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你们觉得它的优势在哪里?

其实看看国内各个省区就会发现,再没哪个省区首府像合肥这么位置居中,合肥能够成为省会,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安徽是将首府换来换去最多的省之一,从清朝江苏安徽正式分立以来,安徽的省会先后迁来迁去多达21次,先后换过9个地方,直到1952年才正式确定在合肥。而在之前,合肥也做过省会,那就是在1853年到1862年,因为当时安徽的省府安庆被太平天国所攻占,只能暂时将安徽的省会迁到庐州府也就是如今的合肥。

合肥当年能够成为省会,主要有这些优势:

第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合肥位于安徽的正中心

安徽主要分成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区、江淮之间的皖中地区与长江以南的皖南区域,而合肥处于皖中的中间,在安徽,无论是南北纵向还是东西横向来看,合肥都刚好处于正中心,这样的位置在施政方面最为便利,无论哪个方向都能顾及得到

旧省城安庆的地理位置就相对很偏,其位于安徽的西南部地区,南方是发展比较滞后的池州地区,而北部是大别山区,安庆除了与沿江城市之间来往比较方便之外,与省内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都很不方便。虽然隔壁的江苏南京位置也挺偏,但好歹南京与江苏的重心苏南之间联系很方便,而安庆的地理位置很显然无法与合肥相比。

第二,处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合肥的基础比较差

基础差也算优势?其实这个问题需要换个角度来看,安徽近现代以来的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比较低,当时的安徽之内,也只有安庆、蚌埠与芜湖的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但是与国内其他的大中型城市相比,还是差得远。而建国初期的合肥,只不过是个人口还不到5万的穷乡僻壤,基本上就没有工业经济,主要依靠农业

要想拉动安徽的经济发展,那么必然就要建设一座区域性的大城市,而相较于重新改建扩建一座旧城,重新再造一座新的城市显然更加方便,就好像修改一幅旧稿,没有在白纸上直接描绘来的方便。合肥的各方面发展当时都很滞后,如此,在城市建设与工业等投资方面就不需要顾忌太多,受到的阻力自然也会减少。

第三,合肥的人文方面,比较均衡

相对来说,江南多才子气,皖北民风较为剽悍,而处于皖南皖北之间的合肥人文方面比较折中,虽然在历史上合肥的地位无法与安庆、徽州相比,但是合肥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合肥诞生的名人。

文化方面,合肥诞生了包拯、李鸿章,武的方面,合肥也是刘铭传、周瑜、冯玉祥、段祺瑞、丁汝昌等人的故乡,人文荟萃这个词语用在合肥的头上并不为过。合肥作为省会,在人文历史方面最好也不能太差,很显然,合肥具有这方面的充足优势。

第四,合肥成为省城,也有军事方面的考虑

在历史上的混战时代,淮河两岸长期都通常都分属不同的王权之下,而合肥这个地方,向来就是南北之间的冲突前沿,虽然合肥并不像安庆那样易守难攻,也不像芜湖那样拥有长江天堑,但是这并不影响合肥成为军事要镇

建国的初期,安徽的长江北部建立有皖北行署,而当时的合肥就是皖北行署的中心所在,之后皖南解放之后设立了皖南行署,两者合并为安徽省之后,就出现了到底是要将省会放在合肥还是芜湖的考量,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合肥。

相对来说,当时的东南地区尚且不稳,如果将安徽的省会放在处于江南的芜湖,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并不如后方更加稳固可靠的合肥,如此,安徽的省城就定在了合肥。

第五,合肥的地理优势不仅是在安徽,在整个华东也是如此

安徽属于中部地区,但是在经济区域方面,安徽也属于华东六省一市的成员,地处皖中正中心的合肥,是众多南来北往与东西方向的公路、铁路网络的交汇之地,而南京、武汉、徐州与郑州这四大陆路交通中枢城市,都距离合肥并不远,这些都进一步提升了合肥的交通中枢城市的地位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俗语并非是一句空话,交通上的优势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合肥也成为了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中枢,也是其地理位置优势的最佳证明。

不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虽然合肥的区位优势能够为合肥带来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机会,但是也可能会出现被周边更加发达地区反吸的危险。这些年,合肥乃至安徽的大量人才、资源等向长三角流散,就是这方面的主要体现之一。

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你们觉得它的优势在哪里?

合肥的优势在于一个“合”字,因“合”而“肥”,“合”是方法,“肥”是发展目标。合肥一旦离开这个“合”字,便与安徽省的其他地级市一样了。

1.站在合肥,看向全省,合肥处在安徽省的正中,具有中心优势。

安徽省的地形是南北长、东西短。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在东西方向上(横向)处于正中,优势虽然并不十分明显;然而在南北方向上(纵向)的优势,不可多得。

在纵向上,安徽省由长江以南地区(皖南山区)、淮河以北地区(淮北地区)、长江与淮河之间(江淮之间),三个地块共同构成。

如果把安徽省的省会设在淮北地区,那么皖南地区的人,要是到省会办事,就要跨过长江,跨过淮河,行程数百公里方可到达。反之,如果把安徽省的省会设在皖南山区,淮北地区的人到省会办事,其行程也同样感觉遥远。而把省会设在合肥,人们就会感到方便太多了。

正是因为合肥具有正中、中心的优势,合肥作为省会,对于全省各地的行政管理容易多了;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对全省各地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更加便捷了;在文化上,合肥可以兼容沿江江南的徽州文化与沿淮淮北的淮河文化;文化上的兼容,也会带动和促进人们情感上的兼容。

2.站在合肥,看向省外,合肥具有东承、西启、南联、北上的作用。

安徽省属于我国的中部地区,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可以向东、南、西、北4个方向舒展胸怀,收拢各种可用资源。

向东,与上海和江、浙,构建一体化发展体系,承接产业转移。

向西,与武汉、重庆、成都、长沙、南昌,共同构建发展体系,形成产业延伸态势。

向南,随着交通的发展,与闽、粤、赣、湘等地开展各种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经验。

向北,与河南、山东、陕西、山西,进行产业延伸与互补,构建资源合作利用体系。

说到这里,我的眼前便浮现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生机勃勃,展翅腾飞的省会城市——合肥。

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你们觉得它的优势在哪里?

