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不是最水的名将,跟项羽硬刚的一直是刘邦彭越。垓下之战不都是以多欺少?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并不是这样的哟,韩信从最开始的时候行军作战都在秉承着一种思想,那种思想叫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在真正的华夏历史上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且持久的做到这一点呢,好像除了韩信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了。

事件回顾

事实上,指望这韩信,真正意义上和项羽硬对硬的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相比较而言,项羽的武力值非常高,更要命的是项羽所率领的军队非常的能战斗。

而我们常说的以弱胜强,往往指的是韩信站在弱势的一方,通过计谋、通过手段,把强势的那一方击溃了。相比较而言,韩信帮助刘邦击败项羽就是典型的以弱胜强,而这样的以弱胜强并不是一般将领能够做到的。

在真实的历史情况之下,亥下之战从来不是经典,经典之役在于十面埋伏,而十面埋伏之所以经典是因为这场战役韩信谋划了整整三年。

我们通常说围棋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棋子之一,为什么呢?因为围棋讲究的是一个势,而这种势往往是你走出一步之后需要考虑未来五步在哪落子。真正的围棋大师走出一步之后,考虑的是二十步之后是怎样变化的?相比较而言,如果把韩信安排在围棋上面的话,那么韩信每走一步考虑的都是三年之后会怎样?

没错,这就是事实

我们可以随随便便的问一位高级将领,如果你想在三年之后达到某种成就的话,你这三年里面应该怎样做?他肯定脑子一团懵?打仗吗?不就是打完这一场仗接着打下一场仗吗?为什么要考虑那么久远?

这就是韩信和其他将领的区别,韩信从最开始行军作战就需要做到一点,那就是他每走出来的一步,需要对应着三年之后的哪一步,他所做的每一个小步,都是为了三年之后的那一个大步。

一个人在三年的时间里面指挥行军作战,成功过也失败过,但总是没有偏离自己之前的步骤,并且最终大结局的时候赢得非常漂亮,这就是韩信的超人智慧。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韩信是不是最水的名将,跟项羽硬刚的一直是刘邦彭越。垓下之战不都是以多欺少?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韩信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战神,绝对不“水”。其天马行空般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了战争史上无数的神话,如果没有韩信的东征胜利,就没有垓下之战,也就没有刘邦的大汉王朝。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破楚军于京、索间,先后平定魏,代,赵,燕四国,东击齐,南灭楚于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被封为楚王。后因功高震主,在公元前196年被吕后诛杀。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韩信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军事才华和指挥本领么?

自古以来凡是有大成就之人,基本都有高人名师。所谓名师出高徒嘛,像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均拜在鬼谷子的门下,出师后下山纵横各国,那纵横俾阖搞得各国是眼花缭乱,纷纷拜相,光辉事迹流传至今。韩信有这么高的军事水平,究竟是向谁学来的?让他能够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呢?小编纵观史料,查阅《史记》,但其中对韩信如何学会这一身本领,却没有什么介绍。基本上只写到他自小家徒四壁,穷苦孩子出身,受到胯下之辱,后去参军追随项梁。而关于韩信的拜师学艺方面则只字未提,那么韩信用兵如神的本事究竟是怎么学来的呢?

第一点,无与伦比的天赋决定了韩信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自古大才都是天生的,靠后天努力是不可能达到顶峰的,所谓只要努力就无所不能那纯粹就是骗人的心灵鸡汤。天赋这个东西是与生俱来的,有的人天生数学好,不用怎么学习也比普通人好很多,这是一项与生俱来的禀赋。又比如项羽,打小就比别人力气大,年轻的时候,可以举起一个重达千斤的巨鼎,这项本事不是经过后天努力就可以习来的。韩信也是如此,他天生的军事才能是大道天成的。

第二点,良好的出身决定了良好的素质。其实韩信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韩信还未参军在老家的时候,就经常佩着一把剑游走于街市。要知道在秦朝末期,当时的社会条件,百姓是没能力单独佩剑的。虽然当时韩信家里很穷,但祖上是贵族,还是留下了很多老百姓没有的东西。自小习剑的他剑术肯定也不差,家里的书籍很多,韩信更是酷爱兵书战策,自幼苦读兵书,积累了大量的军事理论知识,为以后行军打仗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点,在早期的军事生涯中得到了实践机会。韩信最开始投奔项家军,跟随项梁行军打仗,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打仗的本领。后来项梁死后就跟了项羽。可还是普通一兵,韩信抱负远大,当然不甘心一辈子当个兵。于是就想办法接近项羽,后来经过一番努力后到项羽军帐做了执戟郎中,这下离项羽很近了。韩信利用接近项羽的机会,递过多次策论给项羽,但项羽自视甚高,根本瞧不起普通士兵写的东西。但是韩信每天都能在帐外听到众将商讨作战。韩信本来天赋就高,这对他军事才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后来,韩信见项羽不重用自己,觉得在项羽这里没有前途,更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于是韩信改投刘邦了,在萧何的举荐下,成功坐上了汉军的三军主帅。

