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赵云的后代吗?

赵匡胤跟赵云没什么关系,历史上赵云的两个儿子都绝了嗣,根本没有后代传承下来。

赵云是三国时代蜀汉名将,他膝下有两个儿子,赵统与赵广,虽然赵云驰骋沙场声名赫赫,但是两个儿子并没有他出名,历史上对于赵统、赵广的记载也非常少,仅有寥寥数语。

不仅如此,赵统与赵广都是英年早逝,没来得及留下子嗣就离开了人世,而一代战神赵云的血脉,也随着两个儿子的无后而终就此断绝。

至于宋太祖赵匡胤,算起来与赵云倒算是半茬儿老乡,甚至是远方亲戚。

赵云的祖籍在常山真定,也就是如今的河北正定,而赵匡胤是涿郡,也就是如今的河北涿州地区,而且,这两个地方的赵氏族人,都是先秦时代赵王迁的后裔。

古代的皇帝,若非本来就出身名门,往往都喜欢攀附高门大户,给自己找个厉害的祖宗,甚至有些出神本来就挺高贵的,也会如此,有些皇室找的祖宗都挺雷人。

三国的刘备,逢人就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李唐王朝追溯先祖的时候,一直追溯到了李耳,也就是俗称的太上老君;明太祖朱元璋本出身穷苦,但也曾想找个能耐的祖宗,找到了朱熹,但之后却不了了之。

历史上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也开始攀附豪门,不过赵家攀上的并非是赵云,而是西汉时期的京兆尹赵广汉。

宋朝建立之后,宋朝的皇室将赵氏的远祖上溯到了赵广汉,宋代官修的《会要》与《国史》都记载而且认可了这样的说法,甚至据说宋代的奏章中,禁止直接提起“赵广汉”的名讳。

赵广汉是西汉名臣,据说其祖先是先秦时代,被秦始皇流放到房陵的赵王迁的后嗣,西汉时期赵王迁的后人从房陵迁居到涿郡的蠡吾,因为蠡吾在古河间的范围内,因此涿郡赵氏也被称作河间赵氏。

西汉时期的河间赵氏已发展得相当兴旺,最出名的就是赵广汉,而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之前曾出任颍川太守,其后嗣之中有一支留在了颍川,这一支的后人称作颍川赵氏,唐朝时代,河间赵氏与颍川赵氏都发展成为了人丁众多,家族兴盛的大族。

赵广汉与赵匡胤家族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能够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倒不是因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多少实际的证据能够证明,而是还是因为赵广汉是涿郡人,而赵匡胤的家族祖上也数代居于涿郡地区。

就目前可考的资料,赵匡胤家族的历史中有确切记载的,是从其高祖赵朓开始的,赵朓是唐朝时期的永清、文安与幽都三地的县令,赵匡胤称帝后,追封其为僖祖文献皇帝。

而按照记载,赵氏家族至少在赵朓之前就已定居在了涿郡一带,并且,赵朓家族的祭祀之日,与河间赵氏是一样的,都是在十二月初七。

古人极其注重宗法,尤其是儒门家族,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雅尚儒素”,是个非常注重家族传统与儒学正统的人,而宋代皇帝皆酷爱读书,或许也是家族传统,如此,赵匡胤的祖上是西汉的赵广汉其实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此外,宋神宗时代,吴处厚曾上疏依据《史记》,把赵氏皇室的远祖推至先秦晋国著名的赵氏孤儿“赵武”,并为保护赵氏孤儿的程婴、公孙杵臼二人立庙,得到了神宗的允许,但是神宗也并没有下诏说赵武是赵氏皇族的祖先。

天下赵氏出天水,甚至宋朝也被称作是“天水朝”,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也曾认为“国朝世系,实自伯益,天之报益,其在我朝乎。”

苏辙等主张“天水”之说的人,直接把赵匡胤的远祖,定在了上古时期的天水地区的伯益,也就是所有赵氏的祖宗。

三国的赵云与北宋的赵匡胤,或许千八百年前的确是一家,也许还是远房的亲戚,但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赵匡胤是赵云的后裔,按照正史的记载,赵云根本就没有后裔传承下来,就更别说赵匡胤了。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赵云的后代吗?

