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公主生前下嫁重臣之子,深受德宗和宪宗尊重,为何去世后被封为长公主?
如果你没有听过升平公主,那么说起《醉打金枝》想必就有很多人知道了,因为醉打金枝之中所描述的就是升平公主的爱情故事。
《宫心计》之中的郭太后,她就是升平公主的女儿。
升平公主乃是唐代宗李豫的女儿,被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她的女儿郭氏更是历经六朝盛宠无极,在唐德宗与唐宪宗在位时,升平公主与她的夫家都深受恩宠。
升平公主是唐代宗李豫的第二个女儿,她的生母乃是代宗后宫真正的主掌者崔贵妃,因此从小就深得父亲的宠爱,而这样的掌上明珠,代宗当然要给她找个好归宿。
当时要说朝廷里最显赫的,莫过于对大唐江山有再造之功的汾阳郡王郭子仪,不仅功勋卓越而且忠心耿耿,代宗听闻郭子仪的第六子文武双全,因此将升平公主嫁给了他。
代宗驾崩之后,其子李适登基也就是德宗,原本李适跟升平公主就是兄妹俩,感情本来也是比较好的,而在德宗登基后发生了一件让两人关系更亲密的事情。
建中四年的时候,长安发生了著名的泾原之变,唐德宗仓皇出逃到了奉天,也就是今天陕西的乾县,还被叛军围困了一个多月,可以说狼狈不堪。
而那时候被困在长安的郭暧与升平公主一家,怎么都不肯接受叛贼朱泚的招揽,还偷偷逃出了长安前去投奔落难之中的德宗,可谓雪中送炭情谊真。
因为这回的事情,德宗对待妹妹和妹夫一家也就更加亲厚,郭暧在朝中备受器重,而升平公主也受到哥哥德宗的恩宠,成为诸公主之首。
德宗驾崩后,其长子李诵成为皇帝也就是唐顺宗,算起来他是升平公主的侄儿,但这位皇帝在位仅仅一百八十五天,然后就被迫禅让皇位给了太子李纯。
李纯乃是升平公主的侄孙,但两人还有个关系,那就是丈母娘跟女婿,因为唐顺宗在位时,让当时还是广陵郡王的李纯,迎娶了升平公主的女儿郭氏。
若是从亲戚关系来看的话,升平公主乃是李纯的姑祖母,她的女儿郭氏也算自己的姑母,可李纯还是奉旨迎娶了郭氏,升平公主与皇家的关系也更加亲厚。
郭氏乃是李纯的正妃,而在李纯登基后,虽然没有册立郭氏为皇后,还是让她做贵妃,但升平公主这位丈母娘兼姑祖母的存在,也让宪宗不得不敬重。
唐宪宗在位时升平公主病故,而宪宗追赠这位姑祖母为“虢国大长公主”,赐谥号“昭懿”后来的唐穆宗又追赠他为齐国大长公主。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的女儿称作公主,皇帝的姐妹称作长公主,皇帝的姑母则为大长公主,按理来说唐宪宗乃是升平公主的侄孙,她并非是宪宗的姑母,而是姑祖母。
实际上,古代对于皇室女眷的册封还是比较杂乱的,从汉朝开始,不仅是皇帝的姐妹或者是姑母,那些盛宠的公主都能够加尊号为长公主或者大长公主。
而且在早期的时候,对于长公主与大长公主的册封,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规章定制,因此还是相当混乱,甚至也有皇帝将自己的女儿册封为长公主的事情。
唐朝时期也是如此,宪宗追赠升平公主为大长公主,是为了彰显其尊贵荣宠,并非仅仅因为她乃是自己的姑祖母,因此追赠她为大长公主,其实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升平公主生前下嫁重臣之子,深受德宗和宪宗尊重,为何去世后被封为长公主?
