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紫砂目数,该怎么选?

紫砂壶在我国被誉为“茶具之首”,但怎么选到一把好壶,是一个难题。那么,今天我来说一下紫砂的专业知识:什么是紫砂目数?该怎么选?

‬一分钟给你解释清楚什么是紫砂目数

1,紫砂的开采和加工,来之不易的紫砂粉料

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有一座山名为黄龙山。黄龙山产出的紫砂矿土,由于其独特的物质结构,被认为是最纯正的紫砂矿土。

制作紫砂壶的原料,本质上就是紫砂矿石。工匠或专业的采矿人员,先到黄龙山矿石采矿,然后挑选出优质的矿石原料。

开采到的矿石,先集中堆放起来,经过四季的风霜雨雪的洗礼,其质地变得越来越松软。

炼制紫砂泥的匠人师傅,先把大块的矿石用锤子砸成小石头,然后再把小块的矿石放到石磨去磨成粉。以前是没有电动马达机的电磨的,一般是用人力或者毛驴等家畜来推磨,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

经过以上步骤工序,初步就得到了紫砂粉料。

2,紫砂粉料要用筛子来筛选。有的筛子上的孔比较大,有的筛子的孔比较小,用来衡量筛子孔直径大小的单位叫做“目”

目数‬,就是‬筛子‬的‬孔‬的‬直径‬力量‬单位‬,比较‬常见‬的‬目数‬为‬60目‬、80目‬、100目‬。来‬看一下‬它们‬分别‬有‬多大‬:

60目‬=‬0.3毫米‬

80目‬=0.8毫米‬

100目‬=0.15毫米‬

目数‬的‬作用,‬是‬用来表示‬紫砂‬粉‬的‬颗粒‬大小‬。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

紫砂的‬目数‬越大‬,表示‬紫砂粉‬的‬颗粒‬越小‬;

紫砂‬的‬目数‬越小‬,表示‬紫砂粉‬的‬颗粒‬越大‬。

紫砂‬目数‬的‬确定‬,对于‬制作‬紫砂‬壶‬的‬匠人‬去‬选‬料‬是‬有‬帮助‬的,他们‬可以‬用‬不同‬目数的‬泥料‬,去‬制作‬和‬表现‬不同‬题材‬的‬紫砂壶‬‬。对于‬我们‬来说‬,那‬么‬该‬怎么‬选‬呢‬?

‬怎么选择不同目数的紫砂壶

颗粒粗一点的紫砂料做出来的壶,紫砂壶表面的颗粒感强,看起来古拙、质朴;颗粒小一点的紫砂料做出来的壶,紫砂壶表面的颗粒感不明显,看起来比较光滑。

可以‬用‬60目‬来‬做‬一个‬中间‬的‬分界线‬。如果‬你喜欢‬比较‬古拙‬、颗粒‬感‬强‬一点的‬紫砂壶的‬作品‬,就‬选择‬60目‬以下‬的‬,例如‬40目‬、20目‬的‬。如果你‬喜欢‬光滑‬一点的‬,就选择‬80目‬、100目‬、甚至‬120目‬的‬。

紫砂壶是一种工艺品,在艺术审美上是有要求的。制壶的老师在做一些粗旷形象的题材时,例如做供春壶,会用到目数小的(颗粒粗)的紫砂料来表现出树皮的苍劲、沧桑。反之,老师在制作一些细腻题材的紫砂壶时,例如芒果壶、南瓜壶等,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目数大(颗粒小)的紫砂料来创作。

不同‬目数‬紫砂‬料‬做出来‬的‬壶‬,只是‬颗粒‬感‬大小‬不同‬而已‬,并没有‬谁好‬谁‬差‬的‬说法‬,这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来‬选‬。

早期由于还没有电机马达的电磨,紫砂矿要靠人力来加工,因此早期的老紫砂壶,普遍的颗粒在60目一下,基本是粗砂制作的。在‬区分壶‬和‬新壶‬的‬时候‬,可以‬看一下‬紫砂壶的‬表面‬的‬砂粒感‬,如果发现‬表面‬很光滑‬,可以‬多留一个‬心眼‬,基本‬上可以‬判断‬是‬新壶‬了‬。

在选壶上,关于紫砂目数的‬误区主要有两个

1,有的人认为,紫砂壶要有很强的颗粒感才是真的

这是一个误区。紫砂目数只是表示紫砂颗粒的大小:目数小的壶颗粒感强,目数大的壶光滑如玉。因此,颗粒感强只是说明紫砂粉料是用目数小的筛子筛出来的原料而已,不能作为紫砂判断真假的方法。

2,有的人认为,目数小的,也就是颗粒感强的壶,透气性更好,泡出来的茶更好喝。

这也是一个选壶的误区。因为没有科学的依据能表明颗粒感强的壶的透气性比颗粒感的强,而且即使有细微的差距,我们也是无法用口来区分出差别,更多的只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而已。

无论紫砂目数是大或是小,泡出来的茶其实基本上都是没有区别的。因此‬,在‬选壶‬上‬不必‬沉迷‬于‬粗砂‬或者‬细‬砂‬,自己‬喜欢‬就好‬。

‬紫砂壶的本质其实也是用来泡茶的,我们不必一味追求价位高的或大师的壶。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自己的即可。

什么是紫砂目数,该怎么选?

