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由是迷信还是医术?

包括我的家乡在内,很多地方的孩子在小时候,有一种“孩子被吓着”的说法,就是孩子明明没生病,但就是成天无精打采迷迷糊糊,或者有时候无端哭闹,而在农村地区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在盛满水的碗里竖两根筷子,或者其他法子,一番看着没什么道理的仪式之后,孩子就莫名恢复正常了。

其实,这样科学难以解释,但确实有效果的法子,在传统的中医里有专门的称呼,叫做“祝由术”,在上古巫医不分的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

所谓祝由术,“祝”意为“咒”,“由”意为“病所从生也”,祝由术是中医里一门据说通过祝说病因进行治疗的神秘方法。

画符,很多农村地区的人都见过,请个道士过来做法事,道士一番操作,然后念叨着跳来跳去,最后画符之类,真真假假,谁也不清楚。

刘向《说苑·辨物》中记载: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也就是说,古代有个叫做中庶子的人,曾见过一位叫做“苗父”的祝由高手,苗父是一位上古医者,他的诊治手法与过程都相当奇特,他将一种菅草变成草席,供自己和病人坐下,又用菅草编成狗的形状,有人求诊,他就拿起一只草狗,面向北方念念有词,而病人离开他家的时候就能够恢复如初。

相对于苗父,古代大部分的祝由师在治病的时候,祝词繁复手法繁琐,除了念咒还要画符、烧符、焚香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往往只能治疗一些很简单的病症,本事远比不上苗父。

祝由是一种官方化的巫医,隋朝就被纳入了正式的官方医学范畴,宫廷设“祝咒博士”二人,后来的唐朝继承隋朝制度,医署之中设立了“咒禁科”专门主管禁咒,除邪魅之法。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记载:医方千卷,未尽其性,故有汤药,有针灸,有禁咒,有符印,有导引。这里所说的禁咒,就是祝由。

宋朝有金镞咒噤科,元代正式命名为祝由科,明朝继续承袭。

尽管祝由科的大夫,他们往往被传统的医家所鄙夷不屑,但是从唐朝到明朝的太医院之中,历代的官方医署之中,都存留有其一席之地。

清朝时期,太医院中的祝由科被废,但满洲信奉萨满,因此除了对于患者正规的医疗之外,仍旧保留着跳大神的习俗,用以驱役鬼神。

我们常说“巫医同源”,其实今天的中医根源,就是当年上古时代的医学先驱“巫”,随着文明的进步发展,医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从而由巫术之中剥离出来形成了传统医学,中医学科诞生,春秋时代,中医药学体系建立。

而祝由术,应该是早于中医诞生的。

《黄帝内经》记载:“余闻古之治病,惟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祝由所使用的方法,并不全是平常中医的方法,这需要对天道、人道与医术都有深厚的修为,这并非不经过学习,单单跳大神就能学的。

祝由术对于病因的理解,更加精细却也更加博大,始终在追寻疾病的根源,这种追溯甚至会渗入到患者的八字、性情等之中,而且,祝由师必须精于医术才可以。

事实上,祝由术在传统中医延续过程中,已经被中断失传了数百年,或者说现在的祝由术可能与古代真正的祝由术,存在着极大的区别,早就不是当年的祝由术。

那么,祝由术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效呢?

赵海涛先生曾写了一篇《祝由科的邪门邪术》,这是有关其对于祝由术的亲身所见与体验,文章写得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而在这本书里,就有很多民间使用念咒之法治病,着实有效的故事,而赵海涛先生心存疑惑,却又对于事实不得不折服感叹。

尽管祝由术大多数的过程与原理,无论科学还是传统中医理论都难以解释,但它的确有明显的效果,而其中有一部分,也是可以找到治病原理的。

其实,祸祟邪气是中医之中的病因之一,中医诸多经典与历代名家对此也多有论述,同样由于怕祝由受到迷信舆论的诋毁与误导,所以现代的中医书籍等往往避而不谈,而民间却依旧有很多采用祝由术治病的法门,或行之有效。

祝由是迷信还是医术?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不管是祝由术还是祝由科,都与医学或医术相去甚远。

在某种情况下,祝由与心理学中的心理暗示和催眠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

从科学角度讲,祝由可能就是一种心理疏导或开导,其实祝由并不能医治真正的疾病,只是疏导“心病”。

古人常说的“心病”,也就是心理上的“疾病”,正所谓心病还得心药医,祝由可能就属于这一类引导疗法。

比如有人受刺激一时想不通而卧床不起,在祝由师的疏导之下,突然如释重负。

实质上,这类人并不是真正得了什么疾病,而只是一些心理问题,所以说,将祝由说成是医术不准确。

那么,到底什么是祝由?

我们先看看文献中怎么讲,祝由在古代被称为巫术,源自上古黄帝时期,当时从事祝由行业都是有身份的人。

在上古时期,医疗条件非常有限,人们只能通过草药和巫术来治病,祝由术就是其中的一个通用手段。

古代历朝的医学典籍都记载祝由科,最早记载祝由的是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

书中记载了黄帝对祝由的看法,他认为祝由可以移精变气。

后来历代的中医体系中都有祝由一脉,至少在唐代,祝由已经发展成中医体系中单独的一个学科。

明代太医院设有医术十三科,最后两科就是按摩与祝由,但到了明代末期,这两科已失传,仅在民间尚存。

但这些医学典籍中,都没有对祝由进行详解,缺乏具体疗法,历代的医家有崇信祝由的,也有存疑者。

从古代医家的态度来看,祝由与巫术比较接近,医治尺度很把控,这也是后来祝由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医学典籍对祝由的记载都很简单,最多也就一段话,但都没涉及到迷信之说。

实际上,祝由在远古时期就是巫术的一种,医书中之所以记载祝由,主要是道医源自方士医,而方士医源自巫医。

古代医家对“祝由”一词做过解释,隋唐时期的杨上善认为,用祝由来治病,可以移精变气去,不要借助针药。

明朝医学家张介宾认为,祝由就是符咒禁禳之法,治病之法主要用符咒。

清代名医张志聪认为,“祝”就是对神明的说辞,“由”是病之来源,祝由就是给神明说清患病之由来。

还有不少医家都有类似的看法,从这些解释来看,祝由显然算不上医术,从科学角度上讲就是迷信之说。

现代医学又是如何注解祝由呢?

