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哪个朝代的人?

这个《西游记》中可以推算出来的,孙悟空大概率是周朝人或之前之人。

《西游记》第十四回记载: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

这说明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在王莽篡汉之时,公元5年王莽自称“摄皇帝”,公元8年称帝。

如果孙悟空没有大闹地府,他的生命应该在342岁结束。因为《西游记》第三回记载:

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当时地府的勾魂是将孙悟空带到了地府。

将两者都加起来是不是孙悟空出生的时间呢?这个也是不对的。因为孙悟空这一阶段还上了天,当过弼马温,后来还当了齐天大圣,要知道天上一天,地上就是一年。

他当弼马温,这里说了是半月有余,也就是地上的15年多。等他知道这是不入流的官,于是反下天庭,想当齐天大圣。

最后玉帝同意他当齐天大圣,此时他又在天上生活,当时大圣府有两个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这一段时间孙悟空到处闲逛,结交好友,一共经过多少时间,《西游记》中没有任何记载。

接着许旌阳真人觉得孙悟空如此闲逛会生出事来,建议给点事情做,于是孙悟空就当了管蟠桃园的官。这里出现一个时间:三五日一次赏玩,也不交友,也不他游。

三五日就是地上的三五年,到底有多少个三五日呢?就不清楚了。

不过这里提供了一个时间:土地道:“仙娥且住。今岁不比往年了,玉帝点差齐天大圣在此督理,须是报大圣得知,方敢开园。”

这里说明孙悟空管理蟠桃园的时间没有超过一年,也就是365年之内。接着大闹蟠桃宴返回下界。然后天兵天将来讨伐,此时是以地上的时间为计算,估计也就一年内的事情。

后来孙悟空被抓之后,放在老君炉中练了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地上的49年。

再后来孙悟空被如来抓住用大法力压在五行山下500年。

我们现在可以将孙悟空确切的时间记录下来:

压在五行山下应该是在公元5——8年,他的寿命是342岁,弼马温15年,老君炉49年,齐天大圣加管蟠桃就算其一年,也就是365年。

这样合起来就是他大概是公元前763年之前出生的,正处于周朝。在此之后老子和孔子都先后出世,乔答摩悉达多、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这些在人类文明历史上占据耀眼之光的人都在这先后几百年内出生。这样看来那时是灵气最足的时代,而孙悟空在那一个阶段横空出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有一种说法佛教传入大概是在汉明帝时期,刘庄在位公元57年——75年。换句话说“安天大会”之后,也就是孙悟空被压五指山下起,佛法就开始传入中土。

从《西游记》的设计时间线推测似乎玉帝请西方如来来镇压孙悟空的代价就是允许佛法东来。玄奘法师是公元602年到公元664年。将佛法传入中土开启之日算起,再加上500年就差不多是玄奘法师的出生期。所以整本《西游记》看似神魔小说,这些时间线与历史也是处于一定的吻合程度,并非纯粹瞎编,只是精确程度不如历史小说那么吻合罢了,这或许是古代对治学的一种态度,再怎么神魔,再怎么架空也是与历史相匹配的。

孙悟空是哪个朝代的人?

据说女娲娘娘路过一石头处稍作休息,无意中随意在石头处方便。却意想不到而受到了天地日月精华风云雨露的精灵孕育,不知多少年后这才会有了奇石幻化石猴的出生。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古典名著,吴承恩的书籍可称谓道理极智。西游记不是常人所能够透彻理解,这部长篇小说内容包含丰富多彩。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此书也是一部古典奇书。

此书可以说是一部历史奇书,而且还是天文地理道儒佛三教九流的闲人术士的生活状态描述。这本书就是从石猴的出现开始,写出了天地阴阳大道归真的奥秘。

盘古开天辟地鸿蒙分判阴阳始列阴阳大道归真,老天爷就开始建立产生了天公。经过了神农氏,炎帝和轩辕黄帝的竞争,而后又有了天帝的形成。女娲造人补天的传说和伏羲易经八卦的创造,山海经和黄帝内经都是同时的经典。大禹治水以后而又建立了夏朝,自商朝和西岐的战争而建立了周朝。文王通过易经八卦的爻辞演变了后天八八六十四卦的八卦的形成,而后周朝的建立就是后来的周易。

是建立了周朝以后姜子牙才开始了封神,这时候才有了玉皇大帝。说到这里睿智的人已经就明白了,既然石猴的出生与女娲娘娘造人出世有关。那个石猴出世以后得道成仙后先去了东海拿走了定海神针,而引发了共工洪水泛滥成灾。天帝下旨让鲧治水而又怒杀鲧治水不得当,大禹治水后却建立了夏朝。到了周时才开始了大闹天宫,而又与天齐名成了齐天大圣。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悟空得道炼成了火眼金睛以后,而回到了花果山水帘洞。佛陀也就是春秋时建立了佛教。如来才会把佛教传入了进来,道家学派又有了儒家思想的对立统一。

