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可以称得上是慈禧太后最大的装逼事件。与大家想象的不同,八国联军侵华最开始的时候不是八国联军没事找事,而是慈禧太后没事找事,因为她同一时间对天下除了清朝之外,所有的帝国统统宣战了。

事件回顾

这件事情讲起来颇为复杂,但如果简化来说的话有两点。

第一点,西方列强觉得慈禧太后能吃饭能活动,但就是不靠谱,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喜欢光绪皇帝这样一言九鼎的男子汉,而不是慈禧太后在那摇摇晃晃的。于是一时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言论,其中最鲜明的一点言论便是八国联军准备废掉慈禧太后,重新把光绪皇帝立为皇帝。

第二点是有一伙人,他们撺掇着慈禧太后要向八国联军宣战,因为这一伙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慈禧太后,面对八国联军不会害怕,因为有我们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可以用手把敌人分两半,可以在包子里面埋藏秘密武器,与此同时可以让自己的弓箭拐弯儿。

没错,这一伙人就是义和团,义和团最开始的表现的确震慑住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一来对八国联军本身就有点不满意,第二点也是义和团给了自己很大的勇气,一时之间慈禧子里面犯迷糊,决心对八国联军进行宣战。

没错,这就是事实

宣战的过程是极快的,这场战役的进展也是极快的,快到什么地步呢?第一天宣战第二天人家就打她头来了。

然后原本信任的义和团突然之间没了踪影,原先的手撕敌人似乎眨眼之间连个屁都放不出来了。

一时郁闷之下慈禧太后才明白呀,但自己上当受骗了,可是上当受骗归上当受骗,该处理的事情还是要处理的,辛丑条约即将签订,这个清朝最为屈辱的条约,将会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完成一个过渡线。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这件事情之所以发展到这个地步,还是慈禧太后太能作,闲着没事干啥不好,非要对八国联军宣战。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

马可·波罗啊!当时威尼斯人称呼他为“百万哥”,官方文件里都记录了这个绰号。

话说,当马可·波罗结束了在东方的旅行,回到威尼斯之后,日子就越来越无聊了。幸好,那些闲着没事干的青少年,吃饱了饭就跑到马可·波罗家,听故事。

13世纪的威尼斯,水手们在酒馆喝大了之后,蹲在街头吹牛,周围一大群“热血少年”听得可起劲儿了!马可·波罗小时候,爹不在身边管教着,也天天跑出去听人家吹牛,嘴皮上的本事,绝对得到了水手们的真传。

所以,当他从东方回到威尼斯之后,就开始讲故事。这位大神各种扯,说起东方来,都是“数百万的财富、数百万的船只、数百万的骑手、数百万的城镇”。威尼斯人很无语啊,于是给一个绰号:百万哥。

1298年,马可·波罗扯淡了三年之后,去打仗了。

(13世纪的威尼斯)

那是一场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马可·波罗因为有丰富的冒险经历,于是成了某艘船的指挥官。但是,他们战败了——马可·波罗和7000名威尼斯士兵,都成了俘虏,被关进了热那亚的监狱中。

监狱生活肯定不美好啊,幸好热那亚人不想杀掉俘虏,只等着威尼斯拿钱赎人。马可·波罗没办法,也只能在监狱里熬日子。

平时没事干,他那嘴又闲不住了,开始扯。

他把自己在东方的冒险故事,虚构夸张一番,把自己包装成了传奇人物……

监狱里的囚犯们,反正天天也闲着,听故事呗。

(《马可·波罗游记》14世纪抄本)

后来看守就发现,哎呦喂,这个马可·波罗一讲故事,大家都老实了,还挺省事儿。于是,看守也跟着听故事了……

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热那亚的很多人,都托关系求情,到监狱“旁听”马可波罗的故事。

这样的话,马可·波罗很累啊,同一段经历要讲很多遍,一激动就讲岔了——还是写下来方便。所以,同监狱的一个作家鲁斯提西亚诺,就和马可·波罗合作,把故事记录了下来。

也正是因为这本《马可·波罗游记》,“百万哥”的扯淡故事真成了传奇,后来很多水手和航海家,都把这本书奉为经典。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

数学家装次逼,搅动人间350年。

像我这样一个标准数学渣,竟然从小到大都喜欢看数学家的故事,的确也是令人费解的一件事,不过倒非常符合“缺啥补啥”的著名定理。今天就说个数学家的故事,看看最高境界的逼格是神马样子的。

主人公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皮耶·德·费马

先说说费马其人。费马本来是个法官,按理说吃了原告吃被告,可以一辈子轻松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快乐日子,偏偏这哥们精力过剩,醉心于数学研究,捯饬了一阵居然成为了“业余数学家之王”。