升平公主是唐朝安史之乱后最为著名的公主,她的父亲是唐代宗,丈夫是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打金枝》和《醉打金枝》中讲述的就是升平公主和郭暧的故事,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固然精彩,历史上升平公主的经历也毫不逊色,不过,最终她获追封的并不是什么长公主,而是大长公主,先是虢国大长公主,后是齐国大长公主。
升平公主大约出生于750年,即安史之乱的前几年,当时升平公主的祖父李亨还只是太子。她的父亲是后来的唐代宗李豫,其母为崔贵妃,至于是不是唐代宗的原配崔氏,已经不得而知,但不管是哪个崔氏,都不妨碍升平公主得到皇帝的宠爱,她的父亲唐代宗和哥哥唐德宗对升平公主都很是宠爱。
765年,升平公主与郭子仪的第六子郭暧成婚,那几年的郭子仪正在对抗吐蕃,以一己之力抗起整个大唐的未来。婚后的两人倒也算是婚姻和谐,生下了四子二女,但两人也有闹不愉快的时候,升平公主作为帝国的公主,自然是比较骄傲的,而郭暧是郭子仪的儿子,也是有傲骨的,这两个人有时候吵架难免就会过火,其中有一次就吵过了头,郭暧忍不住说:“你父亲是皇帝了不起啊,我的父亲不愿意做皇帝罢了。”
升平公主一听,气的直接进了宫,然后和唐代宗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说了。代宗倒是并没有怎么生气,毕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郭子仪延续了大唐的国祚,因此他将公主劝了回去。一生谨慎低调的郭子仪却非常害怕,赶紧把儿子绑起来,然后进宫请罪,还是唐代宗安慰郭子仪“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但郭子仪甚至皇帝的心思甚于海底针,回到家后还不忘打了郭暧几十大板。
公主在享受身份带来的荣耀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自己身上该有的责任。大历末年,民众哭诉泾水被很多碾硙所占,灌溉农田成了一个大问题。778年,唐代宗下令将白渠支流上的碾硙都毁掉,让百姓能够正常灌溉。碾硙就是依靠水利工作的石磨,可以脱谷制粉,上个世纪还有那种人工推的磨,就是将粮食脱皮碾碎。碾硙是唐朝贵族们普遍私设的赚钱工具,这东西多了自然占用水资源,不利于农田的灌溉。
升平公主自己有两个碾硙,郭子仪家还有两个,她就跑去找唐代宗希望留下自己的碾硙,不过唐代宗却对她表示,作为皇帝的女儿,理应作出表率。于是升平公主回家后就下令拆除碾硙,大家看到公主家都这样做了,朝廷后期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唐代宗去世后,升平公主的异母哥哥唐德宗继位,他对这个妹妹也是非常的宠爱,唐德宗的生母沈太后(电视剧中的沈珍珠)自安史之乱中消失,唐德宗继位后,就尊其为太后,然后在全天下范围内寻找母亲,让升平公主为沈太后准备生活起居,只可惜沈氏再也没有出现过。
不过在唐德宗时期,升平公主也犯过错误,只是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具体犯了什么错,只知道升平公主被软禁在宫中。一直到泾原兵变的发生,唐德宗出逃奉天,郭暧在长安被伪政权授予官职,郭暧以为父亲守孝为由拒绝,然后带着生平公主奔奉天找唐德宗,唐德宗这才赦免了升平公主,由此可见升平公主当年犯的错误一定是很大的。
但是不管如何,升平公主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她的儿子中有两人娶了公主,有一人娶了公主的女儿,而她的次女郭氏就是著名的懿安皇后郭氏,唐穆宗的生母。懿安皇后也是唐朝仅有的两个太皇太后之一。
升平公主死于810年唐宪宗时期,唐宪宗和升平公主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升平公主最开始只是唐宪宗的姑祖母,后来又成为他的岳母。
按照规制,皇帝的姑母一辈的人会被封为大长公主,而姑祖母则是国大长公主,因此,唐宪宗追封升平公主为虢国大长公主,而后来的唐穆宗又将升平公主追封为齐国大长公主。
升平公主生前下嫁重臣之子,深受德宗和宪宗尊重,为何去世后被封为长公主?
首先要说明,题目中的提法有误,升平公主去世后,唐宪宗追赠其为“虢国大长公主”,请注意是大长公主而非长公主,这一字之差可是差着辈分呢。
在古代,皇帝之女为封公主,皇帝的姐妹封长公主,皇帝的姑姑封大长公主,升平公主乃是唐代宗的姑姑,所以唐代宗是要尊其为大长公主的,若是侄子当皇帝追封自己姑姑为长公主岂不是乱了祖宗礼法,让天下人贻笑大方吗?
那么这位升平公主是谁呢?
