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无子的慈安为何深得咸丰帝的信任和尊重?
相较于掌握清王朝数十年的慈禧太后,作为当年咸丰帝正宫的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在史上似乎没什么存在感,她没有慈禧得宠,也没有孩子,可咸丰帝对她却格外信任尊重。
钮祜禄氏没有叶赫那拉氏与他他拉氏那样的美貌,也没能给咸丰帝生下一儿半女,但她出身高贵心胸开阔,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气,咸丰帝的态度让她稳坐中宫之位。
出身高贵,与皇室关系密切慈安太后,也就是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她是咸丰帝奕詝的第二任皇后,奕詝的元配萨克达氏在他尚未登基的时候就去世了,皇后名分也是追封的。
钮祜禄氏是广西柳州人,出身满洲上三旗之首的镶黄旗,父亲乃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八世祖是清初五大功臣之一的额亦都,钮祜禄氏在清朝本就地位极高。
钮祜禄氏的直系祖先是额亦都的第三次房,虽然属于支流,但在乾隆与嘉庆时期,已经重新回到顶级家族的行列,这个家族与皇室、宗亲之间,也有大量的婚姻关系。
钮祜禄氏的姑祖母是肃亲王福晋,祖母出身宗室,姑姑是郑亲王福晋,姐姐是庄亲王福晋,整个钮祜禄氏家族,在那时候可谓是非常显贵,是咸丰帝其他嫔御不能相比的。
清朝晋封速度最快的继后因为发妻萨克达氏去世很早,所以咸丰帝从登基开始就没有皇后,咸丰二年,钮祜禄氏与其他一众秀女一起被选入宫,庄静皇贵妃与慈禧太后都是同一批的秀女。
但钮祜禄氏明显跟其他人不同,她入宫就被册封为贞嫔,在满语中,这个封号意思是“正”,过了不到一个月,她越过妃位直接成为贵妃,又过了十二天,受封为皇后。
钮祜禄氏从嫔到皇后,仅仅用了四十天,是清朝晋封最快的皇后,从各方面记载来看,咸丰帝并不是非常宠爱钮祜禄氏,与当年的孝献皇后董鄂氏、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完全不同。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钮祜禄氏被选入宫廷,打从一开始就是去做皇后的,咸丰帝一早就看中了家世显赫,拥有皇后仪范的钮祜禄氏。
气度与心胸,完美皇后咸丰帝对于钮祜禄氏并不能算是宠爱,这从各方面的典籍文献记载来看都是如此,而钮祜禄氏也始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可咸丰帝对这位皇后,却显得相当满意。
自古以来,皇后虽然是皇帝的妻子,但皇后也是一种身份,要打理掌握后宫事务辅佐皇帝,钮祜禄氏并不对咸丰帝的口味,但在做皇后这件事上,她做的很好。
成为宠妃、为皇家绵延子嗣,其他嫔御去做就可以了,但要选出一位合格的皇后却不简单,钮祜禄氏在咸丰帝心中,就是这样的皇后人选,她有十足的能力与资格打理好后宫。
即便不能说是如胶似漆,可咸丰帝与钮祜禄氏之间也是相敬如宾,咸丰帝对皇后非常信任,临终将“御赏”交给她,以制衡朝政,两宫垂帘的时候,就连慈禧太后也惧其三分,不敢放肆。
一生无子的慈安为何深得咸丰帝的信任和尊重?
清朝有好多事就是说不清楚,比喻,皇太极喜欢已经嫁过人守过寡,在当时已是半老徐娘(26岁)的海明珠,远远超过她貌美如花,才智超群的妹妹庄妃。而慈安(钮祜禄氏)呢?她原是庶出的女儿,不仅嫁得好,丈夫是皇帝。而且在无子的情况下,还飞黄腾达,由嫔连升四级成为皇后,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堪称清代晋封速度最快的皇后。并且她作为咸丰帝的继任皇后,后来,还与慈禧太后一起垂帘听政过。
一生无子的慈安为何深得咸丰帝的信任和尊重?
