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在长江以南,为什么还称为“西”?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

最近关于江西到底算不算江南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论,有不少人觉得所谓江南,就是说现在的长江三角洲,勉强带上皖南地区,除此之外其他都不算江南。

因为在咱们国家,江南更多的并不是说一种地理概念,而是文化概念。

倒不是说简单的长江南边,就能说是江南。

很多人以此否定江西不属于江南的时候,其实忽视了江西这个地方,其名字诞生就与“江南”两个字密不可分,江西的来源叫做“江南西道”,也就是江南的西半部分。

到底哪儿才是江南

咱们常说的江南,通常固定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不过历朝历代对于江南的界定范围,其实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早提出“江南”的是《左传》,那时候的江南说的是如今长江中部河段的南方,也就是洞庭湖一带与周围的平原地区,大致上就是楚国的南方。

当然,那个时候的楚国已拿下现在的江西,所以当时的江南就包含着江西地区。

而到了秦汉时期,直接把长江以南,黔中郡以东,直到江浙一带的广大地区,全都纳入了所谓江南的范围,可以说整个长江流域中游河段以南,全都算是江南。

而到了汉末,长江中下游被更多以“江东”代指,因为看地图就会发现,长江从鄱阳湖一带开始就呈现出向东北的走向,其下游的南方地区,也能算是江对岸,即江东。

江东六郡成为了东吴建立的根基,而晋朝衣冠东渡之后,江东的概念被强化。

直到唐朝建立,唐朝原本使用的是州县制度,但是为了监察方便,效仿汉朝的刺史制度而将天下划分出了十个不同的“道”,随后道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唐朝在江南设立了江南道,当时的江南道极其巨大,西起如今的川东、贵州东北,东到浙江沿海地区,东南到了福建,这时候的江南道,已经超出了长江流域。

江西来自于江南

唐朝刚开始设置了江南道,但是江南道实在太大,于是后来将其拆分,拆成了黔中道、江南东道与江南西道三个部分。

黔中道,就是如今贵州、重庆 与四川东部地区。

而江南东道与江南西道,就是将长江中下游南方地区,划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

但当时的江南西道,不仅包括江西,还包括现在的湖南与皖南北部地区,而江南东道则主要是现在的苏南、浙江、福建与皖南南部地区。

如此一来,江南的含义就出现了改变,一般来说当时说江南既可以说是江浙沿海一带,甚至于是福建,但也可以说整个江南道的辖区,全都算是江南。

江南西道,也就是后来江西的来源,那时候的江南西道共有十九个州府,治所洪州,也就是现在的南昌,而范围也比如今大很多。

唐宋时代的江西,堪称名副其实的江南,因为唐朝中后期与两宋时代,江西在文化与经济等诸多方面都非常繁荣发达,宋朝达到了巅峰状态。

当时朝廷之中出身江西的重臣比比皆是,江西的人口仅次于两浙,每年贡献的钱粮都是最多的一个,这个时候的江西,也成为了江南的代表。

到了元明清时期,江西作为省出现,但是其名称仍旧延续了唐代“江南西道”旧称,因其属于江南道的西半部分,所以称作江西,而江东则被拆成了江浙。

江西省在长江以南,为什么还称为“西”?

江西是江南西的简化称谓,源自江南道。道,就是现在的省级行政单位。

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把江南道拆分为二,东部叫江南东道,也就是长江下游(长江鄱阳湖口以东)以南,南岭以北的地区。包括现在的福建+浙江+苏南+皖南+部分江西。西部叫江南西道,也就是长江中游(长江三峡以东,鄱阳湖口以西)以南,南岭以北的地区,包括现在湖南+大部分江西+小部分湖北。

江西的江,指的是江南的江,并不是大江(长江扬子江段)的江。秦汉时期的江西,指现在扬子江西面的安徽省。唐朝及之后的江西,指的是江南省的西部。

宋朝沿用了唐朝的区划,把道改成了路,江南西路基本上和现在江西省的范围大部分重叠,江南东路则是现在部分苏南、皖南以及部分浙北和部分江西东北。

从唐宋划出了江南西这个行政单位以来,元朝,明朝,清朝,民国以及现在的共和国,1000多年以来,江南西这个行政单位和名称就一直都没变动过,后来新中国把江南西简化为江西。(黑龙江省也差点简化成龙江省)

江西省在长江以南,为什么还称为“西”?

湖北、湖南,好像以洞庭湖位置而得名,江西是不是在鄱阳湖位置而得名。

江西省在长江以南,为什么还称为“西”?

江南西道,故称江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