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甘肃青海交界处的山丹军马场有什么特点?

我国的天然草原面积辽阔,但历史悠久又规模巨大的军马场却并不多,而山丹军马场算是最杰出的一个,也是古代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军马场。

从汉朝攻伐匈奴拿下河西开始,山丹军马场就逐渐走向辉煌,至今不衰。

位于河西走廊的山丹军马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军马场,也是历史最悠久的皇家马场,在苏联的顿河马场消失后,山丹军马场成为世界最大军马繁育基地。

先秦时,生活在漠北的匈奴原本只是不起眼的游牧部族,然而中原混战数百年之后,在楚汉争雄之际,匈奴急速兴起,在汉朝初期成为了北方重要的边患。

汉初实力薄弱,只能休养生息,以和亲方式与匈奴虚与委蛇,到了汉武帝继位的时候,汉朝人丁兴旺府库充盈,其实力已空前强悍,汉武帝也开始着手收拾匈奴。

卫青与霍去病大规模西征北伐之后,匈奴遭受重创,汉朝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从此打通了连接西域的道路,并且得到了优良的天然马场。

中原地区向来以农耕为主,缺乏天然草场,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大规模马匹驯养,因此战马在古代的中原是十分珍贵的。

河西走廊的山丹牧场位于祁连山山麓,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美,是相当理想的养马地,汉朝得到山丹之后,这里很快就成为了中原最主要的养马驯马之地。

汉朝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都极其重视山丹牧场,尤其北魏时代,山丹马场巅峰时期养马多达两百万匹,兴盛之状令人瞠目。

五代之后,由于西夏据守西北,中原王朝失去了对于山丹马场的掌握,而后的金朝、元朝等都出现了其他的马场,山丹马场的地位不断下降。

元明清三朝时期,云南、蒙古与辽东等地的军马不断增加,山丹马场的地位也大不如前,但一直到清朝,山丹马场仍旧还驯养着数以万计的军马。

建国之后,曾经被军阀占据的山丹马场交由我军管理,正式组建现代化的山丹军马场,为部队生产训练骑兵马,这里也成为我军重要的后勤生产基地。

说起山丹马场的特点,首先就是规模巨大,整个山丹马场横跨甘肃与青海,毗邻三市六县,面积超过了219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新加坡。

名义上是个马场,但山丹马场所在的大马营草原除了大片的草原,还有很多的耕地与天然森林等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优越,丝毫不逊色于蒙古草原。

长久以来,山丹马场都归属我军直接管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每年都向全国各地输送数万匹优质良马,是我国重要的良马培育基地。

再者,目前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个大型军马场的历史之悠久,能够与山丹军马场相比,从汉武帝时代正式开辟以来,山丹军马场作为皇家军马场超过千年。

而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是西戎与秦国先祖的养马之地,汉朝之后,大量来自西域的名马也在此培育,使得山丹马名扬天下,经久不衰。

如此悠久的历史,使得山丹军马场有着极其夺目的文化内涵,这是许多现代化军马场所不具备的,也无法具备的,是山丹军马场的天然优势。

表面来看,山丹军马场只是个马场,但实际上远不仅此,因为这里还是我军最大的粮油乳肉等生产基地。

经过多年的经营,山丹军马场早就形成农牧工三位一体的发展联合体,这里是河西之地最重要的粮食与肉类综合生产基地,各种农产品十分优质。

山丹军马场物产丰富生态优越,各方面产业都很发达,因此被称作“丝绸之路上的绿宝石”,已经辉煌了两千多年的山丹军马场,必然还会继续辉煌下去。

位于甘肃青海交界处的山丹军马场有什么特点?

