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在中东是怎样的存在?

黎巴嫩貌似恐怖袭击比起邻国比较少,新闻中少有黎巴嫩的新闻,除了打了几次中东战争(而且没有全部参加)之外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了,看了看沙特率领的打击胡塞反政府武装的阿拉伯联军也没有黎巴嫩,为什么黎巴嫩存在感这么低?他的外交是怎样的?

中东但凡比较出名的国家,因为战乱频仍,比如伊拉克叙利亚,或者为资源丰富非常富有比如沙特、阿联酋,或者比较能折腾,比如土耳其,或者因为科技发达,比如以色列,然而这些与黎巴嫩都沾不上边,黎巴嫩想有点存在感都挺难。

体量不大资源不丰,周围都是热点

黎巴嫩位于以色列北部,东部是叙利亚,西临地中海,总面积仅有1万平方公里,与天津大致相当,总人口也不过600多万,这样的体量在中东着实不断起眼,实在是相当小。

虽然中东号称“世界石油宝库”,但也不是所有国家都拥有丰富的石油,比如黎巴嫩。虽然近年来地中海东部海域发现了非常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是黎巴嫩并没有分到多少,其依旧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

黎巴嫩虽然多年来在世界上一直默默无闻,但是其周围全都是抢风头的热点,南边的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斗了几十年,也是中东之乱的核心所在,东部的叙利亚原本是个文明古国,近年来又因战乱出了名,稍微再远点,还有土耳其、埃及与伊拉克,全都不是省油的灯。

相较之下,黎巴嫩基本上没什么能够吸引外界目光的地方,这里既没有丰富的资源,也没有大到让外界必须看到不可,虽然黎巴嫩也不算太安稳,但相较于周围地方,黎巴嫩多年来也还算风平浪静,只是偶然会掀起些波涛而已。

历史悠久,文化交融的古老国度

黎巴嫩虽然很不起眼,但其历史却颇为古老,早在四千年前,腓尼基人就在黎巴嫩建设了早期的城镇,进行农业与商业活动。罗马帝国时代,黎巴嫩与其他地中海东岸地区全都成为了其海外行省。数千年里,古埃及、亚述、波斯、巴比伦、罗马、阿拉伯等都曾占据这里,近代,黎巴嫩被法国所占,成为法国的托管地。

虽然地处中东,但是黎巴嫩并非纯粹的阿拉伯国度或者伊斯兰国度,这里算是中东西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除了穆斯林之外,黎巴嫩还有大量信奉其他宗教的族群,各类文化在此汇聚,古老传统与现代文明交融

曾经的中东小瑞士、中东小巴黎

战后的有一段时间内,黎巴嫩由于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生活方式也相当西化,加之风光迷人,每年都有大量外国游客涌入,所以黎巴嫩一度被称为中东小瑞士,当时的黎巴嫩都城贝鲁特,因为法兰西风情浓重,被称作中东小巴黎。

20世纪的60年代到70年代,黎巴嫩凭借高度繁荣的金融与旅游产业,其人均GDP竟然超越了当时尚未完全富裕起来的沙特等国,名列中东首位。地处海边的贝鲁特与的黎波里等地,成为当时地中海乃至全球豪华游艇最聚集的地方。

虽然血缘之上,黎巴嫩依旧算是个阿拉伯国,穆斯林也非常多,但是黎巴嫩的风俗并没有那么守旧,在禁绝酒精的伊斯兰世界,黎巴嫩不仅不禁,而且还是著名的红酒产地,黎巴嫩每年出产的美酒之中,将近一半都用于出口,在欧洲非常受欢迎。

此外,黎巴嫩的女子通常并不佩戴头纱,即便佩戴,也不会包裹那么严实,在黎巴嫩的海滩地区,穿着火辣的美女比比皆是,直到如今,全球出身阿拉伯世界的知名模特,几乎全都出身黎巴嫩,使得黎巴嫩成为世界著名的美女之乡。

