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百姓需避讳皇帝姓名,那明朝“猪”怎么叫?

尽管也可以叫“豕”“豚”,但明朝依旧能说“猪”字,并不需要有什么避讳的地方。

古代的确需要避讳,也就是避免在日常当中使用与皇帝名字一样的字眼。

明朝皇室姓朱,可能很多人觉得需要避讳,猪肉、宰猪之类就成了大麻烦,可实际上古代讲究的是讳名不讳姓,明朝时期并没有对“猪”这个字眼做出什么禁止。

所谓的避讳,是咱们的传统文化之一,比如唐代将老虎称作是大虫,因为李渊的祖上有位老祖宗叫“李虎”,因为避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东汉将秀才称作“茂才”。

但古代对于避讳,有自己的讲究,也就是讳名不讳姓,只避名讳,对姓氏不避。

有说法称唐朝时期因为皇帝姓李,所以不准百姓捕捉食用鲤鱼,虽然这也就是小说《酉阳杂俎》当中出现的,但也证明,古代对于皇帝的姓氏,并没有避讳的地方。

明朝的皇室尽管姓朱,但是因为讳名不讳姓的传统,“猪”并不需要去避“朱”的讳,就好像李唐时期也不避“李”的同音字,这才是真正的避讳。

在古代的时候,猪也并非只有“猪”这么一个称呼,还有豕、豚等其他称谓。

虽然明朝皇室并没有下令说,民间百姓不能说猪肉、杀猪之类,但要是有些人觉得还是挺犯忌讳,那么也可以将猪肉称作是豚肉之类,都是个人的习惯。

朱元璋原本就是穷苦出身,他知道民间百姓的疾苦,所以他自然也不会做出这么惹麻烦讨人嫌的事情,只因为自己姓朱,就不准大家叫“猪”,这是不可能的。

而且在明朝的《御制会典》与《明太祖实录》当中,猪出现的频率可不低。

在明代的各种史料当中,从来就不缺少宰猪、杀猪之类的词汇,从这方面来说的话,明朝朝廷都根本不避讳这方面的事情,就更别说民间的百姓。

当然,明代只有一位皇帝在位期间曾大规模“禁猪”,那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不过倒不是因为他姓朱,而是因为他生肖是猪,他曾下诏禁止养猪、捕猪与杀猪之类。

然而,那一次的禁令带来的危害太大,并没多久就因为群臣反对而宣告结束。

说白了,明朝的猪仍旧能够叫做猪,百姓们按照自己的习惯也可以称之为豕或豚,像是杀猪宰猪、吃猪肉之类的都随便,不需要有所忌讳,包括明朝朝廷自己都这么称呼。

古代老百姓需避讳皇帝姓名,那明朝“猪”怎么叫?

首先明确一点,所谓的“避讳”,避的是“名讳”,并不是姓,所以大明王朝对猪这个称呼并不十分在意。这点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可以看出来,朱元璋曾经为一户家境贫寒的骟猪人家题写过对联,对联是这样写的: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但是明朝人对猪的称呼确实也变了好多,用“豕”或者“彘”来代替猪的称呼,豕本来就是猪的意思。

明朝出名的正德皇帝,就是知名小说《明朝的那些事儿》的那个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四年禁止养猪,还下令把远近的猪都给杀了,他之所以禁猪杀猪不是因为皇家姓朱,而是因为他自己属相是猪。但这个政策只执行了一年就废除了。

总结,猪作为人类饲养的必须的生活资料,是不可或缺的,也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肉类保障。即便明朝皇帝姓朱,也不会因为谐音刻意难为。

古代老百姓需避讳皇帝姓名,那明朝“猪”怎么叫?

叫豖

古代老百姓需避讳皇帝姓名,那明朝“猪”怎么叫?

佩琪

古代老百姓需避讳皇帝姓名,那明朝“猪”怎么叫?

1.古代避讳,避的是名,不是姓。如果连姓都避,明朝就只有皇帝能姓朱了,兄弟姐妹叔伯子女都不行。

2.古代避讳的是具体的字及其写法,不会刻意避讳同音字,读写同音字是没问题的。

3.更何况古汉语“猪”和“朱”读音并不完全一样。古汉语韵母要比现在多得多,不能拿现在的读音看古代。

4.反过来看,如果一个人如果因为朱,而避讳猪,把猪与朱等同,不反而是骂皇帝是猪吗?

古代老百姓需避讳皇帝姓名,那明朝“猪”怎么叫?

就叫猪呗 不用避讳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