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17岁入宫,23岁成贵妃,6年内连升4级,她到底用了什么伎俩?

美貌、头脑,还有肚子争气,后妃得宠应有的条件,慈禧太后都有。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出身,晚清的真正掌舵者,手握清朝天下数十年之久,虽然后世对于慈禧太后的评价大多都出于负面,认为其鼠目寸光生活奢侈,给近代的中国带来了难以估计的灾难,不过,如果抛开这些单纯来看慈禧太后这个人,不可谓传奇,满洲下五旗出身,家世也不显赫的妃妾,最终竟然能握住江山几十载而无人能破。

相对来说,叶赫那拉氏的出身并不算高贵,只不过出于镶蓝旗,其父亲惠征虽然是个道台,却在其入宫第二年就被革职并且离世,说起来,叶赫那拉氏也算是家道中落。

然而神奇的是,慈禧太后入宫之初就被封为贵人,第三年就晋封为懿嫔,成为储秀宫的主位,且不说当时慈禧只有19岁,关键这距离她的父亲革职离世还没到一年的时间。很显然,咸丰帝奕詝并未因为惠征的事而牵扯慈禧,依旧非常宠爱她。

咸丰六年,叶赫那拉氏生育皇子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由于咸丰帝膝下没有其他存活的子嗣,载淳就成为了他唯一的继承人,重要性不言而喻。后宫向来是母凭子贵,别说载淳是咸丰帝唯一的皇子,哪怕是众多皇子里的一个,也能为其生母带来无上荣耀。叶赫那拉氏凭借载淳,成功晋封为妃,第二年又封贵妃,时年只有22岁。

要知道,咸丰帝奕詝在清朝历史上,可不是个清心寡欲的皇帝,甚至可以说是清朝最贪恋声色的君王,除了后宫之中的诸多嫔御之外,在圆明园等行宫之中,咸丰帝还豢养了不少佳丽。所以说,慈禧太后当年身处的后宫,竞争其实是相当激烈的,皇帝向来爱美色,能够在如此众多的妃嫔中脱颖而出,慈禧当年的相貌可见一斑。

虽然今人无从得知年轻时的慈禧到底是什么模样,但既然能得咸丰帝如此宠爱,肯定不会差,而且慈禧太后老了之后,其相貌依旧得到了德龄,还有诸多当时驻华外国公使、记者们的赞美,从这个角度来判断,年轻时的慈禧太后必定美貌

而后宫从来都不缺美貌的女子,仅仅是靠一张皮囊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还是头脑。很显然,慈禧太后的头脑可不简单,其手段之高,可谓令人瞠目。当年的慈禧太后,是如何在后宫之中叱咤风云的,无人知晓,可从她掌握清朝几十年的经历来看,这个女人的手段不一般

咸丰帝驾崩之时,安排下顾命八大臣,又将御赏和同道堂分别给了皇后与懿贵妃,将能力突出的恭亲王奕訢排除在外,经过一系列周密安排,形成了两宫垂帘,八大臣辅政,各方相互制衡的格局。结果没多久,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与恭亲王,一波操作之下直接铲除掉了顾命八大臣,格局变成了两宫垂帘,亲王辅政的形势。

而两宫垂帘期间,慈安太后虽然为尊,但在朝政事物上甚少插手,反而是慈禧做的更多。慈禧太后整饬朝政,先后平定捻军与太平天国等,重用曾国藩、李鸿章等发展洋务,这一时期出现了短暂的回光返照,被称作“同治中兴”。

而后,慈禧太后又通过“甲申易枢”直接将恭亲王踢出了朝堂,凭借着在朝臣亲贵和皇族宗室、西方列强之间寻找平衡,慈禧太后将清朝的大权牢牢握在手中长达几十年岁月,这样的本事,当年在后宫之中想要争宠,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

当然,除了能力与美貌,运气也很重要,咸丰帝的后宫并不缺宠妃,比如大公主的生母丽妃他他拉氏,就非常得宠,甚至刚开始丽妃比慈禧太后更加得宠,结果一众后妃,唯独慈禧太后生育了皇子,成为了储君的生母,而这也是慈禧太后日后能够大贵的重要原因

而且,慈禧太后并非是个无知善妒的寻常妇人,能够在后宫扶摇直上深受恩宠,也跟慈禧太后的心机性情有关。比如,慈禧太后作为懿贵妃时,盛宠无匹,却对正宫皇后钮祜禄氏依旧毕恭毕敬,与影视作品中狠辣的形象不同,慈禧太后手握大权后,对于当年咸丰帝后宫众人倒是相当好,比如电影里被慈禧做成人彘的丽妃,实际上得到了慈禧的尊封优待

宠妃该有的美貌、心机与手腕慈禧太后都有,还生下了皇子,想不得宠都难。

慈禧17岁入宫,23岁成贵妃,6年内连升4级,她到底用了什么伎俩?

