他就是魏忠贤。
因为朱由校想做木匠,而且一天24小时恨不得天天做木匠活,于是准备把自己的权力给了另一个人。
只不过朱由校环顾4周的时候,好像没有几个人值得他托付,尤其是那些臣子们狰狞的面庞,好像自己动一下木头,建造几个有趣的小建筑,就跟要了他们亲命一样。
可是自己旁边的这个太监对自己非常友好,并且常用着鼓励的眼光看着自己,时不时的说一句:皇上做的真好。
于是木匠皇帝朱由校决定把自己的权力给这个老头,也就是后来的九千岁魏忠贤。
原本大明王朝就在走下坡路,经过魏忠贤这么一祸害差点就完了。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天启皇帝最大爱好是做木匠,所以他经常说,有个爱好会死啊,会死啊,你们文官就是管闲事,自己嫖娼赌博无所不能,我做个木工都要管。以上开玩笑,其实天启皇帝虽然在史书上被称为反面典型。但他真是有水平的一个皇帝,比爷爷的爷爷嘉靖差一大截那是肯定,但和自己弟弟崇祯比,那水平高的不是一星二点。
完全天壤之别,他不是早死明朝那会完天启皇帝朱由校,登基时候不过高二少年,年仅17岁的他,一上位就显示出自己不凡实力,用短短六年时间,将个被自己糊涂爹泰昌帝弄的四分五裂的烂摊子收拾的仅仅有条。
光这份能力完全就没得黑好不!其实做皇帝无非三件事
第一,看人准
第二,有主见
第三,解决内外问题有手腕。
那么他这几件事情做的怎么样我们继续看。
《熹宗实录》认真看下来会发现他和他爷爷一样,做事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对政治斗争也深谙拉一派打一派权利制衡的道理。具体到他短短几年的执政期也要分二个阶段评价。
第一阶段:刚登基时天启朝号称东林众正盈朝,年轻的天启就被忽悠瘸了,他听信东林所说,杀了辽东大将熊廷弼,之后又用东林草包袁应泰上任辽东。
这草包不负草包之名,直接丢了辽东大半地方,直到东林大佬叶向高得意弟子王化贞丢失辽东最后重镇广宁,明朝彻底失去辽东,天真的木匠皇帝才明白。
尼玛,满口仁义道德,都是一群废材,什么玩意。当时的情势可以说是糜烂不堪,危机四伏。而天启皇帝对此做了那些步奏?
第二阶段:他开始自己真实政治之路,对内清洗内政,将东林党该撤职撤职,该流放流放,之后就是放狗管群臣,这狗就是魏忠贤。对外在充分分析战略环境后,他明白了后金软肋。宁锦之战后,明朝在辽西开始收缩,因此后金虽拿下广宁,但后勤和兵力短板使其一时无力深入辽西走廊作战。
追击广宁溃军时便因“大清兵逐化贞二百里,不得食,乃还。”这证明后金军如沿途无可抢之粮用于补给,很难支撑几万人长距离作战,在后勤距离上有致命短板。于是,明朝开始重回熊廷弼正面收缩,拉长后金补给线,两翼钳制压缩后金战略空间,后方利用觉华岛袭扰破坏后金统治秩序的正确策略。
宁远之战时,高第要求前线明军将锦右人粮全部“归并宁远”的命令,正是这一策略体现,那就是坚壁清野!不了解这套策略背景和后金作战特点,是很难明白为什么王在晋、高第甚至后期孙承宗都主张放弃辽东锦右地区,因为这是用惨重代价换来的教训。
因此天启在宁锦之战后充分认识这一策略正确性,把“兵法有进无退”的文官傻逼赶回家。这之后辽东形势出现逆转,明军开始占据上风。如果说天启有错误,那就是魏忠贤太厉害,他让魏忠贤失控而已。为了应对东林和文官,天启皇帝扶持自己势力魏忠贤,然后魏忠贤有点收不住手,手段残酷同时也牵连过广。
比如杨涟就如此,他弹劾魏忠贤奏疏虽然显得心胸狭隘和政治上的极不成熟,但是作为泰昌帝托孤之臣,他的忠诚和清廉毋庸置疑,因此他既是东林之人,同时也是坚定帝党,比后来上位的左光斗不知好多少,所以罢官流放或关几年都行,无论如何不该杀。
这在政治上叫做,斗争扩大化。也因此,和她爷爷万历比起来,天启还是有点稚嫩。不过他做的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说万历死得太不是时候,那么天启就是死得太早。
这爷孙随便那个晚死五年,后金都成不能成事。因为他俩死的那一年,后金都在明朝几经折腾才形成的正确战略压制下,开始陷入极大困境。
