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支持孟加拉国独立,而不是直接将孟加拉国吞并?

孟加拉人几乎都是穆斯林,而且有一亿多人,一旦加入印度,那么印度就算玩儿完了。

1971年东巴基斯坦在印度的支持下,与西巴基斯坦进行了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东巴独立为结局告终,而东巴基斯坦,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

印度虽然向来在南亚地区横着走,对于孟加拉也并非没有想法,但是权衡之后印度还真的不敢将孟加拉国收入囊中,一旦印度真那么做了,印度可能弄巧成拙,撕碎自身。

古代的时候,整个南亚地区支离破碎,所谓的“印度”指的是一大片文明区域,而并非是单个叫做印度的国家,直到英国人到来,将碎片化的南亚次大陆整合在了一起。

二战之后英国撤退,将英属印度一分为二,分成印度与巴基斯坦。

按照英国人原本的设定,各土邦王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别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而印度凭借绝对的优势实力,抢走了多数的土邦,巴基斯坦则占据了比较少的土地。

巴基斯坦那时候分成两个部分,也就是东巴与西巴,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跟孟加拉国,东巴与西巴都是以穆斯林为主的地方,但除此之外,族群、文化等等全都没啥联系。

原本两个地方之间关系就脆弱,西巴还以自身的优势,各种欺压东巴,引起东巴的不满。

东巴在巴基斯坦内部长期处于弱势的地位,时间长了之后非常不满,最终因为印度的干涉东巴决定武装发动独立战争,并且取得了成功,东巴脱离巴基斯坦成为了孟加拉国。

要知道,孟加拉所在的恒河三角洲地区,是南亚最肥沃富有的地方之一,在古代就是如此,印度在独立之后到处横冲直撞,面对孟加拉国,断然不会没有想法。

只不过印度考虑再三并没有这么做,因为真要拿下孟加拉国,印度肯定要吃不了兜着走。

孟加拉国虽然比印度小,但却有上亿的人口,可不同于锡金,印度要是强行吃掉孟加拉国,当时全球其他的国家绝对不能坐视不管,印度必然要受到各国的围攻。

之前在入侵藏南的时候,印度就已经丢失了在第三世界中的主导地位,要是再对孟加拉国下手的话,后果可想而知,而且孟加拉国虽然弱小,可也没那么好欺负。

孟加拉的主体孟加拉人,在南亚有两亿的人口,是个相当庞大的族群。

一旦印度吃下孟加拉国,那么孟加拉人就会成为印度内部第二大族群,印度斯坦人的优势就荡然无存,孟加拉人势必要争取更多的利益,最终导致印度的撕裂。

不仅如此,孟加拉人几乎都是穆斯林,印度本身是以信奉印度教为主,虽然穆斯林也不少但也没有那么强大,要印度突然多出来上亿的穆斯林,会发生什么不用多说。

孟加拉国只不过是忍不了西巴的打压欺负,但并不代表孟加拉就喜欢印度。

印度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不怎么样,而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很低,两者结合之后对于孟加拉国没有任何的好处,对于印度也是造成更加巨大的负担。

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印度直接就承认了孟加拉国的地位,但是并没有对孟加拉国怎么样,甚至于在很多边界土地谈判中,印度经常对孟加拉退让。

孟加拉国上亿的人口,要是印度陷入孟加拉的泥潭,很容易被巴基斯坦背后进攻。

整体来说,孟加拉国的孟加拉人实在太多,而且与印度的主体文化大相径庭,印度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撕裂隐患,强吞孟加拉,只能让印度更加危险。

印度为什么支持孟加拉国独立,而不是直接将孟加拉国吞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印度跟巴基斯坦本来无冤无仇,两家打仗也是为了利益,打来打去都是为了领土。