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法官是个数学家。大概是觉得自己对数学界的搅和还不够深入,费马成天琢磨着再整点什么事。大约1637年左右,在阅读丢番图(Diophatus)《算术》拉丁文译本时,他在第11卷第8命题旁写道:“将一个立方数分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一个四次幂分成两个四次幂之和,或者一般地将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分成两个同次幂之和,这是不可能的。”——记住这段话,后面要考。

这就是费马大定理,又被称为“费马最后的定理”,即:当整数n >2时,关于x, y, z的方程 x^n + y^n = z^n 没有正整数解。

由于费马没有写下证明,而他的其他猜想对数学贡献良多,由此激发了许多数学家的浓厚兴趣。数学家们摩拳擦掌,纷纷踏上征途,只是没想到,这个过程竟然是350多年。

1753年,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在写给哥德巴赫的信中说,他证明了n=3时的费马猜想,1770年其证明发表在《代数指南》一书中。

费马自己证明了n=4的情形。

1825年,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和法国数学家勒让德分别独立证明费马大定理在n=5时成立,用的是欧拉所用方法的延伸。

大约在1850年前后,德国数学家库默尔创立了一种“理想数环”理论,据说这一思想受其老师高斯启发,高斯表面上声称对费马大定理不感兴趣,实际上对n=7久思不解。库默尔运用独创的“理想素数”理论,一下子证明了100以内除37、59、67以外的所有奇数费马大定理都成立,使证明问题取得了第一次重大突破。

库默尔之后近半个世纪,费马大定理的证明都停滞不前,直到二十世纪前期大数学家勒贝格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一个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论稿,由于勒贝格当时的权威声望,大家都以为这下问题解决了,但经过广泛传阅其证明稿件,人们遗憾地发现大数学家的分析证明还是错的。

在全世界的数学家被费马定理折磨的时候,有人却尝到了甜头。德国业余数学家沃尔夫斯凯尔,因为一段失败的恋爱决定自杀。在自杀前,他井井有条地安排了各项身后事,并在午夜——自杀的原定时间前,办完了所有事。为了消磨人生最后几个小时,他开始看数学书。

看着看着,他被一篇解释之前两位数学家为什么没能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论文所吸引,他发现了一个漏洞。沃尔夫斯凯尔具有数学家的共同特质,那就是执着,于是他开始证明起来……一直证到黎明,已经过了自杀的时间。

沃尔夫斯凯尔没有死成,人生倒是开了挂,他没有成为殉情的情圣,却成了大富豪。他决定将一半遗产捐赠设奖,以谢费马“救命”之恩。1908年,哥廷根皇家科学协会公布“沃尔夫斯凯尔奖”:凡在100年以内(2007年9月13日前)解决费马大定理者,将获得10万马克奖励。

其后的过程不再赘述。总之,费马提出“费马大定理”后,在长达358年的时间里,一批又一批数学家围绕这个谜团做了无数努力,冒险、痴迷、献身、竞争、拯救、遗憾、悲剧层出不穷。时间来到1994年。

1994年10月25日11点4分11秒,英国数学家怀尔斯向数学界发送了费马大定理的完整证明邮件,包括一篇长文“模形椭圆曲线和费马大定理”。至此费马大定理得到证明。

文章写到这里,你是不是会有疑问:这跟装逼有什么关系?

是的,这个文章的重点并不在于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过程。还记得前面提到的要考试的内容吗?当初费马在书的空白处写下猜想之时,旁边还写了这么一段话:

“我已经找到一个精妙的证明,但这里空白太小了,我写不下。”

这是费马流传最广的名言,他是否在开玩笑不得而知,但数学家们都当真了。这句话折磨了无数数学家,虽然后来人们在他手稿的其他部分发现了该定理的部分证明,但这句话显然是在装逼,因为后来证明,以当时的数学工具而言,费马应该是无法证明自己提出的定理的。

历史上装逼的故事有很多,但是说到装逼影响之深远,之惊天地泣鬼神,费马应该是最杰出的之一。

让我们来看看数学界关于费马大定理的评论——

史上最精彩的一个数学谜题。

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过程是一部数学史。

费马大定理起源于三百多年前,挑战人类3个世纪,多次震惊全世界,耗尽人类众多最杰出大脑的精力,也让千千万万业余者痴迷。

这是“20世纪最辉煌的数学成就”。(中科院院士、北大数学院教授姜伯驹,评价安德鲁·怀尔斯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