万历末年,熊廷弼稳住局势,沈阳固若金汤,正面防守侧翼袭扰渐次挤压后金生存空间。逐步集结关内精锐客军伺机进逼,努尔哈赤是一点机会没有结果万历一死熊廷弼就因此党政被搞下去,不但两阳丢了,几万精锐也损失殆尽,明朝丧失解决后金最好的机会。
天启末年,明朝收缩至宁远在辽西坚壁清野实施三方布置,后金无粮陷入饥荒,史载“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人有相食”。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不出三年,后金必内乱。可惜,在这个关键时刻,天启死了,然后崇祯上台,就此开始胡乱操作。
其实在万历末年还有天启末年,明朝都恢复和保持了对后金的战略攻势。但这两位一死,就人亡政息后金在崇祯二年利用崇祯用人失误,成功打破明朝两翼还有后方牵制力量,就此双方战略事态逆转,毛文龙被杀影响深远。
从此以后,毫无后顾之忧的后金开始成为完全的进攻方,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收拾蒙古、朝鲜、甚至破关劫掠。
最后明朝就这样被灭亡。由此可见,和崇祯这个末代皇帝比起来,天启真的是强多了,至少他明白权术牵制的道理,也明白用人不疑的道理,还知道如何制定正确的政策。
而崇祯就是个脑袋瓦塌的倔强鬼,刚愎自用不说,还自废武功。“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明朝皇帝多奇葩,其中天启皇帝朱由校就是很典型的一位,他的一生,就干了两件“成功”的事,一件是做成了一些木作精品;另一件事是成就了大太监魏忠贤,至于治政方面的正事,他却干得一团糟。
明王朝自明神宗朱翊钧开始,便进入了衰败的通道,明神宗在即位前期干得不错,勤于政务,推行“万历新政”,主持“万历三大征”,但在他在位后期,却净干不着边的事,他沉溺于淫乐,长期不上朝,却又独权专制,致使明军在“萨尔浒之战”被女真军击败,明朝衰败成了定局。
明神宗的儿子朱常洛,苦熬了三十九年,终于即位,起初,他是想干点正事的,他拨乱反正,起用贤臣,减免税赋,放手让能臣辅佐治政,但后来因淫乐过度,即位才一个月,便一命呜呼了,什么事也干不了了。他在太子任上,遭遇了“梃击案”,即位后,又因“红丸案”而送命,死后,还产生了“移宫案”,这位在位时间最短的明朝皇帝,其经历是够奇异的了。
伴随着“移宫案”而即位的明熹宗朱由校是一位出色的木匠,但却是一位昏庸的皇帝。朱由校在位期间,纵容乳母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贤,任凭客、魏二人胡作非为。明熹宗是促使毒妇、阉人窃取权柄的典型代表,他任由客氏、魏忠贤在朝中陷害忠良、排除异己、肆意妄为;在后宫,荼毒妃嫔、无恶不作。朱由校醉心于木匠活,对朝中的横行霸道却不加规制。魏忠贤遍树党羽,擅权敛财,打击东林党人,陷害高官杨涟等,致使朝中贤明忠臣殆尽,政治黑暗无比,大明江山岌岌可危。明熹宗把明王朝搞成一个无药可治的腐烂机体,才交给他继位的弟弟崇祯皇帝。到了崇祯朝,朱由检在柳树上吊死了,也就没有什么奇怪了。明熹宗朱由校是毁掉明王朝政治大厦的“能工巧匠”,在明王朝的皇帝中,朱由校的名声最差。
《明史》评价熹宗朱由校说:“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明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
朱由校(剧照)