可是印度跟巴基斯坦却有一次例外,那就是印度费尽周折跟巴基斯坦较劲,把一块肥肉从巴基斯坦嘴里夺下,却没有吞并而是让它自己独立了,这块肥肉就是孟加拉。

众所周知,英国人让自己的殖民地印度大陆独立的时候,提供了印度独立方案——蒙巴顿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把印度以宗教为分水岭分成两个国家,所以就有了巴基斯坦和印度。

但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蒙巴顿方案又不提宗教了,又说要让当地部落的王公决定他们归印度还是巴基斯坦。

那些王公是印度人,当然愿意归印度,可其领地居民多数是穆斯林,这下子就是猴吃麻花满拧了。

这就是克什米尔问题的由来。

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了克什米尔归属大打出手,独立后的日子差不多都用在了打仗上了。

如果说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人挖的坑,而孟加拉独立就纯粹是巴基斯坦自己给自己挖坑,咎由自取。

为什么这样说呢?巴基斯坦当初按照英国的蒙巴顿方案按照宗教信仰从印度独立出去了,这不是好好的嘛。

虽然当时巴基斯坦因为地理原因分为东西巴基斯坦,但两边都是穆斯林,都是亲兄弟,这样的巴基斯坦没有理由过不好,可是西巴基斯坦的人不知道珍惜,硬是把亲兄弟给挤兑出去,能怪谁呢?

巴西基斯坦把首都定在自己这边,国家高官都是西巴的,财政大权和立法、司法大权也在西巴人手里。西巴人吃肉,东巴人喝汤也难喝上,换了谁也不答应。

东巴人口多,财富多,自己的日子过得也比西巴好,却为了一个宗教信仰,处处听西巴人摆布,吃饱了撑的吗?

开始的时候,东巴人也没想独立,没想分家,只是想在这个家争自己的权利。

东巴争不过西巴,就把希望寄托在选举上。因为巴基斯坦领导人宣布国家实行民主,由老百姓直选议会。东巴人迎来了翻身的机会,因为东巴人多选票就多呀,在议会赢得多数席位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新宪法,争取自己的权利。

可是,投票日期到来的时候,西巴领导人却宣布延迟投票,这明摆着就是耍赖。

东巴人对这个兄弟彻底失望了,就宣布退群了,不玩了。而西巴这个时候没有冷静,而是宣布巴基斯坦进入紧急状态,并且立刻向东巴派兵对宣布独立的东巴进行镇压。

在东巴基斯坦和西巴的内战中,印度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背后起着关键作用的还是苏联。

没有苏联的全力支持,印度也不敢放手去跟巴基斯坦在东巴去打。苏联当时给东巴武装和印度军队提供了大量的武器援助,而当时美国对巴基斯坦还是采取非常超脱的中立态度。

所以巴基斯坦一个国家面对的是三个对手:东巴、印度和苏联。这场战争巴基斯坦要打赢也就怪了。

总之,这事还是西巴没有处理好,如果兄弟俩相处好好的,外人也插不上嘴,这叫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1971年12月,西巴军队撤出东巴,东巴基斯坦正式宣布独立,成立孟加拉国。

印度为什么没有吞并孟加拉呢?

首先,孟加拉国是为了争取自由而独立的,如果加入印度,这个独立还有什么意义。

东巴人民浴血奋战如果是为了从一个跟自己宗教信仰相同的西巴基斯坦分离出去,去投入到跟自己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那不是才脱狼口,又入虎口吗?

东巴人民有病吗?即使领导人答应,人民也不答应。

其次,印度当时全力支持东巴独立,是以主持公道的名义出现的,如果印度支持孟加拉独立后是为了吞并,那它当初的公道也就失去了全世界的支持,联合国和安理会也并不会答应。

还有一点最关键,那就是印度和东巴的宗教信仰不同,如果两国宗教信仰相同还可以考虑,但信仰不同就难以融合。

东巴为什么独立的?因为西巴对它不公平,

如果吞并了东巴,印度就能一碗水端平吗?