1.尽管是庶出,但她出身高贵。钮祜禄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她的父亲是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她的嫡母出身于当时的皇室宗亲爱新觉罗氏。这为她赢得了不少的分,在当时的年代,这起了好大的作用。钮祜禄氏成为慈安太后以后,曾经为生母加封过。钮祜禄氏出身官宦之家,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知情达理,受人待见是肯定的。她入宫以后,得到咸丰的赏识,晋升速度非常快。
2.她德才兼备。钮祜禄氏长相出众,品格优良,具备母仪天下的风范。她克己复礼,为众人表率,熟悉又遵守各种礼法知识。她入主后宫后,偌大的皇宫被她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咸丰帝懒政怠政时,她能从国家利益出发,处心积虑地进行规谏,让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咸丰帝深感欣慰。这在温良恭俭皆备的慈安身上体现出来,难能可贵,彰显了她的高尚的品格。
3.她对待同治帝视同已出,同治尊重她远远超过了对亲生母亲慈禧的尊重,在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时可见一斑。她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这在后来诛杀安德海,创造"同治中兴"事件中可以体现出来。显然,很让咸丰放心。
众所周知,咸丰帝最宠爱的女人应该是丽妃即他他拉氏。那么他最信任和尊重的女人就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皇后钮祜禄氏。咸丰帝自知来日无多时,尽管她没有生下 皇子,还特地将御赏印玺交 给了钮祜禄氏,而同道堂印章给了懿贵妃那拉氏,也只是让她代为保管。这有母以子贵的意思,也就是说那拉氏是靠儿子拿到印章的,与信任和尊重没有关系。钮祜禄氏是咸丰帝的皇后,在同治帝面前是母后皇太后,地位凌驾于懿贵妃慈禧之上。
、
一生无子的慈安为何深得咸丰帝的信任和尊重?
咸丰皇帝的众多嫔妃中,皇后慈安无疑是他最宠爱的后妃。
在中国历史上,皇后能够得到皇帝一生宠爱的,可以说少之又少。而且,如果皇后要是不生孩子的话,想得到皇帝的持续宠爱,更是非常不容易。不过,慈安却是个例外,她一直不生孩子,又身为皇后,却得到咸丰非同一般的宠爱。这是怎么回事呢?
(慈安剧照)
我们先来看看,咸丰有多么宠爱慈安。
慈安不是咸丰皇帝的原配,在咸丰当皇帝之前,他的原配嫡福晋就已经去世了。咸丰当了皇帝的第二年,开始选秀。当时选了很多人,有慈安,还有慈禧等。慈安二月进宫,四月就被封为贞嫔,五月就被封为贞贵妃。到了六月,咸丰就决定封她为皇后。到十月的时候,就确定被立为皇后了。
慈安晋封的速度,在历朝历代的皇后中,可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
咸丰对慈安的宠爱,一直持续到咸丰去世的时候。咸丰去世时,朝中配置了八个辅政大臣共同议政。另外又把两副玺印交一副给慈安,交一副给同治,并规定,八位辅政大臣做出的决议,必须要同时盖上这两副玺印,方能生效。
明眼人一看都明白,咸丰的这个安排,最核心的人物是慈安。只要慈安不盖章,八个辅政大臣的所有议政,都是白忙活一场。同治年幼,显然是起不了作用的。虽然同治的玺印是慈禧保管,相当于慈禧盖章。不过,她只是帮同治盖而已,本身没有权力。
咸丰对慈安的宠爱,还在于慈禧有孩子,她没孩子,但是,咸丰给予了她打击慈禧的权力。咸丰在去世前,给了慈安一道秘旨,让慈安在慈禧想做大乱政的时候,拿出秘旨惩罚慈禧。
(咸丰剧照)
慈安一没孩子二没势力,为什么却能得到咸丰这样的宠爱呢?
比较一下历史上的同类情况。比如武则天,也能够得到李治持续的宠爱。那是因为武则天曾对李治的其他嫔妃,包括王皇后、萧淑妃等人进行了残忍的打击。再比如隋文帝的独孤皇后,隋文帝也对独孤皇后非常宠爱。不过,实际上也是独孤皇后非常强势,如果隋文帝想宠幸哪个嫔妃,她就会对这个嫔妃给予很严厉的打击。史书记载她“性忌妾媵”。有一次,隋文帝临幸了尉迟迥的孙女,她竟然就残忍地杀害了尉迟迥的这个孙女。
由此可见,这些皇后能够得到皇帝持续不断的宠爱,都是争斗出来的。
不过,慈安却从来没有争斗的经历。历史上也没有记载过她因为争风吃醋,迫害咸丰的其他嫔妃的事例。那么,慈安究竟是依靠什么,不争不竞,就能获得咸丰的持续宠爱呢?