第一,移宫继位,宠信乳母客氏,重用太监李进忠朱由校在即位之前,就与宫中的两个女人的把控了,而且,这两个女人既不是他皇后,也不是皇贵妃,一个只是乳母,另一个只是尚没有被册封的妃子。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在明光宗朱常洛为皇太子时的选侍,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才进为才人。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朱由校出生。而他的生母王氏在朱由校十四岁时便逝世了。万历皇帝念及皇孙朱由校尚年少,便让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李氏负责抚育朱由校。当时,有两位李姓选侍,被称为“东李”“西李”,而抚育朱由校的就是西李。
西李颇受明光宗朱常洛的宠爱,朱常洛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继位之后,曾想封西李为皇贵妃,可是,这西李野心太大,对被封为皇贵妃不满足,硬是要求光宗其为皇后。当时,礼部侍郎孙如游上奏称,两宫太后以及众位妃嫔的谥号应待大行皇帝的葬礼办完后再议定。可是,光宗朱常洛却在即位一个月后,因纵欲过度,在“红丸案”中,食“仙丹”而驾崩了,西李因贪得无厌,落得一场空,她不满足于皇贵妃之位,执意想当皇后,结果,却仍是选侍身份。后来,因为有明光宗欲立其为皇贵妃的说法,朱由校继位后,她被尊称为李康妃。
八月二十八日,明光宗朱常洛病重时,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朱由校出来见他们,有托孤之意。九月一日,光宗朱常洛驾崩,这位当了一个月皇帝的朱常洛于三十八岁时辞世了。光宗驾崩时,西李就居住在乾清宫,她野心很大,自朱由校的生母死了,而她是抚育皇帝长大的,而且,在朱常洛死前是答应封她为皇后的,所以,她占住了乾清宫,想当皇后,并借机垂帘听政。
面临着新皇即位,便展开了权力之争,此时,西李占住乾清宫,不移它处;而试图利用西李来提高自己权力的太监李进忠也极力想让朱由校回到乾清宫,想方设法阻止朱由校去文华殿举行即位仪式;而朝中大臣刘一燝、周嘉谟、杨涟、左光斗等大臣因意识到西李有野心垂帘,极力要求西李移居别宫,不准占住乾清宫,因此,便爆发了“移宫案”。
结果,大臣们虽暂时没有办法让西李移宫,但却执意奏请朱由校在文华殿举行即位仪式,司礼监太监王安支持大臣们的主张,而李进忠见阻拦不了朝臣,且暂时没有力量与王安抗衡,便作出妥协,劝西李不要阻止朱由校即位。朱由校正式登基,改当年八月之后的年号为泰昌,次年改为天启。
西李之外,还有另一个后宫女人与太监李进忠勾结,共同钳制新皇帝。这女人就是朱由校的乳母客氏,朱由校是吸客氏的乳汁长大的,对于客氏有一种很大的依赖性,即便是即位后,也舍不得客氏离开他,他即位不久,便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这客氏原本是私下服侍李进忠的上司、太监魏朝的一名龌龊的女子,她与魏朝一直有谓的“对食关系”,后来,客氏又秘密与李进忠勾结,而李进忠是成年之后才阉割的,心理上还有欲望,因而,客氏开始冷遇魏朝而喜爱李进忠,两人结成了相互媚爱的关系,李进忠野心很大,想利用客氏靠近新皇帝,争夺权力。
李进忠进宫前因为好赌成性,输了一大笔的钱,老婆也被人抢了,他受到了刺激,野心膨胀,想报复,于是,他愤然自宫,成年阉人,进入宫中,攀附上有些权势的宦官魏朝,他虽目不识丁,却极善于谄媚,经魏朝引荐,他拜在大太监王安的门下。王安因为拥立天启帝即位有功,在宫中权柄很大,因而,李进忠跟随着王安,便进入了后宫便能靠近新皇帝。同时,由于李进忠与新皇帝的乳母关系暧昧,是对食关系,因而,他也跟着客氏跟随在朱由校左右。李进忠善于观言察色、奉承拍马,逐渐取得朱由校的喜欢,于是,皇帝让他恢复原姓魏,并赐名为“忠贤”。在朱由校即位不久,魏忠贤便极力讨好朱由校,陪着他干木匠活等,而且,魏忠贤还充分利用客氏与朱由校的特殊关系,取得了特殊权力,成了为朱由校出谋划策和代传旨意的亲近太监。魏忠贤趁机恩将仇报,打败了魏朝,接着,他又设毒计害死了王安,成了宫中权力最大的太监,兼领东厂。
金士杰饰演的魏忠贤
