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死前,给朱允炆留了支神秘军队,为何建文帝至死也没用?

答案:不是说朱允炆有骨气没有用,而是当时的情况太过于危急了,谁也没有反应过来,朱棣的大刀已经拔出来了。只不过这个话题可以引申出另一个话题,那就是朱允炆究竟跑到哪里去。我们继续来看。

事件回顾

在明朝初年的时候,尽管刚刚建立大明王朝,但是朱元璋已经开始磨刀了,并且磨了好几把刀。

为什么要这样着急的磨刀呢?因为朱元璋正在磨刀霍霍向猪羊,在朱元璋的思想认知当中,这些臣子们谁都不靠谱,唯一靠谱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们。

紧随其后的洪武四大案件,几乎杀尽了洪武年间的有功之臣,甭管是文臣还是武将。

但是有两个人朱元璋没有杀,第一个人就是李景隆,第2二人就是沐英。

朱元璋没有杀李景隆,是因为朱元璋想着让李景隆辅佐自己的孙子,而朱元璋没有杀沐英,是因为沐英和他的关系非常好,而且为人低调。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情况,朝廷上一旦有什么变化,李景隆可以随时率领军队对外作战,而沐英率领了30万大军驻守南方。

没错,这就是事实

但是李景隆通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天下证明,饭桶是怎样炼成的。朱棣几乎不费吹灰之力,随随便便的就已经突进过来了,而这个时候朱允炆根本没有办法,也没有机会对外求援。

按理来说,但凡是能够求援的,谁不希望求援呢?但这个时候的朱允炆已经没有时间了。

好了还记得我们开头说过的那句话吗?为什么可以引申出另一个话题,朱允炆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

按照现在的历史学家揣测,朱允炆跑去的诸多地方当中的一个地方就是南方。

这里的南方指的不是南京的,南方指的是沐英所驻扎部队的地方。

朱允炆极有可能在这个地方呆了若干年,在沐英的庇护之下,连朱棣都不敢撕破脸皮。当然至于这一点是真是假就不好说了。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朱元璋临死前,给朱允炆留了支神秘军队,为何建文帝至死也没用?

朱元璋临死之前,给孙子朱允炆留下了两个“顶梁柱”,一个是李景隆,一个是沐家军,其余的开国将领被朱元璋诛杀殆尽。

有人说,假如朱元璋不杀蓝玉的话,由蓝玉代替李景隆领兵,那么朱棣应该不是对手,朱允炆会安安稳稳地做他的第二代帝王,可惜的是朱元璋看走眼了,他杀了蓝玉,留下了中看不中用的李景隆。

李景隆就是个纨绔子弟,平日里锦衣玉食,骄奢淫逸惯了,哪里还会打仗,而且他还妄自尊大的,喜欢自我吹嘘,朱允炆真是瞎了眼了,他觉得爷爷留下的人肯定没错。

结果怎么样呢?

朱允炆将五十万大军放心地交给了李景隆,结果大败而回,朱允炆觉得放权不够,又给李景隆加了十万大军,结果再次大败而回,后来李景隆觉得反正打不过朱棣,索性直接开门投降了。就是这样一位坑爹的家伙,坏了朱允炆的大事。

说了李隆基,再说另外一位沐英。

沐英是朱元璋和马大脚的干儿子,立了无数战功,还攻下了云南,后来朱元璋就把沐英留在了云南,让他镇守西南。

当年沐英的军队大约有三十来万,沐英与太子朱标关系不错,当他听说朱标病死之后,悲痛欲绝,不久之后就英年早逝了,年仅48岁。

沐英死了之后,被朱元璋追封为黔宁王,其爵位由大儿子沐春世袭,当时沐家军的实力是相当雄厚的。

那么后来朱允炆和朱棣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沐家军为何不来勤王呢?

一则沐英死了之后,儿子沐春与朱允炆联系就少了,对于沐春来说,朱棣和朱允炆谁当皇帝,跟他的关系并不大,反正他还是守着他的一亩三分地。

二则沐春内心是支持朱棣的,因为沐春虽然不姓朱,但他的父亲大小也算个藩王,所以削藩或多或少会波及到他。

三则云南到南京路途太过遥远,等沐家军到了南京之后,黄花菜都凉了。

综合以上三点,沐家军选择了坐山观虎斗!

朱元璋临死前,给朱允炆留了支神秘军队,为何建文帝至死也没用?

