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正确理解“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这个词语出自《论语·为政篇》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于“三十而立”理解有很多种:
某度的解释是:知晓礼仪,做事有分寸,称为立。三十岁的人,应当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并已经确定人生的追求与发展方向。
宋代胡宏的《知言》对立的解释:孔子三十而立,何立也?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不退转也。
还有一些人将三十而立理解成成家立业。
知常容对“三十而立”的理解是找到本,找到末。
我们先来看一看甲骨文的立。
立的本意就是一个人站在地上。引申到社会上就是一个人站立在社会上,也就是三十而立就是一个人能站稳社会,不需要任何人的帮扶,是独立的。
怎么样才算站稳社会?
我们也可以从立的本意去推理,你要立好,第一得到找一个立脚点,第二自己得能立起来。
找到立脚点就是找到自己的本。所谓自己的本就是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而不像读小学时老师问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说要当一个举世闻名的大企业家那样随意。
你只有清楚自己的本,你才能判断社会的哪个位置能让你立住脚,站稳脚跟,否则你看到别人站在山顶山峰处,你以为你也行,也去站,那肯定不是立了。
这个立是不以别人为参照,而是以自己内心和特性为标准,这就是本。
找到末是什么,那就是解决你立了之后做什么。
你在社会立好之后是为了看风景,看人间百态吗?肯定不是的,你立好之后肯定要找到方向,而这个方向就是:末。
所以十五志于学是因为自己不明才学,有些人天生就明,那是上才,他就跳过十五志于学,直接进入立 。学是为了立,这是前后关系。
如果是儒家的话,末是挺好早的,因为早就给你指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问题是怎么去实现这个末,很多人就不知道了,这也是三十而立为什么会引发很多人困扰的原因。
所以你的学是为了找到立之本,而不是花全力去找立之末。末到了,本没找到,你怎么立?
这大概就是我对三十而立的理解,仅供参考。
该如何正确理解“三十而立”?
首先感谢悟空官方的邀请解答。
三十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来源于《论语为政》,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人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一般人的理解是,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所谓,三十而立,就是人生到三十岁时,应该成家立业,取妻生子,有自己的立意和见解,不为人云亦云。能独立生活,离开自己父母独闯天下。好似燕雀和雄鹰,羽毛丰满,起翅高飞,离开窝巢,展翅篮天,大于一翻自己的事业。
人生到了这个年龄,首先生活上独立,不依靠父母,不依靠别人,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切自己照顾自己,承担起自己独立责任。
其次在心理上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格,一切行动办事由自己的能力,明白事情的好坏,不人云亦云。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务,有自己的主心骨。能挺起腰杆,顶天立地,为家庭撑起一片篮天,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家庭明天更美好。
总之,人生到三十岁时期,是人生最盛旺时期,朝气篷勃,正是独立自主,大干一翻事业的好阶段。
人生应该抓住这个时期,抓住机遇,独闯天下,大展宏图,为将来奠定基础。
(以上是花艳小妹对三十而立的个人见解,欢迎大家阅读点评。2019年10月15号)
该如何正确理解“三十而立”?
不是单独三十而立,而应该还有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所说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或相对解觉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人的“立”意识是普遍的精神现象,具有自觉性,独立性,阶段性,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统一性的等特征。很多人理解三十岁成家立业,
拥有自己的家庭。我们不能片面性的从文字解图,而是深入了解这些话的意义,并把他应用起来。
1:三十而立,是说三十以前在阶段学习而充实自己的基础上,确立自己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2: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个阶段,四十不惑说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人和事后,对自己原则不惑,而不是对什么都不凝惑。
3:五十知天命,而不是所谓的宿命论,而是明白所谓的命运,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与别人无丝毫关系,因此人在这时候应不怨天,也不尤人,一切由命数而定。
4:六十而耳顺,是说这个年龄,能明白是非,因果善恶,好的坏的一切人和事,自己能正确的辨别。
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你在为人处事各方面成熟,做事的时候就不会犯错,而不是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人生每个阶段不以时间而定论,而是看你能力而论,如果你三十而立,没有完成的时候,即使你到了四十,也没有办法做到不惑,更不要说知天命了。如果你没有走入正确的轨道,后续很困难达到目标。
古语道:少壮不努力,老了独伤悲,人在少年应立志,有人立凡志,而有人立圣志,而总来说你少壮要立志,不能浑浑噩噩过一辈子。有道是有志不在年大小,无志枉活百岁,如果你在少壮时没立志,还在迷茫,有可能这一辈子就这样迷下去。对你的人生尽早规划,立铁志,以铁人王进喜的精神去实践,争取不惑而知天命,当你的人生而知天命而终,你的人生就是最圆最满的解析!
该如何正确理解“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出于孔子的话:“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够自立于道;四十岁能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十五岁立志从学,三十而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指学业的基础已定,个人的价值观就已经确定和体现了出来!也就说明你足以扛起你应该负的责任,同时你的心智都应该是达到某种成熟的标准化,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一种自觉的或者是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怎样真正安身立命,撑担崇高的人生使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该如何正确理解“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本人认为真正的含义是:
第一;从古代来讲,由于古人结婚早、寿命短,三十岁左右的年龄,已经是有妻小家室的人,并且自己已经独立掌握了一门生活技能,能够独立养家糊口了,也能够独立思考人生了,所以说:三十而立。
第二;从现代来讲,由于现代人结婚比古人晚、寿命长,同时现代人受教育时间长,一般大学毕业23岁左右了,还要不断努力找工作,或是努力工作挣钱养活自己,或努力养活刚刚组成的婚姻家庭,非常辛苦 ,非常操劳 ,生活压力山大,在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或事业刚刚起步,或不能完全自己经济独立,或还在“啃老”过日子;如果没有外援很难独立生存,只是思想成熟而已,与古人说的“三十而立”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所以说:现在的“三十而立”,立的仅仅是独立的思想意识,以及摇摇欲坠的、脆弱的事业而已。
该如何正确理解“三十而立”?
这是古人言,它代表一定的道理。人到三十岁以后,还没有一个工作可做,也没有成家,这样的人算是不作为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