教派繁多,因此而荣也因此而衰

黎巴嫩虽然人口很少,但是却拥有超过100个不同的教派与dang派的团体,此外还有40多个武装,他们都代表着不同教派、家族等集体的利益。在黎巴嫩, 总体与武装总司令都由马龙派担任,总理则由逊尼派穆斯林出任,防长与其他部长多是德鲁兹派,外长通常都是希腊东正教人数,议长是什叶派的穆斯林。

曾经,黎巴嫩对于不同群体的包容,促成了当地的发展繁荣,然而想要同时保持这么多派别的平衡,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多年来黎巴嫩不同派别之间的矛盾加深,使得黎巴嫩不断陷入内部纷乱之中,一度成为中东的风暴眼。

战争导致了黎巴嫩经济的没落

上世纪中后期,黎巴嫩陷入了长期的战乱之中,而长期的战争使得黎巴嫩的经济迅速没落,原本就基础不太牢固的工农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被视作命脉支柱的服务业更是受到了致命打击一蹶不振,虽然近年来黎巴嫩归于平静,经济有所恢复,但也难与从前相比。

黎巴嫩的经济主要依赖于金融与旅游产业,工农业发展欠缺,虽然黎巴嫩的耕地与水源比较充足,但是粮食基本都依赖进口,工业以进口粗加工为主,能够出口的工业品非常有限。黎巴嫩的年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当地的生活其实也还不算太差。

结语:

黎巴嫩虽然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也拥有多其他中东国家无法相比的优势,其文化多元历史悠久,包容性非常强,但各族各派之间的均衡之下,也隐藏着很深的危机。作为中东地区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黎巴嫩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却非常密切,说它安定,它偶尔也会闹出点动静,可要说它纷乱,但黎巴嫩相对比其他中东国家安详得多。

黎巴嫩在中东是怎样的存在?

黎巴嫩在中东是一个难民就能挑起内战,搅乱整个国家局势,导致各方势力不断涌入,大国博弈的棋盘。

黎巴嫩在中东是个小国,现在一提起黎巴嫩,很多人就会想起真主党,因为真主党的大名在国际上那是响当当的,一有什么爆炸事件,必然就会有真主党出来说,此事由真主党负责。

而黎巴嫩真主党能够发展壮大离不开黎巴嫩内战。那么黎巴嫩内战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得从巴以分治,中东战争说起。

1947年,联合国同意巴以分治,以色列建国。阿拉伯国家组成联军发动了中东战争,但是阿拉伯国家是屡战屡败,战争中大量的巴勒斯坦人背井离乡成为了难民。

因为历史原因,这些巴勒斯坦难民被约旦接纳。然而难民在黎巴嫩没有就此安分,反而蹬鼻子上脸,干劫持客机,刺杀约旦国王的事。

约旦受不了,于是在1970-1971年,巴勒斯坦难民以及巴勒斯坦难民被侯赛因国王从约旦驱逐。而这些巴勒斯坦难民和游击队就涌入了黎巴嫩。

黎巴嫩是中东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国内政治力量就是两派,基督教派和伊斯兰教派。因为黎巴嫩的民众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人基本相同。然而基督教派和伊斯兰教派竟然和睦相处,联合执政。

所以黎巴嫩成为了中东地区最稳定的国家。黎巴嫩的旅游、银行、过境贸易给其带来高额收入,人民生活水平与石油国家不相上下。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更成为与苏黎士并称的国际金融之都和中近东交通、教育、文化中心,号称“近东巴黎”,黎巴嫩镑也成为和瑞士法郎、西德马克一样坚挺的国际货币。

然而这一切随着巴勒斯坦难民的涌入而发生了改变。巴勒斯坦难民被黎巴嫩南部的什叶派接收,然而巴勒斯坦游击队却没有吸取约旦的教训,仍旧我行我素,在黎巴嫩南部向以色列进攻,最终导致以色列反击,黎巴嫩民众遭殃,这还不算巴勒斯坦游击队开展向什叶派普通民众设立路障收过路费等过分活动。

