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度,不至于走向“唯古是尊,崇洋媚外”的极端?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觉得能提这样的问题的人真的不多,说明提问者也经过深度思考。

怎么样避免

第一条应该就是了解。

我觉得现在非常口碑,大家口口声声都要复兴中华文化,提倡国学,包括私塾,玩汉服等等之类的。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的了解吗?

我上一次看了一场汉服秀,看了一眼第二眼,我就不想看下去了,因为那不是汉服秀,那是戏服。他根本没有按照服装的规定。只是弄了人们印象中的戏服。

大家口口声声说儒家文化,有多少人论语能背的下来?又有多少人,真的去认真的了解过论语?现在反而把三字经,弟子规当成热门,这是一种可悲。

第二条包容心态

我们的心态很奇怪,当打败的时候,我们怀着屈辱的心态,卧薪尝胆的心态,奋发努力向上,如同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也成了一个富有价值观的,正面的。但是我想请问越王勾践的心态正常吗?他复国之后,当他击败了吴国之后,他干了什么事情?那是一个严重的心理扭曲的。

他只是屈辱的接受,当他站起来的时候,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拼命的排斥。所以越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当然这是某一种说法。昙花一现。很快四分五裂之后就灭亡了,很多很多个小的越国。

第三条,开放

如果说包容让我们能够不会走向唯我独尊,盲目崇古,那么开放让我们能够做到洋为中用。他们现在口口声声说唐朝是最强大的,包括在外国我们也习惯以唐人自居,世界上有很多个唐人街。

唐朝为什么强盛,但是你可能没有弄清楚,唐朝开放到什么程度,有人统计过大概有二十几个宰相是外国人。就这一气度扪心自问,我们能够接受得了吗?

所以开放也是很重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