一、山丹马场自然资源禀赋出类拔萃,那里气候温凉、空气清新、地域辽阔、水草肥美,是马匹生长、繁育的天府之国,更是世界现存的最大马场。二、在金属机械没有使用以前,人类的历史演进几乎都是由马匹带动的。马匹是交通运输、作战的必备物资,因此拥有大量优质马匹是统治阶层和平民百姓的共同愿望。三、自汉朝霍去病、卫青等把山丹作为马匹繁殖培育基地之后,历朝历代都掌控着这块源源不断输出马匹的宝地,无论与匈奴的作战、历代王朝的更替、百姓的日常生活等,山丹输出的马匹都助推了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四、随着马匹退出历史舞台,这块风水宝地依然为祖国的军供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位于甘肃青海交界处的山丹军马场有什么特点?

七十年代举家迁往甘肃山丹(当地驻军)后调离,现如今十分怀念在山丹的岁月,希望在有生之年还能回去看看。

位于甘肃青海交界处的山丹军马场有什么特点?

我没去过山丹军马场,但我知道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二千多年前大秦中期就已经有了,到了西汉汉武大帝时期就成为了军马场。当时汉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的骑兵军队中就有山丹马场战马,是横打凶奴的一支重要力量,到了唐,元,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军马场和优秀战马的出产地之一。为中华民族抵驭外族侵略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位于甘肃青海交界处的山丹军马场有什么特点?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大捷,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驱匈奴于漠北,开始在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与焉支山间的汉阳大草滩(即今大马营草原)上筑土城,屯兵养马。同年,汉武帝在汉阳大草滩设牧师苑。

2000多年来,这片牧马场虽有沉浮,但经久不衰,始终是历代王朝的皇家马场,以及在中原的重要军马繁殖基地。

2001年9月,曾经的焉支山牧场、西汉的牧师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山丹军牧场转为民用,整体移交给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管理,更名为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总场。

据史料记载,汉初西北边郡设牧师苑36所,繁育军马达30万匹。霍去病破匈奴,长途奔袭祁连山,拿下匈奴焉支山牧场时,就缴获了军马十几万匹。山丹牧师苑的繁盛为汉王朝骑兵得胜、所向披靡所需良种战马提供了保证,也见证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辉煌岁月。

北魏时,包括汉阳马场在内的祁连山一带的大片草原被皇家划为官牧地,牧马上百万匹。拓跋宏年间更为鼎盛,仅汉阳马场一处就牧马十万匹。

时至609年,隋炀帝大业五年,炀帝杨广西巡张掖、御驾焉支山,会见突厥及西域27国王公使者,亲临大马营草滩,并下令在大马营草滩设牧监,牧养官马。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命太仆张景顺主持牧马事业24年,牧场管理科学、有序,战马供应充足。据史籍称:“祁连大草滩在唐代养马极盛时期,逾七十余万匹以上。”

宋朝在陕、甘、川诸地广开马市,以茶叶换马,精马充军,羸马输送大马营草滩等地牧养,以备战时之需。后大马营草滩被西夏攻占,马场一度被废弃。

及至元朝,专责马政的机构尚牧监设立,统管各地马场,大马营草滩牧场再度复置。

明太祖年间,朱元璋派兵河西走廊,置大马营草滩为官办牧场。及后,朝廷重建大马营城堡,大搞大马营各牧场基建。据统计,彼时有草场8913平方公里,骏马四万余匹。

清代设置大马营守备。至晚清时,时局动荡,马政衰微,陕甘暴乱,大马营军马被哄抢一空。1891年,山丹马场复建,大马营草原只有马匹数百匹。

1940年中华民国政府军政部设山丹军牧场大马营分场,后正式独立为山丹军牧场。

1949年9月21日,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派部队接管了山丹军牧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后勤军牧部山丹军牧场。军马总场下辖4个马场,30多个农牧草队。之后的50多年,山丹军牧场虽几经更名,一直归属军队管理,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在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运用和农业机械的推广,山丹马需求量锐减。2001年9月,山丹军马场更名为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总场。之后,山丹军马场历时两千多年培育军马的使命悄然结束。

位于甘肃青海交界处的山丹军马场有什么特点?

山丹军马场真是个好地方,蓝天白云,草原,万马奔腾的景象很雄壮,雪山皑皑,喝着雪水,真的很爽。去那里将自己置身于那片土地上,心旷神怡,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遐想无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