升平公主就是戏曲《打金枝》的女主角“金枝女”的原型。《打金枝》是我国流传已久的经典戏曲曲目,老一辈人应该都很熟悉。纵横是90后,也没什么音乐细胞,对戏曲不甚熟悉,但是少年时期看过一部TVB拍的关于升平公主的电视剧—《醉打金枝》,讲述升平公主与驸马郭暧的从不和到恩爱的夫妻生活,印象颇深。
唐朝正史里明确记载的公主有213人,可生活轨迹被详细记载者寥寥,因婚姻生活而名扬后世的大概只有升平公主一人了吧! 升平公主是唐代宗的爱女,母亲为崔贵妃。《旧唐书》中升平公主女儿—懿安皇后的传记里有载“母代宗长女升平公主”,意思是升平公主是唐代宗的嫡长女。据载唐代宗的嫡妻为崔氏,若升平公主的生母崔贵妃就是唐代宗嫡妻崔氏,那么升平公主就是嫡长公主,地位尊贵。但这种说法尚无其他史料佐证,真实性有待商榷。 嫡长公主的真实性不确定,但升平公主受父亲重视却是肯定的。且看唐代宗为她选择的夫家就知道了。
永泰元年,唐代宗将升平公主许配给郭子仪之子郭暧,二人在长安光顺门行册礼。郭子仪乃是唐朝中兴之将,国之栋梁。玄宗时期平定安史之乱,挽大厦之将倾;肃宗时期抗击外敌、收复失地,有国家再造之功;代宗时期,抵御吐蕃,救国家于危难。一生屡遭宦官谗言陷害、皇帝猜忌疏远,多次被罢官免职,都不改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更难能可贵的是居功不自傲、功高不震主,得以善终,后人都称他是千百年来的异数。
唐代宗与郭家结亲,就是拉拢郭子仪,排除异己,稳定朝纲。 史料记载,郭暧与升平公主二人婚后生活富足,感情和顺。难得的是,二人志趣相投,都喜欢结交文人雅士,吟诗作赋。当时郭暧门下有许多文人门客,最出名的当属“大历十才子”。文人门客聚会吟诗作赋时,升平公主都会坐在帘幕内倾听,作出好诗者,升平公主都会自掏腰包给赏钱。升平公主对诗词歌赋有着自己的理解,对大历诗风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唐德宗即位后,升平公主恩荣更胜。虽然期间因坐罪被囚禁于宫中一阵,但是不久就获得了德宗的谅解,圣眷如初。后其次女郭氏还被选做了广陵王妃,就后来的宪宗发妻懿安皇后。 后于元和五年病逝,唐宪宗追封既是姑姑又是岳母的升平公主为虢国大长公主,谥号昭懿;唐穆宗追赠其为齐国大长公主。
升平公主生前下嫁重臣之子,深受德宗和宪宗尊重,为何去世后被封为长公主?
升平公主是唐代宗和崔贵妃之女,后来升平公主嫁于功臣郭子仪之子郭暧。升平公主不仅受到他父亲唐代宗的喜爱,而且又受到她同父异母的兄长唐德宗恩宠,同时他又受到唐宪宗的尊重。
升平公主在唐宪宗时期因病去世,唐宪宗追赠升平公主为虢国大长公主,谥号为懿,到唐穆宗时期,又追赠升平公主为齐国大长公主。
那升平公主为什么会在去世后追赠为大长公主呢?
升平公主是唐代宗之女,她的母亲是崔贵妃,而唐代宗有一个嫡妻崔妃,由此可见她们可能是为同一个人。如果这样的话升平公主也就是嫡女。在《旧唐书》中,升平公主的女儿懿安皇后郭氏传记中,是“母代宗嫡长女”!
这样的话,升平公主就唐代宗的嫡长女。
升平公主才思敏捷,唐代宗对升平公主和郭暧都很恩宠,单升平公主一生中就得到了唐代宗的恩宠,地位在众位公主之上。
在唐德宗时期,升平公主同样受到她同父异母的兄长唐德宗的恩宠,并且地位还是在别的公主之上。
升平公主作为唐德宗的姐妹,所以在唐德宗时期就是长公主。
唐德宗后来驾崩,唐顺宗继位,但唐顺宗登基为帝,仅做了八个月的皇帝就让位于太子,太子登基为帝,是为唐宪宗,唐顺宗尊为太上皇。
同时升平公主的次女为懿安皇后,懿安皇后又生唐穆宗,而懿安皇后本人在唐穆宗时期尊为太后,在后来的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时都被尊为太皇太后,懿安皇后一生经历唐朝七代皇帝,其中她在五朝皇帝时期身份极其尊贵,而升平公主是她的母亲。
升平公主按辈分是唐德宗之妹,唐顺宗的姑姑,皇帝之女为公主,皇帝姐妹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为大长公主。
升平公主生前下嫁重臣之子,深受德宗和宪宗尊重,为何去世后被封为长公主?
