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安庆绪即将继承王位,为何要冒险杀死父亲安禄山?
答案:因为安禄山有三个儿子,而他不准备册立自己的二儿子当皇帝,所以一旦有另一个人当下一任皇帝的话,那么二儿子就有可能有生命危险。说到底,二儿子刺杀安禄山完全是为了自保。但是究竟是怎么个自保法呢?我们继续来看。
事件回顾首先,安禄山的家族关系非常复杂,如果把每一个人都详细介绍的话,估计这一篇文章得写到明天下午了。所以我们只用引申出三个人来,这三个人是安禄山家族当中比较有影响力,并且在本文中也比较有作用的。
安禄山的大儿子是安庆宗,安禄山的二儿子是安庆绪,安禄山的三儿子是安庆恩。
因为安禄山的大儿子已经被唐朝给处死了,所以安禄山只能从剩下的两个儿子当中挑选出一个人来当皇帝。
矮子里面挑将军,也只能选个高的了,二儿子因为脑子本身就糊里糊涂的,做事软弱不堪,自然而然的入不了安禄山的法眼,于是安禄山决定帮将自己的位子传给自己的三儿子也就是安庆恩。
不过这件事情可能自己的儿子还不知道,就已经让另一个人知道了,而另一个人就是严庄。
于是严庄找到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并且告诉他,如果你的三弟当了皇帝,你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安庆绪问严庄应该怎样办呢?
严庄说我们先这样再那样,最后这样,等这一切结束了之后,天下就是你的了。
没错,这个叫严庄的人谋划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且通过这些措施来杀掉安庆绪的老子,而这个时候安庆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了。
最终的结果是安禄山被杀掉了,安庆绪成为了下一轮的主子,只不过这个时候,唐朝已经缓过神来,开始围剿安史之乱当中的其余残军。
严庄见情况不妙直接投降了,只剩下一个一脸懵圈的安庆绪。
没错,这就是事实为什么呢?为什么安禄山手下的谋士想尽一切办法帮自己的儿子去诛杀掉自己呢?
这个问题在之前的时候我有过考虑,所以也做了对应的论证,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安禄山变了。
安禄山再也不是之前那种英明神武之人了,事实上安禄山这么着急忙慌的册立儿子是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活不远了。
根据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安禄山其实因为常年的不运动再加上吃的特别多,慢慢的变得越来越胖了,之后就得了各种疾病,得了各种疾病之后后背长了毒疮,后背长毒疮再加上没有对应的医疗救治手段,所以马上就要嘎嘣脆了。
一个人身体不好,吃啥啥不香干啥啥没劲,自然而然的脾气就越来越差,于是安禄山对于自己手下的谋士也好,对自己手下的将军也好,动不动就打骂,慢慢的让一些谋士心生不忿。
由此可见,甭管身居高位高到什么地步,该锻炼还是要锻炼,太胖了真的非常容易得病。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当初安庆绪即将继承王位,为何要冒险杀死父亲安禄山?
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僭越称帝,国号大燕。次年正月,他因“体肥,长带疮”,且双眼渐至失明,“又著疽疾”,于是动辄使用刑罚殴打身边人,随意杀人。他的亲信严庄与宦官李猪儿常被鞭挞,早已心怀怨恨。
安庆绪原名仁执,唐玄宗赐名为庆绪,是安禄山次子和得力干将,父亲登基后受封晋王。他的哥哥安庆宗因父亲反叛而被唐玄宗处死,故安庆绪顺理成章成为皇太子。但因母亲去世后,安禄山改立段夫人为后。而段夫人之子安庆恩被安禄山视为储君,安庆绪太子地位难保,性命堪忧。
于是,严庄和李猪儿与安庆绪联手,约定杀死安禄山,拥立安庆绪。李猪儿杀死安禄山后,严庄宣布安禄山死前已传位安庆绪,尊安禄山为太上皇。
综上所述,安庆绪与人联手杀死安禄山的目的,在于自保而非篡位。
当初安庆绪即将继承王位,为何要冒险杀死父亲安禄山?
