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男生别在正月初一出生,女生别在正月十五出生。
在国内的很多乡村地区,都流传着一些风俗讲究,虽然有些在现代人看来还是挺无稽的,但却流传久远,比如“几月几号做什么事情会怎么样”之类的,其中有一句叫做“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就是比较忌讳这两个日子出生的孩子。
过去在民间,对于孩子的生日还有生辰八字之类都看得很重,不同时间出生都对应着不同的说法,尤其是在乡村地区,会某些特定的时间相当忌讳。
其实这样的历史非常久远,先秦时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因为是在五月初五出生,当时的风俗是认为这一天出生的孩子会克家族,因此孟尝君从小就受了很多的苦。
民间有些人相信,婴儿的出生时间、生辰八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荣华富贵,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八字上,就分出了三六九等。
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十五、正月初一、十五,这些日子其实都是过去的人所忌讳的。
初一十五被忌讳,其实主要是因为正月里,刚好是农村的闲暇时间,如果婴儿在这个时候出生的话,就会让原本松泛下来的父母甚至一大家子重新忙碌起来,本来可以好好放松一下的时间又会因为孩子的出生而变得紧张兮兮的。
久而久之,越穿越混,被人们说成了是妨害父母之类。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更加让乡村地区的老人们深信,过去有些老人觉得初一降生的男孩子命大,父母无法管教约束,而十五是花灯元宵节,女生要是在这一天出生就会变得贪玩人形,这两种情况会让孩子长歪,伤克父母。
在《易经》之中,男属阳,初一也就是阳日,那么就有了两个阳。
恰巧在过年的时候,父母不能打骂管教孩子,所以使得男孩子以后无法管教。而与初一不适合男生出生相反,人们觉得女孩子在初一出生是上上大吉的事情,还有句“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的谚语,《红楼梦》里的贾元春就是正月初一所生。
正月十五正好是元宵花灯节,这一天大家都在看花灯猜灯谜,热热闹闹的,倘若女孩子在这一天出生,不仅会使得父母无法休息无法娱乐,而且在这样热闹的日子里出生,象征着这个女孩子日后无法管教,古代甚至还发生过将正月十五出生的女孩子丢弃的事件。
无论如何,新生命的降生对于父母乃至一个家族,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无论其是在什么情况下降生,何况新生命降生的时间,并非这个孩子自己能够决定,所谓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的说法,实在是荒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些其实也要不得。
民间俗语:“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么意思?
民间俗语很多时候,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比如这“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来说吧,说的就是根据人们生活习惯来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容姐就来就来分析分析。
男不得初一在容姐所在的河北石家庄晋州这里,有这样一句俗语叫“男子占三六九”,因为我们这里有句老话说“三六九往外走”,意思是男孩子出生日子占到三六九不错,因为三六九是向外走的好日子,这三六九出生的男孩子,就是向外走的。因为男子适合向外走,而不适合在家宅着,因为向外走的男孩子有出息,而在家宅着的男孩子没有本事。
再有说到男子不得初一,是因为古代说的初一是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的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本来应该是欢天喜地的时候。可是正月初一生男孩,就会让父母全家人都忙的很,尤其是母亲,需要受很大的累。再有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第一个日子,也是最大的日子,古人认为,正月初一出生的男孩命太大,因此觉得不太好。
女不得十五在容姐这里,除了有三六九,还有二五八的说法,“三六九往外走,二五八要回家”,因此生女孩占到二五八比较好。因为古代女孩适合回家在家的,也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不过这里说的是正月十五,因为在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最忙碌的日子,而且是普天同庆的日子,还是人们逛花灯的日子,古人觉得女孩子出生在这天,会性格有些活泼,这一点不符合古代对女子“笑不露齿”的要求,因此说女不得十五了。
其实古人说的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都是说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都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是人们应该休息玩乐的时候,生小孩会让家人都不得安生的意思,你们说是吗?〔图片来自网络〕民间俗语:“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么意思?
在过去农村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是说“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指男孩不能出生在正月初一,女孩不能在正月十五出生。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
“男不得初一”是说正月第一天,老百姓们都在热闹过春节,这天家里有小孩出生的话被认为不让父母安生,过个年有不轻闲,感觉给家里添乱,所以忌讳这天出生孩子。
“女不得十五”是说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全家团圆的日子,据老人说女孩这天出生的比较不好管教,贪玩,让父母操劳费心。
这种说法现在很少听到了,没有科学依据的,不科学也不可信。
民间俗语:“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么意思?