巴勒斯坦游击队竟然干出了更过分的举动,挑起黎巴嫩基督教派和伊斯兰教派的斗争,从而从中渔利。

于是在1975年,巴勒斯坦游击队在黎巴嫩基督教教堂内打死了四名基督教长枪党成员。这下激怒了黎巴嫩长枪党,紧接着黎巴嫩长枪党开始报复,当天袭击了一辆公共汽车,将车上的26名巴勒斯坦人全部杀死。

1975年4月15日,巴勒斯坦游击队和基督教长枪党民兵之间在黎巴嫩爆发战斗,这一天死亡总人数接近100人。因为这件事爆发了黎巴嫩长达十五年之久的内战。

1975年9月16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在这里装备精良的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徒展开了激战,贝鲁特的街道变成了一片火海,黎巴嫩联合政府受到威胁。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徒为了控制街区逐个争夺建筑物,然后将它们作为堡垒。商人和居民都躲藏起来。

这场战斗使内部已经存在分歧而已陷入瘫痪的黎巴嫩联合政府公开破裂。原因在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准备以黎巴嫩为基地向以色列发起进攻而引起的。黎巴嫩伊斯兰教徒支持巴解,而基督教民兵坚决反对,两派尿不到一个壶里。

由于黎巴嫩军队主要是基督教徒,所以黎巴嫩基督教派得到军队支持,而伊斯兰教派没有武装力量,只好和巴勒斯坦游击队联合。在战争初期,由于基督教派军队的装备和训练上比巴勒斯坦游击队要强的多,于是基督教派占据上风。

1976年1月,黎巴嫩长枪党在政府军的支持下包围了三个巴勒斯坦难民营。于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也参与进来,对黎巴嫩长枪党进行反击。

黎巴嫩伊斯兰教派开始配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而且巴解还得到了叙利亚的允许。巴解正规部队“巴勒斯坦解放军”和巴解“闪电”部队8000人同时从叙利亚境内开入黎巴嫩。这下黎巴嫩政府军不是其对手,巴解控制了黎巴嫩大部地区。

黎巴嫩军队这时候也发生了哗变,伊斯兰士兵约6000人宣布成立“阿拉伯黎巴嫩军”,公开倒向伊斯兰教派;还有一部分黎巴嫩政府军宣布中立,致使黎巴嫩基督教派的力量大为削弱,黎政府面临垮台。

黎巴嫩基督教派节节败退,于是黎巴嫩总统苏莱曼·弗朗吉亚(基督教徒)向叙利亚总统老阿萨德请求叙利亚进入黎巴嫩维持局面。

于是1976年5月,叙利亚总统老阿萨德派遣3.5万军队以“阿拉伯威慑部队”名义进驻黎巴嫩,并长期驻扎下来。同年,黎巴嫩大选,基督教徒萨尔基斯当选为黎巴嫩总统,萨尔基斯在得到叙利亚、以色列、美国和沙特的共同支持后,开始收拾黎巴嫩残局。

黎巴嫩基督教派和伊斯兰教派又回到了谈判桌上。但是不幸的事又发生了,进入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和基督教派民兵擦枪走火,引发了新的战争。叙利亚与基督教民兵之间曾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形势对基督教派愈加不利。

于是黎巴嫩被几大武装控制,1977年,黎巴嫩分裂成由叙利亚部队控制的北部地区,由基督教徒控制的海岸地区以及由激进派伊斯兰教派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控制的南部几块飞地。

这一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就因为以色列的介入而更加混乱。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黎巴嫩南部为基地,多次潜入以色列袭击以军哨所、而且向以色列村庄发射火箭和炮弹。1978年3月,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再次潜入以色列,袭击一辆公共汽车。

而这一行动让以色列展开了报复。以色列军队举行了代号“利塔尼”的军事行动。于1978年3月14日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南部,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根据地发动毁灭性进攻,占领了利塔尼河以南的大片地区。后以色列人遵照联合国决议撤出,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该地区。