如果东巴觉得吃亏了,再闹独立怎么办?

印度的领导人没有那么愚蠢,巴基斯坦丢下的烫手山芋,他们也不想接。

所以,印度吞并孟加拉就是一个伪命题。

印度为什么支持孟加拉国独立,而不是直接将孟加拉国吞并?

印度作为南亚区域大国,1947年从英属印度独立建国以后,开始了一些列的扩张行动,企图恢复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版图。比如出兵克什米尔、收回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领土、占领麦克马红线以南领土,并对周边小国进行渗透和控制。为了克什米尔领土问题与巴基斯坦发生数次战争,1962年中印战争的爆发使两国关系恶化,但是印度对于成为南亚甚至世界大国的梦想一直未放弃,1971年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之际,出兵占领东巴基斯坦,并使东巴从巴基斯坦脱离,成立孟加拉国。

大家这时可能就有一个疑问,当时印度派了17万大军直接占领了东巴,为何不直接将东巴并入印度,反而扶持东巴建立孟加拉国呢?铭苏先生具体给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当时印度的计划是肢解巴基斯坦,并没有将东巴并入印度的打算。

自从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巴基斯坦被分为东巴和西巴,中间隔了一个印度。而东巴和西巴从东西两侧对印度形成夹击之势,使印度在前两次印巴战争中不能放开手脚,以防东巴从背后突然袭击。所以,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印度为第三次印巴战争进行了长期的动员准备工作。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国家孟加拉国的决议。所以,此时的印度只是想通过肢解巴基斯坦,达到削弱巴基斯坦的目的,而不是吞并东巴。

第二、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不允许印度这样做。

印度在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也摸清了东西方国家对印巴冲突的态度。1971年印度与苏联签定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印度取得了苏联的支持。随后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开始对美、法、英、西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进行访问,以摸清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底牌。虽然印度当时有苏联的支持,但是美苏处于对抗阶段,从英迪拉·甘地访问美国的情况来看,最起码美国要反对印度吞并东巴。再加上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中国也不会同意印度吞并东巴。所以当印度占领东巴以后,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下不得不宣布从东巴撤军。

第三、印度和东巴宗教信仰不同,难以达到融合的目的。

当时印巴分治的时候就是按照宗教信仰不同划分的,东巴地区人口约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56%,并且83%以上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如果东巴地区并入印度,那么印度人口中穆斯林的比例将大幅提高,并且印度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长期发生冲突,难以实现信仰两种宗教居民的融合,这不但不利于印度的稳定,还有可能爆发冲突。

第四、印度缺乏强大的实力和胆魄。

印度虽然在实力上明显要强于巴基斯坦,但是以印度当时的兵力部署来看,东部地区部署了17万兵力,明显高于东巴的9万军队;而在西线印度投入30万兵力,与西巴的25万兵力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所以,印度此战的目的主要是在东线,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东巴地区,但是印度并没有像俄罗斯这样的魄力,在面对国际压力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停战协议,从东巴撤军。

(孟加拉国军队)

印度未能将孟加拉国这一地区纳入印度版图,对印度来说不但失去了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的的恒河三角洲,还使印度向东北方向扩张受阻。目前印度和东北地区仅通过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东北地区存在比较强的独立倾向,一旦管理失控,如果再有外来势力加持,那么东北地区很有可能从印度独立出去。

印度虽有成为世界大国的潜力,但是自从印巴分治以后,印巴对抗就消耗了印度相当多的精力。后来孟加拉国的独立,从地理格局上使印度难以独占南亚大陆,使印度难以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

印度为什么支持孟加拉国独立,而不是直接将孟加拉国吞并?

