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啥意思,鼠年二月有“九”吗?

老话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

二月,指的自然就是农历二月份,而“九”指的倒不是二月二十九号。

这里的“九”,说的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一组,称作一九、二九、三九的那个“九”,古人说要这么数九次,过了九九八十一天,冬天才会过去。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是农历二月还没到的时候,这八十一天就过去了,那么接下来的这一年可能就要遇到荒年,是很不好的事情。

二月没九

有个词儿叫做“数九寒冬”,所谓的数九,是古人用来计算冬天的一种方式。

过去的人从冬至日开始算,每隔九天算一次,第一个九天称作是一九,第二个九天称作二九并且以此类推,三九的时候,天气达到最冷的状态。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第九个九天结束,已经过去九九八十一天,那么就意味着冬天已经结束了,封冻解除春天到来,大地开始变暖。

可历法上有个问题,那就是农历每年的时间并不与阳历重合,而且并不固定,所以数九结束的日子每年也都不尽相同。

不同年份的冬至日,按照农历计算的话,早的时候可能农历十一月初一就开始,而晚的时候在十一月底才进入冬至也是有的。

这样一来,来年的农历二月到底有没有九那就不一定了。

倘若冬至在农历十一月初就开始,那么数九就会提前结束,就是在来年农历一月的时候,不会到来年农历二月,而这也就意味着二月没九。

如今有些人以为二月没九说的是阳历,但那时不可能的。

老话说:立春不打五九尾,就打六九头。

每年的立春按照阳历都在二月三日到五日之间,所以阳历二月肯定有九,这是不变的。

饿死猪狗

为什么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呢?

因为在过去,人们觉得二月没九就是暖冬,如此一来就意味着今年的收成肯定不好,连人都未必有吃的,何况猪狗。

老一辈的人并不懂得科学原理,但是通过对于生活经验的总结,往往也能发现很多规律。

既然古人说出这样的话,那么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必然是过去的人发现每每农历二月没九的话,收成就会变得很差。

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说,二月没九,就代表数九提前结束,春天来得比较早,已经过去的冬天其实算是个暖冬。

对人来说,春天回暖是好事,不过对农业发展来说就未必了。

如果是暖冬,春天提前到来的话,那么冰雪封冻就不足以有效遏制土地里的病虫害,一旦气温回升,这些病虫害也会提前发作。

以前的农业生产技术不好,几乎都是靠天吃饭,稍微有些个灾害的,就是不得了的事情。

一旦暖冬虫害成真,那么耕种收获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春天提前的时候,经常也会发生倒春寒现象,对农作物的伤害同样很大。

过去的粮食生产本来就困难,碰到灾害收成当然就会剧减,然后荒年就出现了,人都没得吃的情况下,更没东西给家里的猪狗吃了。

过去的2020鼠年是有九的,因为2019年的冬至是在阳历12月22日,农历11月27日,进行推算的话数九结束是在鼠年的农历二月十八日。

农村老人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啥意思,鼠年二月有“九”吗?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一年最为寒冷的阶段,就是处在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三九期间,也被叫做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在三九天,这段期间不但天气最为的寒冷,雨雪天气也是颇多,冬季下雪是很多地区,都认为是最好的,冬天如果气温不寒冷,而且也不降雪,暖烘烘的冬季是不正常的,也被叫做该冷不冷,难成年景,所以寒冷的冬季才是我们大家喜爱的冬季,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一直经历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才会结束,农村谚语:二月没九,饿死住够,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谚语说的是我们数九结束的时间节点,数九是在什么时候结束,如果是在农历的二月已经出九了,二月里面没有了数九,则是一个不好的年景,其实我国的农谚,很多都是地域性的农谚,每一天的天气,各地都会有所不同的,尤其是冬季的天气,各地更是有巨大的差异,所以说二月有没有九,虽然会有天气的一些变化,但也是局域性很强,并不能作为大面积的参考使用。

二月没九,意思是立春比较早,立春节气早早的就来到,气温会提前的回升,暖和的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有极大的影响,二月没有九,天气回暖早,还极易发生倒春寒的极端天气发生,这样的极端天气对于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会造成减产甚至是绝收,人的口粮都没有了保证,猪狗这些喂养的牲畜,自然更是没有粮食来喂养,所以也被叫做二月没九,饿死猪狗,这也是北方的农谚,指的是数九的结束时间,对于农业带来的影响,那么鼠年是什么时候出九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2020年的数九表,2020年九九时间: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1日,阳历的3月3号,是我们农历的二月初十,也就是说,在二月里面,数九还正值进行之中,没有出九的天气,还将会有一定的寒冷,天气并不会早早的暖和起来,今年的立春节气原本就来的比较迟,到了正月的十一,将近到了元宵节的时候,立春才会姗姗来迟,所以今年的寒冷天气会将延续一段时间,气温很难在过年之后,就得到明显的回升。

鼠年不但是二月里面有九,鼠年还是一个相当难逢的鼠年双春年,鼠年十二年轮回一次原本不稀奇,双春年也是不久就有遇到,也很常见,但鼠年遇到双春年,则就有一定的难度,是并不容易见到的鼠年和双春年相遇的年份,鼠年的正月十一,会迎来第一次的立春,这是第一次立春,第二次立春是在腊月的二十二,一年之中迎来了两次立春,也被叫做双春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也是一句局域性的农谚,并非就是不好的年景,是不能作为全面使用的,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农村老人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啥意思,鼠年二月有“九”吗?