这句俗语说的是人的生辰和命数,它的意思是男人出生在农历的大年初一不好,而女人出生在正月十五命硬。反过来则很好,老话有:“初一的太太十五的官”,意思是说女人出生在正月初一,一辈子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男人出生在正月十五,以后就是当官的命。这里的“初一”、“十五”不是泛指,而是特指农历的正月初一和十五。那么古人为何会说“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呢?它的根据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场景说
大年初一过大年,辛苦了一年的劳动人民,在这一天该歇息了,他们会用最丰盛的食物来犒劳自己,这一天就是一个轻松、愉快的闲暇日子,如果过年生孩子,父母就会不得安生,而且大年初一是不能打骂小孩的,所以这孩子将来长大后父母不敢管教,而古代社会是特别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一个男孩如果从小不严家管教,长大后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使得这个家庭不得安宁,因此初一出生的男孩命大。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会外出观灯赏戏,而这一天生孩子,家里就会特别忙,当然就不能外出了,这还是小事,古人认为正月十五出生的女孩,长大后很贪玩,喜欢到外面“疯”,原因就是这一天大家都要往外走,这就和古代社会的大家闺女格格不入了,因为古代社会的女孩都是长在深家大院里的,她们一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喜欢到外面“疯”的女孩肯定是那种任性、不受管束的孩子,长大后会做出一些违背当时社会公俗良习之事,有妨父母,所以正月十五出生的女孩命硬。
二、阴阳说
古代社会是非常注重阴阳平衡的,什么事都讲究阴阳调和,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初一这一天是每个月阳气最充足的时候,以后逐渐递减,到了十五则是到了阴气最足的日子,而在古代文化中男人代表的是阳刚之气,女人代表的是阴柔之气,如果初一这一天生男孩,那就是两种最强的阳气相交,这完全违背了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之道,所以初一出生的男孩阳气过盛,没有阴气制衡。
而十五这一天是阴气最旺盛的时候,女孩代表的则是阴柔之气,如果女孩在十五出生,又会是两种最强的阴气相结合,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十五出生的女孩也不好,阴气过旺,没有阳气来制衡,假如互换一下,初一出生的是女孩,十五出生的是男孩,那就可以做到阴阳调和,当然是一件非常完美的事情。
三、气血说
中医认为:“男人以气为主,而女人则是以血为主”,这是以男女之间的生理特点来决定的,初一,男人的气比较旺,十五女人的血比较旺,因此,初一男人得病不好治,十五女人得病也难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初一、十五的时候,地球、月球和太阳所处的位置和其它时间不同,它们相互间的引力场变化大,所以就导致地球上的海潮涨落,使得初一、十五这两天在整个月中,涨潮幅度是最大的。
而人体中水分占整体的70%,随着地球上的潮起潮落,人身体内的水分也在不断的变化,最为敏感的莫过于初一、十五这两天了,按照中医的理论,人体水分的多少决定着一个人的气血,再加上男女的生理特征的不同,所以才会得出“男人在初一的时候气方面的变化大,女人在十五的时候血方面的变化大”的结论,这是大自然变化导致的结果,因为人生活在大自然中,人的身体会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总之,按照第二、三种说法,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是第一种说法完全就是一种迷信,我们不必太过于较真,我认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你是初一,还是十五生,生辰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命运,自己的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你肯努力,一切幸运的事情才会降临在你的身上。
民间俗语:“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么意思?
“日子”,在中国文化里代表最平凡的含义,但也是最讲究的事儿。生日,作为生命之始,古人一向看重。在过去,别说节日、节气,就是当天阴阳属性,都或和人生命数挂钩。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说,男孩出生要避开大年初一,女孩出生要避开正月十五。敢情是好日子不让生孩子……老百姓在念叨啥?
男不得初一初一为月之初,年之始。生命始于初一有大相。吉日,不过以前生活条件差,人们保守,担心撑不起或难管教,比较忌讳孩子生于重大节日。过去人们给孩子取贱名如“狗剩”,大抵同理。
另外,大年初一为周期初始,意味新阶段新希望和征程。这天婴儿出生,无疑与人们这种习俗相背,心理上被扰乱。新年最忙的日子,忙上加忙再加乱。过去生孩子本身就是大冒险,幼儿夭折率也不低,所以整个春耕播种都难安心。
于是古人认为孩子初一出生,就是拖累父母的预兆。过去男主贵,代表家庭血脉,无论出于好养活,或以后发展,人们都不希望男孩子初一出生。
女不得十五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在古代,女子抛头露面的机会少的多,元宵节是全年最放松、最开放的一天。男男女女出游,赏灯、游戏,可尽情疯玩,同时算得上青年男女大聚会,顺便相互认识。
过去认为,女孩子出生在正月十五,运数会和元宵节的气氛关联,以后会贪玩难管教,长大后不矜持得体,父母会操心不断。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听说,过去这俩日子出生的孩子,父母还会改生日,以图安心。这些只是过去环境下的说法,有一些迷信。
孩子哪天出生,哪天就是好日子。孩子是希望和未来。期待,是美好的感觉。
民间俗语:“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么意思?
说女人十五出生的没良心,但为什么我家四姊妹,对父母最孝顺的反而是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