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南通北达,为什么历代王朝不建都武汉?

“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历史上除了东吴的孙权曾短暂迁都武昌,在古代,不管是大一统王朝还是地方割据王权,都不在武汉这个地方建都。

直接原因也非常简单:武汉的地理位置实在太方便了,不管哪个方向都能攻击这里。

不仅如此,武汉这座城市真正发展起来的历史,也并不算多么悠久,而且古时候武汉这个地方长期都水患频繁,直到明清时期才算真正形成重要商业都会城市。

武汉地处汉江汇入长江的地方,分成武昌、汉阳与汉口三个部分,现在的武汉虽然水陆交通非常发达,可在古代完全不是这样的情况。

作为古代云梦泽的一部分,武汉所在地江汉平原,那时候全都是沼泽与湖泊。

如果说现在的湖泊沼泽多,算得上环境优美,但古时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很长时间里,江汉平原一带气候湿热土壤黏重,毒虫猛兽横行,瘴气丛生,根本不适合生存。

从先秦直到唐宋时期,武汉一带一直都是水网密布到处都是湿地,所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这样的景象,直到明清时期,云梦泽才彻底消失,武汉才有了真正的发展。

我国古代绝大多数的都城都在北方,尤其是在黄河流域,因为在两宋以前,北方是我国各方面的中心所在,断然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定都南方。

两宋以前定都南方的话,要么是割据王权,要么是被迫短暂迁都。

长江流域的大城市发展历史原本就比较迟缓,而武汉在长江流域的城市中,发展历史也不算多么靠前的[澹奕],先秦的楚国都城郢都,跟武汉也有不少的距离。

从这方面看的话,武汉这座城市发展得实在太晚了,每每都错过作为都城的机会,等到武汉发展起来之后,其他主要大城市作为都城已经更加成熟,也轮不到武汉。

武汉以前有个外号,叫做“百湖之城”,因为有很多的天然湖泊,不仅水多,而且武汉这个地方过去一直都是水患频发之地,让人难以忍受。

汉江从这个地方涌入长江,而过去也没有丹江口等水利枢纽的调节,水患很多。

长江的中游,在江汉平原这一段被称作“荆江”,不仅有很多的支流,而且长江干流在这个地方变得十分蜿蜒曲折[澹奕],加上地形平坦,排水非常不畅。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从明朝弘治十二年到建国前夕,江汉平原一带有记载的溃坝事件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六次,还经常发生特大规模的洪水,这样的城市在当时当然不能建都。

除了水患,武汉无法成为都城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武汉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好了,作为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在今天看来这是武汉的发展优势,可以前就不一样了。

武汉不同于西安、洛阳、北京等地,武汉周围几乎都是平原,很难防守。

在古代的时候,一座城市想要成为都城,除了交通便利,更重要的还是必须具备安全性,比方说易守难攻,那个时代没有天险能够依仗的城市,是不安全的,比如汴梁。

很不幸,武汉所在的江汉平原,千百年来都是不太平的地方,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也是相安无事[澹奕],可在乱世,武汉周围一带永远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发。

最为著名的就是东汉三国时代的“荆州”,当时的荆州是一大片区域,其中就包括武汉,而那时候各方势力的交汇之处也就在荆州,各方围绕荆州进行了各种争抢。

各方总是为了争夺荆州打来打去,而江汉平原一带,根本守不住。

江汉平原因为无险可守,所以非常依赖于更远距离的几个关隘城市,比如三峡咽喉夷陵,而四面八方需要守的城池实在太远,其实是非常难以防守的。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武汉的水陆交通条件优越,放在和平年代是很好的发展优势,可是在战争年代,这就是要了命的问题,到哪儿都方便,也就意味着哪个方向都可能受到进攻。

不过话说回来,明清时期云梦泽消失,武汉这个地方经过长期开垦迅速发展起来,因为当时的大环境比较稳定[澹奕],作为水陆交通枢纽的武汉,成为了商业中心。

近代时期,孙中山先生曾计划定都武汉,然后以南京、广州、重庆北京为陪都,但未施行。

只有在后来因为战乱等缘故,武汉在1926年与1937年两次短暂为都城,这也是当时实在是迫于无奈才定都在武汉,正常情况下,并不会选择武汉为都。

整体来说,古代的王朝不愿意建都武汉,一来是因为武汉的水患灾害很多,发展比较晚,并不具备定都的条件,二来就是因为武汉的地理位置容易被攻击,在当时很不安全。

武汉南通北达,为什么历代王朝不建都武汉?