因为慈安在当皇后的时候,历史记载比较少,因此我们无法从那一段历史记载中,寻找到咸丰持续宠爱慈安的原因。不过,我们可以从咸丰去世以后,慈安后期的表现,寻找到这个原因。
看慈安后期的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慈安感觉上似乎隐形了,但是她又处处存在,意义重大。
(慈禧剧照)
比如辛酉政变。这场政变如果没有慈安的支持,慈禧肯定是实现不了的。也就是说,慈安在这场政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同治大婚。最终同治选择的皇后,是慈安喜欢的阿鲁特氏。由此可见,慈安起了决定性作用。
比如安德海被杀。安德海是慈禧最宠幸的宦官。他出去耀武扬威,被丁宝桢抓住。当时,也是慈安拍了板,最终丁宝桢才毅然杀掉他,而慈禧则毫无办法。
比如洋务运动。也是慈安极力支持下搞起来的。
比如重用汉人大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重用,也是慈安的主张。而汉人大臣最终成为清朝朝廷中,最重要的政治力量,慈安是功不可没的。
慈安这个人,平常不太管事,感觉她有点庸碌无为的样子。事实上,只能说她不管小事,她管的全是大事。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各种大事。
由此可见,慈安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
在小事上糊涂,在大事上不糊涂,不争不竞,恬淡温柔,这就是慈安最重要的品质。咸丰有很多小毛病,他上台以后贪玩好耍,同时非常好色。但这些,慈安都不会管他,反而帮他把朝廷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样的慈安,咸丰怎么不喜爱呢?
(参考资料:《清史稿》)
一生无子的慈安为何深得咸丰帝的信任和尊重?
在清史中,两宫皇太后{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一样举足輕重。
東太后慈安,姓钮祜禄,滿洲镶黄旗,咸丰为皇子時,钮祜禄氏就已經是他的侧福晋,[由於嫡福晋先亡於咸丰即位]钮祜禄氏遂於咸丰二年二月被封为贞嫔,三个后晋贞贵妃/同年十月册立为皇后,
夲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西太后慈禧/长慈安二岁,那拉氏
滿洲镶蓝旗,后抬入镶黄旗[這一点确不及東太后慈安的家世],小名:兰儿:一入宫即被封为:兰贵人;可想而知,足以描绘出一些大致轮廓,
乾隆,嘉庆,道光都喜欢听戏,但还是比不上咸丰的热衷近似痴迷/深爱近乎沉醉,咸丰的鼓打得地道,在京戏“埸面”中,打鼓的是整个乐隊指挥,足见其功力。
兰贵人夫唱妇随,兰贵人对戏曲有一种天生的聪慧,咸丰皇帝当年看[玉堂春]钦点陳德霖扮苏三,伶界谓之无与伦比。
次日,咸丰皇帝在花园听得兰贵人清唱[苏三起解],竟然於陳老板神似余音袅袅,不禁兴起当即接上清囗:你说你公道,他説他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
把兰贵人羞的滿脸潮红,。
兰贵人极为好学,經常流览侍讲官编写的;治平宝鉴:揣摩领会从汉初到明未历代治理精髓,
在咸丰鼓励的眼神下,每天阅读軍机处进呈的实录,后来召见外放大臣,她已經可以侃侃而谈数百言。
慈安於慈禧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气在徐彻的记载中,表述慈安不善理政,召见臣子时,只会询问其身体状况,行程远近。
翁同龢日記中说道:慈安太后26岁患[有类肝厥]疾病长达24天,不能言语,昏迷,四肢厥凉,牙紧,药不能下。
长时间备受病痛困扰,咸丰帝见到她时总是安靜地坐着,每每无所事事。
盈盈然即可,。
談论两宫皇太后,人物都应時而生/并非必须从无波澜,有望有希冀,也是重要部分。
謝謝悟空,,,,,啊啊终于
一生无子的慈安为何深得咸丰帝的信任和尊重?