自此,魏忠贤和客氏成了朱由校最信任的人,魏忠贤与客氏在宫中肆无忌惮,魏忠贤内穿甲衣出入宫禁,恣意作威施虐。他假传圣旨,将朱常洛的选侍赵氏赐死;而裕妃张氏有身孕时,客氏便设阴谋杀死了她;客氏还又革除成妃李氏的封号。此外,皇后张氏妊娠,客氏便施毒计,将她堕了胎;其他被害的还有冯贵人等宫嫔。有魏忠贤和客氏在宫中施虐,后方后妃们便没有机会生皇子,朱由校因此缺乏子嗣。而太监王国臣、刘克敬、马鉴等人也被魏忠贤和客氏害死了。此后,魏忠贤成了天启朝与朝中文官重臣们的可怕对手。
朱由校画像
第二,纵容“阉党”,诬陷大臣,清除东林党,坑害边关大将明熹宗天启初年,为了振兴朝政,朱由校开始重用东林党人,如,东林党人叶向高、邹元标、杨涟、赵南星等人有机会掌得了阁权,得到执政机会,而东林党的对立面浙、昆、宣等各党派却受到了排斥。但是,东林党人在得势之后,忽略了宦官的势力,轻视魏忠贤,他们以为以他们强势的文官集团力量,定能辅佐新皇帝干成一番清明政事,于是,采取了一系列强势的执政措施,但却得罪了魏忠贤,激怒皇帝的乳母客氏,进而也让朱由校很难容忍。
东林党人叶向高、杨涟等见皇帝一直依赖于乳母客氏,担心客氏干政,于是,他们屡次上奏,要求将客氏逐出宫外,可是,这不但引起了客氏的愤怒,得罪了与客氏关系暧昧的魏忠贤,同时也让朱由校所不能容忍。朱由校离不开客氏,魏忠贤更舍不得让客氏出宫,因而,东林党在朝中的大臣们的奏议,是他们三个人难以接受的。而东林党人却认为将客氏赶出宫是开创清明局面的基本前提,若让客氏干政,朝中文官便永无宁日,双方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局势。
魏忠贤虽不识字,但他是耍阴谋的行家里手,也是擅权干政的高手,他在清除了太监王安之后,他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他执掌东厂,成了内朝最有权势的人。魏忠贤知道,若让东林党继续增强势力,他和客氏都不会有好下场。同时,他也清楚,单凭他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有效抗击东林党的强大势力的,于是,他整合宦官的“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力量,并与与浙、齐、楚、宣、昆等各党在朝中的部分势力联起手,结成联盟,开始对抗东林党。以魏忠贤为首的这一联盟力量,被东林党称为“阉党”,于是,天启朝就产生了东林党与“阉党”的激烈党争。
黄志忠饰演的魏忠贤
东林党人起先是拥护朱由校的,他们很想辅助朱由校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是,后来发现朱由校依赖客氏,宠信宦官魏忠贤,纵容贪污腐败,便开始对皇帝有些失望,他们反对以皇帝、魏忠贤等代表的皇权专制势力,反对王公、勋戚对土地的掠夺,反对有内侍掌控的矿监、税使等的横征暴敛,重视发展工商业,要求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垦荒屯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正义呼声。
当时,博学多才的东林党人却斗不过目不识丁的权谋高手魏忠贤。魏忠贤利用其礼秉笔太监的身份,怂恿皇帝,传达皇帝旨意,并利用提督东厂的特殊权力,联合敌视东林党的其他各党在朝中的势力,对东林党实施强烈抗击。他的爪牙“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遍布朝廷内外,与一些反对东林党人的大臣相勾结,使用各种手段来对付东林党人。而东林党人利用内阁的治政权力,也想清除“阉党”,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较量。
