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有一些将军十几二十岁就战功赫赫?是与现代人体质不同吗?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古代的一些将军十几岁二十岁就战功显赫,是因为他们在战功显赫的同时,本身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知名度伴随着历史的新奇性传下去的话就被我们知晓了,整体来看在古代十几岁二十岁就能当将军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是从最基层慢慢爬上去的,50多岁60多岁才当将军的也不罕见。
怎样当将军?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指出一点,那就是怎样当将军?
要明白一个将军绝对不是随随便便想当就能当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战争的过程中,任何一位将军的选拔都是自上而下,360度无死角的严格选拔,一旦出了差错,那么包括提拔这个人为将军的某些官员都是需要被砍头或者诛九族的。
最为普遍的当将军的那条路便是从小开始便在军营当中,熟悉军营的运作,了解军人的职责,成长的同时不断的斩杀敌人,一般情况下当你斩杀两个人的时候,就会在官衔上有所体现,斩杀超过10个人就能够率领一小支队伍,这支队伍是100人左右。当你斩杀超过20个人,就可以统领1000个人。(预估数据,历朝历代各不相同)
在此之后,你的官员品衔往上升或者往下降,主要看你们这个团队,你所带领的所有人,他们斩杀敌人与自己牺牲的比例关系,各个朝代之间关于这个比例五花八门,也没有硬性规定,简而言之,当你杀掉的人远多于你率领的那一部分兄弟当中死亡人数的时候,你的官衔就可以接着往上升。
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从一位士兵成长为一位将军需要20年到40年不等,但还有两个前提,第1个前提是,千万不要遇到大型的足以让人崩溃的战役,比如全军覆没或者全盘皆输;第2点那就是千万不要招惹朝廷当中掌握权势的人,因为那一批人尽管不能够干预军队的选拔,可是满肚子的心眼,一旦得罪了他们有你的好果子吃。
没错,这就是事实可是我们会发现那么多年老体衰的将军名不见经传,某些十几岁二十几岁就当将军的人,却为他们单独写了史书,甚至名扬四海,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历史和军事也具有一定的猎奇性,一个人50多岁当将军似乎并不值得夸耀,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四五十岁当将军的,大家见了也都习以为常。
可是如果一个人十几岁20岁就当将军了,必然会被史学家以及当时的部分士官所记录,并且大书特书。在此之后的历朝历代也会为他们扬名,就这样有一个累加效果加持,在这些年轻将军身上慢慢延续到了现在让我们也知晓了:在某个年代有那么一两位非常优秀的年轻将军。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为什么古代有一些将军十几二十岁就战功赫赫?是与现代人体质不同吗?
只要分析一番下面战功赫赫的少年将军的情况,就不难揭开问题的谜底。
霍去病,西汉名将,17岁任骠姚校尉,以八百精骑歼灭匈奴二千精锐,因功受封冠军侯;19岁任骠骑将军,两击河西匈奴,歼敌四万余人;22岁深入敌境二千里余,歼敌七万余人。
孙策,东汉末年军阀,17岁继承父亲遗志,25岁平定江东,奠定江东霸业基础。
岳云,南宋少年将军,12岁从军征战沙场,历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等职。
夏元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14岁追随父亲和老师征战抗清战场,17岁被清朝杀害。
不知大家看出点什么没有?
霍去病有个大将军的舅舅,而且都是私生子,正所谓“惺惺相惜”,最重要的是霍去病对军旅之事非常热衷,又有天赋,还有名师舅舅的从小指点,更有汉武大帝的敢于使用,才有了出征的条件和立功的机会。
孙策有个江东猛虎的父亲孙坚;岳云有个了不得的南宋大元帅父亲岳飞;夏元淳有个明朝大将的父亲夏允彝。所以,作为将门之后,只要自己喜欢习武、军略,长辈高兴还来及呢,还怕没有人教吗?