朱元璋留给孙儿朱允炆的这一神秘军队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那为什么朱允炆到死也没打出这张最后的王牌?

称帝后大杀功臣,猜忌心极重的朱元璋为什么敢把这支神秘军队留给孙子朱允炆

先来了解一下这支神秘军队———沐家军,沐家军的统领叫沐英,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元朝末年,各地农民揭竿而起,暴动起义,当然战争带来的结果就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很多平民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木英的父母在战乱中丧生,当时木英是12岁,正值朱元璋是义军的首领,得知木英的遭遇后引发和他年少时候共鸣,再加上朱元璋和妹子马皇后没有孩子,就把木英收为义子。

成为朱元璋义子的沐英一路跟着军队,一路上不断磨练自己,学习兵法,勤练武功,随着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在征战中不断积累经验,具备了过人的军事素质,后来,他平定了云南,同时镇守云南,掌兵30万,他治军有方,这30万大军可是一支精锐之师。

后来,他得知太子朱标死了,痛心疾首,二人从小一起长大的,又年龄相仿,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不久也去世了,时年48岁。朱元璋得知后十分感动,朱元璋把他归葬京师,封黔南王。

图:沐英慕

沐英死后,他儿子承袭他爸的爵位,继续镇守云南。

朱允炆为何不用沐家军

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文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听从老师黄子澄、齐泰、方孝儒三位老师的意见,一上位就开始削藩,眼看削了一大半了,燕王朱棣见快到他头上了,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选择造反,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发动“靖难之役”造反,朱允炆派出大将李景隆出战,没成想李景隆十分无能,打了败仗,50万大军全军覆没,这时建文帝的主力被灭了,紧接着被朱棣攻下皇宫,建文帝下落不明。

图:朱允炆剧照

那么,危机关头他怎么不用皇爷爷朱元璋留下的沐家军呢?

我认为原因有3点
  1. 一、距离太远。朱允炆也求救了,从求救开始算起,当求救信号到了云南就好久了,再到抽调人马,往南京赶路也得时间。即使放到今天,我们坐火车还得好久,更别说当时交通落后的明朝了,等沐家军到了,生米煮成熟饭了,朱棣都称帝了。
  2. 二、朱允炆太自信了。他认为自己实力雄厚,四叔人少,翻不起浪,轻敌了。却不曾想朱棣的骑兵可是战斗力十分强悍,同时,骑兵的速度很快,没等他求救,就已经败了。
  3. 三、见死不救。沐英和朱元璋父子感情深厚没得说,那沐英的后代呢,就不见得了,早已疏远了。再加上沐英的后代可不如沐英有魄力,沐英死后那些长辈可不是沐家小辈能轻易控制的。勤王又苦又累又有风险,对于当时的沐家军来说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朱元璋临死前,给朱允炆留了支神秘军队,为何建文帝至死也没用?

在明朝很多笔记小说里,提到朱元璋未卜先知,为朱允炆的撤藩失败,准备了很多后路。

比如此次《大明风华》里,就采用了朱元璋给朱允炆准备了一个大铁箱,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打开。结果朱棣攻城,朱允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打开铁箱,发现了三套袈裟、僧鞋、僧帽、剃刀,和度牒。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个套路和诸葛亮的“锦囊妙计”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众所周知,秦末秦始皇在岭南留了50万秦军,没有诏令不得回京。结果秦朝灭了,这五十万秦军也未回来,而是在赵佗的带领下建立了南越国,后台赵佗的孙子臣服了刘邦。

和这个逻辑非常相像,朱元璋曾经也在南方留了一支军队,但是这只军队最终未能出现在营救朱允炆的战场上。不但在朱允炆受难的时候,他未出现,甚至这支军队的主帅最终还在永乐朝封了候。

这支军队就是世镇云南近300年,与明朝同寿的“沐家军”。

这只军队的首任主帅是沐英,也是朱元璋的义子,为数不多的异姓王。正是因为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沐英才得以镇守云南。

而且沐英和马皇后、朱标的关系,可谓莫逆。这层关系也是用生命见证的。马皇后死的时候,沐英因为悲痛过度,落下病根;到了朱标死时,直接吐血而亡。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证明感情的了。