关键时刻,东林党人杨涟上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奸恶,想置魏忠贤于死地,但是,他却被锦衣缇骑逮捕了,最后,在狱中被折磨至死;而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黄尊素等人也纷纷被捕,先后被处死。东林党严重受挫,而以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六君子”,死得最惨。魏忠贤还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编撰的《要典》的基础上,增纂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案的档案资料,同时造编《东林点将录》等文件,上报朝廷,打击东林党人。1625年(天启五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东林书院被拆毁。东林党败在“阉党”手下,魏忠贤成了东林党的大克星。其实,东林党在前期有机会执政时太强势了,这让朱由校很难容忍,于是,朱由校也是利用魏忠贤来制约朝中的东林党人,喜欢玩木匠活的朱由校感到,用听话的魏忠贤比用强势的、一直与他过不去的东林党人更顺手,更舒服,所以,天启一朝,“阉党”得势,东林党彻底落败,直到崇祯帝继位,才捕杀了“阉党”。
东林党人
在边关战事方面,朱由校刚即位之初,有一些积极举动。他在即位时,即逮捕了在“萨尔浒之战”中不战而溃的辽东总兵官李如柏,命辽东巡抚兵部侍郎袁应泰代替熊廷弼经略辽东,并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提拔袁崇焕。
可是,边关战事却越来越对明朝不利。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军攻陷了沈阳,明总兵尤世功、贺世贤都战死。总兵官陈策、童仲揆、戚金、张名世前去援助辽东战事,与后金军在浑河大战,但明军全军覆没。之后,努尔哈赤攻取了明朝辽东重镇辽阳,辽东经略袁应泰兵败自杀。辽阳丢失,明熹宗只好再次启用熊廷弼,令其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 八月,升任参将毛文龙为副总兵,命他排派兵守镇江。
之后,战事更糟糕。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后金军攻取西平堡,明副将罗一贵战死;镇武营总兵官刘渠、祁秉忠在平阳桥与后金军大战,后来落败战死。王化贞与熊廷弼见敌军势大,只好撤入关内。四月,明熹宗令袁可立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赞理军务。八月,明熹宗封皇五弟朱由检为信王,并下诏为张居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试图振奋朝臣的信心。
可是,自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执掌东厂之后,排除异己,陷害忠臣,这使边关的武将们更艰难了。
由于经略辽东的兵部尚书兵熊廷弼在辽东与后金交战中失败,这给了魏忠贤对付他的借口。熊廷弼掌兵权,并与“东林六君子”杨涟、左光斗的私交不错,这让魏忠贤如刺在哽,非清除他不可。要对付他。最后,熊廷弼因与广宁巡抚王化贞有互相不和,致使在与后金作战中溃败,因此坐罪下狱,魏忠贤却编造熊廷弼贿赂杨涟等,以此来加重熊廷弼之罪。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明熹宗下旨将,将熊廷弼处死,并将他的首级在北方的九处军镇辗转示众,而熊廷弼的儿子也在魏忠贤抄熊廷弼的家时自杀身亡。边关失去了熊廷弼镇守。两个月后,兵部尚书高第担任蓟辽总督,孙承宗不久告老还乡,之后高第怯战,命关外各城守军拆除防御设施,撤入关内。于是,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的城堡,均被放弃。此时,明朝东北的边关,明朝总兵官满桂、宁前道参政袁崇焕固守宁远。袁崇焕用红衣大炮击败了努尔哈赤大军,史称“宁远大捷”。二月,袁崇焕被任为佥都御史,专理辽东军务,镇守宁远。