咸丰皇帝,清朝唯一一位无限接近于昏君的无能帝王,被后世评价为“无胆识、无远略、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外强要盟,内孽竞作,奄忽一纪,遂无一日之安”,可他在短暂的发愤图强、重整朝纲以后便迅速沦落到“置国计民生、家国安危于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的荒唐地步。
在诸多野史笔记的记载中,咸丰皇帝都是一副“中心忧焦,颇怀信陵君醇酒妇人意,常居园内,命宫监四出觅汉女充下陈”的昏君形象,甚至连官方正史也认为咸丰皇帝在位期间的疏忽和荒唐,“足以灭亡一个国家”。
面对如此君主,后宫妃嫔自然要“装扮秀美,以狐媚惑主”才能争得咸丰皇帝恩宠;再努力为咸丰皇帝生育皇嗣,才是稳固自己后宫地位的不二法则。可在咸丰皇帝的后宫中,却有一个特例分明引人注目,她不以美色诱惑,不以生育夺宠,甚至还曾对咸丰皇帝有过两次言辞激烈、不留情面的“训诫”。尽管如此,她却依然能保持10荣宠不衰,并稳居后宫之主长达30年之久。
她就是咸丰皇帝的中宫皇后——孝贞显皇后,晚清时期赫赫有名的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的辉煌过往咸丰二年,经“八旗选秀”入宫的钮祜禄氏,因“容貌超凡、气质颇佳”而被咸丰皇帝封为“贞嫔”;入宫仅六个月以后,钮祜禄氏便问鼎中宫之位,成为清朝历史上晋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咸丰皇帝临终,将“御赏”印章交付慈安太后,并给其留有“如叶赫那拉氏恃子为帝,骄纵不法,卿即可按祖宗家法治之”的遗诏。也就是说,咸丰皇帝将身后朝局的安稳重任全部交到了慈安太后的手中。此时的慈安太后不但后宫之主的位置安稳,而且还能对“赞襄政务大臣”、慈禧太后绝对制约,乃系当之无愧的晚清最高统治者。由此,足见咸丰皇帝对慈安太后的信任程度。
“辛酉政变”发生后,慈安太后虽然“益倦怠,不多闻外事,且辄静摄不出”,军国大事均掌握于慈禧太后一人之手;但实际上,遇军国大计,慈禧太后还必须“禀于东宫而后行”。日常相处中,慈禧太后更是“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于慈安太后。
自咸丰二年被册封为后,直到光绪七年崩逝于钟粹宫,慈安太后稳居后宫长达30年,而且“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实操晚清军政大权,权势凌驾于慈禧太后之上。而这一切,得益于她位居中宫的特殊地位,更得益于她德高望重,超凡人品。一句话,她的超然地位来源于她对祖制规矩、国法家规的严格尊崇,来源于一个“理”字。
慈安太后对咸丰皇帝的两次“训诫”,便足以说明她的形象和品德。
对咸丰皇帝的两次“训诫”《清稗类钞·宫闱类》有载,时值外患不断、太平军又起,身为一国之君的咸丰皇帝内心煎熬又无力回天,便生出了“醇酒妇人以自戕”的荒唐念头,开始厌闻朝政,寄情于酒,不时召御妃子。连续数日宿醉以后,作为中宫负有“规劝君王”重任的钮祜禄氏便选择了一个咸丰皇帝下朝能够看见的地方重责后宫侍寝妃嫔。
咸丰皇帝退朝后,闻听后宫责罚事宜,慌忙赶来,钮祜禄氏便整襟跪拜,责己谏言:“奴德不逮,不能督率群妃,恐外臣有议奴者,故召此妃戒斥之,无使奴受恶名也。”如此明显的讽刺之言,咸丰皇帝再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也能心中有数,但钮祜禄氏的“训诫”之言又无从辩驳,而且这是中宫之责,且对君主有益,咸丰皇帝也只能苦笑“悔过”:“是朕贪杯,怎能怪皇后无德,从今以后,朕少饮酒是了。”
经过慈安太后的“训诫”,咸丰皇帝“寄情于酒”的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其沉迷后宫、荒废朝政的表现依然在继续。时值慈禧太后正得咸丰皇帝恩宠,并一度达到了“文宗宿孝钦所,数日不视朝”的疯狂地步。甚至对于“内监之承伺者,届时于寝门外诵祖训,帝必披衣起而跪听,出朝乃止”的大清祖制,咸丰皇帝也置若罔闻。
有鉴于此,慈安太后决定再次“训诫”咸丰皇帝。《清稗类钞》记载了慈安太后的具体做法:
孝贞谂其故,乃顶祖训至宫,正跪,命人请皇帝起,听训。文宗亟止之,曰:“予即听朝,勿诵训。”
经过上次的教训,慈安太后明白,这次虽然将咸丰皇帝“赶”着上了朝,但要想彻底杜绝咸丰皇帝对后宫妃嫔的痴迷,还必须进一步巩固“训诫”成果。于是,慈安太后便召来“媚惑君上”的慈禧,“历数其过,将杖辱之”。如果不是咸丰皇帝及时赶到,以一句“请皇后免责,渠已有娠矣”救下了慈禧,恐怕也就没有同治皇帝了。
可就算免除了对慈禧的责罚,慈安太后依然跪倒在地,哭泣劝谏:
吾之杖伊,遵祖制也。受杖堕娠,失祖训矣。皇上春秋虽盛,储宫未备,吾安可守一训,而失列祖列宗万世之遗意哉!