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跟随公孙瓒。期间结识了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又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赵云于建兴七年(229)寿终正寝。景耀四年(261),刘禅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兄长:名不详,赵云还在公孙瓒处的时候就已经去世。

长子:赵统,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

次子:赵广,牙门将,随姜维征战,战死于沓中。[67]

女儿:赵氏,关平之妻,生有一子关樾,但此说法仅存于地方志中,史籍并无记载。

赵统有子赵国威(后裔迁湖南等地)。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1]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2]。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宦途,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

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2]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家族状况

世系

高祖父:宋僖祖文献皇帝赵朓

曾祖父:宋顺祖惠元皇帝赵珽

祖父:宋翼祖简恭皇帝赵敬

父母

父亲:宋宣祖赵弘殷

生母:昭宪太后杜氏

庶母:陈国夫人耿氏

兄弟姐妹

大哥:曹王赵匡济

三弟:宋太宗赵匡义(赵光义、赵炅)

四弟:魏王赵廷美

五弟:岐王赵光赞

姐姐:名失考,追封陈国长公主,后改封荆国大长公主、恭献大长帝姬

妹妹:名失考,封号燕国长公主,追封大长公主,后改封秦国大长公主、恭懿大长帝姬

后妃

孝惠皇后贺氏,生魏国大长公主、鲁国大长公主、燕懿王赵德昭、舒王赵德林 滕王赵德秀

孝明皇后王氏

孝章皇后宋氏

子女

儿子

长子 滕王赵德秀,早亡

次子 燕懿王赵德昭,其九世孙为宋理宗赵昀

三子 舒王赵德林,早亡

四子 秦康惠王赵德芳,早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贤王原型),其六世孙为宋孝宗赵昚

女儿

申国公主,早亡

成国公主,早亡

永国公主,早亡

魏国大长公主(初封昭庆公主,进封郑国公主,改封秦国公主。进封秦国长公主。后改封魏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改封贤肃大长帝姬)

鲁国大长公主(初封延庆公主,进封许国公主。改封晋国公主。进封晋国长公主。进封晋国大长公主。改封鲁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改贤肃大长帝姬)

陈国大长公主(初封永庆公主,进封虢国公主。改封齐国公主。进封许国长公主。追封许国大长公主。改封陈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改贤惠大长帝姬)

后代

北宋除赵匡胤外,其他皇帝皆为其弟赵匡义(宋太宗)的后代;而南宋除宋高宗赵构、宋正安帝赵旉之外,其他皇帝都是赵匡胤之后代:赵匡胤之子赵德芳的后代有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后代有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宗(宋恭帝)、宋端宗、宋怀宗(宋幼主、宋帝昺、宋祥兴帝)。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赵云的后代吗?

这个问题是来活跃气氛的吧?~我可以很负责地回答:赵匡胤跟赵云十八辈子也打不着。

古代的开国皇帝,若非名门出身,往往喜欢攀附豪门,给自己找一个高大上的“祖宗”,增强自己得天下的合法性,最为人知的便是刘备,一直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赵宋王朝也不例外,不过他们傍的“豪门”不是三国赵云,而是西汉京兆尹赵广汉。

一、宋朝皇室认为赵氏远祖是西汉京兆尹——赵广汉

据《宋人轶事汇编》言,在宋朝的奏章与宋版史书之中"不当名赵广汉",原因是宋朝宗室认为"本朝广汉后也" , 为避讳自然不能直呼称祖上的姓名,宋代官修史书《会要》和《国史》中都记载并认可了这种说法,可见此言不虚。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县(今河北博野县)人,一代名臣,生活在汉昭帝后期及汉宣帝前期(公元前73年前后),他嫉恶如仇,执法不避权贵,以强有力的手腕治理地方治安,处置豪门权贵,深受百姓爱戴,"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赵氏名人众多,宋朝皇室却认赵广汉为祖上的原因,主要在于他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而赵匡胤家族祖籍也是涿郡,彼此之间有一种地缘上的关联,更有可信性。

二、再看赵匡胤家族历史,祖籍同样也是河北涿郡

根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的家世渊源如下:

1、赵朓,赵匡胤的高祖父。娶妻崔氏,赵朓“以儒学显”,唐朝时历任永清、文安、幽都三县县令,国家正式公务员,奠定赵氏官宦世家之基。赵匡胤建宋后被追尊为禧祖。

2、赵珽,赵匡胤的曾祖父。娶妻桑氏,同样投身仕途,“历藩镇从事,累官兼御史中丞”。按唐后期官制,藩镇从事是藩镇的幕职僚属,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但如果据此认为赵珽老爷子从低级幕职一直干到了国家高级干部,那就错了。唐末官制十分混乱,藩镇的一般幕僚、军队中的小头目都可以兼领御史中丞、御史大夫之名,所以赵珽仍是低级幕僚,没能改变赵家的前途命运。赵匡胤建宋后被追尊为顺祖。

3、赵敬,赵匡胤的祖父。娶妻刘氏,“慷慨有大志”,历任营州、蓟州、涿州三州刺史,赵氏历经三代百余年的奋斗,终于成为当地较有声望的家族,后来举家搬迁到保州(今属河北保定),他的儿子赵弘殷就出生在这里。赵匡胤建宋后被追尊为翼祖。

4、赵弘殷,赵匡胤的父亲。娶妻杜氏,少骁勇善战,初事王鎔,有战功,被后唐庄宗留典禁军,举家搬迁到洛阳(今河南洛阳),他的儿子赵匡胤就出生在这里。入后周,以功累迁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赵匡胤建宋后被追谥为武昭皇帝,庙号宣祖。