过去有史记证载,桀纣失其道,汤武作周。失其道,春秋作秦。失其政,陈涉发迹,风起云蒸,诸侯作难。从此以后,才建立了汉朝统治。到了隋唐演义时,少林寺十三僧人救了唐王李世民。佛教这时候在东土大唐,才真正的开始站住了脚。从此以后就有了唐僧西天取经的经历,悟空从道而到了春秋时五百年后又步入了佛途。佛教也真正的开始拥立成了本土之教,也是佛教在东土大唐却成就了正果。

西游记不但是中国的奇史,而且丰富多彩的内涵意义和文化传统的经历。更离奇的是里面有中国所有的神仙传说和一切道佛儒三教九流中的文化生活现象!唐僧师徒四人还是真正内在的修心养性归真的经络奥密之学。此书已经完全道出了中国天地人间历尽的生活奇迹,不知世间能够有多少人理解此书?

孙悟空是哪个朝代的人?

孙悟空从五行山下出来时贞观年间。向后推,贞观元年是627年,向前500年就是127年,就到了东汉年间,但是又当了“半月余”弼马温、齐天大圣,且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应该至少向前推15年至112年。这还没算上当齐天大圣的时间,估计把桃吃了那么多一定会比半个月时间长,上天之前曾进过地府,生死簿上写“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所以,上天之前就342岁了。所以342-112=230,到了公元前230年。此时还没有算上看蟠桃园的时间,已经到了战国时期。考虑到哪吒打过342岁多的孙悟空,且《封神演义》中哪吒在商末出生。所以孙悟空应该在商周时代出生。

另外在《西游记》诞生前,自宋代起民间就流传了孙悟空的故事,《西游记》的作者(传说是吴承恩,尚无定论)只是搜集整理,所以不能说随《西游记》诞生而诞生。

毕竟是神话故事的人物,不是历史人物,以上供参考。

孙悟空是哪个朝代的人?

孙悟空出生于《西游记》中,是明朝作家吴承恩所创作的长篇神话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因此,孙悟空应该是出生于明朝。这是一个神奇的小说,作者塑造的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他通过艰苦拜师学道,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名师指引下,他学到了三大本领:

1,长生不老之术。这是人类上至皇帝,中至出家僧、道等人,下到有一些老百姓,焕想长生不老的追求的目标,可是都没有成功,仅孙悟空学到了;

2,72变的道行。有了这个道行,孙悟空办事在凡夫俗子面前通过变化,无所不能;

3,筋斗云,一个筋斗云飞行十万八千里,上能通天,下能入海,没有什么地方他是到不了的。

孙悟空学习的这些本事,上天就是安排他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没有其他的意思。

世界上谁都希望能有孙悟空的本事,哪怕只有其中之一也行啊。如果你想有这样的本领,唯一的办法找《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估计他能帮你达到目的,可是吴承恩哪里去找呢?

作者塑造了这么一个所有励害的脚色,是最狠的吗?否,还有的妖怪和神仙比他励害得多都有,这就是作家的本事,所以即使真是孙悟空也觉得自己的能力还是不足。

所以,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笑,因为孙悟空“子虚乌有”的人物,他没有出生在哪个朝代,他出生于作者的“笔下”,是作者笔下生花的人物。

孙悟空是哪个朝代的人?

孙悟空是哪个朝代的人?我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都会有这个疑问,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从《西游记》中得知,唐僧从东土出发的时候是贞观639年,就是在这一年的时候,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了孙悟空。我们可以以此类推,639年往前推500年,也就是公元139年,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的。

公元139年,正处于东汉年间,而且她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还被,太上老君关在八卦炉里,七七四十九天,所谓天上一天地下一年,那人间骑马就是49年,而且再算上孙悟空拜师学艺,在天上做官,等等一些时间算起来起码也得有个两三百年。我们在从公元139年再往前推算300年,那就是公元前161年。公元前161年是我们中国的西汉年间。所以说我推算孙悟空八成是西汉年间出生的人。

孙悟空是哪个朝代的人?

这个问题,之前有考虑过。推算的话,孙悟空至少出生于西周时。

首先确立一个时间点,就是孙悟空在五行山下服了500年有期徒刑之后,开始跟随唐僧取经,那时候是唐代贞观之初。

《西游记》书中所写,孙悟空出世后,在花果山里正经待了很久。如书中所说,【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后来发现了水帘洞,当上了猴王,【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按这个描述,孙悟空就这么浑浑噩噩玩乐度日,也超过500年。

之后,孙悟空上了天宫。按照“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孙悟空在天上,从官封弼马温开始,到闹天宫结束,起码待了一年,换算成下界的时间,差不多也300年了。另外,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时间,把这些年头都加在一起,从公元630年往前数。

630-500-500-300,结果是前670,这个时候就是西周(前1046—前771)末,周惠王时期。

所以关键还在于那些杂七杂八的时间。这些时日虽然散碎,但全部加起来想必也不短。如果把这段时间算为300年的话,孙悟空出生时即是在商代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