慈禧能够在6年内实现4连跳,完全得益于——能熬、能生

慈禧没有传说中的受宠

乍然看来,慈禧入宫从兰贵人晋升为贵妃只用了6年,好像非常得宠,但是和当时的皇后钮钴禄氏相比,真的算不上得宠

孝贞显皇后,也就是以后的慈安太后,是咸丰皇帝的第二任皇后。

慈安一入宫就被封为贞嫔,没过几天又被越级封为贞贵妃,又过了几个月便被立为皇后,前后只用了6个月,是清朝晋封速度最快的皇后。而慈安当皇后的时候,才16岁。

同时入宫的慈禧最初只被封为贵人,时隔两年才被封为懿嫔,但是和她一起被晋升的还有丽嫔、婉嫔

一年之后也只有丽嫔被晋升为丽妃,还迁居到了咸丰喜爱的咸福宫居住。

直到丽妃有孕不能侍寝,慈禧才有机会接触到咸丰,也是肚子争气,慈禧为咸丰生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皇子,这才母凭子贵被封为懿妃

而被封为懿妃的慈禧一直住在比较远的储秀宫,可见在恩宠上完全比不过丽妃,如果不是丽妃运气不好生下的是个公主,那历史未必就有慈禧什么事了!

咸丰帝一生醉心酒色,但其实选秀次数并不多,后宫一共只有18人,所以慈禧的竞争压力是比较小的

而从她的晋升之路来说,实在是称不上传奇,被宠幸了,升一级;生下了唯一的皇子,再升个级,都是正常晋封

慈禧一直处于慈安的威慑之下

慈禧能够走到贵妃的位置,真的是一步步熬上来的,即使她生下了皇子也没有能够撼动慈安的地位。而咸丰帝对于慈安这位嫡妻也是颇为喜爱敬重,慈禧在她面前完全不敢放肆。

同治帝登基之后,慈禧虽然凭借着生母的身份被尊为皇太后,但到底嫡庶尊卑有别,还是被慈安压了一头,就连同治帝也对这位嫡母极为尊崇

《清宫遗闻·慈安皇太后》载:“当时天下称东宫(慈安)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慈禧)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谘访利弊,悉中款会,东宫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每有奏牍,必西宫为诵而讲之,或竟月不决一事。”

慈安太后虽然对于政事并不热衷,但是凡是涉及朝政举措的大事,慈禧都必须询问过慈安的意见才敢决定,不敢有失礼之处。

可见,慈安一直都是是慈禧专权之路的障碍,如果不是慈安突然暴毙,慈禧未必有弄权之机。

慈禧17岁入宫,23岁成贵妃,6年内连升4级,她到底用了什么伎俩?

咸丰二年(1852年2月),17岁的慈禧将自己收拾得美艳不可方物,去参加了八旗选秀,对于慈禧而言,她从小就知道自己将来是要进宫的,成为皇帝的女人是她从小的梦想。

选秀会上,慈禧果然如愿入选,一喜同时伴随一悲,慈禧成功入选,但却被分配到了圆明园做执役,八旗女子进宫,并不一定都会成为主子,也可能是奴才。

分配到圆明园就等于是冷宫,这个地方皇帝一般只有盛夏避暑时才会来,所以进宫很长一段时间,慈禧都没法见到皇帝,后宫之路远比职场竞争更残酷,职场失败还可以跳槽,而一入后宫便永远离开的机会。

若非力争上游,便只能永远地留在底层当宫女。此时的慈禧虽然年不过20,但她深知未雨绸缪的重要性,这世上本没有岁月静好,人前的风光必然藏着别人熬不了的苦,受不了的累、挺不过的难。

02-

本以为呆在圆明园很难有出镜的机会,然而慈禧拿到一幅好牌,这年太平天国运功正值高潮,清军节节败退,登基不久的咸丰本想力挽狂澜,但终无力回天,咸丰也从一个热血青年变颓废,索性直接躲进圆明园中,纵情声色。

