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春节返乡,发现山东老家仍保留客人来了女人不上桌的习惯,对此你怎么看?

故乡在山东聊城西边的一个小村的博士记录乡村里的中国春节:我的家乡也算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但吃饭不仅要分清座次,长幼尊卑一目了然,而且至今保留着来了客人,女人不上桌的习惯。回乡聚会,大都是一群男人抽烟喝酒。 对于这种习俗,你怎么看?

因为是孔孟之乡所以这一种传统礼仪还保留着,当然女人不上桌这是对女人的极大的轻视。

原来出现一个极端凡是传统的都不好都要把他打倒,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极端,就是凡是传统的都好。对这种事情我们一分为二的看。个人认为正确的态度就是不干涉。

我相信在目前的舆论和社会环境下,女人如果上桌的话,没人会明确反对,但就有些女人还是不上桌,是因为她们原来接受了这种礼仪,这种教育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你不需要强迫她们一定要上坐,更不要抱着救世主的态度,告诉她说一定要上桌。告诉她男女平等,告诉她这种礼仪是封建残余。因为当她认可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不需要去打破它,打破它反而不美。

我们现在习惯用自己认可的形式,用强迫式地让别人去改变,这种思维有一百多年了,我个人并不十分赞同,我觉得存在是必然,大气候到了不合适自然会消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时候缓一些效果反而更好,治大国如烹小鲜。

博士春节返乡,发现山东老家仍保留客人来了女人不上桌的习惯,对此你怎么看?

我就是山东人,而且我老家可以说是最正宗不过的“孔孟之乡”吧,曲阜,因为孔子出生在这里而闻名于世。

这位博士的见闻,说白了,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说深了是文化基因,中国和外国也有很大差异,比如有的人的信仰就是不能吃猪肉,这也算陋俗么?其实我倒觉得博士的教育程度虽然高,但是包容度可能还不够。至于围观群众,随便上纲上线,动不动就山东如何如何,山东人如何如何,在这样想这样说的时候,可能并没想过,中国有哪个省的人没被嘲笑过呢?(我就不举例了。)

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坏人,一棒子打死,说“你们那儿的人都这样”,这是以偏概全。就好象有不少人对河南有偏见,认为河南都是骗子,我和很多河南人都有过接触,并没这种感觉,其实骗子只是少数,大部分河南人都非常质朴。我们小区的保安,有天问我是哪里的,我说是山东人,他说那我们很近啊,他是河南人,我之前听他的口音就很熟悉,不过不好判断他是山东还是河南的,听说是河南的,更亲切了。

特别记得有一年去鹤壁联通做培训,任务完成后,有一位联通员工开着自己的车,带着他儿子,拉上我和培训公司的老总,一起去云梦山,给我们讲鬼谷子和山的渊源,下山后带我们去吃农家乐,他和儿子一起唱歌,非常热情豪迈,他对儿子的教育也非常开放,是位好父亲好丈夫。鹤壁那个地方我以前完全没印象,走到以后才知道,原来著名的淇水就在那里。

河南的美、风土与人情,我始终都很喜欢,如我去过的其他地方一样。

动不动就划分个范围,贴个标签,这很容易,但是既然世界上坏人这么多坏事这么多,那生活不得变成酷刑?

我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家里喜欢请客,通常就是我妈妈在厨房忙活,我爸的朋友们吃吃喝喝,小孩子们另有一桌,我和姐姐妹妹有时候需要帮忙,帮忙的闲歇就在小孩子桌上吃,我妈妈通常是忙完以后才吃饭,的确会觉得我妈妈很辛苦,但也没上升到歧视女性方面,我爸爸好客,又觉得我妈妈手艺还行,招待一下好朋友们,这也算是家庭文化。不过后来倒也真是改的多了,在家里请客的次数减少,通常都是去饭店吃,包括自己家里人吃饭,也会去饭店,主要是觉得省事,尤其是吃完以后也不用再收拾,这是生活习惯的改变。

我受妈妈的影响,也喜欢在家里请朋友吃饭,做几道菜请朋友吃,有的是先准备好的,有的是要现做的,我通常也是对朋友说先开吃,不要等我,因为等我的话菜就凉了,等我全做完以后就一起吃,其乐融融。那要按这说法,是不是朋友们不等我也是歧视女性呢?

山东有些地方还比较穷,农村人过年过节的,希望把好东西都给客人品尝,以尽地主之谊,自家人忙前忙后的,在他们看来是应当的,有些嫁给山东人的女性,如果对这种风俗不够了解,可以好好沟通,但彼此尊重是需要的,好象有一年出现了某位新媳妇因为没能上桌吃饭就掀桌子的事件,这种勇敢对于家庭来说其实必要性不大,当然了,她爱怎样就怎样呗,这也是一种个性。

对于那些真正的愚昧,比如拐卖人口,对于那些真正的罪恶,比如杀人抢劫,希望博士和作家们能够多点正义感,有些事情真没重要到口诛笔伐的地步。

博士春节返乡,发现山东老家仍保留客人来了女人不上桌的习惯,对此你怎么看?

