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通武功高强,王重阳为何不让他参加华山论剑?

参加首次华山论剑的五个人,周伯通一个都打不过,去了也白搭,再者说,周伯通天性贪玩,对于天下第一的虚名其实也没什么兴趣。

第一次的华山论剑,完全由王重阳一人操办,天下但凡武功能够入他法眼的,都受到了他的邀请,不过那时的王重阳虽然武功极高,但是尚未达到一呼百应的地步,之所以能够召来后来的其他四绝,主要原因就在于第一次华山论剑的筹码,那就是《九阴真经》。

也就是说,第一次的华山论剑的目的,表面上是争夺武功天下第一,但实际上,主要还是为了争夺《九阴真经》,谁的武功冠压群雄,那谁就是《九阴真经》的主人。

原著之中,王重阳其实并没有阻拦周伯通去参加华山论剑,周伯通之所以没去,是因为王重阳不准门人练习《九阴真经》。

不准练《九阴真经》,参加华山论剑也就没了意思

在金庸武侠之中,《九阴真经》是一门无上的武功秘籍,相传是北宋末年的黄裳在校对《道藏》的时候所悟出来的武功,两宋时期,《九阴真经》落入江湖,由于其中记载着破解各大门派武功的方法,更是天下武学总纲,因此引起了群雄纷争。

全真教掌教真人王重阳提出华山论剑比出武功天下第一,谁最终胜出就能拥有《九阴真经》,最终华山之巅,王重阳以一敌四,击败黄药师、欧阳锋、段智兴与洪七公,成为武功天下第一的同时,也确定了对于《九阴真经》的掌握权。

不过,王重阳自始至终都没有练过九阴真经,同时他也不准全真教的门人修炼。

其实争夺武功天下第一还是其次,众人参加华山论剑的真实目的,还是在于《九阴真经》,周伯通乃是王重阳的师弟,而且周伯通的武功也都是王重阳教出来的,王重阳禁止门人练习《九阴真经》,那么周伯通就算是赢了华山论剑,其实也没什么意义。

周伯通对天下第一没有兴趣

虽然周伯通后来的武功成就,的确堪称一代宗师,而且他是王重阳的师弟,是全真七子的师叔,在武林之中的辈分很高,但是他“老顽童”的外号不是白叫的,整天疯疯癫癫贪玩成性,虽然痴迷于练武,但是对什么天下第一的名头没有兴趣。

第二次华山论剑的时候,周伯通本身就已经身在华山,但是却因为见到了瑛姑,马上就抽身离开了,什么“天下第一”的名头,对于周伯通来说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参加华山论剑,其实对周伯通而言,也没什么吸引力。

第三次华山论剑,众人选择新的天下五绝,故意不说老顽童的名字,原以为他会生气,结果周伯通根本心思就没放在这方面,使得众人更加佩服。

而且,周伯通本身做事就颠三倒四,时常因为贪玩而误事,华山论剑在他心中压根没什么分量,周伯通可能出于凑热闹的目的,也想过去参加,但是因为别的事情而耽误,并没有赶得上,并不是王重阳不让。

王重阳不准周伯通去,也有可能

虽然原著之中并没明确说王重阳禁止周伯通去华山论剑,但是也并非没有这个可能,要知道当时王重阳并非只身前往,而是带了武功并不算高的王处一。

周伯通的武功虽说当时还不是决定高手,但是在武林之中也找不出几个能胜得过他的人,如果王重阳带着周伯通去参加华山论剑,很可能招惹闲话,毕竟其他家,都是一人代表一门派,重阳宫出两个高手,就像摇骰子的时候,别人摇三个,重阳宫摇五个一样。

所以,也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王重阳的确不准周伯通去华山,自己一人代表全真教其实已经足够了,周伯通去了的话并没什么其他的作用,反而可能节外生枝。

周伯通的武功,当时还没到那么高的地步

在《射雕》的后期,还有《神雕》之中,周伯通的武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地步,除了全真教的武功与部分的《九阴真经》,周伯通还创出了双手互搏,这也是为何后来众人推举周伯通取代王重阳当年的地位,称作“中顽童”的缘故。

然而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周伯通的武功尚且还没那么高强,王重阳获胜之后曾经诈死,结果欧阳锋上重阳宫夺取《九阴真经》,周伯通仅仅接了欧阳锋四十招就被打倒在地,而后,黄药师也将周伯通捉走,禁在桃花岛多年。

除此之外,段智兴与洪七公的武功,自始至终都不在周伯通之下,更别说是在当时,所以对于周伯通来说,参加华山论剑的五个人,他一个都打不过,去了也是白去,再说就算他去了拿到了《九阴真经》,可师兄王重阳的话也不能不听,得了《九阴真经》也不能练,天下第一的名头他也没兴趣,完全白忙活一场,还不如不去。

周伯通武功高强,王重阳为何不让他参加华山论剑?

