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左女右”有什么典故吗?

大家都知道“男左女右”,但为什么会是这种习惯?

男左女右是根据阴阳五行来定的。

古人认为男为阳,女为阴。阳在左,阴在右,自然就是男左女右了。

比如眼睛在上属阳,手在下属阴。

阳是从左到右,阴是从右到左。所以左眼的视力会比右眼强,右手的力量会比左手强。

这就是阴阳运转的规律。

为什么认为男的属阳,女的属阴呢?

从力量上来看男的阳刚,女的阴柔,男的负责打猎,作战,守护工作,主要负责外面的工作。

传统文化认为阳气在上在外。

女性在古代主要负责采集等比较静的工作,在家庭中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和子女的教育,这些事情都需要慢慢来做,是需要静,需要耐心。

如果一个女性很急躁很难胜任这一份工作,如果一个男性很软弱,也很难胜任外面的工作。

再来看河洛之书。

洛书1为起点,9为最高点,如果你换个角度,你将1看作阳,将2看作阴。

你就会发现阳的起点其实是8,阴的起点其实是7。

所以《黄帝内经》中是这样说的: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女子与7相关,男子与8相关,从这一点也说明男阳女阴。男子到60岁之后,身体素质会迅速下降,但女性可能60岁之后身体还会更佳。

所以从图上看,阳的起点在左,阴的起点在右。

古人创造男左女右实际上是强调男女和合,男女合作。比如乾坤卦的说法: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实际就是阳的特点。

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实际是阴的特点。

一个家庭即自强不息,又厚德载物,这不就是一个最完美的家庭了。

再如拱手礼,男女的拱手刚好相反。

因为男左女右,所以男的左手在外,女的右手在外。如果反过来男的右手在外,女的左手在外就变成一种挑衅了。

可惜到后来被念歪了,变成男尊女卑,左尊右卑,从而使得“男左女右”变成男性压迫女性的借口,并且形成一系列的礼仪。

“男左女右”有什么典故吗?

在我国,“男左女右”的习俗,可谓由来已久又影响深远。古人很早就在文献中明确提出“男左女右”一说,唐人所绘《女娲伏羲图》中亦是伏羲在左持矩,女娲在右持规。再如,男女共同出席社交场合的座次,也要遵从“男左女右”,就连中医问诊都是“男左女右”。总的说来,这一俗例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阴阳观念和尊卑观念的影响,但又不乏一定的科学性。

一、阴阳之道

男左女右习俗的发展,与阴阳学说有着分不开的关系。阴阳最初指的是日照的向背,古人常把阴阳与天地、高低、东西、左右、刚柔等相配合,甚至延伸到男女。《易·系辞上》就说到:“乾道为男,坤道为女”。而乾为阳,坤为阴,自然也就是指男为阳,而女为阴了。

《礼记》的注疏中又说“左,阳也;右,阴也”,故而男为左,女为右。其中又说,“左阳道,嘉庆之事”,“右阴道,为忧凶”,这又是将左右与吉凶联系起来了。阳为左、为吉、为男,阴为右、为凶、为女,此中便可以看出男女所代表的地位尊卑差异。

二、尊卑之道

古代专制社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尊男而卑女的,“男左女右”的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尊卑之道。但若只是单纯以左右的尊卑,来证明男女的尊卑地位之别,又显然不够有力。因为在不同朝代,左右之尊卑并不是固定的。

例如,秦汉基本尊右,而隋唐尚左。古人经常将贬谪称为“左迁”,但又有“虚左以待”之说,将先贤称为“右贤”、宰相为“右席”,但又有“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之说。因此时代不同,所处境况不同,左右的尊卑地位也不同。而“男左女右”的尊卑之说,更多的是由其引申义来决定的。例如,古人视左为吉、右为凶,君王坐北朝南则以东为左为尊,西则次之。综合左、右的象征义才可看出“男左”之尊。

三、科学之道

除了固有习俗和观念的传承,“男左女右”也有其科学依据,这也是为何中医看诊时,要根据男士的左手和女士的右手来进行判断。

相较女性来说,男子性刚强,故为阳为左,女子性温和,故为阴为右。中医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提出“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之说,确有其科学依据。

参考资料:《礼记》、《男左女右习俗及其社会内涵》

作者:我方团队子繇

“男左女右”有什么典故吗?

“男左女右”是中国比较通俗的一种说法,比如现在拍结婚照、夫妻散步、带戒子、把脉等,都遵循这样男左女右的习俗,但右并不总是代表小或者卑,例如成语“无出其右”,就是以右为大。

男左女右本质上是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对世间万物的解释,中国古代哲学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两个互相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即相互对立,又和谐统一,两者共同组成完整的事物。阴阳学说就是遵循这样的哲学思想,阴和阳、雌和雄、上和下、左和右、东和西、男和女、山和水、高和矮等等,但一开始并没有尊卑和次序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和国家的管理需要建立次序和礼仪,凡是要有规矩,成方圆,来保证社会的运转。阴阳从描述事物进一步演化,体现了尊卑和次序,阳者刚强,阴者柔弱,阳者尊,阴者卑。太阳代表阳,月亮代表阴,阳为上,阴为下;男为阳,女为阴,男为尊,女为卑。

中国帝王都是面南背北,左手是东方,右手为西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西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东为阳,为尊,西为阴,为卑,左尊右卑的次序便逐渐建立起来,例如一辆战车上,车左是最高统帅。

但中国并不是每个朝代都是左尊右卑,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自隋唐宋尚左,至明清尚左,左为上,右为下,男左女右的次序逐渐固化下来,成为社会习俗。但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男左女右只是位置的约定俗成,已经没有了尊卑次序的概念。

“男左女右”有什么典故吗?