1980年,叙利亚在黎巴嫩部署导弹,黎巴嫩长枪党和叙利亚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以色列出动飞机袭击叙利亚人,并轰炸贝鲁特地区,以示警告。叙利亚没有从入侵黎巴嫩得到利益,反而陷入泥潭,于是和黎巴嫩基督教派和解。

1981年7月24日,叙利亚和黎巴嫩基督教武装达成了一项临时停火协议。叙利亚军队退出后,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随即同黎巴嫩政府军交战,黎巴嫩政府军不敌,被巴解夺占了黎巴嫩南部大片地区。

巴解又从黎巴嫩南部进攻以色列。以色列为了扶持黎巴嫩基督教派,同时打击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发动了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6月,以色列出动军队6万余人,大举入侵黎巴嫩,深入黎境约90公里,占领约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色列军队包围了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巴勒斯坦武装力量1.2万人撤出贝鲁特,分散到8个阿拉伯国家。

同年八月,基督教派强硬派人物贝希尔·杰马耶勒当选黎巴嫩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提出了一项强硬主张,就是一切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解散所有教派武装、建立统一的政府军和实行全国和解。

这个主张遭到了叙利亚、伊斯兰教派和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的反对,贝希尔·杰马耶勒被炸身死。他的兄长阿明·杰马耶勒继任总统。阿明·杰马耶勒调查兄弟的死因,发现凶手是叙利亚特工。

阿明·杰马耶勒不敢得罪叙利亚,将枪口指向巴勒斯坦难民。这下惹怒黎巴嫩长枪党,为了报复巴勒斯坦游击队,在以色列的支持下,黎巴嫩长枪党制造了贝鲁特大屠杀,近三万巴勒斯坦难民被杀。

这件事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反对,1982年8~9月,美国与法国、意大利等国组成多国部队,进驻黎巴嫩。在美国参与下,黎、以双方经过谈判,于1983年 5月17日签定了以色列从黎撤军的协议。

由于以色列军队撤军的同时,美国要求叙军和巴勒斯坦武装力量也撤出黎巴嫩,因而遭到叙利亚、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伊斯兰教派的抵制。

1983年4月18日,美国驻贝鲁特使馆被炸,50多人死亡。同年10月23日,在事先未得到任何警告的情况下,美国和法国在黎巴嫩的维和部队驻军司令部相继被炸,美军死239人,法军死58人

叙利亚自1976年6月初以来,在黎境内一直驻有3万左右军队。叙利亚军队支持伊斯兰教什叶派和德鲁兹派两大民兵武装,反对政治改革持强硬态度的基督教派。

黎巴嫩基督教派为牵制什叶派阿迈勒民兵和德鲁兹民兵,开始默许巴解武装从1985年起陆续重返黎巴嫩。后者随即与阿迈勒民兵武装发生矛盾,1986年9月双方爆发大规模冲突。

在叙利亚的压力之下,黎巴嫩领导人 胡贝卡在强大政治、军事压力下,接受叙的调解,伊斯兰教什叶派和德鲁兹派达成了结束内战、进行政治改革的协议,为全国和解带来了新的希望。

1987年黎巴嫩什叶派民兵在叙利亚的支持下,攻击巴勒斯坦难民营,造成数万人伤亡。不久什叶派民兵和黎巴嫩真主党交战。真主党不敌什叶派民兵,伊朗开始介入黎巴嫩局势,支持黎巴嫩真主党。黎巴嫩真主党民兵得到伊朗支持重新集聚力量发动反攻,夺回贝鲁特南郊80%的地区,双方死伤千余人。

1989年3月14日,黎巴嫩基督教派领导人为了驱逐叙利亚军队,发动了对叙利亚军队的进攻,叙利亚军队和黎巴嫩政府军进行大规模炮战,造成5000多人伤亡、数十万人逃离及1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1990年,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吸引力被伊拉克吸引。这时叙利亚趁虚而入,叙利亚支持的政府军和叙利亚军队开始攻击黎巴嫩基督教派军队,基督教派军队节节败退,全军溃败。

黎巴嫩政府开始在全境行使权力,着手实行将所有派别武装撤出首都的“大贝鲁特”计划。至次年5月,除部分真主党武装外,黎各主要派别武装均撤出贝鲁特,交出武器宣布解散。

至此,长达15年,造成14万人死亡和数百亿美元经济损失的黎巴嫩内战基本结束。

黎巴嫩在中东是怎样的存在?