此时的慈禧迎来了她的机会,慈禧善于观察,精于算计,她知道咸丰每天都会去“水木清华阁”午睡,于是便每天精心打扮后,在咸丰必经的路上哼歌,终于有一天,慈禧的歌声吸引了咸丰的注意。

金风玉露一相逢,慈禧成功晋升为兰贵人,住进了“天地一家春”,成了咸丰帝的新宠。

后宫如职场,咸丰这个大BOSS整日不思进取,不理朝政,却给了野心勃勃的慈禧接触朝政的机会,清廷严令后宫干政,然而慈禧却利用协助咸丰处理政务的机会,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幕前。

03-

慈禧如所有嫁入豪门的媳妇一样,要想奠定在夫家的地位,生育后代是固宠的必备,在咸丰的后宫中,一直没有一位妃嫔生下儿子,咸丰本人对儿子更是期待万分。

没过多久,21岁的慈禧怀孕了,凭着母以子贵,慈禧升级为懿嫔。

咸丰6年3月,随着储秀宫中一声婴儿的啼哭,咸丰终于有儿子了,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载淳,慈禧也由懿嫔为懿妃。

第二年,小皇子满周岁时,慈禧晋升为贵妃。自此,慈禧入宫4年,从普通宫女,至贵人,到嫔,到妃,再到贵妃。

自此,入宫6年,年仅23岁的慈禧一跃成了贵妃,她的晋升速度奇快。或许是上天眷顾,自慈禧生下儿子后,咸丰又迎来了第二个儿子,但可惜孩子还没来的取名就夭折了,载淳成了咸丰的独子。

大家都知道,载淳是咸丰唯一的儿子,将来的继承人,而咸丰一向体弱,一旦咸丰驾崩,这个年轻的母亲必然成为垂帘太后。而此时,中宫无所出,按以前常理,此时最佳的做法是留子去母。

这一点不仅大臣们想到了,慈禧也想到了,要解决这个危机,慈禧主动向善良的皇后钮祜禄氏示好,对她极尽迎合,讨好中宫皇后,皇后也帮慈禧说了不少好话。

咸丰1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咸丰托孤于顾命八大臣,此时的慈禧仅25岁却以少有的胆识,联合皇后、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除掉顾命八大臣,并将新皇帝的年号改为同治,取两宫太后共同治理之意。

慈禧的每一步都是精心谋划的结果,在她生命中,儿子成了她最大的助手,帮助拿到了一手王炸,拿到好牌不是本事,打出王炸才是本事。

慈禧17岁入宫,23岁成贵妃,6年内连升4级,她到底用了什么伎俩?

慈禧得宠,有两个原因,算不得伎俩

第一个原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852年咸丰选秀,在选中的秀女中,有三个很重要:一个是镶黄旗钮祜禄氏(慈安太后),一个是镶蓝旗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另外一个是正红旗他他拉氏(庄静皇贵太妃)

这三位秀女,钮钴禄氏地位最高,入宫即封嫔,而后三个月内一月一升迁,跳过妃、皇贵妃两级,5月封贵妃,6月拟后,成为后宫第一人。这个时候,叶赫那拉和他他拉两人,还都是贵人,连嫔都是,只比常在、答应高一级,在皇帝老婆中,常在答应和通房丫鬟差不多……

钮钴禄氏受宠,有其家族原因,这个不谈,但即便作为皇后,产下皇子为皇室开枝散叶才是第一要务,而钮钴禄氏,受宠两年,仍然没有怀孕迹象……

皇后无子,咸丰着急啊,到不是急皇后,而是急自己,自己一个娃也没有,这时候呢,他他氏族受宠了,还怀孕了……

1855年五月,他他氏生下皇长女,晋封丽妃

丽妃受宠,皇后仍然无怀孕迹象,地位已然动摇。为此,皇后拉拢叶赫那拉氏,增加叶赫那拉氏侍寝次数。为什么拉拢叶赫那拉,有资料说叶赫那拉早年寄居在皇后家中,叶赫那拉进宫,就是为了帮衬钮钴禄……

1856年三月,叶赫那拉生子,皇长子载淳,叶赫那拉晋封懿妃,而后晋级贵妃;1961年,咸丰去世,载淳登基,叶赫那拉由贵妃,跳过皇贵妃、皇后两级,成为慈禧太后,当然,地位上还是低于慈安太后钮钴禄氏;载淳登基第二天,丽妃他他氏,六年没有晋级的丽妃,跳过贵妃级,被册封为丽皇贵太妃

第二个原因,母以子贵,叶赫那拉的儿子载淳,是咸丰唯一儿子

慈禧17岁入宫,23岁成贵妃,6年内连升4级,她到底用了什么伎俩?