咱们那个刚卸任的马先生装起逼来怕是没人能超过他。在一档节目中马先生曾经透露,自己从来没碰过钱,对钱也不感兴趣。而且从1999年阿里巴巴创业开始到现在,自己没有一个月领过工资。就问你服不服?旁边的主持人都忍不住憋着笑。

在节目中马云还表示,自己最快乐的时候,是当老师的时候,那个时候一个月拿91块工资。马哥,装逼也不带这么装的吧?更厉害的还在后面“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创立了阿里巴巴”!但话又说回来马先生有实力装逼。

下面我们就看看“装逼遭雷劈”的例子。

大名鼎鼎的秦武王嬴荡(名字很优秀),这哥们大概是脑子有病,平生就有一个嗜好,就喜欢和人家比谁力气大。有一次,跑到东周城去溜达,看到几个大力士将赤纹龙鼎给举了起来,像这种事情怎么能少的了他呢?这哥们不服,也要去举鼎,结果鼎是举起来了,但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被砸的七窍流血,然后回去一会儿就挂了。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数学家卡尔达诺,此人和达芬奇一样,都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不过卡尔达诺还有另一个身份,占星术士。占星术在当时可是名正言顺的科学,当时大学里还有占星术教授的职位,甚至连教皇有事没事都要找占星术士问一下吉凶。 卡尔达诺作为当时著名的大星象家,在自己的人生晚年干了一件作死的事情。这货通过占星术推算出自己将在1576年9月21日去世。结果到了那天,发现自己身体棒棒哒,不像将死之人。 怎么办呢?为了保全自己大星象家的名声,他自杀了。

装逼有风险,装逼需谨慎。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

说起这类历史上以“装逼”出名,且充满思考意义的大事儿,首先怎少得了“我大宋”?

北宋靖康元年(1126)正月,经过汴京军民的死守硬打,“第一次汴京保卫战”已经曙光初现:围城的六万金军屡次受挫,粮草补给也出现困难,如狼似虎的金兵只能靠吃黑豆维持,士气已率到家。宋军这边不但钱粮充足,二十万援军也已就位。“被推上皇位”的宋钦宗也胆气爆棚,决定赌一把大的,凭着优势兵力发动夜袭,一口气击败金兵。

以战场局势说,宋钦宗这想法,当然算不得错,可事情毁就毁在一个毛病:大宋君臣太爱装逼。

怎么装?这场夜袭,本计划在这年正月二十八日打响。可这是“夜袭”啊,本该是严格保密的重大军事行动,宋真宗君臣却“装逼”心切,压根不管这些,离“夜袭”还有三天,宋王朝就下令汴京百姓出来“修治道路”,大张旗鼓准备庆祝仪式。汴京开宝寺前也竖起了“御前报捷”大旗,等于是仗还没打,就开始“装”了。这么一“装”,“夜袭”这事儿顿时传得沸沸扬扬。汴京城里的老少爷们,几乎都知道。

可问题是,这“夜袭”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家长里短。汴京城里的老百姓都传开了,对面的金人们,那更是知道了。结果等着宋军夜袭部队扑来,一下子落进金人的口袋里,被打了个全军覆没。带队的勇将姚平仲更是羞愧无比,一怒就跑的不知所踪……

大张旗鼓的“夜袭”,就这么荒唐收场。

虽然“装逼失败”后,金军也成了强弩之末,不久后就暂时撤离了汴京。但这“一把好牌打稀烂”的全过程,却也缩影了北宋的不可救药。一位瞎指挥的皇帝,一群胡乱折腾的“精英大臣”,才造成了如此昏聩不堪的操作。不久之后的第二次“汴京之围”,以及“装逼”的大宋君臣组团被抓俘虏的耻辱,已是可以想。

北宋为何“积贫积弱”?看这一仗就能明白:这就是给活活“装”死的。

而比起这场让人哭笑不得的“失败装逼”来,下面要说的,却是一场成功的“装逼”——扬威将军奕经“东征英夷”。

1841年10月,敲开大清国门的鸦片战争,已经打到了白热化:猖狂的英军肆虐东南沿海,大清海疆处处告急,前线败仗不断,打一仗就损兵折将。急红了眼的道光皇帝,不停给前线增兵添将。他的亲侄子奕经也就临危受命,以“扬威将军”的名义出征浙江,担起反攻英军的重任。

但这个任命,放当时看简直荒唐:这奕经是道光皇帝的实在亲戚不假,却是真没怎么打过仗,反而是北京城皇族圈里颇有名气的画家。这样的人,能去前线对付英军的洋枪洋炮?还别说,满身文艺细胞的奕经,出征后就展现出了一个强大技能:会装。