印度做梦都想把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囊入怀中,结合成为一个新的南亚次陆国家。印度始终认为自己是英国的继承人自诩,但当时他自己都是殖民地。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可以说,印度想把孟加拉吞并注定是个梦想,一是现在已经不可能吞并他国的事情的发生了,再就是现实不允许。应该说,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之前,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是一个国家(东巴)在第三次印巴战争的时候被分裂,在1972年1月19日,巴基斯坦被印度一分为二。占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积16%的东巴基斯坦就此成为一个独立的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被截肢了。孟加拉的独立只是在军事上缓解了印度的压力。在其他方面印度并没有获得的太多,起码现在孟加拉在外交和战略上并没有依附于印度,而且和巴基斯坦关系很好。再说,孟加拉本身也极其防范印度的入侵,但囿于国力的有限,孟加拉就想出了一个笨方法,那就是生孩子,拼命生孩子,小小的孟加拉现在都快2亿人口,印度现在即便想吃也不吃下。那就噎死 了。

孟加拉国面积仅有1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却多达1.6亿。每平方公里就要容纳1250人生活。自然灾害肆虐和极度贫困。可以说孟加拉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几乎一无是处。印度如果真的吞并孟加拉就是一个巨大包袱,现在对于印度来说,现在吞并孟加拉国意义不大。就孟加拉而言,他没有战略纵深可言,几乎无自身安全。也就是说印度如果要侵略孟加拉,孟加拉根本无法抵御,情况令人担忧。

应该说,现在的印度更加希望在战略上和外交上控制孟加拉,只要如此,土地上的占据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了,而现在的孟加拉正在竭力摆脱印度的控制,而能否冲破印度的政治包围圈,这其中最关键的国家就是缅甸有。从地缘上看,孟加拉被印度三面包围。孟加拉只有东南部却与缅甸接壤,这成为孟加拉突破印度包围圈唯一方法。印度自诩南亚主宰,对孟加拉肯定动心,但已经无法占据孟加拉,孟加拉在文明体系上的伊斯兰化,与印度格格格不入。这也是印度最大障碍。但也必须承认。只要有印度在,孟加拉就永远无法发达起来。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印度为什么支持孟加拉国独立,而不是直接将孟加拉国吞并?

印度为何支持孟加拉国独立,而不是直接将孟加拉国吞并?这是两个问题,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印度为何支持孟加拉国独立?

印度这么做,并不是印度有多善良,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削弱巴基斯坦的力量。众所周知,孟加拉国的前身就是东巴基斯坦,当年巴基斯坦从印度独立出来之后,分成了两块,一块是西巴基斯坦,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而另一块则是东巴基斯坦,也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国。

当时,东西巴基斯坦之间隔的是印度,两块地区之间并没有陆路相通。一个国家左右围着印度,让印度很不爽,为了削弱巴基斯坦的力量,印度一直在策划如何将其中一个分解出来,成为自己的傀儡。

实际上,当时的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也是问题重重,虽然都是信仰一样的宗教,但是整个国家的主权在西巴手中,西巴对东巴的制约让东巴很不爽,而且矛盾日益见深。后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了克什米尔发动了三次战争,其中最后一次战争中,成功策划东巴基斯坦独立,建立了孟加拉国。

不得不说,印度很聪明,通过让东巴基斯坦独立,一方面削弱了巴基斯坦的实力,另一方面则是解除被东西包围的刚尴尬。最重要的是,独立后的东巴基斯坦果然成了印度的傀儡,很多方面对印度有很大的依赖。

印度为何不吞并孟加拉国?

印度想过这个问题,以印度的胃口,锡金都不放过,何况是孟加拉国呢?可问题是,它吃得下孟加拉国吗?