而沐英的次子沐晟和朱允炆的关系,可以说也是从小到大的玩伴。沐晟在南京长大,深受朱元璋的喜欢,官任后军左都督。

本来沐晟是次子,并没有承袭沐英爵位的资格。但是沐晟的哥哥,沐英的世子在朱元璋死的那年病死了,而且没有后嗣。

这就导致了沐晟承袭了沐英的爵位和负责统帅“沐家军”。这样一来,实际上队朱允炆而言,手里就有了两张牌,除了草包李景隆外,那就是远在云南的“沐家军”。

沐晟一到云南,就展示出非常出众的军事领导才能,很快平定了叛蛮刀干孟的再次叛乱。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当时云贵川以及南越的情况比较复杂,否则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会允许一个异姓王拥有兵权呢?边境蛮蕃反叛的情况非常频繁。

所以实际上即便有变,沐晟也是注定无法率师勤王的。的确后来朱棣得了内部消息攻打南京的时候,南京甚至来不及送信到云南。

但是由于沐晟在,分封在云南的岷王朱楩就必然掣肘。所以朱允炆在云南削藩容易,是因为在云南,实际有权力的是沐晟,而不是岷王朱楩。

朱“靖难”成功以后,就立刻把岷王朱楩放回云南归藩,用朱楩打压沐晟。

按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棣必然找机会搞掉沐晟。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拔得掉沐晟。可见云南这一块,只有沐家能搞的定。但凡有可替代人选,沐晟早就下岗了。

朱棣曾经希望把朱高煦分封到云南,以朱高煦的实力,取代沐晟问题不会太大。

但是朱高煦一心扑在“夺嫡”之上,所以死活不去云南就藩。而平定交趾反叛,擒拿伪王胡一元,更加奠定了沐晟的地位。

到了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之后,更是要拉拢沐晟,不但给他加了太傅,还为他铸征南将军之印,命他世镇云南。再后来明朝就没实力削沐家这个藩了,只能拉拢。不过沐家人非常忠义,有始有终。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朱元璋临死前,给朱允炆留了支神秘军队,为何建文帝至死也没用?

朱元璋曾为朱允炆留下过一支神秘部队,足以让朱允炆剿灭叛军,可惜直到临终前,朱允炆也未曾启用,可以说相当的可惜。这支部队,就是当时镇守西南方的三十万沐家军。

1352年,仅仅只有八岁的沐英在战乱中丧失双亲,辗转流浪到了濠州城,被当时起义军领袖朱元璋发现并予以收留。

因为当时朱元璋和马姑娘(即后来的马皇后)膝下并无子女,所以就把小沐英收为义子,改为朱姓,不但让先生教他读书写字,朱元璋更是亲自把他带在身边,教他带兵打仗。

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尽管连年征战,但在乱世当中,沐英却学会了一身谁都剥夺不去的军事才能。1362年,沐英开始在军中担任要职,其后步步攀升,以处事果断的行事风格深得朱元璋的器重。洪武十五年,沐英率兵救援昆明,将土官杨苴率领的叛军击退,从此就留下来镇守西南。其后,尽管朱元璋大肆诛杀朝中的大将,但却对沐家丝毫未动,一方面沐家的势力影响不到朝廷,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朱元璋对于自己的这位义子其实是非常信赖的,甚至在自己死后,愿意把留给自己的孙子使用。

1392年朱标去世后,消息传到云南,沐英闻讯大哭,先是悲后是痛,甚至因此“至是感疾,卒于镇”,也就是说沐英在得知朱标去世的消息后,自己竟然因为伤心过度感染疾病而死,对朱标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不同于沐英长期驻扎云南,沐英的儿子沐晟自幼都生活在南京,深得朱元璋的喜爱,而且平时的时候也和朱允炆有所走动,两个人的关系堪称莫逆。建文帝即位那年,册封沐晟为侯,效仿其父亲镇守云南,同时征讨当地叛军。

然而,就是这么一支绝对服从自己的部队,朱允炆直到临终前都未曾调用。结合当时的史料分析,根本就不是朱允炆不愿意调动这支部队,而是压根就没有时间,前方虎父李文忠的犬子李景隆兵败如山倒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使得朱棣的部队很快就达到了京城,加上城中内应接应,所以朱允炆根本没时间来调度这支部队,无奈之下只能逃出宫去。

朱元璋临死前,给朱允炆留了支神秘军队,为何建文帝至死也没用?

历史问题不要捕风捉影,正史野史要分清楚。如果真有什么隐藏于不为人知处的“神秘军队”,为什么不用?不是朱允炆傻,那就是你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