比如奕经出征前,就摆出求贤若渴的模样,到处招揽贤才,走一路更是招一路,凡是说话顺他心思的,看着顺眼的,都当“贤才”招了进来。还没到前线,身边就多了四百来个“奇人异士”,“爱才”的人设算是搭起来了,可这帮“奇人异士”却各个让人不省心,一路就知道狐假虎威,走一路骚扰一路。打仗?那是半点指望不上。

但别看不会打仗,可奕经“装逼”却在行:就连他日常的行走站立,都要由随从绘制成图画,没事就摆开了展示一番。特别是他部下为拍的马屁,绘制的《指挥如意图》,图上全是奕经“指挥若定”的英姿,叫奕经越看越喜欢,还叫部将们一个个都来题款——会不会打仗不要紧,都得配合他装逼。

可打仗这事儿,靠装逼能打赢?在奕经看来,还就能赢。什么兵法战策武器装备,在他看来都是次要的,摆足阵势才是主要的。他路过苏州时,征用了当地七百多艘船,在当地作威作福,就是不往前线去。直到后来在关帝庙求签,还翻皇历选了个黄道吉日,这才大摇大摆进军,扬言要反攻浙东。结果一开打就抓了瞎,豪气冲天的“浙东反击战”,被英军杀得大败。

但还别说,挨了揍的奕经,“装逼”依然执着,不过换了个套路。一看战场上打不过,奕经脑子一转,那就砸钱呗。面对被英军侵占的宁波城,奕经高调开出重赏:只要能拿来英军的脑袋,立刻真金白银重赏,一手交钱一手交脑袋,不开空头支票。

如此操作,宁波城里里外外的“江湖人物”,接着就兴奋了。英军这边呢?有洋枪洋炮不假,可赶上月黑风高的夜晚,宁波的各路“江湖英雄”就集体出动,或是挖陷阱或是打闷棍,得手了就狠狠一刀,提溜着“英军首级”来找奕经兑现。奕经也毫不含糊,来一个兑现一个,大把的白银砸出去后,每个宁波城里的黑夜,都掀起了猎杀英军的热烈活动……

结果,连英军都发现,自家的士兵们每天站岗,都有人莫名其妙的失踪。以英军日记的说法:“宁波城里拐杀我们的风气已经很盛行了”

如此一番操作下,奕经不但获得了四十多个英军士兵脑袋,还抓获了不少英国俘虏。得意洋洋的他,也在给道光帝的奏折里装逼:当然不会提“买人头”的操作,却大吹自己指挥高明,打的英军“夷人惶惧”,还给道光送上了实锤证据:叔啊,侄儿可没吹牛,你看还有脑袋和俘虏呢……

虽然这番操作,没有改变鸦片战争丧权辱国的败局,但也有“成功”处:奕经前后“斩杀”了四十多个英军,比许多次战役里,清军在战场上消灭的还多。如此哭笑不得的“战功”,以及“战功”前后奕经的“装逼”,相信也让我们对清王朝的“落后挨打”,多了一层理解——这样的操作都能杀敌,这样的人都是扬威将军,大清打得这么惨,不止武器的事儿。

参考资料: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高靖姝《奕经驻浙江期间咄咄怪事》、顾宏义《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录》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

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一个英国狙击手如果不装绅士风度:差点改写了美国历史

  • 在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美国争取独立,同英国发生战争,一名英国军人叫弗格森,在同美军作战的时候,这明指挥官和他同伴,被美国军队包围了
  • 弗格森沉着冷静的指挥 ,带领着同伴突破了美军的包围圈,在撤退的路上,发现了一名美国的军官,骑着高头大马 弗格森 ,悄悄的潜伏了过去,埋伏在这个军官身后的草丛中。
端起了狙击枪枪:瞄准了这个美军指挥官
  • 这个时候只要他一扣动扳机,前面这个美军指挥官生还的希望会很渺茫,可是弗格森没有打响这一枪 ,他又收起了枪慢慢撤了回来,根据当时流传的很广的一种说法

弗格森认为背后开枪,影响绅士的风度

所以才没开这一枪,后来经过确认,他从背后瞄准的那个美国军官,正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华盛顿,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如果弗格森当时开了这一枪,打中了华盛顿,美国的这场独立战争也许就结束了,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美国了。

正是弗格森的英雄主义绅士风度!才让华盛顿有机会领导的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坐上了总统的宝座

让弗格森自己都没想到是,强大的英国,既然真的败在华盛顿的手里,如果让历史在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我想他肯定不会在顾虑绅士风度,他会豪不犹豫的开出这一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