同时,古代军制还是世袭制,即:爷爷是军籍,到了父亲也是军籍,到了自己同样是军籍,再到后面的孙子辈同样也是军籍。正所谓:“子承父业”。只要自己喜欢军旅、习武,还有天赋,更有乱世到时的机会,则根本不用担心没有成为将军的机会。
所以说,无论是古代人也好,还是现代人也罢,只要有天赋,又能从小习武,还有名师指点武艺与军略,更有乱世的良机,少年将军之名则不难实现。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虽然只是平民百姓家庭,但是从小对习武、谋略极有天赋,又能有幸遇到名师传授武艺、谋略,同样也有成为少年将军的可能。如:罗士信,隋末唐初猛将,14岁任张须陀侍卫,21岁任总管,26岁任绛州总管,封剡国公;再如,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名将郭子仪;还有大家熟悉的三国名将,白马银枪赵子龙等。
同时,由于古代战乱频发,从而也给这些身怀武艺、韬略的少年人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如:蔡锷,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29岁便被革命党人推举为临时革命军总司令。所以,乱世也是孕育少年将军的土壤。
总之,家世、传承、喜好、刻苦、天赋、名师、机遇等内容,才是成就少年功名的先决条件,就算你拥有天生神力,但没有这些条件,依旧很容易成为战场炮灰。所以,古代人能否少年建功,并不是说体质条件就比现代人好。再如:津门大侠霍元甲,虽然从小身体羸弱,但最终却成为了一代武学宗师。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古代有一些将军十几二十岁就战功赫赫?是与现代人体质不同吗?
与体质关系不大,关键是有机会做指挥官的位子。近现代同样有很多非常年轻就战功赫赫的将军,像林彪寻淮洲等。在现在的和平时代,军队也非常正规化,战功赫赫的年轻将军才显得不可思议。林彪
林彪元帅生于1907年,1926年从黄埔军校毕业担任排长,时年19岁。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只有20岁。
到1930年,林彪23岁时,已经战功赫赫,是红军中的名将,担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将军。
1932年,25岁的林彪成为红一军团的军团长。红一军团是红军的主力部队,林彪成为红军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名扬天下。
寻淮洲红军名将寻淮洲比林彪更年轻的时候已经成为战功赫赫的将军,如果没有牺牲,多半能成为开国元帅。
寻淮洲生于1912年,1927年15岁时参加秋收起义并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
1930年,仅仅18岁的寻淮洲已经参加过无数次战斗,战功赫赫,成为红12军第35师师长。18岁的师长,和平年代根本无法想象。
1932年,20岁的寻淮洲成为红21军军长。
1933年,21岁的寻淮洲成为红七军团军团长。
1934年,年仅22岁的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在作战中牺牲。
为什么古代有一些将军十几二十岁就战功赫赫?是与现代人体质不同吗?
确实有这种现象,十几岁的小青年在古代可以成为名将,比如汉代的霍去病、明朝开国功臣邓愈等人,早早建立了殊勋,这在现代战争中绝不可能。究其实,古代人的体质与现代人差不多,主要的原因于左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
作战方式决定的。古代战争以骑射为主,体力和勇气非常重要。比如经常需要长途奔波几百里、几千里,没有强健的体力是绝对不行的。年轻而且体力强健、不知畏惧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
这一点很像现代体育当中的一些项目,许多人十几岁就早早拿到了世界冠军,因为这个年龄的体能和灵敏度都是最佳状态,等到二三十岁之后,反而成绩平平,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隋末的一员名将杜伏威,是山东章丘人,从小不务正业,少年时就聚众为盗。杜伏威勇力出众,每次行动他都尽量保护大家,“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所以深得大家的信服,被大家推为首领,当时他只有十六岁。
以后杜伏威率军转战各地,作战相当勇武。杜伏威曾经被隋军用箭射中额头,他驱马冲入敌阵,亲手擒获射箭者,让他拔下自己额头上的箭,再将他斩首。
杜伏威的势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后来隋朝封他为楚王,李渊起兵之后封他为吴王。最终他归降李世民,因为被怀疑谋反而暴亡。
特定的出身决定的。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西汉的霍去病,他是卫皇后和大将军卫青的亲外甥,骑术、射术都不错,所以十八岁就做了侍中,跟随卫青出征,成为剽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奔波数百里,斩首两千余,早早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万骑向陇西进军,转战千余里,斩首八千余级。随后霍去病率军直抵祁连山,斩获甚众。到了元狩四年,霍去病又与卫青各率五万汉军深入大漠打击匈奴,各自取得大胜,霍去病封狼居胥山,名垂千古。
霍去病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功绩,有其出身的特殊性——因为姨舅的关系,他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不必像普通将士一样拼死表现,早早就取得带兵的资格。
此外,霍去病在战场上有非常出色的表现,本身就是一块大将军的好材料。
乱世当中,形势所迫。前面说到的杜伏威就是因为身处乱世,年纪轻轻就成为豪杰,明朝的开国功臣邓愈也是一样。
邓愈最早跟着父亲、哥哥起兵,带出了自家的一班人马。父亲战死之后,哥哥邓友隆接班,结果又病死。此时邓愈只有十六岁,部将推举他为首领。这也是古代许多军队的特点,就是由乡亲构成一只队伍的骨干,对于首领家族绝对忠诚。比如晚明辽东的李成梁、祖大寿和中原地区的左良玉等人,都有这样一支队伍。
但是,要想成为一代明将,单靠部众的拥戴是不够的,自己也要有真本事。比如十六岁的邓愈打仗非常勇敢,身先士卒,“每战必先登陷阵,军中咸服其勇”,所以大家才服他。
时代越晚,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越高,战争的方式越复杂,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磨练,年轻人很难有出色的表现了。
这是于左的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为什么古代有一些将军十几二十岁就战功赫赫?是与现代人体质不同吗?