王重阳不让周伯通参加华山论剑,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周伯通那时候武功算不上最顶尖,二是因为王重阳不希望周伯通沉迷武功,三是因为王重阳十分在意虚名。

周伯通后期武功十分厉害,自创空明拳和左右互搏,还练习了大部分的九阴真经,单论武功一道,几乎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但是早期的周伯通,武功并不是绝顶,跟五绝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周伯通是王重阳的师弟,但实际上,所有武功都是跟王重阳学习的。王重阳属于天纵奇才,开始是读书人,后来一下子顿悟,就成了武林高手,还收了七个弟子。王重阳成年以后才开始接触武功,而他的的弟子也全部都是成年人,至于周伯通,虽然跟王重阳早早认识,但是学习武功,还是成年以后的事情,因为王重阳早期也不会武功啊。

因为起步很晚,虽然周伯通武学天赋很高,年岁也不算小,但是他还是比不上五绝他们。书中有直接说道,周伯通的年纪比东邪西毒都要大一些,但是武功方面却是差上一筹。当年王重阳假死,西毒前来偷取九阴真经,周伯通曾经跟西毒打了一架,结果二十多招就被打吐血。后来周伯通遇到了黄药师,干脆直接认怂,直接就说自己打不过黄药师。不过两人最后还是因为九阴真经的事情动手,周伯通被黄药师打断腿,在桃花岛软禁了十六年。

也就是说,周伯通那时候的武功根本没有办法跟五绝高手抗衡,五绝高手里,王重阳独领风骚,而其他四位水平相当,谁也打不服谁。这种情况下,如果周伯通参加华山论剑,那只有被虐的份,其实完全没必要。

而从王重阳角度出发,即便周伯通武功很厉害,他可能也不愿意周伯通去参加华山论剑。王重阳虽然是天下第一高手,但是他本人对武学并不是十分热衷,甚至认为武学只是小道罢了。

王重阳年轻时候是读书人,家国情怀浓厚,还曾经亲自组织人马去抗金,可惜最后失败了。失败以后的王重阳才创立了全真教,王重阳的威名也是那个时期树立起来的。

虽然华山论剑最终确定了王重阳天下第一的地位,但是实际上关于王重阳的武功,江湖上早有推断。王重阳得到了九阴真经以后,为了平息武林纷争,邀请全天下的绝顶高手来华山论剑,决定九阴真经的归属。在他邀请的人物中,除了后来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其实还有一位,那就是铁掌水上漂裘千仞。而裘千仞当时拒绝了,他拒绝的原因就是自认为打不过王重阳,去了也是白去,这里注意一点,裘千仞只是认为自己不如王重阳,他可没有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四位。也就是说,在华山论剑之前,王重阳的江湖地位已经被武林人士广泛承认,不过华山论剑给了一个最终确定。

然而,王重阳武功这么厉害,他却始终认为武学都是小道,要修身养性,走道家大道才是正途。所以在培养徒弟方面,他也着重大道的培养,王重阳自创了很多厉害武功,他都没有传下去,只是传播了一些基本的全真派武功。而丘处机是他弟子里武功最高的一位,王重阳一向不喜欢他,认为他花费在练武上的时间太多了,耽误了参悟大道。反而是马钰那种,武功虽然不如丘处机,但是一直很听王重阳的话,所以王重阳更喜欢马钰。

周伯通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个天生武痴,为了武功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不娶媳妇,更别说去花费时间去参悟道家的大道了。对于这一点,王重阳很不喜欢,多次劝阻周伯通不要天天练武,要多多提高自己的修养。周伯通呢,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就听不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周伯通武功跟五绝相当,王重阳也不会带他参加华山论剑了。没有参加论剑还好,一旦参加了,看到其他几位高手的绝收武功,周伯通肯定会心痒难耐,更加没办法参悟大道了。

所以,只要有王重阳在,不管周伯通武功如何,都是没办法参加华山论剑的。

第三个原因呢,就是王重阳比较看重虚名。本来王重阳拿到九阴真经,他其实完全可以私吞,哪怕不修炼,直接藏起来就好了。可惜王重阳非要搞个华山论剑,让天下高手来决定九阴真经的归属权。这恐怕是因为王重阳担心有人会骂他有私心,所以将九阴真经二次献出,让天下人来定九阴真经的归属,这样就没人会说他有私心了。