黎巴嫩人口有600万,是中东国家中基督教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基督教人口占60%(另一种说法是46%),其余为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和逊尼派,还有一少部分属于德鲁兹派(德鲁兹派属于什叶派的一支)。黎巴嫩原来是法国的殖民地,国家比较西化,是中东最开放的国家。黎巴嫩《民族宪章》确立教派分权的政治体制,其中“共和国总统为基督教马龙派,议长为伊斯兰教什叶派,总理为伊斯兰教逊尼派;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在议会议席的比例是6∶5”。由于国家实行教派分权,西方各种势力的介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教派武装长期存在,有基督教的长枪党、什叶派的真主党(伊朗支持)、亲叙利亚的阿拉维派武装。由于复杂的政治纠纷、教派纠纷该国长期没有总统。

黎巴嫩在中东是怎样的存在?

战争与和平

这个地中海边的小国,

东部和北部接壤叙利亚,南部比邻以色列,

对于许多不熟悉这里的人来说,

首先想到的就是“战乱”与“动荡”。

但也确实是一个美丽且值得一看的国家:

深厚的历史底蕴,中东地区最惊艳的美食,

充满活力的“中东小巴黎”——贝鲁特,

从海滩到雪山只要30分钟,

曾被《lonely plant》和《国家地理》

评为“人生必去目的地”和“全球旅行十佳地”。

传统与现代

这里是当今世界上文化、

宗教最为多元的国家之一,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存,

教堂和清真寺并肩而立,

传统和现代在这里融合,

但复杂的宗教结构并不影响她

被CNN评为全球夜生活最棒的国家之一。

古老与摩登

这里拥有有悠久的历史,

拥有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和波斯人等

所留下来的文明遗迹,

第一眼望去是陈旧宁静的建筑

和战乱留下来的痕迹,

停下来你就会吃惊于她的富裕,奢华和格调。

事实上,她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另类的存在,

开放,西化,人们可以自由地喝酒,

女人们不被要求强制戴头巾。

这里就是黎巴嫩,

当你亲自踏上这片地中海东岸的古老土地,

她的美丽将会从历史的断壁残垣中重生,

展现出别样的奢华与韵味。

贝鲁特

如今的黎巴嫩是中东最自由的国家,最开放的社会。位于黎巴嫩海岸线中部的首都贝鲁特,背靠山脉,面向地中海,气候宜人,风景如画,并以其独特的地中海式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的,更是被称为“东方小巴黎”。

by @doubleliker

漫步城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并存,罗马以及和时尚购物区、不同时期的教堂与清真寺都在这里并肩而立,但是战争留下的伤痕却未曾褪去。一半子弹楼,一半新楼,落寞的布满弹孔的老建筑和新建筑一起诉说着城市历史。

by @beirutpage

15年的内战蹂躏使得贝鲁特这个城市变得脱节和分裂。奥斯曼帝国时期和法国殖民时期,遗留的摇摇欲坠的别墅,点缀着战前时期蓬勃发展的实验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by @doubleliker

来到市中心的星星广场附近,这个被重建的地区,让人有种错觉,以为身处欧洲,令人眼花缭乱的中东建筑上挂着“法国名字”。在充满法式风情的建筑下到处是琳琅满目的奢侈品和欧式的咖啡厅,无论是服装还是钟表,最新款的包包和昂贵的巧克力,甚至豪华跑车,在这个完全现代化的市中心比比皆是。

by doubleliker

色彩斑斓的街头涂鸦

在80年代和90年代,黎巴嫩的政党使用涂鸦或是标识作为其宣传的一种形式。在贝鲁特的一些地区仍然可以看到它们。

by doubleliker

鸽子岩

在贝鲁特除了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唯一的自然美景便是鸽子岩。鸽子岩由两个岩石拱门组成,毗邻悬崖,从那里你可以欣赏到令人惊叹的日落和海景。