“男左女右”,不仅仅是一种习俗,还是古人的一种重大发现,只是时至今日,很多人还不了解为什么会有“男左女右”的俗例。我是知舟易学,下面我讲一讲“男左女右”的真正形成原因。

一、根据传说图案,传承下来的人文始祖伏羲与女娲图,就是伏羲在左持矩,女娲在右持规,当然这个左右指的是面向。伏羲为男,女娲为女,这也是最早的男左女右习俗证据;

二、与左右的阴阳属性有关,根据房屋座向而来,我国由于季节及地理原因,大部份的房屋都是座北朝南,在座向中,即左边为东方为日升代表阳,右边为西方日落代表阴,而周易当中,认为乾道为阳为男人,坤道为阴为女人。同时,中医认为“男子性刚强,故为阳为左,女子性温和,故为阴为右”。从中医学的角度上,提出“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之说,确有其科学依据。所以,人的性别对应了阴阳属相;

三、与左右二字的形成有关,在左右的造字中,左用工,右用口,工口以外的这部分是对称的,而工口却充满着不对称。工口体现了左右的不对称性。工者巧也,凡是音乐、绘画、艺术、一切空间操作以及与空间因素相关的形象,都离不开工。而口呢,口者言也,所以,凡是语言以及与语文相关的逻辑都离不开口。工口的这个区别,就是左右的区别。男人更善于工,女人更倾向于口,即男左女右的特点。现代脑科学认为,左右脑的分工有很大的不同,左半球在语言、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脑在音乐、美术、几何空间和直觉辨认方面占绝对优势。左右脑的分工,是直到20世纪中叶才真正弄清的问题。而男人与女人也在身体上有在右的区别;

四、历史进程中,大多数的文化是尊左卑右,而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现象更加剧了“男左女右”现象的形成。

总的来说,“男左女右”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即有男尊女卑思想的封建余毒,又不可否认存在一定的科学依据。

“男左女右”有什么典故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传统的文化就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上公共厕所、照结婚照、戴婚戒、中医把脉、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男的在左边,女的在右边。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有人笑话,说违反了“男左女右”的习俗。

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这个传说虽然有神话成份在内,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华民族日神和月神的参考资料。《五运历年记》认为: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的习俗,就是由此而来。

另外,“男左女右”的习俗还和古代人的哲学观关系非常紧密,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中通贯事物和人事的两个对立面就是阴阳。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长短、上下、左右等。古人将其归类为大、长、上、左为阳,小、短、下、右为阴。阳者刚强,阴者柔弱。

“男左女右”在中医应用上也有着实际的科学意义,“男左女右”在医学上是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再就中医珍脉来说,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即使小儿患病观察手纹也取“男左女右”的习惯,这就是男“男左女右”的由来。这一沿袭至今的习俗。早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当然至于“男左女右”是否真能表示男女生理的差异,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朋友们,我是为我试用,请关注我,耐心阅读,转发、评论,期待你的交流。

“男左女右”有什么典故吗?

男左女左,已成了传统,成了习惯,肯定是有原因,有传说,有典故,有理由的,不会凭空捏造,空穴来风无法坚持这么久远。

我读过《周易》《礼记》《黄帝内经》等书,知道都与它们有些渊源。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阳刚,坤阴柔。一阴一阳之谓道。阳居左阴居左,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从来就如此。在这哲学思想影响下,而再去影响方方面面。首先有古代哲学思想阳左阴右说,一步一步延伸引伸开去,男女,雌雄,东西,尊卑,。。。直至无限,哲学之阴阳,对立又统一,放去任何物,套于任何人都是适用的。连造神话故事也不会违背,也要承传,伏羲是男神来自太阳,女娲是女神来自月亮。向来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先出其左,女先出其右。南尊北卑,东首西次也依男左女左论。算命术,看相经,风水择吉,无不是这样,左青龙,右白虎,就只最好见证,连开个会议,领导排坐位,也是左大于右,左尊高于右。就是正规就宴,在讲究主次坐之下,也是左重右轻的,医学上讲的人体对称结构,也是先论男左女右。

男左女右有哲学科学依据,有传统有习惯了,想轻易改变,是有点难做到了。习惯了就成自然,要改要变,要找足理由,花大力气才可。人习惯右手拿筷子,突然改左是很不便不自在的,哲学,传统,习惯在左右着人们的思维与言行,想改变实在不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