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多么令人仰慕的事!但历史上并不多见。
若生逢乱世,一位英雄的出现,定会是牺牲上万士兵的性命所换!
发生在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战争分为几类:改朝换代、平息内患、抵御外侮!其中不泛热血的春年将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和归"是他们的信念!这些与个人的爱国情怀紧密相连,与个人的身体体质无关。
一,汉武帝时的霍去病,就是著名的青年将领。十七岁首率七百轻骑千里奔袭直捣匈奴王庭!斩杀匈奴王叔以下数千人,首功一件被封为冠军侯。最后获得陪葬武帝陵寝一一茂陵的殊荣。
二,尽管史中周瑜比孔明大9岁,但在《三国演义》中是位少年英雄。他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赤壁之战,大败数万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四大兵圣之一的韩信,刚出道也仅二三十岁而已,后被称为汉初三杰,是连百万之兵,攻必克,战必胜的将军。
四,共和国的元戎们更创下了奇迹!一些将帅十七八岁就成了师长、军长,二十出头当军团长的也有几位。这不是说他们有多么的天才:
正如开国领袖所说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才有了这一批精英!
这些与个人的出身关系不大,大浪淘沙,却与时代潮流、个人才能的发挥紧密相连!
为什么古代有一些将军十几二十岁就战功赫赫?是与现代人体质不同吗?
我们都说乱世出英雄,所以将军也是一样,在战争时代都是靠着自己的能力所打拼出来的,跟与现代人体质不同没有太大关系。
冠军侯霍去病霍去病是西汉名将,大将军卫青的外甥。著名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已经非常强大了。汉武帝时期,反击北方匈奴的时候到了。在他之前有他的舅舅卫青横扫漠北,但我们常说一代更比一代强,17岁的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初次征战,率领800轻骑深入敌境数百里,第一战斩获敌人2028人,后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19岁的霍去病率军出击匈奴河西地区,歼敌4万余人,并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通往西域的要道。匈奴人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元狩四年,霍去病率领骑兵5万人北击匈奴,此战共歼敌70400人,后来追杀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并在那里举行了祭天封礼,最终兵峰直达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这是汉王朝出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元狩六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去世,陪葬茂陵(汉武帝刘彻陵墓),一代年轻的名将就这样陨落了。
最年轻的开国元帅——林彪
林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著名的军事家,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 。
后来参加过北伐战争,任叶挺独立团排长。经过几次战斗后,他的军事才能很快被发掘出来。南昌起义爆发后,升任73团3营7连连长,后来又参加湘江起义,改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营长、团长。
与国民党交战中,特别是在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三打永新和龙源口战役时,林彪的那种机智灵活,善用疑兵的风格赢得了毛主席的赞赏,所以在军队里提升很快。 抗日战争时期,林彪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并率部挺进华北进行抗日,1937年9月25日与聂荣臻指挥的平型关战役,取得了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击作战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神”的神话。
解放战争中,特别是在辽沈战役中攻打锦州时,双方为争夺塔山。我记得电影《大决战》中有这样一句话“给程子华发报,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从这一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林总打仗绝不拖泥带水,认准的军事阵地一定要拿下。
新中国成立后,在后来的授与军衔时,年仅48岁的林彪被授与元帅,是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
所以战功赫赫当将军当元帅以至于封候拜将这毕竟是少数,现在的我们没法跟他们比,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英雄,只因我们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同时也造就了不一样的英雄人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