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格格》有什么历史常识上的错误?

《还珠格格》应该算得上是接触得最早的“清宫剧”了,这部琼瑶剧应该是很多人的回忆,是非常经典的,然而这部经典名剧之中却也存在着大量的错误。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因为这部剧很多人都认为清朝的公主就叫做“格格”,然而实际上清朝皇帝的女儿,依旧叫做公主。

那么,这部经典中的经典,到底有多少错误呢,我们来细数一下。

清朝的公主,还是叫公主,不叫格格

在满洲话之中,“格格”的意思就是“小姐”,在后金时期的确将大汗与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然而满洲入关之后,清朝皇帝的女儿封号就改成了公主,皇后所生的嫡出公主为“固伦公主”,妃嫔所生的为和硕公主。

清朝也不是没有格格这个称呼,不过一般就两种,一种的非正式场合用来称呼贵族王公家的女儿,一种是妾室的意思。乾隆帝生母,也就是剧中的老佛爷,当年进入雍亲王府时的位分就是个格格,也就是雍正帝潜邸时期的妾室。

关于五阿哥永琪的错误

历史上的五阿哥永琪,生母是乾隆帝愉妃珂里叶特氏,剧中说愉妃早亡,然而实际上愉妃是乾隆帝后宫最长寿的妃嫔之一,历史上愉妃活了将近八十岁,只可惜永琪并没有继承到父母的优良长寿基因,英年早逝。

剧中永琪居住在景阳宫中,然而清朝东西六宫都是后妃们的住处,皇子若是成年是不能再留住后宫的,更何况剧中的五阿哥失去了生母,并没有继续留在宫中尤其是东西六宫之一的景阳宫居住的理由,甚至永琪与小燕子大婚之后,还是住在景阳宫里。

关于宫殿的错误

剧中老佛爷的慈宁宫还有皇后的坤宁宫,对小燕子紫薇她们都是噩梦般的存在,然而清朝的皇后并不住在坤宁宫,皇太后也不住在慈宁宫。按照规制,慈宁宫的确是太后住处,坤宁宫也是明朝皇后住处,然而清朝入关尤其顺治朝后,坤宁宫成为祭祀场所,皇后都是在东西六宫中选择宫殿居住;孝庄太后之后,清朝皇太后大多住在寿康宫,慈宁宫主要是举办庆典用的。

除此之外,清朝皇帝也不在居住在乾清宫中,雍正开始,皇帝办公与就寝场所从乾清宫搬到了养心殿,然而《还珠》之中的乾隆帝仍旧是住在乾清宫中。

大拉翅造型与老佛爷的称呼

就是因为还珠格格的影响,小时候一直以为清朝贵族女性的发型都是像剧中那样,头上顶着个很高的大翅膀,然而实际上这种大拉翅的造型,其实是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创造的,在此之前清朝是没有这种造型的。结果剧中上至皇太后,下到寻常宫女,清一色这样的造型。

另外,剧中称呼皇太后为“老佛爷”,然而老佛爷这个称呼其实也是晚清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才出现的,在此之前的清朝皇太后,仍旧称为皇太后。

福家与皇族的关系

剧中尔康家可谓名门,其原型就是乾隆时期著名的傅恒家族。剧中福家与皇族的关系,一方面是福伦作为大学士,是乾隆帝的宠臣,一方面是尔康的额娘是令妃的表姐。

实际上,历史上的傅恒确实地位非比寻常,还是清朝最后一位保和殿大学士,而傅恒与乾隆皇帝的关系,其实是小舅子与姐夫的关系,傅恒的姐姐就是乾隆帝元配孝贤纯皇后。

除此以外,剧中还有很多的错误,比如乾隆帝召见西藏土司巴勒奔的时候,给巴勒奔介绍自己的“十几个儿子”,而实际上,永琪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乾隆皇帝一生中十七个儿子,要么还没出生,要么已经死了,要么还是小屁孩,当时与永琪年龄差不多并且还活着的,也就永瑢永璇两人而已。而且历史上,压根儿没有所谓的“西藏土司”、“阿里和卓”。

当然,电视剧终究只是电视剧,相传《还珠格格》是当年琼瑶到北京路过公主坟,听说乾隆义女的传说后写出来的,并非什么正剧。虽然琼瑶阿姨说自己当年还是翻阅了很多历史资料才写的,不过阿姨翻阅的资料质量实在是太差,以至于剧中错误百出。

《还珠格格》有什么历史常识上的错误?

喜欢历史的人通常都会有一个怪癖,就是难以容忍古装剧里面常识性的错误,但是我们的编剧们好像一点都不体谅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们的心理防线,标榜为历史正剧的《康熙王朝》一次又一次喊出“我孝庄”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直接弃剧了,但是近些年来,严谨的历史剧越来越多,前期大热的《长安十二时辰》由马王爷专门指导,现在正在热播的《鹤唳华亭》在历史严谨上颇下功夫,感谢用心的影视人。接下来回归题目,《还珠格格》有哪些常识性的错误。

1、老佛爷

《还珠格格》时代背景是清朝乾隆时期,里面的太后可以说是最大的BOSS,人人畏惧,所有人都要尊称一声“老佛爷”,这就是琼瑶阿姨想当然了。

清朝历史上只有一个人被称为老佛爷,那就是慈禧,传说是大太监李莲英为了讨慈禧的欢心,命人按照慈禧的样貌在万寿山立了一尊观世音像,表示慈禧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转世,并称其为“老佛爷”,慈禧本来就尊佛,李莲英此举很得她的欢心,于是“老佛爷”的叫法就流传开了。

