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麾下的“老近卫军”有何来历,为何对拿破仑忠心耿耿?

这支部队都是有什么人组成的,为何忠诚度和战斗力都很高?

汉武帝身边有出身沙场将士的遗孤,即“羽林孤儿”组成的羽林军,唐朝皇帝身边有出身士族贵胄的翊卫,清朝皇帝身边上三旗出身的御前带刀侍卫,法国近代拿破仑时期,拿破仑身边的“老近卫军”也是类似的情况,他们是拿破仑身边最得力也最亲近的一批将士,是拿破仑的心腹,也是当时拿破仑帝国得以横扫欧洲的精锐所在

老近卫军的起源

法兰西帝国的老近卫军,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作为科西嘉人的拿破仑,在战场上饱尝风霜,逐渐声名鹊起,后来又成功发动了著名的雾月之变,成为了法国当时实际上的主导者,不过发动雾月之变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拿破仑后怕的事情。

发动雾月之变的过程之中,各方原本僵持不下,而后还是拿破仑的弟弟吕西安一锤定音,竟让五百人院之外的立法会卫队的士兵们全都倒戈相向,将那些反对拿破仑的议员们全部拖走,最终使得拿破仑成功成为了法国的第一执政。

而这,也让拿破仑若有所思,毕竟在欧洲各国的历史上,军队最终倒戈的事情屡见不鲜,所以拿破仑觉得,非常有必要组建一支真正忠于自己的军队,最终,拿破仑以立法会卫队与原本的埃及远征军的将军卫队,还有督卫队为基础,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近卫军,而在这近卫军之中,那么跟随自己时间最久的,就是老近卫军

老近卫军的组成

拿破仑称帝之后,对于近卫军进行了正式的扩编,其中近卫掷弹兵与近卫猎兵两个团,属于拿破仑近卫军的核心的精锐所在。

整个近卫军,分成老近卫军、中近卫军与青近卫军,主要是按照资历深浅来划分,其中老近卫军的殊荣最多地位最高。

当时扩充近卫军的时候,各项要求也非常严格,比如至少要在军中已服役五年以上,至少参加过两场大的战役,身高最起码在1.76米以上。

由于当年最开始的近卫军,跟着拿破仑四处征战,大多也都是死的死伤的伤,到拿破仑扩充近卫军的时候,最初的那一批近卫军,已经成为了老近卫军。而当时的老近卫军,可以说个个都是拿破仑帝国的元勋,他们全都跟随拿破仑远征过,每个都是骁勇善战之人

老近卫军得到的厚待

由于老近卫军的功绩,拿破仑对于他们也是如同家人般爱惜,在当时,能够随便发牢骚表达内心不满的,只有老近卫军,而其他的兵种若是这样,就会受到惩处,所以,老近卫军还有个外号,叫做“满腹牢骚”。

在拿破仑的军中,任何其他军队看到他们全都要昂首敬礼,但老近卫军则可以不回礼,以至于在欧洲的文学作品中有这么段描述文字: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如果你看到一群器宇轩昂身姿挺拔,身穿法国近卫军骑兵装,头戴黑熊皮圆通高帽的一群骑兵,气势汹汹过来了,那就是,拿破仑让他的老近卫军出动了。

通常情况之下,拿破仑都将他的近卫军尤其是老近卫军作为压轴的王牌,并不会轻易出动,除非到了紧急关头不得不动用他们的时候

老近卫军对于拿破仑的忠诚

拿破仑第一次被流放到厄尔巴岛的时候,当时,有2000多名老近卫军成员甘愿与其一起被流放,誓死捍卫了他们心中的荣耀,而其他人,全都蛰伏在法国各个地方等待时机,果不其然,拿破仑百日复辟的时候,曾经的那些近卫军纷纷出现,表示效忠,并且还直接策反了路易十八派来的大军,成功让拿破仑复位

在老近卫军眼里,捍卫拿破仑的荣誉高于一切,包括他们的生命,对于士兵们来说,要让他们保持效忠,除了感情上的投入与物质上的激励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他们跟随的人,到底是不是值得他们如此效忠。