第三,突发大灾难,危机四伏,泛舟落水,患病难治而死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在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灾变,一声巨响,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人畜、树木、砖石等被卷入空中,又快速落下,造成数万房屋成为齑粉,死伤达两万余人,让人心惊胆颤。灾后,男女尽皆裸体,衣物首饰器皿全都飘到西山上去了。而紫禁城外正在修缮围墙的三千多工匠尽皆跌下脚手架,摔成肉袋。此时,正在用早膳的天启皇帝躲在龙书案下才幸免于难。而这这一巨大的声响,却没有造成树木被焚烧的迹象,灾变是何因,没有答案。一时间,众说纷纭,被认为是上天震怒,朱由校急忙下了罪己诏,大赦天下。
天启六年(1626年)夏天,京师爆发大水,江北、山东出现了旱灾和蝗灾;当年秋天,江北又发大水,河南出现蝗灾,大江南北,危机四伏。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在客氏、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去泛舟,他们在桥北浅水处的大船上饮酒;接着,朱由校与王体乾、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太监将舟划至深水处,此时,一阵狂风刮起,舟立即翻了,朱由校等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很快,朱由校被救起了,但却受到了很大惊吓,以致落下病根,太医医治无效,身体每况愈下。后来,尚书霍维华就进献了一种名为“灵露饮”的“仙药”,其味清甜可口,朱由校觉得很好,天天饮用,不久,他得了肿胀病,浑身水肿,卧床不起。八月乙巳(十二日),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内阁大臣、科道诸臣,下诏称魏忠贤、王体乾对皇帝忠心耿耿,可堪大用,并封魏忠贤的侄子魏良栋为东安侯。之后,朱由校预便召他的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卧室,对他说:“吾弟当为尧舜。”次日,朱由校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对他说昨日召见信王,心里高兴,身体好多了。可是,乙卯(二十二日),朱由校便驾崩于乾清宫。信王朱由检随即于八月丁巳(二十四日)登基,年号崇祯。朱由校将一个行将崩塌的明王朝交给了明思宗朱由检。
明熹宗最大的特长是做木匠活,他对木匠活的兴趣到了着迷的程度,有因而也有了木匠好手艺,可是,他却是一位皇帝,他做皇帝,十分不称职,是明朝最差的皇帝。如果还有值得“肯定”的话,他只有两个“成就”:一是重要魏忠贤,纵容魏忠贤为所欲为,让他成了“九千岁”;二是他对他的乳母客氏很有“情义”,任由她在后宫恣意作威施虐,干政乱政。其实,明朝在朱由校时已经衰亡了,不可救药了。
“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一般认为天启皇帝是个擅长木工制作的白痴皇帝,贪玩任性,宠信太监魏忠贤,导致朝政动荡,政治黑暗,成为明朝灭亡的前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天启皇帝继位时,大明王朝已经进入末期,摇摇欲坠。
天启皇帝朱由校(1605-1627)是明光宗的长子,泰昌元年(1620)九月明光宗驾崩,16岁的朱由校登上大宝,年号天启。庙号熹宗,历史上也称明熹宗。