们不妨用现代眼光来分析慈禧的上位

如果把皇宫比作一个大公司,皇帝是最高的ceo,初进入职场的小白慈禧,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

慈禧参加选秀,被封“兰贵人”,“贵人”是一个参加选秀的选手们一个正常起点,不高不低。家世差一点的,可能就是位分稍低的答应,常在。家世显赫一些的,可能被封为“嫔”位,这还是比较少的。

可以说,开局的牌对于慈禧来说,并没有过多的优势。

1,后宫中美貌重要吗?

重要,也不重要。咸丰皇帝这个ceo管理公司没啥能力,对于美色倒是热衷,后宫佳丽千千万,三千弱水起码得取两千瓢,没有美貌,不行,光有美貌,那就会成为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17岁的慈禧无疑是美貌的

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

裕德龄公主的书籍《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中说:“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对于咸丰这个CEO来说,美貌是慈禧上位的必要条件。

2,耐心的狩猎者

职场中,上司不看好你,怎么办?

慈禧的开局,似乎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兰贵人最开始就被分到了圆明园。圆明园是皇家度度假园林,皇帝一年也到不了几次,上位之路第一步就走得比较艰难。

这时,能做的就只有--等待。

等待一个机会

等不是空等,在等待时慈禧做了几件事

1),竭尽所能,拉拢太监

不要小看,搞关系是一件技术活。

2),苦练技艺

唱歌跳舞琴棋书画,管他哪一种,有用就行。

不得不说,人走运的时候上天都会帮忙,慈禧等到的这个机会了,清廷内忧外患,咸丰帝不厌其烦,躲进了圆明园,机会终于来了。抓住了这个机会就可以回紫禁城,她做到了,所以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3,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慈禧除了会拉拢太监,回紫禁城后和皇后的关系也处理得极佳。对于最大的对手慈安,她懂得不能敌对,慈禧刻意迎合,博得了皇后的欢心。

4,爆棚的运气

有时候,什么都准备好了,如果差那么一点运气,也是不行的。而慈禧,就是运气爆棚的那种人。

咸丰帝纵情声色,又多忧虑,所以子嗣并不多,而慈禧,生下了紫禁城的唯一的一个儿子。

总结一下慈禧的上位之路:爆棚的运气+高能力素养+超高的上进心+高情商+美貌加持 ,能占得一两样,普通人在职场就能如鱼得水了,而慈禧全部都有,所有的偶然加在一起成必然。回顾历史来路,也许能从慈禧的晋升得到一点启发呢!

我是阿花@东厂壹枝花,历史的是非闲话,文化名人八卦,关注阿花,讲给你听。

慈禧17岁入宫,23岁成贵妃,6年内连升4级,她到底用了什么伎俩?

慈禧深得咸丰宠爱、6年内连升、主要原因是慈禧聪慧过人、年轻美貌、多才多艺。

首先、慈禧长的漂亮,美貌无双。咸丰帝是个风流皇帝,好女,对于美人,咸丰帝自然不会吝啬自己的宠爱。慈禧太后当年喜欢唱昆剧,恰好当年的皇帝也特别喜欢昆剧,所以可想而知一个喜欢听一个喜欢唱,两人当然关系很好了、她得到皇帝的宠爱,这也是必然的事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当年选秀女入宫的女孩子并不多,然后慈禧就是其中一个,她长得很漂亮,而且又聪明,还会唱昆曲,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是很正常的。

其次、慈禧太后聪慧过人,且善解人意,是咸丰帝的一朵解语花。

《满清外史》记道:“少而慧黠。”《清稗类钞》记道:“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慈禧外纪》记道:“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

最后、这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她为咸丰帝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是咸丰帝惟一的儿子,是为载淳。母以子贵,那拉氏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清皇室四谱》:“六年三月生皇子,是为穆宗。旋诏晋懿妃,十二月行册封礼。七年十二月晋懿贵妃。”正是这么几点必不可少的因素,使得慈禧太后披荆斩棘,一路获得荣宠,荣升高位。

综上所述,慈禧之所以得到咸丰帝的青睐不外乎这几个因素,出众的容貌、过人的手段、唯一的儿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