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它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其实非常容易理解,那就是:到处都欠着酒债的人,也就是欠着钱的人其实随处可见,但是能够活到七十岁,也就是长寿的人,通常都挺少的。

这并非是一句俗语,而是出自著名的大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

原文是: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曾在朝任职,他跟李白一样都很喜欢喝酒,每每退朝回去都要喝几杯,但他的俸禄实在不怎么多,因此时常把新做的衣服给典当了买酒喝,直到喝醉了回去。

在杜甫的眼里,自己到处欠着酒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人生小事再正常不过,但人若是能够活到七十岁的寿数,那就很稀罕了。

眼见蝴蝶穿梭花丛,蜻蜓在水面略过,这都是很美好的事情,希望上天让自己跟这无限春光一起停住,即便是短暂赏看,也不能够错过辜负。

其实杜甫这首诗的描写有些怪异,因为他典当的乃是春衣,那时春已至,再怎么想也应该典当暂且用不着的冬衣,这就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冬衣已经被杜甫给典当了。

这样的行为实在是让人感觉非常迷惑,到底是什么缘故让杜甫日日买醉流连。

对于自己的荒唐,杜甫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他并没有觉得到处欠着酒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如果从正常人的眼光来看,都已经穷得要当衣服了,居然还想着天天喝酒,实在是没救。

而杜甫则认为,人生能够活多久实在是不好说,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既然在有限的人生中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那干脆就让自己尽可能快乐算了。

可能在不少人眼中,李白与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做出典当衣服买酒喝的行为,非常洒脱,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很酷,但实际上,这并不值得提倡,甚至就是错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没有错,但倘若整日醉生梦死流连放纵,那是很不好的行为。

一个人到处都欠着钱,这本就是不负责的作为,长寿的人的确不那么普遍,但也并非没有。

无论什么情况下,人生在世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样子,不能够有一天过一天,为了眼下的快乐什么都不顾,将什么事情都推脱给上天,要做个自律的人,这样才能有希望。

俗话说: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它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语出唐代杜甫的诗: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此诗有一种悲观消沉的情调,有点人生无奈的感觉,似没积极向上的斗志,我不是很喜欢。人生不可太悲观,应奋发有为,积极向上才是。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谁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事事如意?人生不如意,不顺心就有忧愁,有忧愁就借酒消愁,酒真能消愁吗?只可醉人一时,酒不解真愁,借酒消愁会愁更愁。多少人不明白这一点,一有不顺心不如意事就烦恼就忧愁,就借酒麻醉自己,这不是真男人所为,却有不少男人沉溺迷醉其中,所以为借酒解愁而欠下酒债的就成了平常事,处处都有了。话里话外都有一种悲观很无奈的情调。

过去人寿命多不长,能寿过七十的就很少,有人生苦短之意,言外之音,要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有愁明日忧吧,不必管那么多。药可治病,酒难解真愁,借酒解愁不是好办法,酒多成瘾而又伤身,奉劝有愁者莫以酒解愁,改变心态思想,去掉悲观消沉情结,坚定意志,培养自信,积极向上才是。

俗话说: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它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这首诗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杜甫的诗,诗歌渗透着消极郁闷、郁郁不得志的情绪,渗含着生命短暂及时行乐的苦闷情感:“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我们‬翻译‬一下这两‬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这首诗写于公元758年,当时京城虽已收复,但兵革未息,作者眼见唐朝因政治腐败而酿成的祸乱,心境十分杂乱。游曲江正值暮春,所以诗人借写曲江景物的荒凉败坏以哀时。

我们透过杜诗,可以看出他心情的复杂,他一方面想要积极向上:致君尧舜上,再使古风存。他另一方面又面对整个朝廷的腐败与无力恢复以前的雄风。他有心报国而又无用武之地,官位低微而又不被重视,所以,心情极度郁闷,只好天天借酒消愁。贫穷的他只能借债买酒,除此之外,还能如何?本来鲜花怒放的季节是最美的时光,然而,越是这种美景越惹动他的情思,花烂漫以后将是凋落,美好的东西已经快要过去,人生不过如此的短暂。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只要赊得到酒,就喝吧,借酒自慰吧。李白如此,我杜甫亦如此。还是在有限的时光里,好好喝酒赏花吧。过了美好,美好不再来,人的寿命有多长呢,从古至今能活到七十岁就稀少了。何况我是:“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身体与处境。

端着酒杯,看着鲜花,看着翻飞的蝴蝶,看着蜻蜓点水,我的心借着酒劲,跟这大自然的精灵一起起舞吧,他们多么自由,多么轻盈飘逸,多么快乐逍遥,而我呢?我何不像他们,忘记官场的烦恼,忘记官员腐败与污浊。什么也不想了,什么也不争了,只有这春光,只有这蝴蝶、蜻蜓伴着我,它们与酒是我的知己!算了吧,谁知道明天还能不能活在这世上?