作为一个紫砂从业者,对紫砂文化有特殊的感情,希望紫砂文化不断发扬传承,因此我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和回答,如果不容易理解,请留言交流。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紫砂矿料?

紫砂矿料主要由粉砂碎屑及胶结它的粘土矿物质组成,粉砂碎屑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含少量的黑白云母和长石,褐铁矿等,石英碎屑孤立地分布在胶结物中,成基底式结交。胶结物为粘土矿物质,主要成分是高岭土,并含有一定量的水云母及赤铁矿等。

紫砂矿料经过粉碎,筛分,提纯,陈腐,练泥,甚至调砂等工艺形成所谓的紫砂泥。

紫砂的目数,是形容紫砂泥料的粗细的,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糙。在紫砂壶发展年代中,紫砂泥的目数在20目-100目,清朝早期为35目,清朝中期为55-60目,1958年以后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朱泥比较细腻,目数在80到100。常规来说,40-60目的壶较多,尤其是60目,物理性、冷热急变性都在较好的控制范围内,既能表现出细腻之美,又有砂质的古朴感,通过养壶,无论是光泽度还是透气性都非常好的。

壶友们最关心的是,这个目数的高低,会影响到紫砂壶的品质或者使用效果吗?

业界普遍认为目数的高低一定会影响到紫砂壶的质感呈现。目数越高的紫砂泥,越细,那做出来的紫砂壶,也一定是相对更细腻的,颗粒不会太过于粗大,如图中80目一定比40目更显细腻。反之,目数低的紫砂泥,做出来的紫砂壶,一定相对颗粒更粗些,手感也不会那么细腻,紫砂的质感应该更突出。

那么有些壶友认为目数和紫砂壶的透气性有关系?

也许有,但影响不大。紫砂泥料的透气性是由紫砂矿料组成物质和从矿物到泥料演变的工艺决定。而不是外观颗粒大小来决定的。不能说把紫砂泥料磨细了,它的气孔就会少了,或者把紫砂泥料磨粗了,气孔就会增加了。

在这里科普一下什么是双气孔结构?

紫砂的气孔特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包裹在团聚周围的石英,粘土等单一矿物与团粒之间形成的链状气孔群。链状气孔群的成因,是原始团粒之间,单一矿物之间及团粒与单一矿物之间,在成型干燥过程中形成的空隙及烧成时团粒,粘土发生收缩形成的空隙,只不过空隙已经细小,一般宽度在20微米以下,有的甚至小于10微米,延长度不等。另一种气孔是团聚体内部形成的微细气孔,是团粒内部矿物之间在烧成过程中,因收缩不一致而形成许多的细微气孔,一般在1.3微米左右。这两种气孔便是紫砂特有的双气孔结构。

因此壶友在选紫砂壶时,首先是自己希望入手的泥料和壶型,喜欢颗粒质感的,可以考虑目数低,喜欢壶细腻表面,可以考虑目数高的泥料。

以上的观点,欢迎留言交流。

什么是紫砂目数,该怎么选?

了解紫砂的目数,先要确认紫砂的概念:

紫砂是指,产自宜兴丁蜀镇黄龙山的,富含赤铁矿的黏土质沉积岩。紫砂矿料的天然分子结构是:富含赤铁矿等金属氧化物团聚体的砂与泥。直观的看紫砂矿料,砂是富含金属氧化物的团聚体,质地坚硬,俗称鸡眼;泥,就是黏土质,具有黏性,质地松软。而不同的紫砂矿料,有着不同的泥、砂比率。

紫砂矿料需要经过风化、粉碎,才能练制成做紫砂壶的坯泥。传统石磨粉碎工艺,颗粒大小各异,要根据紫砂矿料的特性,以及塑型成器的具体需求,选定一定范围的大小颗粒,就要过筛,分选。筛子是有不同的目数的,也就是单位面积内,筛子网孔数量的多少。目数越大颗粒越细小,目数越小则颗粒粗大。通常情况下,会采取通粉的方法,筛分出四十至六十目的颗粒,再用清水调和成坯泥,熟土备用。