孟加拉国当初刚独立的时候,印度不是没动过吞并它的心思,可在当时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所以就耽搁下来。孟加拉国也不是啥傻子他深知印度的野心,于是采取了一种非常极端的手段,那就是鼓励国民生育。没用几年时间,孟加拉国本来基数不小的人口又翻了几翻。

当印度回过神来发现孟加拉国已经不是他能吃的下的,关键是咽不下去了。因为孟加拉国国土面积仅仅是我们国家的江苏那么大,却有1.7亿人口,如果吞并孟加拉国,就意味着要养活这1.7亿人。而且要知道,孟加拉国可是世界上有名的穷国,被联合国评为最不发达的的地区之一,比印度差的远。可以说,这就是个沉重的包袱,印度根本负担不起。

同时,孟加拉国地理位置并不占据优势,印度完全可以轻松将其影响最大化。毕竟印度大部分包围着孟加拉国,孟加拉国也只有两个邻国,一个印度,一个缅甸。而且孟加拉国除了位置没啥优势外,国内也没啥丰富的资源,除了动不动发大水,没啥值得印度去吞并的。孟加拉国是著名的“河塘之国”。

所以,目前来说,印度对孟加拉国是属于完全没有想法的那种,毕竟无利可图的事情,印度也不愿意做。

印度为什么支持孟加拉国独立,而不是直接将孟加拉国吞并?

英国人主持印巴分家,可算是缺德了。

作为英国王冠上最为耀眼的珍珠,英国人是不希望印度独立的。可是印度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随时都会掀起反英起义。被二战严重削弱的英国无力应付,只好屈从“民意”,选了温和派作为谈判代表。

英国虽然国力衰弱,无可奈何花落去,留不下印度人的心,但是英国人智商还在线。如果把一整个英属印度都交给印度国大党,那可是一个面积超过40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大国,印度洋将会成为这个大国的后花园。美国已经把英国世界霸主的位子抢走了,还要指摘英国殖民统治多么残暴。印度如果再来这么一出,他们为了提高国家荣誉感和凝聚力,英国就是一个最好的对立面和靶子。毕竟英国人殖民时期没少杀人,他们怕印度人记仇。如果把他们分开就好了,分而治之,让他们自己去斗,让他们的内部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就不会埋怨到英国头上,反而还会请求英国的居中调停。

(蒙巴顿方案)

于是乎,英国人弄了一个分家方案,看起来比较合理。既然大家性格不合,那就分开单过吧。原本英国是想要印度分成几十个国家的,这个包藏祸心的方案连温和派都看不下去了,游行示威、暴动天天有,把英国吓个半死,最后出台了把英属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方案。

这个方案看起来还算不错,还比较符合印度人口占比,可是仔细看地图就发现巴基斯坦吃了大亏了。原来,巴基斯坦不到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分成了相隔2000多公里的两块版图,被称为东巴和西巴。当初巴基斯坦为了快速和印度人分家过日子,巴基斯坦人没有考虑太多,就通过了建国宣言,把领土组成写进了宪法。

印巴冲突不出意外地因为分地不均打起来了,几乎是刚刚分家,两边就开始把对方当做死敌来看待了。印度人的注意力果然都被集中到了巴基斯坦人身上,忘记了300年殖民者的罪恶。第一次印巴冲突,双方打和了,虽然看起来巴基斯坦吃了亏,只占了争议领土克什米尔的40%的面积,但是以巴基斯坦战争能力,能做到这样就已经不错了。

没过多长时间,第二次印巴冲突很快又打起来了,这一次巴基斯坦险胜印度。为什么要说险胜呢?因为虽然巴基斯坦的空军在开始阶段打的不错,但是印度缓过来后,已经准备发起强势反推作战。印度还把航母派到了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的外海上,随时准备轰炸巴基斯坦首都。巴基斯坦对印度的全方位战争无法抵御,前线阵地开始崩溃。紧急时刻,巴基斯坦求助于中国。中国给印度写了一封“勿谓言之不预”的信,加上1962年的时候确实教会了印度怎么做人,印度就选择在局面大好的情形下放弃了进攻。

但是,印度对这个城下之盟非常憋屈,他们甚至认为是家门不幸,出了巴基斯坦这个孽障。他们从退兵之时就开始筹划着怎么清理门户了。他们启动了核计划,也不为了面子做“不结盟运动”的领袖了,他们跟苏联越走越近,购买了大批军火,随时准备复仇巴基斯坦。