天启皇帝喜欢木工,也擅长木工制造,曾经制作一座乾清宫的模型,十分精致。小小年纪有如此绝活,可见是个天才,而不是白痴。错就错在他生在帝王家,不能左右自己的职业与前途,做上了皇帝的宝座,承担治国安邦的重任。
天启皇帝是天才的木匠,却并非英明的君主。他重用宦官,与他的出生环境有关,生母选侍王氏,在宫中的地位不高。万历四十七年(1619),朱由校14岁其母王氏逝世,朱由校由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李氏抚育。因此,朱由校对于宫中太监比较信任。
天启皇帝继位后,朝中党争严重。以魏忠贤为首的太监,俗称阉党;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此外尚有浙党等党派。魏忠贤与皇帝的乳母客氏把持朝政;东林党则经常“讽议朝政,裁量人物”,社会影响很大,在朝野都有一定势力。天启朝就是在党争中向前推进,因为党争的互相牵制,影响了明朝的一些重大决策。今人只是批评阉党擅权,却忽视了东林党制衡朝政的弊端。
天启皇帝绝对不是白痴皇帝,他重用阉党在于自幼对宦官的信任与依赖;他也懂得权力的制衡术,用阉党限制东林党,用东林党来制衡阉党,玩的是帝王权术。从来都是这样,一旦一方势力过大,没有制衡的力量,皇权就危险了;而互相争斗,则会形成力量的平衡,不会威胁皇权。
天启皇帝病危之前感觉到魏忠贤的势力很大,有取而代之的可能。但是天启皇帝没有糊涂,他密诏其弟信王朱由检进宫,传位于朱由检,是为崇祯皇帝。说明他对魏忠贤也并非完全信任,说他白痴更是无稽之谈。崇祯皇帝继位后,迅速拿魏忠贤开刀,拿下阉党,或许就得到天启皇帝的授意。
说明朝灭亡,天启皇帝重用阉党所致,实际上明朝的衰亡从嘉靖朝就开始了。明朝的财政危机,国库没钱,而治理河道、赈灾救民、抗击倭寇、辽东守防、陕西民变,那一项不要耗费银子?张居正执政时期,推行一条鞭法等改革措施,丰盈了国库,但是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清算,明朝经济再次陷入困境,包括东南沿海的边防,辽东满人的崛起,都无暇顾及。轮到天启皇帝继位,大明江山早就是千疮百孔,天启之后的崇祯皇帝也曾有雄心壮志,重振河山,但是回天无术,因此明朝的灭亡的罪责不能只落到天启皇帝、崇祯皇帝身上。
“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明朝十六帝中天启帝朱由校的存在感其实不高,如果没有魏忠贤,可能他的存在感还会更低一点
朱由校是明朝最后的两个皇帝,明思宗崇祯帝的哥哥。朱由校在位初期还是有很多的作为,比如他迅速提拔有能力的袁崇焕作为抗金大将,天启二年下诏为张居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在澳门问题上态度强硬,还与荷兰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胜,也算是维护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但是很快,天启帝就被魏忠贤和客氏带坏了
朱由校在位期间大明朝已在风雨飘摇之中,关内有多处农民起义,关外后金已成气候,自萨尔浒一战后,后金实际上已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在这个关键时候,朱由校身为皇帝,却不理朝政,只知道做自己的木工,将国家大权交给乱管闲事的魏忠贤手里,可以说大明的亡国,朱由校要负很大的责任!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木匠皇帝”(天启皇帝)朱由校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得从两方面来说,单纯做为“人”来说,他是一位重亲情、懂得感恩的人;而做为“皇帝”来说,他无疑是一位昏庸的木偶皇帝。
为什么说他是重亲情、懂得感恩的人呢?