慈安太后的“左右为难”,让咸丰皇帝大为感叹,也对自己有违祖制家法、荒废朝政的荒唐表现颇感愧疚。自此以后,咸丰皇帝沉迷女色的毛病虽然没有改善,但其再也没有过荒废朝政的表现。
正如《清宫遗闻》对慈安太后的评价,“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她对后宫妃嫔的有效管理,对咸丰皇帝的理性规劝,身上具备的“中宫之德”才是其深得咸丰皇帝敬重的根本原因所在。咸丰皇帝驾崩后,原本就位居中宫、地位尊崇的慈安太后,又能“优于德”,诸类事宜“以理服人”,自然也能让慈禧太后乃至前朝势力叹服。
参考文献:《清实录·文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稗类钞》、《清宫遗闻》
一生无子的慈安为何深得咸丰帝的信任和尊重?
提起晚清后宫,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慈禧,但当时与慈禧同时垂帘听政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她就是慈安。比起慈禧的锋芒,很多时候慈安的存在感十分薄弱,以至于让人容易忽略,但实际上,她一点也不像很多电视剧中那般懦弱无能。
出身高贵 入主中宫慈安太后,钮钴禄氏,出身满洲镶黄旗,是上三旗出身。钮钴禄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加上镶黄旗,可见慈安的出身十分不俗。
根据史料记载,慈安太后的父亲是钮钴禄·穆扬阿,祖上是后金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第三子车尔格,到了慈安太后父亲这一代,穆扬阿先是承袭叔祖傅森的二品荫生,后任广西右江道。
早在咸丰帝登基之前,原有一位嫡福晋萨克达氏,可惜在咸丰帝登基之前边过世了,因此在咸丰帝登基后,是没有原配嫡福晋可以册封为后,需要另挑人选。
咸丰二年,咸丰帝进行登基后的第一次选秀,慈安和慈禧同时在这次选秀中入宫,慈安初封贞嫔,而慈禧册封兰贵人。就在贞嫔的册封礼还未进行,同年五年,慈安就被连越两级,晋封贞贵妃,而这道旨意还没拿热乎,咸丰帝册封慈安为皇后的旨意再次发出。就这样,入宫不到半年的钮钴禄氏从嫔位飞速入主中宫,堪称大清晋封最快的皇后。
虽无子嗣 却得到信任和恩宠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后宫妃嫔不在少数,但位居中宫的慈安却是咸丰帝最为信任和尊重之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咸丰帝子嗣不丰,入主中宫多年的慈安未有生育,在懿嫔(慈禧)生下皇子后,也未曾动摇慈安的地位;再者,咸丰帝临终前赐了慈安“御赏”印章,授予太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生母懿贵妃保管)。顾命大臣拟旨后要奏请两宫盖上“御赏”、“同道堂”印章,才能生效。如果慈安不是咸丰帝所信赖之人,这个印章完全可以由两宫太后共同保守一枚即可,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各执一枚,更多的也是保障慈安作为皇后的权力。
但为什么慈安无子,却能得到咸丰帝这样的信任?
首先,慈安在当皇后期间,克己复礼,廉洁公正,遵守各种礼法,将后宫治理地井井有条;其次,在咸丰帝怠政之时,她时常进行婉言规谏;最后自然慈安出身官宦世家,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个德容俱佳的人,温良恭俭皆备,自身魅力颇得咸丰帝喜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