二月没九,饿死猪狗。这话懂得数九,其意思就好理解了。鼠年二月有九没就难说了,因为六十花甲子中,有五个鼠年,每隔十二年一个,每个鼠年是有不同的。若要问今年庚子鼠年有九吗?那就明确了,今年阴历二月不但有九,而且八九,九九都在二月内。

冬至数九,夏至数伏;冬冷三九,夏热三伏。冬至数九,即是交冬至后就开始数九,一九,二九,三九,直数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冷在三四九,这三四九正在一年最冷的大寒前后,是一年寒冷之时。去年冬至是十一月二十七日交的,十二月大三十天,今年正月小二十九天,从冬至到正月廿九共六十三天,才过七九,八九,九九都在二日里。要使二月没九,就必须冬至提前到十一月上旬初十前,到中旬十一后交冬至,二月都会有九。从阴历特点看,二月有九是多二月无九的。闰月双春年后次年才有可能二月无九。因为闰月后,节气提前了。凡冬至在十一月十二日后交,来年二月是有九的,在初十前交就是无九的。

饿死猪狗,是说天气冷热干湿无常,农业失收人都难养受饿了,猪狗更被饿了。二月没九,饿死猪狗,这说法有夸张,不可太信。另外二有九没九是无法左右天气的,这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是人一点经验现象总结,并不放之皆准。特别在现代,更不灵准,不必笃信。

农村老人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啥意思,鼠年二月有“九”吗?

在我们的乡村生活中有许多乡村谚语。许多谚语通过太阳术语的变化来判断未来的天气。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严格的分析,卫星和科学家也对气候进行了预测。但是,当科学技术以前不是很发达的时候,特别是在农村,更多的是通过生活经验的总结来判断。

比如,农村的老人常说:“二月不是九日,猪和狗都快饿死了。”这是什么意思?今年二月没有“九”吗?

二月不是九月,饥饿的猪和狗。这大致意味着,如果农历二月份已经过了“九号”时期,预计今年的收成会比较差,家里饲养的牲畜也会受到影响。但我国农村有一个习俗,就是每年从冬至开始算起9天。一个9天的计数是“19”,最多是9981天。也就是说,在冬至开始的81天里,将有“九”阶段。“九”以后,就没有“九”了。

根据计算,219的冬至是在11月27日,81天后,直到2020年2月18日。因此,今年不是“二月不是九月”,但许多专家表示,今年暖冬的概率很大,现在华南许多地方白天的气温高达24℃。由于春天的缘故,气候恢复得比较快。

人们常说,“1929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在冰上行走。看沿河的柳树。七九江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到处耕牛。寒冷的天气通常在3949年。今年3949年是从2020年1月9日到1月26日,正好是中国的农历月,也是春节。

但今年,即使3949天的气温还比较高,实际上也不利于农村许多农作物的生长。暖冬将导致更多病虫卵在土壤中顺利存活,这将对明年春天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还会有更多的害虫。

总之,从2020年开始,去年各地的爱情温度要高得多。但对于南方人来说,如果他们想提前过一个寒冷的冬天,他们将再次陷入困境。而且往往暖冬的到来也会导致晚春出现寒冷。气候异常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农民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风险。

农村老人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啥意思,鼠年二月有“九”吗?

农村老人说过,“九”停了冻僵了。

从冬至开始,“一九”到“九九”,这期间从暖转寒,寒消暖长,数完了这八十一天,农民又要开始一年的农耕生活。

这句俗语说明影响粮食收成,来年的收成有可能不大好。

至于说的有无道理,如今的农业气象科学有精准的数据,这些俗语起不到绝对的作用。

我们通过日历表可以看到,今年的二月会是有“九”的年份。

农村老人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啥意思,鼠年二月有“九”吗?

我是西门白甫话三农,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鼠年已经到最后一个季度了,回答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没有意义了,但我们可以据此预测明年,所以,也还有回答的必要。

所谓“二月没九,饿死猪狗”,意思是如果这一年的二月前“三九天”已经结束了,那么这一年可能风不调雨不顺,农业就会减产欠收,连猪狗都会饿死。那么,这种说法有科学道理吗?

这句农村俗语里的“二月”指农历二月,“九”指的是冬天最冷的“三九”。也就是说,这一年的“三九”在农历二月开始前正月里就结束了。这和农业收成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从古到今,农业种植都是根据二十四节气进行的,到了节气就会播种。但如果节气虽然到了,却还在正月里,天气极不稳定,最易发生“倒春寒”,庄稼苗刚出来,小麦刚返青,就会被冻坏甚至冻死,花儿刚开,尚未孕育果实就会被冻落,那么农业肯定会受到损失,在过去生产力低下产量非常低的时代,粮食就会不够吃,人都吃不饱,猪狗就会被饿死。尽管有点夸张,但还是有道理的。

我们来看鼠年。鼠年的“三九”结束是2020年3月11日,农历是2月18日,属于“二月有九”,按农村俗语说,应该是丰收年。而今年虽然遇到新冠疫情,但夏季粮食还是大丰收,总产达到2856亿公斤,比2019年增加24.4亿公斤。当然,这与现在科技发达,农业抗灾能力强也有很大关系。

再看看明年“牛年”。牛年的“三九”结束是2021年的3月11日,但农历还在正月二十八,不到二月,应该属于“二月无九”,按这句俗语可能会风不调雨不顺,但究竟怎样,现在还看不到。不过,即便如此,依我国现在的农业科技水平和抗灾能力,也应该不会发生粮食短缺现象。但我们还是应该未雨绸缪,做好抗灾准备,更要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粮食。

总之,很多农村俗语都是农民千百年来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道理,应该继承和发扬,让它们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