很显然,拿破仑就很符合条件,作为一名军事天才,拿破仑一生战绩斐然,在东西方历史上都对其备加赞誉,老近卫军们,对于跟随着这样一位名将,都倍感荣耀,而这,也是老近卫军们能够对拿破仑始终保持着忠诚的最关键的原因

甚至于当时有这样的说法:若是拿破仑的命令,老近卫军的成员手里的刀,会毫不犹豫砍向自己的亲人。

拿破仑第二次失败之后,被当时的欧洲反法联盟流放到了孤悬大西洋之中的圣赫勒拿,而这一次依旧有一大批老近卫军成员追随其共同流放,只是这一次,拿破仑没能翻盘,而是魂断孤岛之上,而拿破仑的时代结束之后,其近卫军也被解散,大多数成员在监视之下度过了余生,曾经在欧洲如若神话的老近卫军,就此谢幕

拿破仑麾下的“老近卫军”有何来历,为何对拿破仑忠心耿耿?

打仗亲兄弟

关于这支部队的来历还得从雾月政变说起,当时拿破仑抛下在埃及的法国远征军,只带着少数随从赶回巴黎。这个举动让他成为当时法国人心中的救星,也给他搞政变带来一个大麻烦,这货完全没有军事力量做后盾。

关键时刻就凸显出兄弟的作用了,他弟弟吕西安把巴黎最主要的军事力量督政府卫队给忽悠到自己麾下,成为雾月政变中拿破仑最重要的军事保障。后来这支队伍还是在吕西安的干预下变成拿破仑的卫士,守护他的安全。

这支小股部队从督政府卫队变成执政官卫队,最终想当然的变成帝国卫队,如果拿破仑是个普通皇帝,大抵这支军队就得一直担任戍卫任务。奈何那时响当当的战争皇帝,是欧洲的战神,帝国卫队的命运也就变得不再一样。

帝国卫队

拿破仑加冕皇帝后一直打仗,他麾下的将领们在指挥水平上差距太大,很多时候皇帝更习惯亲自指挥,这就出现了一个小问题。拿破仑指挥将领不好准确实现战略意图,跨过将领直接指挥他们的士兵又不太合规矩。

于是可怜的皇帝只好把卫队一再扩编,在1814年时把9798人的帝国卫队扩编成112482人的庞然大物,这样的规模独立去打一场中型战役完全不成问题,而且卫队的兵种也算全面,独当一面不成问题。

在真实的历史中帝国卫队很少独自参战,拿破仑一直拿它当战术后备使用,绝不会轻易派出去。只要战役中法军看到帝国卫队出击,就已经知道决胜时刻来临,或者说胜利近在眼前了,但是大部分战役帝国卫队其实都不用参加的,当时法国很多捷报上都会注明“卫队没参战”。

老近卫军

做了这么多铺垫终于扯淡到老近卫军啦!之前说过帝国卫队兵种很齐全,步兵、骑兵、炮兵、工兵都有,但他们其实还有另一种分类,根据经验分为老近卫军、壮年近卫军和青年近卫军。

所谓青年近卫军就是1812年之后加入帝国卫队的新血,他们的军官通常由老近卫军担任,这些人受教育程度不错,但战争经验不足,拿破仑通常拿来当真正的守卫用,几乎不会单独派出去玩命儿。

所谓壮年近卫军是指1809年-1812年招募的那批人,他们是帝国卫队的中间力量,也是有资格申请加入老近卫军的团队。

而老近卫军自然就是最牛的一群人了,帝国卫队本来就是精锐,他们可以号称“精锐中的精锐”,或者叫“奶油之王”。传出这么古怪的绰号也是有原因的,老近卫军的造型和其他人区别很大。

他们可以把长发编成辫子盘在帽子上,并且在辫子上洒白色或灰色染料,那根白(灰)色的辫子从帽子的后面绕上来垂在额头,侧面还可以绑一个盾形装饰物。所以“老”近卫军不单纯指资历老,还代表造型“老”。