提到合肥,它可谓是一座幸运的城市,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它一直都不是安徽的政治中心,当时的安徽有"长江五虎"安庆,"四大米市"之称的芜湖,它们的实力比合肥强得多,但令人意外的是,安徽的省会并不是设在安庆,也不是芜湖,而是不起眼的合肥。

合肥居于安徽省的中心地带,地缘战略优势明显,而且在建国后,国内局势还没有完全稳定,合肥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它能够提供一定的战略缓冲空间,因此被定位为安徽的新省会。在1969年,受国内外局势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搬迁,这所学校意外的迁至合肥,可谓又是合肥的一大幸事。如今的中科大对合肥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如今合肥科技创新实力比较强,而且被定位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科大为它加分不少。

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安徽开始推行“强省会”战略,大力发展省会合肥,因此过去十多年,合肥经济强势崛起,GDP分别超过了昆明、南昌、石家庄、长春、沈阳、哈尔滨等省会城市。2018年合肥GDP达到7822.9亿元,稳居全省第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安徽第一大城市。如今的合肥,在长三角的扩容下被定位为长三角副中心,等级与南京和杭州同级,合肥也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而且安徽还在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皖江城市群、合肥都市圈,可以说,未来合肥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你们觉得它的优势在哪里?

合肥吸过谁的血?

说白一点,合肥的发展又让谁收到了利益的损失?

一个城市的发展,特别是省会城市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个省甚至是国家的政策决定,整天说合一省之力肥一个城,我就纳了闷了,合谁的力了?周围的城市因为合肥的发展利益上有损失了?巢湖等地划归合肥,只是行政区划上的重新整合,合肥是让巢湖人把赚来的钱都给合肥人了吗?

虽然题目问合肥的优势在哪里,那不好意思这个你得问国家,更要问问建国初期的国家有什么优势。

如果仅仅看一个地方有什么优势就随意更改一个地方的省会,那上海人是不是天天吵着要上海变成首都呢?

天天黑合肥人的无非两种

一,省内其他城市。而这些城市中就有两个,芜湖和马鞍山。

芜湖作为机动车挂皖B的存在,整天吵着要做省会,甚至瞧不起合肥。

马鞍山自不用说,十个有九个都说自己是南京人。

这就好比现在很多崇洋媚外的人一样,你想做美国人,美国人还就真不一定瞧得上你。

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你们觉得它的优势在哪里?

要讨论合肥的潜力,就要考虑这座城市在产业结构布局里的优劣,因为如前所述,在地缘上其实庐州城已经是处于明显下风了(高铁相比南京其实也是劣势,机场18年将将过1100万的客流量在全国省会里也是排名很低的之一),但是在产业领域,合肥的确有独到之处,这也保证城市本身能够发挥独特的价值

我不妨将合肥的产业结构用一些简短的词汇来进行概括

1.作为国家三大科学中心之一,具备较为出色的科技研发能力,主要是两块,一块是基础科学的研究,另一块则是应用科技的研发,而互联网科技则相对较为短板

2.合肥的制造业占经济比重较高,目前是一个二产主导的城市,二产占gdp比重约占一半,这也意味着在国内省会及以上城市里,合肥的三产是相对不够发达的(当然,安徽卫视很不错,是四大卫视之外最优秀的卫视之一了)

3.相比同区位(长三角,中部)的其他主要城市,合肥的商业相比之下不够发达,也似乎缺乏一些能够宣传城市形象的爆点(对比下能够轻易找到爆点的沪苏宁杭,武汉长沙),或许在未来合肥不断涌现科技成就的时候,这会成为一种爆点,但是这种爆点可能更多只能吸引一类人群(科学研究,科技研发从业者)

我始终有一个看法,中国并不是每一个省会城市,在未来这个时间段里的定位都是“综合型大城”,因为能否营造综合型大城,是同很多因素息息相关的——人口数量及多元化程度,产业结构,商业能力,金融能力,文化输出能力,城市的国内国际区位及在全国交通网中的地位,等等

凡是综合型大城,不仅要保证人口的数量,同时也要有人口的多元化程度,即能否吸引全国各地的,不同行业的大量人口(甚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短期旅行,长期就业生活。上海不必多说,苏宁杭也是这方面非常优秀的综合型大城——相比之下,合肥具备吸纳国内和国际优秀科研人才的能力,因此因此合肥在科学中心方面的前景我非常看好,但是合肥却缺乏吸纳全国范围内其他产业人才的能力(甚至如前所述,对省内的吸引力都显得不够),因此在多元化发展,这个早就综合型大城的必要条件上,合肥的短板很难补齐

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经济总量排行榜上,合肥从一度全国将近100名,上升到如今的全国25名左右,蹿升速度在改革开放以来仅次于改开的旗帜城市深圳

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你们觉得它的优势在哪里?

哈哈😄一眼望去就知道这么多喷子,但是你喷或者不喷他依然在那里,依然在发展。不会因为你的意志而改变,都洗洗睡吧,明天还要起早赶地铁上班呢[捂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