其实“老佛爷”背后还有一层意思,女真人在关外时,首领被称为“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满人入关之后,“满柱”就被译为“佛爷”,所以“佛爷”是满族皇帝的代称,而慈禧被称为“老佛爷”,背后隐藏这她掌握大清权柄的意思。

2、发型

小时候看《还珠格格》对她们头上像扇子一样的装饰很好奇,后来才知道这种发型叫做大拉翅,也是慈禧太后的发明,而在乾隆时期的头发装饰其实应该是《延禧攻略》或者《甄嬛传》里那种,魏璎珞还曾经被做了一副表情包,头顶着电话。

3、住所

《还珠格格》中皇后住在坤宁宫,大婚后的永琪还住在景阳宫,这是两大错误。第一坤宁宫是后朝三大殿之一,是名义上的皇后居所,与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相对,但是很早之前,坤宁宫就已经不住人,而是成为祭祀的场所,从雍正开始,史书上就没有记载过住在坤宁宫的皇后,历史上的乌拉那拉氏皇后住在翊坤宫。第二,成年后的皇子竟然还住在皇宫内,极其荒谬!皇子们到了一定年龄后都会赐宅搬到宫外居住,比如说太子是东宫,四爷有自己的雍和宫,八爷、九爷、十爷、十三爷等都有各自府邸,所以永琪此时应该已经住在宫外了。

4、无所顾忌的尔康

尔康,对应着历史上乾隆宠臣福康安,备受荣宠,但是电视剧里有一点让人啼笑皆非,就是作为外臣的尔康竟然随意进出后宫,动不动就到漱芳斋幽会紫薇,还闯到坤宁宫、慈宁宫见皇后、太后。皇帝的后宫,一个正常的男人在里面随便进出,让乾隆的脸面放在哪儿?

5、紫薇嫁入福家

紫薇下嫁给尔康,婚后竟然生活在福家!!堂堂大清公主,竟然没有公主府?每朝每代,公主下嫁,皇帝都会赐予公主府,公主是住在公主府里,而驸马得到允许可以一起生活,但是要受公主以及公主府内官员的管辖。

6、知画的皇后梦

知画是永琪的第二个女人,依稀记得太后用皇后的位置诱惑知画,可是知画是汉家女儿,终清一朝,从来没有汉人当皇后的,甚至贵妃都没有,在这一点上满人还是非常支持的。

以上简单说六个常识性错误,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说称谓,格格可并不是这么叫的,还有太后的姓氏应该是钮钴禄氏等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认真考究。

《还珠格格》有什么历史常识上的错误?

今天就这个问题来说说在清朝皇帝的女儿该叫“格格”还是“公主”,我认为这是《还珠格格》里最大的错误,毕竟什么都可以错,就是片名不能错。

《还珠格格》讲的是乾隆皇帝在江南微服私访期间在大明湖畔邂逅一位夏雨荷的女子,夏雨荷和乾隆皇帝生下的女儿带着当年乾隆皇帝的信物往京城寻亲,最后被封为“明珠格格”。

我们知道满族人和汉人的习俗有很大的不同,称呼、饮食习惯和文化都不一样。根据《清史稿》记载看看满族人之间是如何称呼对方的。满族人入关前,虽然有贵族和平民之分,但是骑在马上的人没有繁琐讲究身份,贵族和平民对女儿的称呼一致,儿女们把父亲叫做“阿玛”,母亲叫做“额娘”,长兄可以叫“阿哥”,年轻未出嫁的姑娘别人可以叫一声“格格”,那时候满族人根本没有“公主”、“郡主”这个概念,努尔哈赤的大女儿叫做“东果格格”,而不是叫“长公主”。

清朝入关后,爱新觉罗一族当了皇帝,皇帝得有皇亲国戚的威严,称呼不能与一般人相同,于是,皇太极参考汉族礼仪的制度制定了具有满族人特色的封号系统。

皇帝女儿小时候可以被叫做“格格”,但是成年之后就要进行册封仪式,获得自己的封号,这时候下人和其他人就得改口叫“公主”了,格格万万不能叫。如果是皇后生的女儿一般被封为“固伦公主”,“固伦”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天下,皇后生的女儿自然配得上天下的称号;皇帝的妃子生的女儿被封为“和硕公主”,和硕在满足中的意思是一方的意思,妃子的女儿怎么看都应该比皇后的女儿“小”,皇帝女儿的封号也有特例,如果妃子所生的女儿非常受皇帝的喜爱,皇帝也可以把她封为“固伦公主”。所以说《还珠格格》里对各位皇帝的女儿的称呼有非常严重的口误,不应该把公主变成格格。

《倚天屠龙记》中的郡主赵敏是金庸笔下最受人喜爱之一的人物,赵敏被称为郡主也是清朝封号的特点,清朝贵族在女儿成年后会根据父亲的爵位统一颁发正式的封号,意味着她的贵族身份被朝廷认可。

皇族和贵族的女儿封号不一样,贵族封号有五个等级,分别为都叫做格格,只是前缀不一样,比如和硕亲王的女儿叫做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但镇国公、辅国公的女儿没有前缀直接叫做格格,这和其他的满族人平民的女儿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毕竟这些人是有一丁点皇室血脉,所以又有一个宗女的称号,比烂大街的格格高大上多了,五个等级封号的汉名为郡主、县主、郡君、县君和乡君。

《还珠格格》有什么历史常识上的错误?

最明显的,一口一个“大明湖畔”,在清朝的天下敢提大明两字?怕死的不够快?各种陈设瓷器错的也是一塌糊涂,早中晚清各种都有。所以任何一部清宫戏中,服饰、礼仪、建筑、人物关系、头衔、民俗等都有很大的错误和硬伤,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所以只能比差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