当年安庆绪弑杀父亲安绿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安禄山当时并没有将安庆绪当做自己的继承人,并且安禄山当时的状态很不稳定,安庆绪自己都随时有性命之虞。
安庆绪营州柳城人,粟特族,安史之乱的首恶安禄山嫡次子,安史之乱的主要元凶巨恶之一。安庆绪为人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际,但是为人实则心狠手辣,善于骑射,武勇一流。天宝十四年(755年),参与发动安史之乱。至德元年(756年),安禄山建立大燕政权,封为晋王。至德二年(757年),联合谋臣严庄、内侍李猪儿弑杀安禄山后自己称帝,年号载初。后与唐军作战连战连败,逃亡相州邺城。乾元二年(759年),为安史之乱仅次于安禄山的二号人物史思明所杀。
安庆绪作为安禄山的嫡子,受封晋王,而当时真是叛军势力如日中天之时,按道理名义上安禄山的继承人安庆绪日子应该很滋润,怎么会冒着危险弑父夺权呢?我个人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安庆绪是安禄山的嫡次子,并不是嫡长子,他还有一个哥哥安庆宗,而据史料记载安禄山最爱的儿子就是长子安庆宗,因此第一顺位继承人是安庆绪的哥哥安庆宗。但是安庆宗当时作为人质和母亲康夫人住在京城长安,安禄山反叛的消息传入长安城后,唐玄宗怒而处死了安庆宗和康夫人。
安庆绪非常悲痛毕竟母亲和哥哥死了,当然哥哥死了自己理论上应该成了第一继承人。但是随着安庆绪母亲康夫人的死亡,安禄山立了安庆绪的弟弟安庆恩的母亲段夫人为皇后。段夫人受封皇后,安庆恩也成嫡子了。安禄山极其宠爱段氏,加上段夫人天天在床上给安禄山做思想工作,让自己的儿子安庆恩取代安庆绪作为储君。
其二:随着战事的长期焦灼,安禄山脾气越来越暴躁,安禄山身体极度肥胖,其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因为肥胖,导致安禄山身体常年生疮疖,在反叛不到一年时,还患上了眼疾。因为身体不适,安禄山视力出现严重问题,基本不能视物,,失明后的安绿山及其暴虐,每次稍有不如意,就任意鞭挞、殴打左右大臣侍从,并且对儿子安庆绪也长加鞭笞,并且流露出了杀意。
其三:安禄山的心腹大臣严庄和安禄山的随侍宦官李猪儿,也经常被安禄山殴打责罚,心怀不满。特别是严庄,作为安禄山谋臣,非常担心安禄山眼疾加剧,段皇后的儿子安庆恩继位,严庄和段皇后母子长期不和。于是,严庄勾连身边大臣决定先下手为强,辅佐安庆绪继位。
至德二载(757)正月五日夜,严庄,安庆绪。李猪儿三人悄悄潜入安禄山住所,严庄、安庆绪持刀站立在帐外,李猪儿手持大刀直入帐内,对准躺在床上的安禄山腹部猛砍一刀。安禄山平时总把佩刀放在床头防身,事前已被李猪儿偷偷拿走,这时他挨了一刀,知大事不好,急忙去摸刀,哪里还摸得着?他气急败坏地摇着帐竿大声喝叫:“贼由严庄。”在喊叫声中,血和肠从腹部流出数斗,很快死于非命。卒年五十五岁。安庆绪当即在其床下挖了一个数尺深坑,用毡子裹着安禄山的尸体,连夜埋在坑中。并诫令宫中严加保密。第二天早晨,严庄对部下宣告说:安禄山病危,诏立安庆绪为太子,军国大事皆由太子处分。随即即帝位,尊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发丧。
安庆绪本人心狠但懦弱,能力极其一般,不久便为燕王史思明所杀。
当初安庆绪即将继承王位,为何要冒险杀死父亲安禄山?
