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农谚预测年景,啥意思?

三月三,又到了广西人回山寨唱山歌的季节,今年的三月三与传统的清明节撞在了一起,不过因为很多地方都出不了门,所以也没有很强烈的节日气氛。

三月三,上巳节,其实农历三月初三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传统上,将三月三称作是上巳节,北方素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传说这一天也是王母诞辰。

春秋时代就有关于三月三的文字记载,《兰亭集序》当中的曲觞流水也与此有关。

古时候的人们,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作是上巳,魏晋时期正式将三月三定为上巳节,人们在这一天去郊外的河流中沐浴,称作祓除,不过唐朝之后,上巳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尽管在中原,唐朝开始就不怎么过上巳节了,但是在广大的西南地区,仍旧保持着这样的传统并且被发扬光大,尤其是广西地区。

而且虽然人们不怎么过上巳节,但是三月三这一天,对于农民来说也是重要的。

民间有俗谚,说“三月初三晴,地里长金银”,大致的意思就是说,要是三月初三这天的天气非常晴朗,那么来年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冇人要”也是大致上差不多的意思,这里的“冇”就是没有,三月三这天天气晴朗,那么这一年就是丰收年,陈芝麻烂谷子之类的,当然就不会有人吃。

类似的农业谚语在我国天南海北还有很多,不过大多数都是没什么根据的。

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也没有天气预测的能力,因此只能根据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总结一些规律,然后就出现了这些谚语。

可能对于某些地方来说,这些谚语还是可以相信的,但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而且我国的地域如此辽阔,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用于同样的规律。

所谓的三月三天气晴朗,接下来的一年肯定是丰收年,这实际上就是个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而已,具体会发生什么还是要看后来的日子,不能全信农谚。

“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农谚预测年景,啥意思?

三月三是什么日子?为什么在古代对这一天非常重视?看完就知道了!

三月三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里的三月指的是农历三月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意思是说农历三月初三是轩辕皇帝出生的日子。 因此,每年的这一天,很多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会到“老家河南”的新郑,寻根问祖。

三月三是上巳节的俗称,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 。上古时代是以“干支”纪日,把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在古代这一天人们会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在古书《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到了魏晋以后,上巳节又改为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这天是有很多传说的,例如,传说三月三这天是上古时期伏羲的出生日,也传说是王母娘娘的出生日,也有人把三月三称为中国人的情人节、女儿节等等。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古人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祈福未来美好生活的,也是想图个吉利。

在古代早期的时候,人们会在上巳节这一天“淋水除垢,袱除不祥”,通过沐浴洗濯达到祈求去病消灾的目的。在古代每年这一天人们穿上新缝制的衣服,相约在水边嬉戏沐浴。在沐浴之前大家也会相互赠送兰草,在古人的认知里,兰草所释放出的香味,能够有驱邪的功效。

古时候上巳节这一天,一些相互有好感的青年男女也会借这次机会,表达爱意,赠予对方“芍药”,作为定情信物。这个芍药有啥特别呢?其实没啥特别,只不过是芍药的“药”字通“约”字,代表相约。古人谈恋爱和我们现代不同,还是比较含蓄的。所以,那个时候的芍药是男女间的定情信物。这种表达爱的方式也是有记载的,在《诗经•郑风•溱洧》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描述了老祖宗在上巳节这一天,在溱洧河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动人情景。

在杜甫《丽人行》中也有上巳节这天的描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时至今日,这些活动其实已经很少有了,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三月三是古代情人节了,只记得“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了。

上巳节在唐代盛行起来,也被称为踏青节,变成了全民的狂欢节日,这一天官府会组织大型的郊游和饮宴活动与民同庆,历史上著名的《曲江宴》就是这么来的。当然,上巳节作为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不可能只是吃喝了事。这一天在民间还会有像踏青、荡秋千、蹴鞠、拔河、放风筝、射箭、彩舟竞渡等一些活动,是非常热闹的一段时间。

上巳节一般是清明前后,是农民春耕的大好时节,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影响到越冬作物的长势和春季作物的种植。所以,古人也非常重视这一天的天气变化,形成了很多农谚流传下来。分享几个给大家,作为了解!

一、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

这句农谚原文是这样的“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冇人要”,这里面的“冇”可不是“有”的意思,是指没有的意思。所以,传来传去就直接写成“无人要”,表达的也就更直接了。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太阳高照,是个大晴天。预示当年是个风调雨水好年景,粮食会获得丰收。新粮足够吃,陈粮就没人要了,也就买不上好价钱。

关于三月三这天晴天是个丰收年,不只这一句农谚这么说,还有“三月三晴,树上挂金银”、“三月三青蛙呱呱叫,陈谷烂米冇人要”等等,都是说这天晴天是比较好的,会是个好年景。

古人的农谚都是在长期的劳作和生活中结合天气总结出来的,还有没有道理了,不好说,必定气候条件和时代背景不同了。但是,能够一直流传这么久,说明后人还是比较认同这句话的。

二、三月初三天若下,穷人卖妻富卖马

古人认为三月初三这天天气晴朗是比较好的,反之阴天下雨可能就不太好了。这句农谚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果三月三这天下雨,预示当年年景可能不会那么好,可能会出现农作物欠丰收年的情况,人们生活困难,缺衣少粮,无法安居乐业。当然,这里的“穷人卖妻富卖马”,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用来表达生活困苦。