俗话说: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它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问题

俗话说: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它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前言

这两句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这是两首七言律诗,第二首写道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其中,寻常对仗七十,是唐诗中借对的经典案例。

一、穷人的旷达:酒债寻常行处有

这首诗的第一句就说自己很穷: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天上朝回来都要典当自己的衣服,即使如此,还是欠下了酒债。

即使穷,也要“每日江头尽醉归”。为什么一定要买醉呢?原因在第四句作了解释。

二、世事的无常: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买醉,其实有及时行乐的意思。

因为人生苦短,能够活到七十的人寥寥无几。所以留着钱作何用,不如珍惜眼前,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而且,还要: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美丽的春天呀,让我们不要辜负相赏。

北宋时,晏殊曾经填词《浣溪沙》云: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一向年光有限身,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三、曲江与大唐 失意与旷达

古诗词中,常见故意表现旷达却更令人感觉其失意的情况。

杜甫这首诗就是典型的一首,这种旷达更加反衬出他的落魄和失落。

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唐朝的命运融为一体,以小见大。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大唐虽然收复京城,但是唐朝的国运已经开始走了下坡路。

杜甫的悲哀,不仅是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也反映对于大唐未来的担忧。

结束语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爆发于755年的安史之乱并没有平息。杜甫的担忧其实很有前瞻性。

其《曲江二首》第一首的前两句写道: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确是大唐的真实写照。

每日江头尽醉归,是一种负能量的心里表达。在痛苦中及时行乐,在看不见未来的时刻沉迷于自我麻醉。

@老街味道

俗话说: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它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唐代杜甫有诗云;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人在不得志时的一种无奈,借酒消愁。“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欠酒钱是平常不过的事,到处都有;人能活到七十自古都很少有,是很稀少的。

这是一种悲观情绪,既然都七十了还不得志,不如得过且过,时日不多了,还不如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如此,何不阳光一些,把忧愁抛开。俗语还说,“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俗话说: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它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不是“俗话”,它是杜甫七言律诗《曲江二首》第二首的“颔联”。意思也很直露:咱把人混背了,阮囊羞涩还嗜酒,小馆子里到处欠着酒帐(“酒债”),早已稀松平常“司马见惯”,乃“寻常事”了;自古人寿不永,能活到七十岁就稀罕、稀少了啊。杜甫逝世时58岁,距离七十尚差“一纪”。要深入了解你所提问题,要简单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杜甫家的《家谱》可能较完善(整),他的十三世祖是西晋名将杜预,其文治(精通《左传》)武功恒为杜甫引以为荣,且是其终生的楷模,鼓舞激励其发奋向上。东晋初年的魏兴太守杜逊是其十世祖,直至其祖父杜审言(武则天时任“膳部员外郎”;著名诗人。杜甫因而很自豪,说“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刺史、奉天县令),都非“等闲之辈”。杜甫自己总结他的“家世”传统是:“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家族传统会给后代选择职业、树立志向施加很大暗示,他会有继承发扬家族传统的愿望和冲动。但人会被社会现实制约和改造。有人把杜甫生平分为“读书游历”、“困守长安”、“陷贼与为官”、“漂泊西南”四个“时期”。58年人生被截为四节。除了第一个“时期”,命运多舛的杜甫先生就一直在艰难困苦中生活着,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理想没有实现的机会,他始终在经济方面“不能翻身”,妻儿啼饥号寒是“常态”;即使做了一段时间“拾遗”,也因性子直不会察言观色而弄得异常讨嫌;他依附军阀做幕僚,仅仅是迫不得已为了糊口,与实现政治抱负有“鸟”关系?杜甫的诗句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等等,都是无可奈何呼天抢地的血泪文字。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之令人怆然泣下感同身受。杜甫的诗歌,有人从“叙事抒情写景状物真实而细腻”、“反映现实的概括性”、“描写事物的客观性”、“丰富多彩的语言”等方面概括其“艺术形式”,从“反映现实的广阔性”、“揭露社会现实的深刻性”、“真挚火热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概括其“思想内容”。杜甫是为自己不幸呐喊的诗人,更是为比其更不幸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呐喊吐冤的诗人。他把自己与黎民百姓间的距离自觉缩尽了,已毫无封建士大夫(及封建知识分子)居高临下鄙视黎民百姓的“愚蠢”,所以杜甫更伟大。其实,赊酒而饮,曹雪芹穷困潦倒时也常干,每天“欠一屁股酒债”,令小酒馆老板蹙眉摇头。曹的朋友敦诚、敦敏俩兄弟不时接济他,才让他少遭受点尴尬,以保全微薄的“面子”也。总之,杜甫“触动灵魂”感悟到的、写出来的,至少他不认为没有“道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