当然,如果只有这么点识别度也不算什么,老近卫军其实还有两种更牛的特权,首先他们的薪水是所有法军中最高的,没有任何部队可以比拟。其次他们是法军中唯一可以随便发牢骚的部队,在其他部队这种行为都会被惩罚,最轻也要挨鞭子。

入选资格

关于老近卫军的入选资格其实有点被神话了,不止我们这边存在过度解读,欧洲那边同样存在那种情况。最假的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参加过两到三场战役,帝国卫队很少出战,把打几场战役做条件不现实。

从法文原始资料上看(容吐槽机装三秒懂法语,其实是看翻译软件),老近卫军的选拔条件应该是这样的:

  1. 服役10年以上。
  2. 品行端正。
  3. 有过英勇表现。
  4. 身高至少1.76米(拿破仑的怨念)。
  5. 懂的读写。
  6. 无论种族如何,必须心系法国。

大致上这就是拿破仑老近卫军的来历,其实他们战斗力没恐怖到很多人以为的程度,更多时候是拿破仑的军神光环在作怪。至于他们的忠诚,这很简单,开高薪还不用频繁参战,换谁都会很满意不是?

拿破仑麾下的“老近卫军”有何来历,为何对拿破仑忠心耿耿?

作为1804到1814的法国皇帝拿破仑 波拿巴,他用杰出的军事能力指挥法军横扫天下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强将手下无弱兵,拿破仑手下有一只战斗力强悍且忠心耿耿的军队,这就是“老近卫军”。近卫军是在千军万马中精挑细选出的,一般由身经百战的老兵组成。他们穿戴与与普通士兵有所差异,头戴熊皮帽身穿蓝色长衫,手持滑膛枪腰胯短剑。1799年11月28日老近卫军第一次成立,当时叫做执政近卫军,是督政府近卫军与立法议会近卫军的混合体。1802年3月18日第2次对近卫军部队进行改革。1804年5月18日改执政近卫军为帝国近卫军。1804年7月29日第3次改革近卫军,并颁布了严格到苛刻的近卫军士兵录取条件:例如至少5年服役,参加2场大战役,身高1米76以上等。

他们作为长矛的矛尖只在战斗的最关键时刻被投入,更神奇的是,近卫军进行战斗很少用枪,往往是一阵暴风骤雨般的刺刀突击,但即使这样,敌人也没有还手之功,哪怕是以白刃战出名的俄军士兵也得逊色三分。在这些老兵面前,几乎没有突破不了的阵地,也没有打不赢的战斗。拿破仑十分爱惜这支精兵,绝不会轻易使用他们冒险。

由于老近卫兵从1799年就开始追随拿破仑四处征战了,彼此都很熟悉。前者战功赫赫鞍前马后,后者对其也十分厚爱,赋予了其很多特权。1814年盟军攻入法国,拿破仑第一次退位,许多跟他打天下的将军都叛变了,许多仆人都跑掉了,但近卫军士兵们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护着他们敬佩的皇帝。一句话:老近卫军是拿破仑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也是拿破仑最为信赖和倚重的部队。【作者:小成】

拿破仑麾下的“老近卫军”有何来历,为何对拿破仑忠心耿耿?

拿破仑的近卫军有三种,即老近卫军、中年近卫军和青年近卫军。其中唯有老近卫军的前身是1799年成立的执政官卫队,是拿破仑担任第一执政、掌握法国政权的第一支亲兵,可见其和拿破仑关系之密切。

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规定加入近卫军的条件必须是至少5年服役,参加2场大战役,身高1米76以上(老近卫军平均身高实际已经突破1米86)。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参加过征服埃及和意大利的法国老兵才有机会入选。

老近卫军之所以对拿破仑忠心耿耿,是因为他们都是跟随拿破仑多年的老兵,与拿破仑长期同吃同住同战斗。拿破仑在物质上给近卫军相对于普通军队较高的薪酬,在精神上,用一场又一场胜利换来了老兵们狂热的崇拜。只有老近卫军可以无休止的抱怨,甚至在拿破仑面前。但是拿破仑知道这些士兵的抱怨毫无恶意,抱怨更像是一种家人似的倾述,因此老近卫军赢得了一个绰号:咕噜(即爱发牢骚的家伙)。