升平公主是唐代宗皇帝李豫的第四个女儿。嫁给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郭子仪的六儿子郭暧为妻。驸马名位人人羡慕,殊不知当个驸马也不容易。有个《打金枝》的故事,讲的就是郭暧与升平公主的事。
戏剧《打金枝》中的郭暧与升平公主
根据古代规矩,皇帝的女儿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这种规矩从汉代直到明代,基本上都没太大改变。汉文帝的女儿刘嫖在文帝时是公主,到兄弟当皇帝的景帝时代,就成了长公主,到汉武帝时期,她侄子当皇帝,她就变成大长公主了。
戏剧中的升平公主与唐代宗夫妇
升平公主的情况基本上也一样。在他的父亲唐代宗李豫为帝时,她是公主。等到李豫驾崩,唐德宗李适当皇帝的时候,是他的亲哥哥。这时,她从公主变成了长公主。
史书上说,唐德宗建中末年,升平公主因犯事,被皇帝哥哥留在禁中,连丈夫郭暧都不得见面。至于升平公主犯的是什么事?史书上没说,我个人猜测,大约和她财产被侵犯有关。德宗时期,因为连年的战争,朝廷出现了很大的经济困难。为了弄钱,德宗听从宰相的建议加大税收。因为政策比较激进,收税逼得许多平民和商户到了破产的边上。白居易的《卖碳翁》里说:“苦宫市也”。说得也就是这个时代。
升平公主自己是有产业的。唐代宗时期,许多大家族在白渠支流建碾房。这在当时是高科技挣钱的买卖。但是,碾房建多了,老百姓浇地用水就成了问题。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代宗下令把白渠上的碾房全部推掉。其中有郭子仪的两座,升平公主两座。公主为了这事,向代宗皇帝哭诉。代宗对她说:“我这样做是为苍生着想,连这个道理你都不明白吗?”升平公主理解了父亲的意思,带头推掉自己的碾房。八十多座世家大族的碾房也都被处理了。老百姓灌溉的问题也解决了。
唐德宗的重税引发了强烈的民怨,最终爆发了泾师之乱,朱泚造反。德宗仓皇逃到奉天(乾县)避难。京城陷落后,郭暧迅速汇齐家人,和升平公主一起到奉天找到德宗皇帝。这时,兄妹才言归于好。
戏剧中的郭子仪与皇帝
唐德宗李适当了二十四年皇帝,晚年的时候,他为皇孙广陵王李纯纳郭暧的女儿为妃。郭暧的女儿,也就是德宗的外甥女,配给自己的孙子是差了一辈。但年龄上还是挺合适的。
唐德宗的晚年还是有点凄凉。因为当他自己病入膏肓的时候,他的太子也中风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德宗驾崩后,太子李诵挣扎着继了位,这就是唐顺宗。之后,就又回到床上躺着了。由于不能处理朝政,国家权力就落在了内阁中书的一帮秀才手里。这就是以“二王刘柳”为代表的“永贞革新”派。“二王”是王叔文、王伾,“刘柳”是刘禹锡、柳中元,以及围绕在他们周围的一帮文士。他们决心要革除中唐以来形成的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大问题。
热血的秀才们终归不是官场老油条们的对手。他们的执政很快引起了体制内的不满。不久后,大臣和宦官们扶持顺宗的儿子宪宗李纯接了皇位。让徒有虚名的顺宗皇帝专心休息了。这样,忙活了几个月的“永贞革新”也就流产了。
唐德宗去世,唐顺宗继位的时候,升平公主的地位就从原来的长公主变为大长公主。几个月后顺宗禅位,宪宗上位的时候。他已经从皇姑变成皇祖姑了。连“大长公主”都大不住了。于是就按民间俗称,在奶奶之上的,无论大几辈,一律喊“老奶奶”一样,还称大长公主。
当唐宪宗继位后,升平公主除了男方姑奶奶的身份之外,还是丈母娘。
穆宗是宪宗的儿子。在升平公主这里,她既是曾祖姑,又是外婆。
升平公主和丈夫郭暧二人,郭暧是贞元十六年死的。升平公主是元和五年死的。升平公主晚死十年。是在看到自己的女婿唐宪宗李纯当了五年皇帝后才去世的。
升平公主去世后,唐宪宗追封其为虢国大长公主。这里的关键词不是“大”和“长”二字,也不在“公主”上。因为这些称号,都不用皇帝追封,她已经拥有了。关键在于“虢国”二字。公主,是皇帝的女儿,是天然的政治待遇。有品级,有属官,有奉䘵。有封地。但并不是所有的公主待遇都一样。这就好像各家过日子一样。兄弟姐妹之间差异很大。我觉得,唐宪宗在升平公主死后,封其为“虢国大长公主”,本质上就是为了增加其封地。增强郭皇后娘家的实力。
