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时,郭太后到底算不算宣宗的嫡母?

如果说算吧,可是郭氏没当过皇后,如果说不算吧可是郭氏又是宪宗的嫡妻。可是历史上皇帝的正妻就是皇后,郭氏只是宪宗的贵妃,贵妃在历朝历代都是皇帝的妾室,好矛盾。

郭氏虽然没做过皇后,但却是宪宗的正妻,毫无疑问就是宣宗嫡母。

历史上没做过皇后的皇帝发妻很多,但郭氏情况特别

其实,历史上很多皇帝的发妻生前都没做过皇后,不过通常这些女子都是在丈夫成为皇帝之前就离世,或者被弃,像郭氏这样情况的确极其罕见。

唐宪宗的结发妻子郭氏,出身太原郭氏,其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汾阳郡王郭子仪,母亲升平公主乃是唐代宗的女儿,出身极其高贵,唐贞元年间嫁给广陵王李纯为正妃,后李纯被立储,郭氏成为太子正妃。

其实按照辈分来说的话,郭氏其实是李纯之父唐顺宗的表妹,李纯应该叫郭氏一声表姑母,不过唐朝时期,皇家这种差辈分的亲戚之间的婚配并不少见。

郭氏为广陵王妃与太子正妃期间,先后生下两子一女,而这三个孩子,都拥有嫡出的身份,也就是后来的唐穆宗李恒、岐阳庄淑公主、绛王李悟。

不过在李纯登基之后,郭氏迎来了尴尬,那就是李纯并没有按照常例册封其为皇后,而是将其册封为了众妃之首的贵妃。

此后,虽然朝臣纷纷上疏要求册立郭氏为皇后,却都被宪宗李纯所拒绝,甚至在郭氏所生的儿子李恒被立储之后,依旧如此,如此就造成了郭氏的尴尬,明明是正妻,却不是皇后。

在唐朝,大多数的皇帝都不愿册立皇后,尤其是武周代唐的风波之后,自唐玄宗之后,直到唐宪宗时期,中间被封后的仅有唐肃宗的张皇后一人而已。

宪宗不肯册立郭氏为皇后,是对于郭氏的母家势力有所忌惮,包括他在内的唐朝后来的皇帝,对于当年的武则天与韦后都心有余悸,再者,一旦皇后册立,那么宪宗就无法在后宫无拘无束宠幸宫女妃嫔,后宫的一切都由皇后执掌。

终究宪宗一朝,郭氏始终都没有成为皇后,在其儿孙登基之后,郭氏直接成为了皇太后与太皇太后,不过到了唐宣宗继位之时,情况又发生了改变。

先帝发妻却不是皇后,被迫与宫人出身的皇帝生母同尊

会昌六年,唐武宗驾崩,然而随即被扶上皇位的却并非武宗子嗣,而是宪宗的庶出子嗣光王李忱,而李忱并非郭氏所生,其生母郑氏原本只是郭氏身边的宫女而已。

原本,郭氏所生的唐穆宗拥有嫡出身份,因为他出生时,郭氏乃是太子正妃,而穆宗膝下三个子嗣,即唐敬宗、唐文宗与唐武宗,都各有子嗣,按照宗法传统均可有机会继承皇位,没想到李忱借宦官支持,以庶夺嫡继承大统,郭氏的亲支子嗣从此失去继承机会。

更让郭氏不忿的是,由于李忱登基,其生母郑氏,也就是郭氏曾经的婢女,母凭子贵成为了太后,明明在宗法上地位最高的郭氏,被迫与郑氏平起平坐。

按照惯例,若新帝乃是庶出,则要尊奉嫡母为皇太后,而生母为太后,倘若生母的地位卑微,即如唐宣宗生母一般,则不得册立为太后,然而宣宗为了自己的母亲,以郭氏不曾做过宪宗皇后为由,执意尊亲母为太后,与郭氏同尊。

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做过皇后的郭氏,到底算不算唐宣宗的嫡母。

其实这个问题,虽然特别,但并没有疑问,郭氏就是宣宗的嫡母。

宗法制中有个规矩,那就是“嫡不可降”,也就是说,嫡妻一旦确立,就不能降为侧室,最多只能将其废黜。

像是后来清朝时期,顺治帝将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降为静妃,是不符合中原传统宗法之制的。

郭氏虽然没做过皇后,但其自始至终都是唐宪宗的元配发妻,她虽然在宪宗时期仅仅封了贵妃,但是郭氏做了贵妃,她的发妻身份一直都在,只要她没有被废,那就没有任何人能够抢在她的前头做宪宗的皇后。

说简单一些,嫡出的名分并不是来自于皇后,而是来自于“正妻”这个身份,皇后更像是一种职业封号,而正妻才是区分嫡庶的关键,郭氏没能成为皇后,只是无法拥有皇后的权柄,但是她的正妻身份没变,她的子嗣就是嫡出,她自己就是嫡,宣宗必须要认郭氏为嫡母。

郭太后离世后,礼部按照宗法之制,要求宣宗尊奉郭太后升附太庙,但是宣宗因生母的缘故执意不肯,因此贬斥诸多大臣,此后直到唐懿宗年间,郭氏的身份才得以归正,但宣宗的行为无法抹去郭氏嫡母的身份,而是宣宗自己有错。

唐宣宗时,郭太后到底算不算宣宗的嫡母?