具体的筛分方法:需要先准备四十目和六十目筛子各一。先过四十目筛,大于四十目的颗粒捡除,留下四十目以下的大小颗粒,再过六十目筛,除去高于六十目的细小颗粒之后,混合在一起,颗粒的目数就只留下了四十目和六十目之间的了。

具体筛分选定的颗粒目数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根据具体的泥料特性,以及塑型的具体需求而定:

本山绿泥的泥性至极,只含有黏土质成分而无砂,矿料遇水即融,是没有目数之分的;黄龙山老紫泥,矿料岩化度高,黏土质泥性成分极低,只能经过十数年的风化、拼堆、熟土,自然软化崩解,最终成泥的颗粒目数跨度大,四十至一百目呈现。所举的这两款紫砂泥料,如以目数判别,则是两个极端。

至于紫砂颗粒目数大小是否有优劣之分,应该这么正确理解:

紫砂颗粒目数大小的筛分选定,是在保证紫砂双气孔结构特性所决定的,透气不透水效用的前提下,极尽烧结成器的肌理质感的把玩、审美的鉴赏需求。并非一味地追求细腻,但影响了透气性,不利于伺茶;也并非一味地追求透气不熟汤,颗粒目数过粗,影响品相。难不成还要疙疙瘩瘩的紫砂壶当按摩器么?!

@紫砂泥的传人 :

图1所示:清水通粉40-60目的紫泥降坡泥。

图2所示:没有目数之分的本山绿泥。

图3所示:清水通粉40-60目的紫泥降坡泥。

什么是紫砂目数,该怎么选?

不懂

什么是紫砂目数,该怎么选?

就是紫砂泥料的粗细程度。1个平方英寸的筛网有多少个孔,就是多少目。

什么是紫砂目数,该怎么选?

什么是紫砂目数,该怎么选?

目数的含义

紫砂壶的目数实际上指的就是泥料的颗粒度。也就是炼泥的时候,用筛子筛泥巴的那个筛孔网眼的大小。目数越大,筛网越密,网眼越小,过筛后的泥料越细,反之则越粗。例如,90目泥料就是一平方英寸有90个网眼,大于90目的泥料通常用指头一捏会形成一个粉饼。

紫砂壶的泥料刚开采出来的紫砂矿石需要经过挑选,然后经过风吹日打、日晒夜露数月甚至数年使得矿体成为松散小颗粒,之后除去杂料后,用石磨或轮碾机将矿料粉碎,最后要用不同规格的筛网筛选,过滤之后,泥料将会有不同的粗细程度之分,我们称为目数。

紫砂的目数规格有很多,有20目,30目,40目,60目,80目,100目和120目等,现在市面上制作的紫砂目数一般在50~60目。

16目,24目,32目的泥料对工具损害较大,一般不用来做壶。40目~60目的泥料做壶,成品率最高,同时有良好的透气效果。

目数与透气性的关系

紫砂的透气性,可以理解为紫砂壶的气孔率,它是由于紫砂内涵物质,在烧制过程中的变化所形成,主要与窑烧温度和结晶形态有关。

正常的情况下,颗粒数值相差不大的,比如30目与32目,或者40目与60目,透气性的大小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但是当目数越大,紫砂颗粒被研磨的很小,其内在的物理结构被破坏,目数数值相差100或100以上,那么透气性自然会有一丁点的差距,但是有的目数因为太大,已经没有透气性可言。

我们在理解紫砂壶目数与其透气性的关系时,不能单纯的认为目数大小与透气性之间有什么正相关的关系,泥料的颗粒会被碾磨的有大有小,但是固定的物理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紫砂壶的目数大小与其透气性之间是没有很大的关系的。

ps:对于大红袍、东方美人茶等重香的茶来说,透气性稍差点的紫砂壶,反而能把香逼出来,喜欢乌龙茶的茶友,选购紫砂壶壶时可考虑目数相对大一些的。

目数与紫砂壶的品质

目数值越大,颗粒感越弱,这样的紫砂壶摸起是光滑细腻的,目数值越小,颗粒感越强,手感更加强烈。其实不管目数大小如何,是不影响紫砂壶的品质的。紫砂壶虽粗细不同,但并不影响其品质,赏壶者追求古朴大气,那么制壶人就会根据市场需求使用目数值较低的泥料进行制作,爱壶人追求细腻光滑感,那么相应的就会出现目数值较大泥料制作的紫砂壶。细腻有细的讨喜,粗矿的有豪放的韵味。

除此之外,目数大的紫砂壶,相对于目数小的紫砂壶来讲,稍微好泡养一点,砂感强的紫砂壶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泡养出韵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