按照法国人的记载,1814年的时候,老近卫军里中的一些人甚至已经在法军中服役20年以上,参加过二十多次大型战役。这些年龄太大或残疾的人都被送往了巴黎组建老兵连,老兵连充满了缺胳膊少腿的士兵,有些人甚至被敌人的刺刀划得像斑马一样。他们年纪太大,被认为不再适合行军战斗,但是作为对他们功劳的奖赏,在帝国时期被允许保留其待遇,特权和荣誉,由此可见拿破仑对老近卫军的钟爱,如此当然会得到老近卫军的忠诚。

拿破仑麾下的“老近卫军”有何来历,为何对拿破仑忠心耿耿?

这个熊皮帽来自法国,是一个近卫掷弹骑兵团的士兵帽,非常罕见,是法国著名皇帝——拿破仑一世麾下的近卫掷弹骑兵团遗物,保存状况只能说是一般般,但也不能再要求更多了,毕竟都二百年过去了。帽子的皮革夹层中间还藏有信件,有可能是军事文件,但据文物所有人介绍,这张文件从拿破仑时期就未被阅读过,所以具体内容未知。

熊皮帽的侧面。这顶荣耀的冠冕上原本应该有大量的装饰,但现在已经遗失了。原本整个帽子由两条有铜片加强的皮质颚带固定,顶部有一块猩红色的缀布装饰,两条亮橙色的饰带交叉其上,并配以亮橙色的饰索、流苏和球拍状饰物等,还有一个插在座孔里的猩红色羽饰。

熊皮帽的后面,制造一顶这样的熊皮帽,就要杀一头黑熊,这也是托法国森林资源丰富和没有动物保护组织的福,否则就用不上了~目前英国还有装备这种熊皮帽子的部队,泰国也有装饰类似高帽子的部队,算是历史遗存了。

拿破仑最忠实的卫士——戴熊皮帽的近卫掷弹骑兵。 早在出任巴黎卫戍司令时,拿皇就把来自第3龙骑兵团的100名忠心耿耿的步骑兵组建起来以保护他的个人安全,到1796年时这些忠诚的卫队又扩大规模被正式组织成日后近卫掷弹骑兵团的基础,甚至在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任第一执政时,也是这只部队负责其安全、警卫,所以近卫掷弹骑兵团绝对是拿皇手下各个骑兵团中资历最老的部队之一。

掷弹兵们最引以为骄傲的标志莫过于他们华丽的军服了,虽然外套没有骠骑兵那样风骚,但是他们拥有令人羡慕的熊皮帽。根据1801的一项相关条令,这种熊皮帽应该为318毫米高,但是为了和同样戴熊皮高帽的火枪骑兵攀比,近卫掷弹骑兵团的这帮风骚货戴的帽子很少低于350毫米。

掷弹兵们的装束

近卫掷弹骑兵以他们高大的身材被称为“高鞋跟”,又以卓越的战功而被称为“众神”,在当时社会上有非常高的声誉,而这些英勇的骑士的战绩也足以担负起这份荣誉。人高马大、年少多金的英俊骑士向来被年轻女子青睐,所以他们的团长不得不禁止“任何40岁以下的女子来为他们做汤喝”,以防止这帮情场老手干出坏事来~但法国人嘛~调个情、偷个情的就像喝水一样,也不知道有多少贵族女孩儿栽在他们和骠骑兵手里了

近卫掷弹骑兵和近卫波兰枪骑兵是拿破仑的所有骑兵部队中仅有的从来没有被敌方骑兵击败过的两个团,其他团或多或少都有过败绩。

在拿皇组建近卫掷弹骑兵团之前很早的时候掷弹骑兵就是精英部队了,加入条件非常苛刻,绝不是混吃等死的地方,比如要想在路易十五时代加入掷弹骑兵团就必须满足诸如“十年及以上役龄,四场及以上战役经验及足够勇猛表现”等高门槛条件。

近卫掷弹骑兵团是非常注重荣誉的一只部队,曾对拿破仑说“你永远只会得到我们战死的消息而不是投降敌人的消息。”

这只部队虽然经过多次的打击,但还是对皇帝忠心耿耿,在拿破仑逃离监狱重登皇位后,一直追随在拿皇左右,并最终在滑铁卢这个伤心之地和第一帝国一起消失在历史当中。

近卫掷弹骑兵团的士兵和军官装束。

(熊皮帽底部)

(熊皮帽的内部夹层)

藏文件的地方

文件

文件

拿破仑麾下的“老近卫军”有何来历,为何对拿破仑忠心耿耿?