一些中医学家和医学院认为,祝由是古代祝祷治病的一种方法,后人所说的祝由科就是用符咒禳病。

还有一些医家认为,祝由表面看着与迷信无二,但实际上却是包括一定科学道理的最原始精神疗法。

古今医家对祝由的注解主要有三类,一是典籍中的单纯“祝”,二是向神明或病人祝说并由,三是用符咒之法。

第一种说法与迷信基本无关,后两张虽说是一种精神疗法,但从治疗手段和方法来看,与迷信几乎无区别。

从《说文解字》来看,祝由是指男巫师用语言向神明祈祷求福之义。“祝”与“咒”相通,即符咒禁禳之法。

上文中说的“移精变气”,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吐纳服气的导引疗法,或通过向神明祈祷祝愿的方式来治愈疾病。

简单总结一下,祝由主要是通过转变意念或向神祈祷的方法来进行精神治疗,还有就是通过符咒禁禳来治病。

再看看祝由招式,主要有下阴、入魔、念咒和舞作等。以现代眼光来看,这些招式与迷信没有区别。

据民间记载,祝由治病几乎不用药,通过祝由师的意念、符咒产生的场来治病。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对祝由略有了解,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在笔者看来,祝由更多的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精神疗法。

祝由能治的病其实并不是病,最多算是一种心理问题,如果将符咒、意念看成是一种医术,那我们可能得重新审视什么是医学了。

祝由是迷信还是医术?笔者认为祝由更多的是一种迷信,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是如此。

祝由是迷信还是医术?

祝由是迷信还是医术?《周礼》分医为四,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后乃有十三科,元代太医院设制的科目,即:大方脉科(内科)杂医科.小方脉科(小儿科)风科(神经精彩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伤科)针灸科,按摩科和"祝由科"。祝由科是用符咒来治病的。最早的记载医來源于巫,后来医來源于酒,大写医字的写法由来已久。后世称用符咒禳病为祝由科。现已失传不再使用。或许乡村还存在巫婆神汉,只不过传说而已…

祝由是迷信还是医术?

宋代的文理之学将中华“象形”自然生命科学理论推向了历史的巅峰。竟然可以通过全国考试招收“太医”!太医不是中医!!天道太极,地道中医,是秦火之过。

浑天太极的象形科学理论让中华祖先认识了一个虚无存在的、能“自”然生命的科学。这个科学理论是非物质的、关于宇宙空间与时间的科学,空间与时间的科学同现代“唯”物形的科学一样有结构与生理功能。

故浑天太极是名“中华民族、中国”人。

西医是“唯”物形而论的医学理论,中华医学理论是“象形”而论的医学,象形的象是太极,象形的形是浑天。浑天是天,太极是道,合为天道!

以礼齐人的(广义)中医是中华象形科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宋代的象形医学理论在历史上为最高水平,例如宋太医院编撰的《圣济总录》。宋代太医院分有十三科,祝由科就在其中!

不要把中华象形科学文化及(广义)中医理论说成是迷信,这是西方、哲学想要灭其族,先灭其史的行为,稀里糊涂的支持者对于什么是中华象形科学文化真是一无所知!

我个人认为:祝由是一种我们物形之人(小人)与天地合气为“大人”进行沟通的、能治病的医学理论!因为宋代太医对于什么方法都治不了的患者,利用“符咒”进行“治疗”,“无一不见其效”。

宋代将象形科学达到顶峰,人类必然诞生“唯”物形的科学,即所谓的现代科学。现代科学的进步伴随象形科学的落后,代表象形医学最高水平的祝由科也衰退了。

现在国内出现了使用祝由方法治病的所谓医生,我个人认为是民间的、下九流的、“跳大神”的转世,鉴别真祝由还是假祝由,一个方法就是:是否把科学的天道理论说个明白!

存在是合理的,合理的合是玄学象数空间论,合理的理是易经的太极论。

不要把旧中国的皇家体制(有历史存在的合理性)与中华象形科学文化等同起来!把中华象形科学文化(一统天下之道)说成封建迷信,就是无知的傻瓜蛋。

祝由是迷信还是医术?

一切能流传下来的`对人们有益且能生效的术,并非迷信,需要深究其理与以开发和使用。

祝由是迷信还是医术?

作为一名生命科学研究者,我们利用现代的仪器设备还不能证明它是“科学的”,但同样没有证明它是虚假的,所以是值得近一步研究的。任何没有依据的肯定或否定都是唯心主义的,而不是科学的态度。

当然,由于个人功力的差异,作用效果的不同也是必然的,就如同有的人能劈断一块砖而有的人只能劈断一根竹筷,甚至还有欺骗人的行为一样。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力的存在,而是需要研究力的本质。中国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科学,就是因为缺乏这种探究的精神,而是习惯于根据经验主观地给予肯定或否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