谢邀。

就算郭太后没有做过皇后,她依旧是宪宗的嫡妻,因为她是李纯明媒正娶的广陵王妃,即原配发妻,所以,不管她在丈夫做皇帝后,有没有被封为皇后,只要同时没有皇后在位,她都是后宫位份最高的正经嫡妻,这个毋庸置疑。

不要被小说误导了,以为只有皇后才是正妻,如果皇帝废弃发妻另立皇后,那发妻自然就不是嫡妻,就算被丈夫贬为妾室,参见陈宣帝的原配钱贵妃,光武帝的原配阴丽华等等。

但是,郭太后虽然被封贵妃,但她丈夫并没有另立皇后,所以,郭太后依旧是她丈夫的嫡妻,自然也是宣宗的嫡母咯!这没什么矛盾的。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唐宣宗时,郭太后到底算不算宣宗的嫡母?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咱们先看看什么叫嫡母。嫡母指的是妾氏所生的子女都需要称父亲的正妻为嫡母。理清了这个概念,咱们往下看。

郭太后是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孙女,驸马都尉郭暧与升平公主的女儿,唐代宗李豫的外孙女。凭借着显赫的出身,郭氏被选为了当时还是广陵王李纯(唐宪宗)的王妃,即嫡妻。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说,唐宪宗即位后,身为王妃的郭氏顺其自然成为中宫皇后,但唐宪宗不走寻常路,郭氏没能如愿入主中宫,而是被册立为贵妃。

而唐宣宗李忱是宪宗的第十三子,生母是郑氏原是郭氏的宫女,得宪宗宠幸后生下李忱,但并未得到册封,直到儿子被册封为光王,她才得封光王太妃。

宪宗出乎意料的册封,让郭氏的身份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名分上,她仍是宪宗的嫡妻,后来宪宗也未再册立皇后、另娶嫡妻,从宫中的位份上来说,贵妃是皇帝妾室封号,可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宪宗后宫中没有令立皇后,最尊贵的女子仍是郭氏,并未废妻为妾。

回归到嫡母的概念来看,作为拥有嫡妻身份的郭贵妃,仍应算作庶子的李忱的嫡母。

唐宣宗时,郭太后到底算不算宣宗的嫡母?

应该算吧,虽然郭氏一直是贵妃,但在宪宗是王爷的时候,郭氏是王妃,成亲的时候也是按正妻娶得,只不过宪宗是惧怕郭氏娘家的背景比较强大,而且怕郭氏成为皇后影响自己享受,所有一直没有立为皇后。

唐宣宗时,郭太后到底算不算宣宗的嫡母?

唐宪宗的懿安皇后郭氏,前半生可以说极尽荣宠,爷爷是被称为大唐“再造之臣”的郭子仪,爹妈就是传说中“醉打金枝”的男女主——驸马郭暧和唐代宗女儿升平公主,她完全是含着金汤勺降临人世间的。

为了继续拉拢功臣家族,唐宪宗当广陵王的时候,爷爷唐德宗就把郭氏聘了过来当孙媳,这会儿还是太子身份的公爹唐顺宗李诵也对郭氏态度好到夸张。郭氏也很争气,嫁过来没多久就完成使命,生了后来的唐穆宗。

《宫心计》中的懿安皇后郭氏

等唐德宗跑完一生、唐顺宗在位一年鞠躬尽瘁,大唐的天下终于轮到了唐宪宗身上。在即位当年的八月,唐宪宗封嫡妻郭氏为贵妃。嗯?不应该是直接封皇后么?说起来,这都怪武则天。武则天篡位,导致大唐王朝半路被截断,后来又有中宗皇后韦氏、玄宗皇后王氏、肃宗皇后张氏等人干政,于是唐玄宗之后,唐朝基本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不立皇后。

唐肃宗张皇后

所以,尽管郭贵妃身份尊贵,又是原配,还有为大唐开枝散叶的功劳,也还是委身在贵妃位子上蹲了七八年。一直到唐宪宗八年的年尾,大家想着春节期间可以来个双喜临门,于是集体给皇帝写建议书,请立郭贵妃为皇后。

唐宪宗纳闷,怎地这帮人这么不识趣,要立皇后我自己不会立?于是以现在年底了,财务各方面事情多为由,婉拒了。除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唐宪宗内心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郭贵妃家世那么牛,如果立她当皇后,自己后妃里那些小妖精们,肯定保不住了!所以,郭氏在唐宪宗占皇帝坑位的15年里,也只是贵妃身份。