后来折腾一圈,九阴真经还是落在王重阳手里。王重阳为了表明自己真心,说自己掌管九阴真经只是为了武林不再因这本秘籍大打出手,他绝不会觊觎真经内容的。更狠的是,王重阳不仅自己不修炼九阴真经,还下令门下全真弟子都不准偷学九阴真经。王重阳做这么多,其实主要还是为了一个目的,证明自己真的没有私心。

王重阳对虚名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相当执着了,这个华山论剑是王重阳发起的,天下绝顶高手都是一个人来的。而这时候如果周伯通参加,那就说明全真教一下来了两个人,这不是有以多欺少的嫌疑吗。毕竟别人只能出一家, 而王重阳这边,也是一点不想搞特殊化。他要是让周伯通加入进来,说不定江湖上会有传言,全真教仗势欺人,华山论剑二打一。对于这样的非议,王重阳是没法忍受的。所以有他在,周伯通就没有参与进来的可能性。

因为王重阳有这样的理念,别说那时候周伯通武功不到家,就算武功追上五绝,也没有参加华山论剑的可能。除非周伯通叛逃师兄,独立出去,而这也是不可能,在周伯通眼里,王重阳天人一般,怎么可能背叛他呢。

周伯通武功高强,王重阳为何不让他参加华山论剑?

周伯通武功高强,王重阳为何不让他参加华山论剑这个题目回答如下:

一、周伯通武功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并不高强。

周伯通是王重阳的好友,名义上是王重阳的师弟,其实并未出家做道士。从武功角度看,他只能算是王重阳的徒弟。周伯通一开始本来就是王重阳教的武功。

第一次华山论剑时,周伯通武功并不高强。

在第一次华山论剑以后,王重阳去世前,把九阴真经交给了周伯通保管。东邪黄药师为了索要九阴真经,把周伯通关在桃花岛十多年。周伯通连黄药师也打不过,也就不是与黄药师齐名的西毒、北丐和南帝的对手,更加不是天下武功第一的王重阳的对手。

所以,周伯通没有参加第一次华山论剑。

二、第一次华山论剑,并不是由王重阳要谁参加,或不要谁参加。而是为了凭借武功决定九阴真经的归属。

第一次华山论剑前,江湖上出现了《九阴真经》这部武功秘籍。说是九阴真经博大精深,囊括了天下所有武功的破解之法,而且记载了许多无敌于天下的武功招式。所以,天下武林人士竞相争夺。

当时,天下武林人士中,武功高强的当数王重阳、黄药师、欧阳锋、段智兴、洪七公和裘千仞六人。

为了免得为了一部九阴真经再起争斗,王重阳提议在华山上比武,谁武功最高《九阴真经》归谁。裘千仞也在被邀请之列,由于当时他的铁掌功夫未修炼成功,所以没有参加。

周伯通没有争夺九阴真经的实力,理所当然没有参加第一次华山论剑。

三、周伯通毫无名利之心,他不在乎武功第一的名头,也不在乎《九阴真经》的归属。

第一次华山论剑结束后,周伯通只是受师兄王重阳的托付,不负师兄期望而不把经书交给黄药师,被困桃花岛十多年。

周伯通并非是想由自己独自占有《九阴真经》秘籍。他是武痴,但严格遵照师兄的嘱咐,自己坚决不练九阴真经,但他骗郭靖练。而且骗得兴高采烈,认为郭靖中了他的计策。

周伯通是毫无名利之心的人,第一次华山论剑即使请他去,他也不一定参加。第二次华山论剑便是明证。

假如周伯通参加了第二次华山论剑,天下武功第一的名头绝对不会被疯疯癫癫的欧阳锋夺了去。小说《神雕侠侣》中说,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邪不胜正,最后还是与只知晓部分九阴真经内容的洪七公武功不分上下。

第二次华山论剑时,欧阳锋绝对打不过周伯通,普天之下也没有谁是周伯通的对手。但他同样躲开了第二次华山论剑。没有参加。

最后一次华山论剑,东邪、西狂、南僧、北侠已定,所有人都知道唯有周伯通有资格居中,成为五绝之首,但他如同黄药师说的:“老顽童,我从心里佩服你!一灯大师视名利为虚妄,我视名利为粪土,你心中却是根本没有名利二字!”