三个主因,决定古代的武汉成不了都城。

1、现在四通八达,古代可是两江分三地,没有桥梁,交通极大不便。古代,大江大河是极难逾越的障碍,很多国界线要么是大河,要么是大山。

2、武汉紧邻长江汉江,在古代水患风险大,在江水肆虐的时代,没有哪个都城愿意建在如此风险大的地方。就连古代楚国一隅,历史上都没有都城建在武汉。

3、武汉周边没有天然屏障,容易受到进攻。四通八达现在是好地方,在古代就是差地方。西安之所以成为13朝古都,是因为它安全,关中平原四面有关口,关中的东面有函谷关,西面是散关,北面是萧关,南面有武关,这四关都是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都城安全容易有保障!

以上应该是最主要的因素!

武汉南通北达,为什么历代王朝不建都武汉?

在古代,武汉孤悬在江汉平原上,适合做一个扼守四面八方交通要道的要塞,却很难作为都城存在的。若说原因,小牛认为有下述三点:

一、四通八达反倒成了劣势,四面受敌使武汉难以成为都城。

武汉号称“九省通衢”,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由北方去湖广的旱路必经武汉,汉水经武汉流入长江,而后者穿城而过,又是一条东西大动脉。可以说,武汉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得武汉,则有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的跳板和大本营,所以,它又是中南地区最重要的要塞。

但是,上述区位优势决定了武汉只能发挥军事、经济和交通等方面的功能,而不可能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因为它越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就越是八面临敌、易攻难守。看一下地图,它西面的四川盆地往往是敌方的战略基地,从那里出发,顺流而下,就可直抵武昌、汉口和汉阳。同样,长江下游和汉水中上游来敌也可以轻易地突防,在江岸登陆。历史上在武汉附近经常爆发大规模战事,如东汉末期的赤壁之战,抗战时期也在此展开过武汉会战。。

长江不再是天险,四周也没有雄关险隘,守军很难建立起有效的防御体系。一旦敌军同时从四面发起进攻,仅凭单薄的城墙是守不住武汉的。由此来看,作为四战之地的武汉是不适宜做都城的,历代王朝也不曾选此地作为都城。

二、江河纵横,使三镇很难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都城的功能。

武汉这个政治地理概念是很晚才出现的,古时,它的三镇被长江汉水切割成三个彼此联系松散的区块,难以形成有效的整体。

一般的都城都集成下述城市优势:城市人口众多,商业发达,市内交通便利,道路呈网络状,密切沟通城市各个区域的联系,有利于提高都城行政效率,发挥都市引领作用。

然而,古代的武汉却没有上述优势,它的人口稀少且分布零散,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工商业街市。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和桥梁设施的古代,江南的武昌与汉水两岸的汉口、汉阳无法建立起快速便捷的交通信息联系。试想一下,长江武汉段最窄处也有1.1公里,而且水深浪急,渡江要花费许多时间,根本不便于江南江北每天的日常联系;汉水东西;两岸的沟通方面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说,古代的武汉并没有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产生都城应有的功能。

三、辐射范围有限,对中原和远方地区鞭长莫及。

古代的武汉,周边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缺少足以起支撑作用的城市来拱卫。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文化教育事业欠发达。作为中心城市,武汉自顾不暇,没有能力向四周扩散,也无法吸收附近地区的力量来壮大都城。

在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在北方,在以郑州为圆心、向东至齐鲁、向西到三秦、向北至北京、向南至南阳的区域之中,武汉则远离这个重心。后期虽有重心转移,那也是朝向长江下游江浙一带。无论北方还是江浙这些繁荣之地,都远离荆楚,远离武汉。若以武汉为都城,指望那些地方供给武汉,那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若是发生战争,武汉很容易被围困,然后被各个击破,指望不了援兵的救助。因此看,武汉难以承担起必须承担的重任,做都城勉为其难。

武汉南通北达,为什么历代王朝不建都武汉?

