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到底该不该死?
一个人该不该死?得看站哪个角度去看看。
站在汉朝的角度,把董卓杀千刀都可以,因为他废了少帝,鸠杀了少帝,立了汉献帝,并且天天诛杀文武大臣,所以站在汉朝和文物大臣的角度。把他杀一万次都不够,这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本来是宫廷内乱,不会波及到百姓,最多也只是波及到洛阳百姓,但是董卓废立之后,导致天下群雄四起,陷百姓于苦难之中。所以百姓恨不得食他肉,吸他髓。
后来吕布杀了董卓,导致李催等人反攻长安,把董卓原来准备好够吃30年的粮食都糟蹋光了,最后整个长安城陷入了一片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变得更坏,更烂了。几年之后,变得一片荒芜人际,从这个角度来说杀掉董卓是好还是坏也不好说。持这种观点的有一点向恶势力屈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想法。
但总体来说董卓就是该死。
董卓到底该不该死?
董卓最后被点了天灯,我觉得是他咎由自取。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所做所行。
第一、杀少帝立献帝,狭天子以令诸侯,使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和车驾,排挤异己,杀害大臣,奸淫公主宫女;
第二、迁都长安,烧洛阳,掳百万百姓前往长安,弄的百姓生灵涂炭;
第三、纵容属下军士抢劫富户,杀百姓奸淫民女,胡作非为,弄的天怒人怨。
司徒王允利用吕布和董卓的矛盾拉拢吕布,设计诱使吕布杀了董卓,董卓脑满肥肠被瀑尸街头,好事者将柱子插入董卓尸体的肚脐眼,点燃后几天都不熄灭。
各位朋友有喜欢的请帮忙评论、点赞加关注,谢谢!
董卓到底该不该死?
董卓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权臣,担任过刺史、太守,后来势力越来越大,趁着黄巾战乱的时候,攻占了洛阳,把少帝废了,重新立了献帝,还将献帝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让献帝听自己的命令。可以说,东汉天子名存实亡的序幕,就是从这里拉开的。
董卓之所以这么大胆,主要是因为他的手下有一支勇猛的军队----西凉军,这些西凉军作战骁勇,为他做成了不少事。此外,他首先还有一员大将----吕布。据说吕布身材魁梧,力大如牛,是当时的第一大将军。不过吕布原来是跟在丁原身边的,还认了丁原做义父。董卓看上了吕布,想让他在自己的手下效力,于是他就答应给吕布很多好处,让他归降自己。这吕布也是惯会见风使舵,见董卓的权力更大,给自己的好处更多,直接就把自己原来的义父给杀了。
在吕布的帮助下,董卓很快的就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后,还以铲除宦官的名头,领军进了京城,从此控制了朝政。其他的诸侯都看不惯董卓的所作所为,也纷纷起兵讨伐董卓,但是无奈有吕布坐镇,都大败而归,只能恨得牙痒痒。
要说吕布此人厉害是厉害,但是缺点太多,比如说好色、贪婪、利益心重等等,所以,只要将这些缺点利用好的话,吕布也不足为患。最后王允就利用美人计,让吕布和董卓离了心。其实吕布能这么容易和董卓离心,一个当然是因为貂蝉的缘故,另外主要还是因为吕布此人权利心极重,他想取董卓而代之,也不愿意一辈子都问董卓叫"义父",所以最后他才受了挑拨,再一次背叛了自己的义父。
貂蝉说到底不过是一个由头而已,为吕布的权力欲做掩饰。王允得到了吕布肯定的答复之后,就和吕布商量好了除去董卓的策略。初平三年的一个清晨,董卓再去皇宫参加庆祝会的时候遇到了刺杀。当时董卓手臂上已经被割了一刀,慌忙之间大声喊道"吾儿奉先何在?"这个时候他正在召唤吕布呢,但他没想到,他这句话刚喊完,吕布就带着兵将董卓围住了,说董卓是贼臣,需要讨伐之。然后就将董卓给杀了。可叹这董卓,原本是喊吕布救命,却没想自己去死的更快了。还以为当初让吕布背叛丁原是明智之举,但是他没想到,吕布竟然会重蹈覆辙,再一次背叛了自己的义父。所以说这董卓确实是自讨苦吃。只是他在死前喊的最后一句话,到还非常流行,主要被用来表示处于困难境地,特别需要支援的心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