周伯通毫无名利之心,也是他没有参加第一次华山论剑的原因。不是王重阳不让他参加,即使王重阳叫他参加,他去了也是为了练习打架,而不是为了夺取九阴真经或天下武功第一的名头。

周伯通武功高强,王重阳为何不让他参加华山论剑?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华山论剑一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周伯通没有参加,第二次刚到地方就溜了,第三次得到中顽童的称号。

第一次华山论剑是王重阳一手操办的,是以邀请的形式来决定参加人员。

裘千仞是唯一一个接到邀请谢绝的人,周伯通根本没有被邀请,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一,周伯通当时武功还没有练到家,他和王重阳是师兄弟,自然知根知底,当时的周伯通别说王重阳,即使是其他四绝,也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凭周伯通的武功,是没有一个参加的。

二,华山论剑的目的是决定九阴真经的归属,其他参加论剑的都是一个门派一人,而周伯通和王重阳都是全真教的人,如果两人都参加,则对于论剑的公正性有失偏颇。

所以,第一次的华山论剑周伯通没有参加。

第二次的华山论剑参加的人数就多了,王重阳已经离世,其他四绝都到了,虽然欧阳锋走火入魔,但最后还是前来了。

除此之外,有裘千仞,隐居在铁掌峰几十年,铁砂掌大成的他,想要借此夺得天下第一的称号。

瑛姑也来了,她是专门来寻裘千仞报仇的。

周伯通来了,不过他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结果一上山远远看见瑛姑的身影,兔子一样的跑了。

郭靖来了,郭靖此时被认定是最有可能得到天下第一的人选。

参加的人数相比第一届多了几个,但是这次论剑并没有真正的论完,半途而废了。

瑛姑不要命的找裘千仞报仇,誓要与他一起跳崖同归于尽。

周伯通压根没有真正到场,郭靖本来和洪七公和黄药师几人打斗数招,被疯疯癫癫的欧阳锋前来一顿搅和,于是不欢而散。

周伯通第二次华山论剑因此也错过了。

其实第三次华山论剑,已经不像前两次那样隆重了。

彼时,裘千仞已经拜入一灯大师门下,改名慈恩,洪七公和欧阳锋已经过世。

杨过前往华山祭拜洪七公和欧阳锋,恰逢众多人都在,天下英雄齐聚华山,所以展开了第三次论剑。

因为第二次的华山论剑实际上并没有评出结果,所以此时的天下五绝称号仍旧保留着第一次的,即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最后在黄蓉的提议下,评选除了新的五绝,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

周伯通正是中间的那个老顽童。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周伯通武功高强,王重阳为何不让他参加华山论剑?

谢谢邀请!

金庸先生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江湖上有五大绝顶高手,合称“五绝”。

华山论剑,一次巅峰对决,奠定了当时的江湖格局。五绝即是参与此次论剑的五大高手,分别是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一灯大师)、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

其实除了五绝外,江湖上还有两位武功高强的大人物,一位是“铁掌水上漂”裘千仞,一位是老顽童周伯通。

华山论剑之时,王重阳曾邀请过裘千仞。但裘千仞当时“铁掌神功”尚未大成,自知不是王重阳对手,于是没有赴约。

至于周伯通,他没有收到邀请,也没有参与华山论剑,甚至都没有到现场观看。

周伯通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且沉迷于武学。正常情况下,像华山论剑这样的盛会,他肯定是会到场的。他之所以没有参与华山论剑,显然是王重阳不让他去。

那么王重阳为何不让周伯通参与华山论剑呢?

想要知道王重阳为何不让周伯通参与华山论剑,咱们首先得了解华山论剑的前因后果。

华山论剑的起因,是因为一部《九阴真经》。

话说此经乃是一代奇才黄裳所著,记载了他毕生武功精义,是道家武学的巅峰代表之作,其中所述的武学原理,更是道出了武学最高境界的奥义。

此经涉及很广,几乎涵盖了武学中的所有领域,因此被誉为武学中的“百科全书”。

黄裳本是北宋徽宗年间的一位朝廷命官,因奉旨收集天下道藏,雕版印行《万寿道藏》,而精通道家之学。

他无师自通,悟出了武学中的高深道理,修习内功、外功,成为一位绝世高手。晚年时,他结合所学,将毕生武功精义编撰成一套经书,分为上下两卷,命名为《九阴真经》。

经书编撰完成后,并未出世,与黄裳一起消失了。

多年后,《九阴真经》突然横空出世,在江湖上引起了很多人争夺,掀起了无数腥风血雨,众多英雄好汉因此丧命。

后来事情越闹越大,连江湖上武功最高的一群人都卷入其中,开始争夺。为了减少杀戮,全真教掌教真人王重阳牵头,邀请天下英雄到华山之巅比武论剑,以公平比武的方式,决定经书的归属权。