美国大学

在黎巴嫩内战期间,哈姆拉是知识活动的中心,因为它充满了剧院和其他文化机构,哈姆拉拥有中东最负盛名的大学——贝鲁特美国大学,从足球场延伸到海边,绿树葱葱和蔚蓝大海组成就一幅幸福感满溢画面,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学习,想想都让人心动。

by doubleliker

五处世界遗产

黎巴嫩目前有五处世界遗产,包括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古城安杰尔(Anjar)、腓尼基的“太阳城”巴尔贝克(Baalbek)、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比布鲁斯(Byblos)、基督教早期最重要的修道士聚居地圣谷(Ouadi Qadisha),以及拥有诸多腓尼基和古罗马遗迹提尔。

巴尔贝克神庙

巴勒贝克是黎巴嫩最壮观的考古遗址,位于贝鲁特东北80多公里贝卡山谷的高处,在往北便是叙利亚 。

by @koala_republic

“巴尔贝克”在腓尼基语的意思是“太阳之城”,如今的遗址群是腓尼基文明与罗马文明融合的产物,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罗马遗迹。其中酒神神庙保存最为完整,甚至依旧可以欣赏到神庙顶部的精美雕像。

by @arkeolojiyedairhersey

至今人们都无法想象上千年前,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搬起巨石的。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罗马人一点一点的建造出来了,如果世界上有奇迹,想必就是这个样子了吧。

by @stephanieatalaofficial

比布鲁斯

比布鲁斯是腓尼基人的发源地,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人居住。几千年来,比布鲁斯与地中海地区的历史密不可分,除了保留有较为完整的十字军城堡外,还可一路从奥斯曼建筑追寻到腓尼基神庙、从罗马式教堂回到罗马剧场。

by @myown.sunshine

提尔

提尔拥有黎巴嫩最美丽的海滩,是一个可以安静享受太阳浴或者惬意度假的好去处。罗马时期的巴斯遗址群(El Bass Excavations)中不仅拥有哈德良时期所建造的巨型拱门,更有可以容纳近两万人的大型竞技场,被认为是罗马时期所建最大的竞技场。

by @jubranelias

从海滩到雪山

黎巴嫩国土面积只有一万多平方公里、不到北京总面积三分之二,地形却是相当多变:这里有蔚蓝的地中海岸、绵延的沙滩,也有蜿蜒的山脉、深邃的峡谷和美丽的湖泊。你可以在一天之内享受海滩和山峰的美景。

by @lebanonoutdoors

by @jubranelias

黎巴嫩的气候条件也是许多中东国家所没有的。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东岸,典型的地中海气候让夏季和冬季都非常宜人。夏季阳光充足,天空蓝到刺眼;冬季多雨,却不会太过寒冷,一旦下雪,人们便高兴地跑到雪山上去滑雪。

by @m.a_wanderer

by @jubranelias

离贝鲁特不远的乔福山区(Shouf Mountains)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这里有黎巴嫩最大的雪松自然保护区,是许多黎巴嫩人周末逃离喧闹,享受清净的好去处。

by @jubranelias

by @jubranelias

美食推荐

从灰烬中涅槃重生的贝鲁特,无论是艺术、美食、酒店还是夜生活,都可以和伦敦、上海和纽约相媲美。

黎巴嫩美食在阿拉伯美食界的地位,几乎就是川菜在中国美食界的地位。人们一提到好吃的阿拉伯美食,首先想到的就是黎巴嫩菜。事实上世界所有城市的阿拉伯餐馆里,最贵最高档的那个永远都是黎巴嫩餐馆。