综上所述,赵匡胤家族的活动轨迹是“河北涿州→河北保州→河南洛阳”,除了祖籍跟数百年前的赵广汉同为涿郡,根本找不到任何交集,明显是赵宋皇室在“攀豪门”。

三、再看赵云的家世渊源及其后人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属石家庄)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加入公孙瓒,后结识并追随刘备。

史书中关于赵云祖辈和后人的记载很少,除了都姓赵,赵匡胤和赵云没有任何关系。题主若听过这种说法,很可能是因为两人都是赵氏中的杰出人物,而且老家都是河北(一个属于保定,一个属于石家庄,距离也不近),所以把他俩联系到一起了。

【头条号】如果你赞赏我的回答,就请点赞或者关注我吧!【狄飞惊】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赵云的后代吗?

谢谢邀请!根据网友爱宁卡屯提供的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上五世系谱和网友一笔阴阳金判提供的三国名将赵云的家族世系谱图表,放在一起对照,两谱是吻合的,这就可以证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三国名将赵云的后代!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赵云的后代吗?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来将可留姓名?吾乃常山赵子龙!朕乃洛阳赵匡胤!一个籍贯常山,一个籍贯洛阳,两人生活的年代差了700年,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就从“赵”姓入手。

舜帝赐予其女婿伯益“嬴”姓,伯益的后代造父,是历史上著名的“老司机”。他向周穆王进献了8匹骏马,还亲自为周穆王驾车,带着周穆王到处浪。有一次竟然来到了昆仑山,见到了西王母,两人正在瑶池内共度春宵时传来了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必须要赶紧返回镐京稳定局势,但是镐京距离昆仑山上千公里,难以短时间赶回去。此时“老司机”造父登场,他改造了周穆王的马车,日行千里,及时把周穆王送回镐京。

也因为此次大功,周穆王把赵城赏赐给了他,自此之后造父的后代便称赵氏。造父的后代有两个重要的分支,一个以“赵”为姓,这便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祖先;另一支仍然是“赢”姓,是秦国的祖先,所以秦王也被成为赵氏嬴姓,嬴政也会被称为赵政。

战国时期,赵姓主要分布在今山西太原、河北邯郸一带,赵国灭亡后随着赵国王族向周边迁移。

秦朝统一之后,秦始皇命河北真定人赵佗率领50万大军南征百越,秦末乱世赵佗便在南方割据称帝,建立南越国。河北真定便是常山,所以赵云与赵佗应该是同一脉,而赵佗是秦国王族,因此赵云也应该是秦国王族后裔。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次子赵广。虎父犬子,两个儿子武力值明显偏低,在正史中存在感较低,赵统承袭了赵云爵位,做了虎贲中郎督,到现在也没考证出来是个几品官,他的生死以及后代也没有记载;赵广跟随姜维抵御魏国,在沓中战死,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其后裔情况。

如果史书没有遗漏,赵统和赵广没有后代,那么一代猛将赵子龙竟然绝后了,自然也就谈不上与赵匡胤的关系了。不过还有人考证出,赵统有个儿子叫赵国威,蜀国灭亡之后迁到了湖南等地,这也与生于洛阳的赵匡胤关系不大,还有人考证出赵云的一支随刘禅去了洛阳,如果是这样,那赵匡胤可能还真与赵云有点关系喽。

不过事情也不是绝对,因为在几百年间,有其他赵姓大支迁到了洛阳

秦国统一时,秦始皇将代王赵嘉迁往甘肃,赵姓便在甘遂天水一代繁衍;南北朝时期,天水赵氏赵达任北魏库部尚书,因此举家迁往北魏都城洛阳,后来北魏在北方设立军镇以防范柔然,赵达的儿子赵仁镇守武川镇,举家又迁往武川,赵仁的儿子赵贵崛起为重要军阀,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整个家族又自武川迁回洛阳

天水赵氏是洛阳赵姓的主要来源,经过隋唐五代的繁衍,赵姓在洛阳生根,赵匡胤大概率是天水赵氏的后裔,也就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后裔,而赵云是秦国后裔,两人分属两支。

赵匡胤是赵国后裔还有一个侧面佐证。李隆基设立武庙以祭祀先贤,白起列为武庙十哲之一,一直到宋朝建立,赵匡胤把白起移出了武庙十哲,“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赵匡胤说的是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的事情,而赵国领军大将赵括也正是赵国王族,赵匡胤是不是在为自己的先祖报仇?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赵云的后代吗?

赵氏族而已,应该无血脉相连。历史千万别牵附。刘备与刘邦其实也是十万八千里,并无血脉关系。借汉统凝聚力量,凝聚人心。宗族地不分南北、不分支系。赵氏一家人,可以这么说。硬去套入赵匡胤是赵云后人,并无意义、并无作用。反之,犯一个历史性大笑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