因为如果安禄山不死的话,安庆绪不一定能继承王位,甚至性命都不一定能保住。
咱们先来说说安禄山的家庭关系。安禄山有十一个儿子,其中长子安庆宗、次子安庆绪是原配康夫人所生。但是,安禄山造反的时候,安庆宗还在长安做着官,职位很高,是太仆卿,还娶了宗室女荣义郡主,康夫人和长子一起在长安定居。
这也是一开始唐玄宗死活不相信安禄山造反的原因之一,他老婆孩子还在自己手上呢,他就不管了吗?不可能吧?可他还真就不管了。
(曾经君臣相得的唐玄宗和安禄山)
唐玄宗觉得受到了愚弄,一怒之下把康夫人、安庆宗、荣义郡主全杀了……觉得荣义郡主很可怜,当初也不是她自己要嫁的,都是唐玄宗的安排,现在出事了就迁怒于她,好不冤枉。
如此一来,本是嫡次子的安庆绪就有了继承父亲基业的资格。但是,没多久安禄山就立了爱妾段氏为皇后,她所出的安庆恩也就成了嫡子。
在两个儿子之间,安禄山爱屋及乌,更为看重安庆恩,屡次想立安庆恩为继承人。
尤其是后期他越来越肥胖,健康状况很差,身上生了毒疮,视力也不行了,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安庆绪木讷懦弱,常被他斥责,安庆恩却很会讨他的喜欢。
安庆绪毫无办法,常常处于惊恐当中,有个风吹草动都能吓得跳起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安庆恩在未来某天登上大位,自己任由宰割,要知道他家的父子、兄弟之情可不怎么深厚。
(网络配图)
但是有一天,大臣严庄和安禄山宠信的宦官李猪儿忽然来找他了。
严庄:“亲,想不想继承你父亲的位置?”
安庆绪:“想是想,可以吗?”
严庄:“当然可以,只要把你父亲弄死,这事儿就成了!”
安庆绪:“……这不太好吧?我不敢。”
李猪儿:“没事,我们动手,你闻风就行。”
严庄和李猪儿想杀安禄山是为天下除害吗?不是的,是因为私仇。(电视剧中的安禄山)
严庄本是安禄山的军师,起初深受重用,但是安禄山病重之后对谁都不客气,大庭广众之下鞭棍抽打严庄,做为士人,严庄觉得受到了严重的、无法忍受的侮辱;
李猪儿和安禄山更是血海深仇,人家本是个身体健全的小少年,1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侍候安禄山,很是尽心,结果安禄山亲手阉了他,手段还非常粗暴,李猪儿喷了数升的血,好不容易挣出条命。
安禄山病得快失明的时候,除了李猪儿谁都不许近身,这算是信任李猪儿吧,可是他对李猪儿并不好,非打即骂,视之如猪狗,李猪儿被他折磨得死去活来。
当严庄找来的时候,李猪儿立刻就同意了。因为他的日子和死了也没什么两样。
(电视剧中的安庆绪)
757年正月初一的晚上,三个人开始行动了。安庆绪在门外望风,严庄和李猪儿提着大刀砍了安禄山,之后在床下挖了个洞,就地掩埋。
第二天,严庄宣布安禄山传位给了安庆绪,安禄山则为太上皇。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不知道安禄山已死。
安庆绪终于得偿所愿,视严庄如同亲人,拜他为丞相,称他为兄长,大小事务全部委托给他,自己整日醉生梦死,没几年就玩完,先被唐军击败,后被史思明所杀。
总之,给大唐带来无数伤痛的安禄山落得这种下场,真是大快人心。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当初安庆绪即将继承王位,为何要冒险杀死父亲安禄山?
都是千古罪人,为一己私利害的唐王朝由盛转衰,陷入蕃镇割据的局面,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更是由于安史之乱,使得大批兵力调往中原,失去了对边境的有效控制。
使得驻守安西四镇的铁血郡王郭昕将军所率领的数千唐朝的白头将士慷慨赴死,义无反顾,为国戍边50余载,从20岁的青丝熬成了70岁的白发,却再也不能回到牵挂的故土,最后一战,数千白发苍苍的大唐将士,义无返故的冲向了十万敌军,此刻没有老者,只有战士,全部阵亡,无一投降,用生命燃烧着大唐的热血军魂。
同时期的伊州刺史袁光庭,面对强敌进犯,他固守孤城,军民一心,拒绝投降,使伊州安然屹立于天山脚下数年,最后遭围困,弹尽粮绝,城破之日,为免家人免遭侮辱,他屠尽至亲,义无反顾的走向烈火,以身殉国。
唐是唐朝百姓的家,无论强盛还是衰落皆有人为你而战。唐宪宗元和十年一批忠勇热血的山民消灭李师道偷袭洛阳的部队,使得唐军免于腹背受敌,为李唐王朝续命150余年。虽历经千年,依旧感谢你带给我们的荣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