有人说垓下之战以多打少不算本事,那是不懂历史和军事以及断章取义的看法,最开始韩信以三万老弱残兵与项羽作战,那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并且以战养战逐步发展到几十万人马。那我们就看一下垓下之战韩信的战神风采吧。

垓下之战——汉高帝五年(前202)十二月,壮志凌云的韩信与拔山盖世的项羽在垓下谱共同写了一篇雄壮又凄婉的英雄史诗。韩信与项羽,两位卓越军事家的激情碰撞,是智慧的比拼,也是生死的对决。 汉军兵力有七、八十万人,项羽只有十万人。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为前阵,正面迎击对楚军;将军孔熙率军一部为左阵;将军陈贺率军一部为右阵;刘邦率其大军为中阵;将军周勃与柴武率军一部为后阵;英布和彭越的军队,部署到了楚军的侧后,主要用以牵制楚军的行动,机动应战。形成了歼灭战的态势。

两军对垒后,韩信亲自率汉军发动攻势,初战诈败而退,避开楚军锋芒。韩信引兵后撤来诱敌深入,他一后撤,项羽就指挥军队向前追击,这时,事先安排好的接应部队立即从左右两边突然杀出,猛攻楚军侧面。韩信在项羽大军穷于应付两侧的进攻时又引兵杀回,将楚军三面包围,双方激战一日,楚军终于失败,大部被歼。韩信又用“四面楚歌”的心理战来瓦解敌人的斗志。楚军在夜间听到四面皆楚歌,以为汉已尽得楚地,士气崩溃。项羽率八百人乘夜向南突围,汉军发觉后,派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击。项羽败退至乌江,被迫自刎。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垓下之战是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光辉历史中最经典的一战,其余战例无不可圈可点,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中国的军事斗争历史上熠熠生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其一生作战无一败绩,无敌般战神的存在奠定了韩信“兵仙”的历史地位。

韩信是不是最水的名将,跟项羽硬刚的一直是刘邦彭越。垓下之战不都是以多欺少?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战必胜,攻必取这个就不说了,白起、孙膑、李靖等等基本上也都能做到,但是唯有韩信被称作兵仙。最主要原因是韩信实在太神奇了。其他人学不来,只能承认他是仙人。

一、学习经历不详,一步登天,天赋溢出。

其他人要么一级级军功升上去,要么有家学或者名师,甚至是早就被算过命。只有韩信,一开局是个钻人裤裆的破落贵族,后来去项梁项羽身边做了个侍卫,接着跳槽去刘邦那里继续打酱油,和萧何聊天之后就能让萧何推荐给刘邦,而且一下子就当主帅,手下可是曹参这样的刘邦老部下。

二、战果辉煌,对手牛逼,一个人搞定了当世第一第二名将和半个第一军师。

一出手就把当时的第二大名将章邯给打败了,再出手就背水一战搞定了赵国(半个李左车,因为没采纳他的建议),然后又轻松拿下齐国,最后垓下平推项羽。

三、不挑兵员素质,多多益善。

搞定这些国家和名将,用的都是些新兵蛋子,没有自己的班底。好容易新兵打了一仗有点经验,又被刘邦给抢走了,还抢走了两次!就这样,照样垓下稳稳的搞定当时第一名将项羽。像白起手下可是有百战的秦兵,李靖也有上司李孝恭的支持,李世民要没有玄甲军也不敢每次都身先士卒,岳飞戚继光更是以岳家军和戚家军闻名。不是说上面这些兵家不行,而是说韩信的练兵和带兵能力超出人们的想象力。

韩信是不是最水的名将,跟项羽硬刚的一直是刘邦彭越。垓下之战不都是以多欺少?