武汉南通北达,交通十分方便,各种贸易商客来往众多,被称为“九省通衢”,但是,武汉只适宜做码头重镇,却不适宜做都城首府,为什么呢?

首先,历代王朝选择建都之地,必须要有很好的防御功能,如长安号称关中,曾被周秦汉隋唐等多个王朝选为首都,就是看上四面有坚固的防御关隘,长安东面有潼关、函谷关,可以防东夷的入侵,东南有武关可以防御荆楚苗夷,西南有大散关可以防御巴蜀蛮子羌人,西北有萧关,正北有金锁关,可以防御匈奴人入侵。

再如洛阳,西面有潼关、函谷关崤山,北面有中条山、邙山,东北有太行山,东南有嵩山,西南有龙门山,所以,进可攻,退可守,合适做首都!

再像北京,东面大海,东北从山海关起,过喜峰口,再到大安口古北口到居庸关的长城防卫体系坚固!

但对于武汉四周则无任何防御屏障,而且长江将武汉分为三镇,在古代渡江工具落后的情况下,又是沼泽遍布,洪水泛滥成灾,既不能防及人危,又不能避及自然灾害,根本不宜做首都。

第二,在中国古代,属于农牧业国家,整个国家重心偏向北方地区,主要以黄河流域为主,作为长江流域的城市,也不可能被选为首都!除武汉外,像长沙、南昌等城市也无此殊荣!

如果战乱时间,各地势力割据,小国家无地可选,可以做地域首府,大一统国家在长江以南很少建都,只有南京,但一般时间都短!

所以,历史上大统一王朝,选做都城的也就那几个城市,陕西关中几个城市,如长安、咸阳、镐沣等,中原几个城市,如洛阳、开封、安阳等,还有北京,长江以南就南京以及南宋临安杭州。

武汉南通北达,为什么历代王朝不建都武汉?

首先建都要考虑以下几点:

1、地形因素:适不适合发展农耕经济,同时水路、路路交通是否便捷,是否具备从外调运物资功能。

2、文化因素:文化底蕴是否厚重,百姓是否通情达理。

3、经济因素:地区经济是否可以供应皇室开销

3、政治因素:军事是否具备震慑作用

4、风水因素:是否符合易经八卦

地形上:武汉地处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城区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同时江河纵横、湖港交织,上百座大小山峦,166个湖泊座落其间,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四分之一,这样山河阻隔,土地支离破碎,不利于农耕经济发展,利于商品经济发展,而古代奉行重农抑商,纵不会放任商品经济壮大,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建立都城,那么中央便多腐败之处,地方腐败现象便更甚。而且地域被长江割裂,古时交通不便信息传输不能及时,不利于都城管辖,极容易一方做大,使中央腹背受敌。

文化上:武汉地处湖北,原楚国,楚人的信仰是多元的,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楚人对天的崇拜已非一般观念,而是有具体的对象的,如太一、东君、云中君等。敬天信鬼神必崇巫。巫,神通广大,能通天地、交鬼神、寄死生。楚国是从氏族制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所以政治活动和科学文化知识,都蒙上了迷信的外衣,为"神事"所笼罩。对建都而言,文化多元反而成为一种阻碍。

武汉南通北达,为什么历代王朝不建都武汉?

武汉南通北达,为什么历代王朝不建都武汉?

如果按照经济发展和建都的人员生活的基础需求都是可以满足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适宜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也适宜各大机关事业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建都都是非常适宜的,那么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没有选择在此地建都呢?因为,自古以来建都都是会选择风水好的地方建都的。

在南方任何地方建都都是不适宜的,因为自古以来南方建都的都是短暂的小朝廷。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人选择建都的都会在北方的西安、北京、河南的洛阳、开封、郑州、等地。这些地方建都一般时间比较长的朝代占绝大多数,人们大都认为这是选择风水的原因。

中国的易经明确指出,八卦有三个吉门都在北方:即东北、西北、正北这三个方位,剩余的五个门都是凶、刹、伤门等。所以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所以很少有朝代建都选择在北方。而那些无奈在南方建都的朝廷都是短暂的小朝廷。而那些时间很长的朝代都是在北方的。

所以,尽管武汉南通北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历朝历代都没有人选择在武汉建都的,这主要原因就是讲风水。因为如果你不选择一个好地方,那么即使你建了都也不会长久的,太平天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