中国历朝历代都是以功勋取爵位。秦汉之后,可以世袭的已经少之又少了。功臣之家一般几代之后就没落了。郭家郭子仪封汾阳王。实封二千户。郭子仪死后,杨炎、卢杞等人当政,都想整郭家的事情,郭子仪的女婿有好几子罢官的。当郭子仪的大儿子去世后,郭家的实封两千户减半为一千户,并推恩由郭子仪的四个儿子两个孙子共同继承。由原来的郭子仪一人二千户到现在的六家一千户,实力大大下降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郭子仪的孙女婿当了皇帝,扩大郭家的势力和影响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封建政治伦理的一个核心叫亲亲尊尊。皇帝上位后,自己登上顶峰就要提拔亲近的人。宪宗的母族没的什么可提拔的。只有照顾妻子这边了。因此,便把自己死去的老丈人郭暧封为尚书左仆射。老岳母,也就是升平公主封为“虢国大长公主”。
穆宗继位后,升平公主是他的亲外婆。官没什么可升的了,封地大一点,也是可以的。于是,“虢国大长公主”就变成了“齐国大长公主”。类似于从县级市长提拔为地级市长,虽然还是市长,但管的地方大了。当然,公主虽然不在了,但他的儿子们也就是皇帝的舅舅们还在。
这个问题,大体也就这样了。最后扯几句闲话。可能和问题有点关联。公主、长公主和大长公主谁更尊贵?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谁的权力最大?皇帝、太上皇谁的权力更大?我相信许多人都会选排在后边的。但实际上这个回答是错误的。
二千年封建政治的权力核心是围绕着皇帝的。以公主而论,你爹当皇帝和你哥哥当皇帝能一样吗?兄妹之情能大过父女之情吗?更别说姑侄之情了。这是公主的问题。
再说皇后和皇太后。电视剧《甄环传》中,结局的时候皇后一心想着当太后,而甄嬛就是不让她得逞,让她一辈子只能当皇后。这里边隐含的一层意思就是,太后是比皇后大的。当太后是升了一级。但事实未必是这样。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皇后的地位是高过太后的。在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中,皇后是唯一与皇帝具有平等身份的人。而太后是依靠儿子获得的身份。以清代慈禧太后为例。她是因为儿子当了皇帝,才成了太后。虽然在生前可以呼风唤雨。但如果到了丈夫咸丰皇帝面前,他只是侍妾。是不能和东太后慈禧并肩而坐的。
按文化传统,在皇家内部,皇帝是一家之主,皇后与皇帝夫妻一体。皇后是六宫之主,太后虽然可以得到皇帝和皇后的尊重,但不能再主持皇家事务。当然,儿子媳妇要孝顺,是另一回事。皇后与太后是这种关系,皇帝与太上皇也是这种关系。因为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所以,历史上很少有人愿意活着的时候当太上皇。如果太上皇真的是老大,那么,明英宗就不必搞“夺门之变”了。
总之,追封死去的人,一定是为了活着的人。升平公主是这样。其它人也一样。但是,历史上不论怎样辉煌的家族,总会成为过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英雄。
升平公主生前下嫁重臣之子,深受德宗和宪宗尊重,为何去世后被封为长公主?
我们先看一下升平公主生前的履历,古人总有死者为大的思想,为了歌颂生人的伟绩,去世之后都会追加各种封号。
升平公主:唐代宗第四女,母崔贵妃。永泰元年,公主下嫁郭子仪之子郭暧。
我们看一下郭暖之父:郭子仪。其一生可谓丰功伟绩,几乎都是在国家陷入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平定安史之乱、克复两京到最后的驱逐吐蕃,再复长安,迎回代宗(当时唐代宗已经弃城而逃)。郭子仪后来被尊为“尚父”,去世后被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所以,郭子仪之于唐代宗,自然是非常之重要。
而升平公主贤明又有才思,雅为父亲所爱宠,恩礼冠诸主。一个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重臣,一个是自己宠爱有加的爱女。古代就奉承通过子女联姻来巩固彼此之间的关系,作为皇帝,自然希望通过自己子女的婚姻大事来笼络重臣。
升平公主去世后被封为长公主,主要还是为了歌颂她生前的功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