于是便有了华山论剑,五大高手齐聚华山之巅,大战了七天七夜,最终王重阳技高一筹,力压群雄夺魁,成为武林中公认的天下第一高手,并获得了《九阴真经》。

从小说中的描述来看,咱们可以确定,华山论剑一共有五个人参与,而现场一共有六个人。除了王重阳、黄药师、欧阳锋、段智兴、洪七公等参与的五人外,观战者还有一位王处一,是王重阳带去的徒弟。

而周伯通,虽然是王重阳的师弟,但并不在现场。

按照小说中的描述,王重阳参与华山论剑,并不是为了争夺《九阴真经》,而是为了平息武林浩劫。因此,在得到经书后,他并未着手修习,而是亲自保管了起来。临终前,他更是留下遗训,凡全真教弟子,皆不得修习经书中的武功,以免江湖同道说他争夺经书是私心。

小说中虽然并未言明,但咱们也几乎可以确定,华山论剑时,《九阴真经》就在王重阳的手中。准确的说,应该是在他的徒弟王处一手中。这也是为何王重阳要带一个徒弟去的原因。

把上述事情串联起来,不难发现,华山论剑,其实是王重阳一手操办的,目的就是要平息武林浩劫,减少杀戮,拯救江湖同道。

也就是说,《九阴真经》出世后,被人争来争去,最终是落入了王重阳手中。但当时江湖上的争端并未结束,而王重阳也不想将经书据为己有,于是便想出了以公平、公开比武的方式,决定经书的归属权,以此平息武林浩劫。

《九阴真经》事关重大,王重阳自然也不想此经落入奸恶之徒手中,因此华山论剑,他其实是势在必得,要亲自出手。

王重阳要亲自出手,自然也就没必要让周伯通再参加了。毕竟周伯通的武功,还是他传授的。

按照小说中的描述,当时的周伯通,武功远不及王重阳也就算了,还远不及黄药师、欧阳锋等人,即便参加了,也是白搭。

以王重阳的性格,如此重要的事情,显然不可能交给不靠谱的周伯通。如果说带着周伯通去历练一番,也不是不行,就当是开开眼界。但王重阳并不想看到周伯通沉迷于武学,因此并未带他去,更没有让他参加。

其实说白了,就是没必要让周伯通参加华山论剑,且不说他武功不够高,即便是能与四绝比肩,王重阳也不会让他去。一来是王重阳已经代表了全真教出战,二来是不想让周伯通沉迷于武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黄老邪,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周伯通武功高强,王重阳为何不让他参加华山论剑?

路过不谢邀了!

按“射雕三部曲”小说的描述,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时候,周伯通没有得去参加;到第二次华山论剑,周伯通就受邀参加了,而且周伯通还成为了第二次华山论剑的“新五绝”!然后:

第一,必须得指出的是,其实在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时候,周伯通的武功并不是“很高强”。一起来看看下列的三个事例分析:

(1)在全真教当中,尽管周伯通的身份是王重阳的师弟,但是事实上,包括全真七子也包括周伯通等人,其武功都是王重阳传授的。

(2)第一次华山论剑之后不久,因为《九阴真经》秘籍等的缘故,加上武功又远远不如黄药师,周伯通方才被黄药师囚禁在桃花岛一十五年之久。直到后来,周伯通独创了左右互搏术和空明拳以及九阴真经武功,周伯通才凭真本事打赢了黄药师。

(3)王重阳带周伯通前去拜访段皇爷,王重阳把全真教的先天功传授给了段智兴。结果,周伯通在大理皇宫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之下,和南帝的爱妃刘瑛姑发生了一段孽缘。从这个事件也可以反映出周伯通的武功心智等的不成熟。

第二,在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时候,笔者个人观点认为,王重阳不让周伯通参加论剑比赛,除了因为当时周伯通的武功还不太行之外,王重阳还考虑到了要“避嫌”。因为,王重阳已经是代表全真教出席参加第一次华山论剑了!紧接着,按相关小说的描述,王重阳为人处世非常讲究公平公正的。比如说,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荣获天下第一的称号、还获得《九阴真经》秘籍的保管权,王重阳就反复告诫门人弟子一律不得练习《九阴真经》武功,以免他人说三道四。

此外,周伯通性格率真烂漫,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一个“玩”字。周伯通也是一个典型的“武痴”。周伯通练习武功更纯粹是为了“玩乐”而已,从来都没有什么争强好胜之心的。而像第一次华山论剑如此重大正规的比赛活动,对于周伯通本人来说也是不适宜参加的。因此,王重阳就不让周伯通参加第一次华山论剑比赛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