从传统的冰淇淋店、时髦的咖啡馆到繁华的炸豆丸子摊,甚至时尚的高级餐厅,都供应了景点的黎巴嫩菜肴。

美酒

黎巴嫩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红酒产区之一。Château Musar、Domaine des Tourelles、Ixsir和Châteua Kefraya只是黎巴嫩生产世界级葡萄酒中的几个酒庄。你一定要多试几款酒。黎巴嫩最好的葡萄园大多位于贝卡河谷(bekaa valley)。这里的土壤富含石灰石,又常年被黎巴嫩山脉积雪融化后形成的溪水灌溉滋养,昼夜温差大,葡萄一年可接受长达240天的连续日照。

咖啡馆

Kalei是一家超酷的咖啡店,隐藏在热闹的马尔米哈尔大街(Mar Mikhael)社区的后街。咖啡店设计明亮而简约,有着绿松石的木质百叶窗和一个可爱的小院子,挂满灯笼的参天大树提供了乘凉之地。

派对

贝鲁特人是有名的派对动物,这也是一个不眠的城市,大可期待着在天台酒吧或者地下夜总会跳舞到天亮。没有其他屋顶酒吧和夜店比Capitole更适合品尝鸡尾酒和跳舞了。这里供应极其美妙的鸡尾酒、音乐和难以置信的城市全景。如果你想体验贝鲁特夜晚的城市精神,这里是必到之处。

黎巴嫩早餐

最地道的黎巴嫩早餐位于Mar Elias的Al Soussi。试下传统Foul(带柠檬、蒜泥和小茴香的蚕豆)和炒蛋配Gawarma(炒碎羊肉配香草)。

超级沙威玛

Restaurant Joseph提供黎巴嫩最好的沙威玛之一。完美的薄层,美味的新鲜面包,配上多汁的生菜和腌菜。一切都是最好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它口味绝佳的原因。

酒店推荐

贝鲁特默维皮克酒店

Mövenpick Hotel Beirut

这家豪华度假酒店位于贝鲁特市中心,在地中海海岸拥有自己的私人海滩,你可以在Bourj Al Hamam Restaurant餐厅品尝品质正宗的黎巴嫩菜肴,或在Hemingway"s Bar and Lounge餐厅一边享受户外用餐一边欣赏大海全景。

地址:General de Gaulle Avenue, Raouche, 35160 贝鲁特, 黎巴嫩

参考价格:人民币1300元/晚起

贝鲁特里维埃拉酒店

Riviera Hotel Beirut

这家海滨酒店坐落于贝鲁特海边的滨海大道,广阔私人海滩和享有全景的部分客房,可欣赏到Corniche海滨的一览无余的海景,或可俯瞰享有贝鲁特美妙的海岸线景色的Riviera酒店海滨酒廊。

地址:Corniche El Manara, Ras Beirut, 1103 贝鲁特, 黎巴嫩

参考价格:人民币700元/晚起

安全问题

黎巴嫩,战争留下的创伤依旧历历在目,但同时这座城市又显现出别样的年轻活力。她是中东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尽管这个国家确实经历了25年的内战,但早在1991年就已经结束了,至今已经超过27年。尽管黎巴嫩和以色列战争发生在2006年,但仅持续了一个月。

她与叙利亚接壤,但是边界受到高度保护和控制,所以,叙利亚冲突进入黎巴嫩的可能性不大。

by @jubranelias

黎巴嫩是世界上文化最多元化的国家之一,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也是整个中东地区最自由的国家。它拥有最多的无神论者(尤其是年轻人),到处都可以买到啤酒,并允许在街上喝酒(而且很常见)。

by @jubranelias

黎巴嫩面积不大,从首都贝鲁特出发,前往其他城市都可以当天返回。由于其他城市的住宿条件及治安情况都不如贝鲁特好,建议以贝鲁特为据点,前往其他城市进行“一日游”即可。

by @jubranelias

实用信息

01

汇率

黎货币为黎巴嫩镑(缩写为L.L),也称里拉,黎当地实行双币制,除黎镑外还流通美元。近十年来,黎镑兑美元汇率基本固定为1美元约合1500黎镑。人民币与黎镑不可直接兑换。

02

时差

中国比黎巴嫩快5小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