近卫军是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才正式组建的,但前者的私人卫队却历史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1796年拿破仑率军远征意大利。有一次奥军骑兵误闯法军指挥部,把拿破仑吓得够呛,事后他就下令组建了一支拥有2个掷弹兵营和1个猎骑兵连的卫队,该部先后走出3位帝国元帅——拉纳、缪拉、贝西埃尔。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他的卫队进一步扩编,但最后只有约200名骑兵护送他回国夺权。1799年11月雾月政变发生时,本该保护国民公会的立法会卫队也倒向拿破仑一边,帮助其无力驱散了对拿破仑不满的议员。

当时的法军官兵经过大革命后对于政客、党派无休止的勾心斗角十分反感,而对杀伐果决、维护军人(多数也是小农)利益的少壮派功勋将领拿破仑极为推崇。夺权上台后,拿破仑重新整合组建了执政官卫队,但他最信任的核心力量仍来自与他同生共死的远征军官兵。

1804年在执政官卫队基础上,拿破仑组建了新的皇家近卫军,后者很快从8000人扩编为鼎盛时期的10万之众。

但如此庞大的一支近卫军中,实际上只有4个步兵/骑兵团(近卫宪兵队因历史悠久也勉强包括在内)才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老近卫军”。另外配属前者的还有1个水兵营、1个马穆鲁克骑兵连和2个炮兵连,以及安置伤残官兵的荣誉老兵连(这些缺胳膊少腿的荣誉老兵也有一些“老近卫军”)和大量后勤、医护人员,总兵力近万之众(相当于师级规模)。

4个团的“老近卫军”现役人数不超过8000人,堪称“军中之军”。为了确保“老近卫军”的尊崇地位和对自己无限忠诚,拿破仑从组建之初就严格选拔成员,并给予其远超一般法军部队(甚至包括别的近卫军单位)的优厚待遇。

要想入选“老近卫军”,不但要由所在部队推荐并经各级严格审查,而且候选者必须同时满足年龄35岁以下、服役10年以上、参加过至少3次重大会战、身高不低于1.78米、战斗时不怕死敢于勇往直前这5项“硬杠杠”。

此外,拿破仑给予“老近卫军”可以随便发牢骚、穿着华丽服饰(比如熊皮帽以及象征尊贵和精锐的各种徽标与军旗)、享受优厚薪饷(士兵就能拿到相当于士官的津贴,而且经常涨工资)、路遇其他部队可优先通过且不必敬礼等特殊待遇,还亲自关照“老近卫军”的日常生活,比如为其配备更好的医疗条件、更高的伙食标准,甚至更长的床铺(约2.2米)。

当然拿破仑也明白,要想让这帮杀人不眨眼的老兵对自己保持效忠,光靠感情投资和物质激励还不够,因为军人之所以甘于不畏艰险追随自己仰慕的统帅,很关键一点还得看后者军事才能如何,说白了就是能否带领他们不断打胜仗,否则的话给再多好处也只能让他们变得更加骄横跋扈——罗马帝国禁卫军、马穆鲁克禁卫军“弑王杀驾”操控皇权都是前车之鉴。

而拿破仑正是这样一位军事天才,他一生赢得了60多场重大会战的胜利,与他同时代乃至今天的西方国家都公推其为“千古名将”。“老近卫军”们有幸跟随战神左右南征北战,这份军人的无上荣誉感可比金钱更宝贵。这就难怪拿破仑第一次被流放至厄尔巴岛时,竟然有多达2000名“老近卫军”官兵自愿前往流放地与皇帝患难与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