厚待乳母客氏:
客氏是朱由校的乳母,在朱由校继位未满一个月,就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儿子和弟弟都封锦衣千户。每逢乳母生日,皇帝朱由校一定亲自去祝贺,并且客氏出行排场不亚于皇帝。做为一个乳母,享受到如此高规格待遇,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心狠手辣的客氏在后宫做恶多端,残害嫔妃(张裕妃怀孕七个月,魏忠贤和客氏假传圣旨,将张裕妃囚禁长春宫,最后活活饿死。李成妃也因为得罪客氏被逐出长春宫)和皇子,连张皇后都不放过,致使朱由校至死也没有一个孩子(朱由校一共有三男二女)能长大成人。即使朱由校当时不清楚客氏的罪恶深重,但也了解她在后宫的胡作非为,朱由校愣是对客氏非常容忍宽厚。天启七年,朱由校病死,客氏当年即被活活打死。
爱惜张皇后:
18岁入宫的张皇后,聪明贤淑,知书达理。虽然贵为皇后,但对于客氏来说,张皇后可是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张皇后一样也摆脱不了客氏的毒手。在客氏和魏忠贤的阴谋下,怀孕的张皇后流产了且终身未育(张皇后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流产的)。如果没有朱由校的保护和疼爱,权利熏天的魏忠贤和心狠手辣的客氏早就把张皇后给废了。在天启皇帝的弥留之际,他把皇位传给弟弟朱由检(崇祯皇帝)时,不忘嘱托崇祯皇帝善待张皇后,做为一个男人,也算有情有义了。
为张居正平反:
张居正,万历朝的内阁首辅,“万历新政”倡导者,他大力整饬吏治,使朝廷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一扫以往的拖拖拉拉的官僚作风,官场气象焕然一新。实施万历新政,大大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终于扭亏为盈。在军事上,依仗李成梁、戚继光等名将,确保边境安定。大明王朝呈现出中兴之相,他为大明王朝续命做出重大的贡献。但揽权十年的张居正,为明王朝忠心耿耿效力的同时,也得罪了万历皇帝(朱由检爷爷)。在张居正死后,被万历皇帝抄家并剥夺荣誉。朱由校感恩于张居正对大明王朝的巨大贡献和忠心,勇敢的纠正了爷爷万历皇帝的错误,在天启二年的时候给张居正恢复了名誉。
为什么说他是一位昏庸的木偶皇帝呢?
天启皇帝的昏庸表现在“在其位不谋其政”,被太监魏忠贤挑唆、蒙蔽。他每天引导朱由校沉溺声色犬马、醉心木匠活之中。魏忠贤总是挑在朱由校木工活干的正起劲的时候来奏事,朱由校很厌烦,每次不耐烦的说:“我已经知道了,你们好自为之,”这样,这个被称为“九千九百岁”的太监,实际就是当朝的“皇帝”。而朱由校主动放弃了皇帝的责任和义务,基本上成为一位木偶皇帝了。
魏忠贤在朱由校的无限度的宠信下,独断朝纲,经常矫诏擅权,排除异己。太监机构东厂横行,朝堂内外,风声鹤唳,政治黑暗至极。东林六君子和熊廷弼等大臣先后被冤死。做为正统的封建帝王,尽管是位文盲皇帝,但只要知人善用,朝政一样也能打理好。朱由检偏偏宠信一样目不识丁、荼毒大明王朝的魏忠贤。在天启皇帝弥留之际,竟然还不忘嘱咐崇祯皇帝重用魏忠贤,这是多么的昏庸可笑!崇祯皇帝继位后,没收了魏忠贤的家产,魏忠贤自杀。
天启七年,朱由校把这么个民不聊生、政治黑暗、内外危机四伏的明王朝交到了崇祯皇帝手中,崇祯成了大明灭亡的背锅侠。
是什么原因导致先天条件不差的朱由校,最终变成非常有“个性”的昏庸“木匠皇帝”呢?
文化知识教育缺失:父亲朱常洛(明光宗)由于“国本之争”,二十多年来都性命难保,哪顾得上自己儿子的教育(明光宗自己就是个文盲)。爷爷万历皇帝(明神宗)贪图享乐又不待见自己的父亲,对皇太孙朱由检的教育更是漠不关心了。
榜样力量无穷:明朝中叶以后,正德皇帝、嘉靖皇帝、万历皇帝,不是整日游手好闲、贪图享乐,就是好修道炼丹,多年不理朝政。长辈的榜样无穷呀,再说朱由校也没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的远大抱负,当皇帝并不是他自己的选择,木工活才是他的最爱。
木匠皇帝朱由校,当一位有钱的王爷最适合,就如南唐后主李煜一样,主业让位于业余爱好,终究朝政成一锅浆糊,如果朱由校在位再多些年,大明末代皇帝就非他莫属。
如果您也喜欢历史,喜欢听博物馆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请关注“凉拌古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