“三月三雨,鱼儿田沟死”,“三月三落雨青蛙哑,穷人卖妻富卖马”等农谚,也是表达三月三这天下雨,年景可能会不太好,会出现旱灾等自然灾害。

这也恰恰说明古代是缺乏科学的天气预判手段的,也缺少应对恶劣天气防范措施,只能是靠天吃饭。再有,那个时候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普通百姓家里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余粮,如果年景不好,造成减产或者没有收成,就会出现挨饿的情况。

所以,古人都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祈求“老天爷”的保佑。在我看来,农谚是古人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总结,也是一种科学,具有通俗性、实用性、口口相传的特点。您认为呢?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农谚预测年景,啥意思?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带着对春风的思念,人人都是笑开颜。

阴历的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而且,针对三月三这个日子,还有一些农民的谚语。其实不管怎么说?对待我们来讲,今年的三月三,希望疫去春来。因为今年真是多灾之年,新型肺炎疫情泛滥,让人们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又回到了三年前似的。不过不管怎样,春天来临了,一切都将过去,所以我说春天伊始,万象更新,在三月三这天,能够成为一个新的起点,让人们对过往的深刻记忆告别,让人们重新在春天里获得希望,安宁,健康!

“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农谚预测年景,啥意思?

答:“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这句老祖宗留下的谚语,是人们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虽没科学依据,也是很有道理的。就是说三月初三这天天气晴好,今年就是一个好年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五谷丰收了,新米都吃不完,谁还吃陈谷烂米,陈谷烂米肯定就不会有人要了。

明天就是三月初三,希望这天是一个晴好天气,希望太阳公公能笑着跑出来。

在我们老家有这样说法,三月初三,棉袄换布衫。说明天气开始转暖和。春耕生产开始忙活起来。

当然如果三月初三下雨,天气就仍比较冷,如果遇到极端天气,比喻倒春寒,就会严重影响春种春播,也严重影响小麦油菜的生长,成熟。人们今年收成就会大打折扣,过去人们都是靠天吃饭,遇到这种天气,收成就不会好,人们就会忍饥挨饿。

所以,我们那里老人也常说:上怕初三雨,下怕十六阴。就是初三这天要是下雨了,那么几乎这个月就会下到十五,如果十六这天阴天,那么下半月就会很少见到太阳。连续的阴雨天气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活动,也不利于农作物的播种、发芽和生长,当年收成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农谚云:”三月三下雨青蛙哑,穷人卖妻富卖马”。也有“三月三落雨青蛙哑,十个牛栏九个空”的说法,都是讲三月初三这天下雨了,今年收成不好,人们生活困难,都要靠卖妻卖马卖牛来维持生计。当然这都是过去。现在实行现代化农业生产,人们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现实,但风调雨顺,还是人们希望见到的。三月初三下雨青蛙哑,是指天气寒冷,青蛙不活跃,停止鸣叫,如果天气暖和,青蛙就会鸣叫,活动频繁。青蛙能感知天气的冷暖,青蛙的呜叫声,也预示着一年的好光景,要不然怎么会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句。

在我们那三月初三,还有用荠菜煮鸡蛋的风俗。这一天,几乎家家都用荠菜煮鸡蛋吃,说是三月初三这天吃了荠菜煮的鸡蛋,一年头不疼。不知道是否有这效果,总之这种做法一直流传。荠菜我们也叫地米菜,也是一种受人喜欢的野菜,确实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每年三月初三,农村勤劳的人也会抓住机会,会扯许多荠菜,这时农村田间地里到处都是地米菜,扎成一把一把,拿到城镇集市上去卖,也能挣一点外快。“三月初三,荠菜赛仙丹”,这天买荠菜的人很多,都是买回家煮鸡蛋。

明天就是三月初三了,希望明天能见到太阳露笑脸,也希望投机卖荠菜的人,不会受疫情影响,能挣一笔外快。

“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农谚预测年景,啥意思?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岀了很多宝贵经验。剑造了大量财富,积累了很多丰富的关于预测年景的农谚经典金句,并一直源源流长。

“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三月初三是个什么日子,小编无知只能从身边答起。很小的时候我们这里过庙会,每年三月三在庙里烧香敬神,还有小生意人在那里叫卖,非常热闹。另外三月三也是个看鬼火的日子,据说哪里岀现鬼火哪就会死人。也只有火焰低的人看得见,当然这是谬论也是题外话。

言归正传,“三月初三日头笑”按字面分析,一定是好晴天气,太阳笑开了光芒四射,并暗示以后也是天随人愿天气。农历三月三正处清明时节,正是苗秧下种季节,在这个天气晴朗,土壤湿润而爽阔阶段,是适合栽种生长的好时机。

“陈谷烂米无人要”说的是年景。因为农人家中必须有存粮以防不测,隔年的稻谷无整米,吃起来也不香。当然这里的陈谷烂米泛指所有陈粮食。既然没人要就证明有丰收的新粮食,新粮与陈粮有若大区别,粮食大丰收了还有谁去在乎陈粮。足以说明是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好年景。

“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农谚预测年景,啥意思?

意思是,三月初三这天如果是太阳高照,预测今年风调雨顺,大丰收。粮食卖不起好价钱。如果:三月初三下大雨,穷人卖妻富卖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