韩信对垒的东方六国,不菜,比如李左车韬略之人应该不止一个,而且与秦国征战多年,战斗力强,另外龙且为项羽顶梁柱,垓下之战,四比一而全歼,尤其是霸王精锐所在,不容易了。韩信兵仙,实至名归

韩信是不是最水的名将,跟项羽硬刚的一直是刘邦彭越。垓下之战不都是以多欺少?

“韩信是不是最水的名将?”,可能人们是以单兵作战的战斗力为依据作出的观点吧,其实韩信是非常了不起的名将,俗语形容得好:“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充分地说明韩信治军、领军、作战能力,而刘邦原来一直畏惧项羽、并且处于下风,虽说当时实力不足以抗衡项羽,关键就是缺少了韩信这样的一个能纵观全局、知己知彼的杰出领军作战人物。原来追随刘邦的将领只不过是一群热血的武夫,并没有一个象韩信一样纵览全局的领军天才,至于说到垓下之战的兵力投入是以多欺少,更说明了韩信不是逞匹夫之勇的武夫,而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天才,他把握住垓下之战的最合适的机会,投入重兵,一举大败项羽,令到楚军几无翻身的机会,为刘邦获取天下取得关键性的胜利。可以讲,在同代将领之中,韩信的军事才能,无人能出其右;“将在谋而不在勇”恰恰就是韩信的写照。

韩信是不是最水的名将,跟项羽硬刚的一直是刘邦彭越。垓下之战不都是以多欺少?

韩信绝对是历史上军事集大成者之一,是一位实至名归的军事统帅,可以作为“谋战派”代表,是中国历史上的兵仙。

作为军事上的集大成者,韩信发展部队的能力五颗星:

将军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韩信应该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人。刘邦彭城之战失败之后,被逼无奈只身逃破,60万大军损失殆尽,但是刘邦毕竟是刘邦,立马冲入韩信收拢的20万大军带走。韩信剩下三万不到的人马攻打魏国,韩信打败魏国军队发展到15万,刘邦又在荣阳被项羽打败,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刘邦抢夺了韩信的十五万大军。韩信带着3万人不到攻打赵国,最后打败赵军,军队发展到接近20万。韩信在数月之间,两次从无到有,军队发展速度实属罕见。

作为军事上的集大成者,韩信治军的能力五颗星:

韩信在拜为大将之后,首先就是颁布了韩信军规,一共十七条,如“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这些军规的颁布,使军队做到了进退同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登台拜将的时候只有8万人不到,到垓下之战统帅四十万将项羽包围,这都体现了韩信在带军治军上具有很高的上限。

作为军事上的集大成者,韩信战略分析能力五颗星:

大国攻小国,用势不用力;小国攻大国,避其锋芒,谋求发展,然后争天下。项羽和刘邦自爱实力对比上,刘邦虽然一度有过优势,但是被项羽彭城之战打败,从此项羽一直占据优势,而实力弱小的刘邦如何发展呢?这是刘邦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最后是韩信分兵北上,攻占诸侯国,成绩发展汉军的势力,而刘邦正面拖住项羽。

韩信在北方攻城拔寨,逐渐壮大,汉军的控制区域也逐渐扩大,项羽这才发现汉军的实力已经超过的楚军,所以派出龙且狙击韩信,结果被韩信打败,项羽此时失败已经成为必然。

汉军北方发展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战略,如同毛主席提出的向中国农村出发,发动农民革命的战略一样,其战略意义都是在敌人看不见的地方发展自己的实力。而这个战略就是韩信提出来,他向刘邦建议”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对楚实施战略包围。

作为军事上的集大成者,韩信战术能力五颗星:

韩信自从担任大将军之后,将他的“谋战派”特长发挥的淋漓尽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定三秦;声东击西,灭魏国;背水布阵,打败20万赵军;出其不意,攻下齐国70多城池;过半而击,斩杀龙且;十面埋伏,围困项羽。韩信的每一场战斗都是其谋划的结果,也是战术高超的体现。

韩信作为楚汉之际唯二的两个军事天才之一,他让刘邦正面拖住项羽,而自己北方发展,使汉军由弱转强,而垓下之战用四倍人数包围项羽,是因为项羽也是一位军事天才,而是军事概念超前,大量的骑兵,使得楚军战斗力超强,不用优势兵力,根本打不赢。

总体来是,韩信是一位军事集大成者,古代历史中能超越或者比肩他的人并不多,其中东汉的刘秀、三国从曹操、唐朝的李世民、李靖,明朝的朱元璋等等数人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