好在,唐宪宗总是要走完人生旅程的,元和十五年,唐宪宗去找祖先们报道,唐穆宗即位,郭贵妃升级成为郭太后。成为太后的几年里,郭氏开启了最幸福、最浪的一段日子——儿子唐穆宗对她早请安,晚道别,每个月初一进行隆重参拜,大节日更是带着文武百官去下跪,让她当太后的体验感十足。郭氏自己也潇洒,经常和命妇们一起在大内玩耍,有时候还跑到骊山去旅个游,爬爬山,日子别提多快活了。

春风得意

这期间唯一的伤感,大概就是唐穆宗短命,只当了四年皇帝就追随先人而去了,更痛苦的是,她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有人趁机请郭氏自己上前朝主政,毕竟,大唐在这方面是很有先例的。郭氏一方面长期经受郭子仪的家庭教育,一方面大概也有自知之明,自己并没有吕、武的兴趣,于是以不想当武则天为由拒绝,扶立了孙子唐敬宗。

唐敬宗让郭氏在后宫中又上一层楼,成为了太皇太后,之后就被太监害死,郭氏无奈,只好又立了另一个孙子唐文宗。唐文宗是个孝顺孩子,对奶奶能想到自己,把自己扶上位很感激,天下有什么美食敬献,就第一时间拿去给郭氏吃。临老了,郭氏被培养成了一个吃货。14年后,唐文宗去世,郭氏立了又一个孙子唐武宗。武宗对郭氏很尊敬,知道人越老越成精,就向奶奶请教怎么当好皇帝,得到指点后,唐武宗果然开始撸裤管努力工作去了。

这几年,唐朝皇帝像走马灯,换了一茬又一茬,唐武宗才干了6年,也鞠躬尽瘁。没等郭氏再找个乖孙,大家一起把唐宪宗第13子唐宣宗李忱簇拥上了帝位。宣宗和前面几位都不同,他不仅有亲娘,亲娘郑氏还是郭氏曾经的丫鬟。因为中间的各种后妃争宠的狗血事件,郭氏和郑氏关系很差,宣宗对郭氏自然也没好脸色,按辈分,又把郭氏从太皇太后降成了皇太后,和自己亲妈郑氏一起并称皇太后。

《宫心计》中郭太后和郑太后

一个丫鬟跟自己平起平坐,还要在她儿子底下讨生活,傲娇的郭氏完全想不开。而宣宗为了给亲妈报仇,提高亲妈待遇,自然事事都要挤兑一下郭氏,搞得郭氏更自闭。

一辈子算是顺风顺水,到临了竟然还遭遇这种打压,郭氏越想越气愤,越气愤越想,到最后,居然憋了个大招——跳楼自杀。也不知道郭氏是真的打算当场去世,还是以跳楼自杀的手段,打脸宣宗,让天下人都来看看宣宗对嫡母不敬,逼得嫡母活不下去。

《宫心计》电视剧体现郑氏怼郭氏

要知道,在唐代,官员的亲妈有自杀行为,官员都逃不开责任,像白居易的亲娘晚年得了抑郁症,动不动自杀,搞得白居易专门请人在家看着老母。就这样,白居易的老母亲还是偷偷找了个机会溜出去结果了自己,一时间,大家都为此声讨白居易——你咋能这么不孝,亲娘在你手底下都不乐意活下去?这样的烂人品还当什么官?

所以,以此来看,郭氏让宣宗难堪的可能性更大。加之如果真的不想活了,随随便便找个安静的地方配副药也是容易的事,没必要在大庭广众闹自杀。正所谓,寻死觅活的人,如果只是博出名,那就哪里热闹去哪里,哪里人多往哪钻,真正的一心寻死,是不想让人看见的。

就这样,某天,郭氏登上当年唐玄宗的勤政楼,打算纵身一跃,还没跳出去就被周围人抱住了——这很符合提前设计好的路数。当然,也可以说,郭氏本来只是想逛逛勤政楼散散心,但正所谓站得高了,总忍不住想往下跳——散心没散成,想把魂散掉。不管是哪种,郭氏出招了,看宣宗怎么接招?

《旧唐书》不仅没有跳楼事件,还模棱两可地记载:“大中年崩于兴庆宫,谥曰懿安皇太后,祔葬于景陵。”只是简单地表示,郭太后死在了宣宗的大中年间。

但《资治通鉴》给了神来一笔:“上闻之,大怒,是夕,崩,外人颇有异论”。宣宗听说郭太后竟然想自杀陷自己于不孝不义,当天晚上就让郭氏如愿以偿了——也算是正面对刚最硬气的。

《宫心计》电视剧中,郭太后怼唐宣宗

想郭氏一辈子虽然有少许坎坷,终归是贵不可言,《旧唐书》说她“后历位七朝,五居太母之尊,人君行子孙之礼,福寿隆贵,四十余年,虽汉之马、邓,无以加焉。”历经了七个皇帝,五次当了皇帝的长辈,皇帝见了她都要行子孙礼,富贵程度就连东汉最厉害的明德马太后、和熹邓太后都比不上——最后竟然落到以跳楼自杀这种神操作来表达不满,可以想见宣宗母子的欺凌和羞辱。

《宫心计》唐宣宗

最后,她还是被宣宗秘密处理了。这,是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说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