(第二次印巴战争)

巴基斯坦对印度要报仇的事心知肚明,他们也不是毫无准备。为了不再受印度的海军威胁,巴基斯坦把首都搬到了北方,同时还能便于调度克什米尔前线。巴基斯坦把大量的军事装备和研发功业都安排到了内陆地区,以免被印度发起突然打击,摧毁潜在战争能力。

这本来是巴基斯坦正常的国防需求,却在东巴引起了不满。原来,东巴地势平坦,没有险要可以防守。因此巴基斯坦政府就把工业都安排到了西巴,这让东巴人民认为中央政府处事不公平。西巴要发展,东巴也要活命呀,因此在巴基斯坦积极备战的时候,东巴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活动。巴基斯坦政府军很快开到达卡,抓了很多分裂分子,镇压了叛乱。

敌国有乱,是本国之福。印度如果不趁你病,要你命,那也不是印度了。于是,印度借口巴基斯坦政府违反人权等,在东巴带路党的邀请下,兵发东巴,同时在克什米尔地区也发起了进攻,用以牵制巴基斯坦政府军救援东巴。

印度发起战争前曾打听过世界各国的态度,苏联是全力支持印度的,美国则陷入越战泥潭,无法抽身,连给巴基斯坦的军火都只能算是敷衍应付。在危急时刻,美国曾经请求中国直接出兵援助。可是当时中国正处在特殊时期,无力援助。巴基斯坦孤立无援,在东巴的9万部队都被印度俘获。东巴在印度的操纵下,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成立了孟加拉国。通过肢解巴基斯坦,使得巴基斯坦从此失去了从东西两面夹击印度的战略优势,印度因此实现了独霸南亚的战略目标。

(第三次印巴战争)

那么,对于建立一个大印度念念不忘的印度,为什么会让孟加拉国独立,而没有想过直接吞并呢?

印度肯定想过直接吞并孟加拉国,因为印度的外交理念就是小国在未来都是大国的附庸,是没有必要独立存在的。所以,印度在南亚是横着走的江湖大哥。之所以印度停下了吞并的手续,主要原因有三个:

1,通过武力吞并改变国土的时代过去了,印度如果直接吞并孟加拉国,不仅之前标榜的吊民伐罪的道义制高点荡然无存,也会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如果因为吞并孟加拉国,导致联合国干涉,在孟加拉国再发起一次“联合国军”行动,印度到手的成果可能都会鸡飞蛋打。印度不能冒这个险,因为美国曾经干过这个事。

2,孟加拉国国土面积不算小,人口也极多,而且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印度靠近孟加拉国的地方,还有一个邦叫做西孟加拉邦,原本是和孟加拉国是一个地区的,就是因为宗教原因给分开了。如果孟加拉国吞并进来,那么1.5亿以上人口的穆斯林,涌入西孟加拉邦,会完全改变印度在当地的政治生态。以穆斯林的政治诉求,难保印度吞并了孟加拉国,最后还不得不搭上西孟加拉邦才能把这个国家送走。

3,印度如果吞并了孟加拉国,印度在印度洋上的海岸线将会大大加长,起码在地缘上,印度将会成为印度洋最大的陆地—海洋霸权国家。这样的结局,是世界其他大国都不能接受的情况。如果世界五常国家通过印度洋都要看印度的脸色,那还让他们在联合国怎么混?

所以,印度看着孟加拉国这片土地,及时流干了口水也不敢下手,还不如扶持一个傀儡政权,坐坐太上皇舒服和安全的多。

(孟加拉国的穆斯林人口使印度忌惮)

近些年印度还把孟加拉国溢出来的1500万穆斯林给强制遣送回孟加拉国,这件事还引起了两国的外交纷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印度当年没有吞并孟加拉国,确实是明智之举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