那位博士的返乡手记并不仅止于“女人不上桌”这个每年都被重复提及的痛点,而是更加全面的对农村社会的批判——那是男人的故乡,而不是作者的女儿的故乡。和作者女儿一样的农村的女儿,是没有故乡的人,不管农村在经济上的变化有多大,她们的价值仍然不被认可,她们与母亲、祖母辈一样,仍然是二等公民。

首先是男孩偏好。人们为了生出男孩,往往一生再生,生了五六个女孩仍然要执着地生出一个男孩。这样一来,可以想象农村的妻子们在生育问题上的精神压力和生理上的负担。作者提到,他有了女儿,却被人们强行加以“同情”;女儿不被视为家族的正式成员,无缘家谱、族谱,女孩有任何成就,都与家族没有任何关系,受不到任何习俗层面的褒扬和承认。而农村的丧葬礼仪又特别强调男丁对家族的代表,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农村妇女地位的低下,尤其是在社区层面,男尊女卑在违宪的“村规民约”中,直接剥夺了大量妇女的集体土地和股份权利。而在家庭层面,尽管国家法律规定了男女有平等的继承权利,但是人们仍然只把财产留给儿子。

其次是女人的劳动不被承认。不上桌吃饭,是农村妇女劳动被剥削的写照——她们付出劳动,却不能优先或平等地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

第三是女性被排除在农村公共事务之外。 作者提到,公共空间往往被男性占据。旧式的性别规范,让女性出嫁之前不能抛头露脸,很少出现在公共社交场合,出嫁之后在社交中的角色也仅仅是主厨(还不能上桌)。在往往通过非正式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关系网络进行社区治理的农村,虽然女性政治上享有公民权利,事实上是被剥夺了社区治理的话语权。

女性永远是农村的异乡人。她们在这里得不到平等的尊重和爱惜,她们没有故乡。当这位男博士体验到女儿的故乡,他从一位男性“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幻梦中觉醒,有了“心灵上的离乡”,有了“对故乡的精神上的反叛”。

这是非常宝贵的一种体验。当男性思考世间万物的时候,能够多想一想他们的母亲和女儿对此的体验如何,那么他们的结论,会客观公正得多。

博士春节返乡,发现山东老家仍保留客人来了女人不上桌的习惯,对此你怎么看?

作为聊城老乡,支持老乡曝光这种陈旧的陋习。

这种陋习,我小时候也经历过,老爹跟他的朋友们吃饭喝酒,老娘在灶间忙个不停,顾不上吃口饭。小时候过年,也是男性亲戚一桌,女性亲戚一桌。

怎么说呢,这是整个农村社会,甚至整个社会男尊女卑的情结仍未得到审视,移风易俗没有实现,现代化进程停滞的表现之一。

读大学的时候,我看过一本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请不要问我这个连女朋友都没有追到的理工宅男为啥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就像其他很多历史书一样,它只写到1960年代。

后来我在《读书》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说,当1990年代,人大代表制度放弃保障妇女代表比例之后,妇女代表数量急剧下降。

也就是说,也许从1960年代之后,女性只是赢得作为廉价劳动力的地位吧?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随着女性经济独立,现代思想的持续传播,女性地位提高应该不少。我有些女性朋友,在大城市里长大,听说女性不许上桌吃饭都很惊讶。

可在山东中西部这样经济落后,思想保守,相对封闭的农村地区,当然,也不止我们山东,很多地方依然有这样风俗保持下来。

农村不再征收提留款,国家不需要剪刀差了,实际上农村也被某种程度上放弃了,自生自灭。现代思想很难主动传播进入的,留守当地的人们,甚至在城市打工过年时回到村里的人们,也很难主动意识到这些风俗的陈旧和落后。

农村需要拯救,

甚至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拯救。

1872年,美国女性因为在总统大选中“投假票”被捕,从而让整个社会注意到妇女选举权的问题。

2019年,中国女性,啥时候能真正自由解放呢?

博士春节返乡,发现山东老家仍保留客人来了女人不上桌的习惯,对此你怎么看?

我能怎么看,用眼睛看!抱歉我的口气可能有点冲,但是这个问题还用想吗?男女平等说了多少年了,难道还是一句空话吗?过去的陋俗该留着干什么,祸害自己的下一辈吗?这样丑陋的习惯赶紧改掉吧,这是我们上一辈的错,不要让我们以及后来人苦恼了!这样的问题其实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只有我们一起努力,扫除这些陈腐旧俗!

博士春节返乡,发现山东老家仍保留客人来了女人不上桌的习惯,对此你怎么看?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解答吧,我是八五后,有一个大学女同学是山东济南下面一个乡村的人,她12年结婚的时候邀请了我们几个大学同学,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发现男女是分开的,男客人的酒席在主屋,主屋有各种表演,而且房子也不透风,剩下的女客人们在另外一个小屋子,没有节目,同时,四月份下雨的山东农村极其冷,我们都冻得不行不行的,上桌的菜基本到我们桌上也都凉了,整个过程真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第一次发现男女还得分开不同屋子吃饭,男人们可以看表演,女人们只能干瞪眼。

我也是来自华中地区的农村,可在我们农村结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不知道这种情况算不算男女不平等,不过这种区别对待确实让人不舒服。

自古山东都是礼仪之地,孔子也是成长于山东,我想这种情形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新一代青年人的成长,应该会得到更好的改善的。毕竟我接触的年轻的山东男人们还是没有这种思想的,希望不好的过往都从我们年青一代终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